一种使用方便的酯化取样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84


    本实用新型涉及酯化取样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酯化取样器装置。



    背景技术:

    酯化是一类有机化学反应,是醇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分为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含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强酸跟醇的反应三类,羧酸跟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并且一般反应极缓慢,故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多元羧酸跟醇反应,则可生成多种酯,无机强酸跟醇的反应,其速度一般较快,典型的酯化反应有乙醇和醋酸的反应,生成具有芳香气味的乙酸乙酯,是制造染料和医药的原料,酯化反应广泛的应用于有机合成等领域。

    但是目前在做酯化实验时,对于酯化反应的原料取样十分的不便,在取样时,原料容易发生滴落现象,从而可能会造成实验的不准确,没有对这一缺点进行相应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酯化取样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在做酯化实验时,对于酯化反应的原料取样十分的不便,在取样时,原料容易发生滴落现象,从而可能会造成实验的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使用方便的酯化取样器装置,包括取样筒,所述取样筒的下端表面设置有进液管,且取样筒的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软管,且固定管的上表面嵌入安装有阀门,所述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取样筒的上端嵌入滑动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且固定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取样筒的内部相匹配的活塞,所述取样筒的上端一侧嵌入转动安装有旋钮,所述旋钮的一端水平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取样筒的内部一侧面转动连接,所述进液管的上端内部嵌入滑动安装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上表面水平连接有挡块,所述取样筒的下端内部两侧面靠近挡块的上方位置处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块。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酯化取样器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方便的酯化取样器装置,当在做酯化反应对原料进行取样时,能够保证原料在取样筒中不发生滴落的情况,从而可以减少浪费的现象,同时也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该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实用性强,在取样时,通过转动旋钮进行抽取原料,能够便于控制原料的抽取量,防止原料一次性抽取过多而对实验的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取样筒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使用方便的酯化取样器装置,包括取样筒1,取样筒1的下端表面设置有进液管2,且取样筒1的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管3,固定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软管4,且固定管3的上表面嵌入安装有阀门5,软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6,取样筒1的上端嵌入滑动安装有固定轴7,固定轴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8,且固定轴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取样筒1的内部相匹配的活塞9,取样筒1的上端一侧嵌入转动安装有旋钮10,旋钮10的一端水平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的一端与取样筒1的内部一侧面转动连接,进液管2的上端内部嵌入滑动安装有密封塞12,密封塞12的上表面水平连接有挡块13,取样筒1的下端内部两侧面靠近挡块13的上方位置处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块14。

    上述方案中当抽取原料时,用一只手扶住握把103,然后将进液管2伸到原料中,用另一只手旋转旋钮10,旋钮10带动转轴11转动,转轴11带动齿轮111转动,由于齿轮111与固定轴7上的齿块71啮接,因而齿轮111转动时,就会带动固定轴7上下移动,在取样时,使固定轴7向上移动,使其带动活塞9向上移动,从而在取样筒1中形成负真空,然后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气压将进液管2中的密封塞12向上抵动,使其向上移动,当密封塞12离开进液管2的上端时,原料就会进入到取样筒1中,在取样时,眼睛正视取样筒1上的刻度尺102,然后慢慢的旋转旋钮10,使原料慢慢上升,当原料达到需要的量时,停止转动旋钮10,这时在弹簧132的弹性下,弹簧132使密封塞12上的挡块13向下移动,从而使密封塞12恢复原位置,将进液管2上端封住,防止原料发生滴落现象,然后将输送管6从卡环101上拿开,将盖子61拔掉,将其放进盛装的器皿中,打开固定管3上的阀门5,这时可以用手将固定轴7上的把手8往下按动,使取样筒1中的原料通过输送管6进入到器皿中,原料全部进入到器皿中时,用盖子61将输送管6一端盖起来,再将输送管6卡到卡环101中,防止输送管6受到污染。

    作为优选的,取样筒1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与输送管6相匹配的卡环101,输送管6的上端嵌入安装有盖子61,便于将输送管6密封好后将其卡到卡环101中,防止内部受到污染。

    作为优选的,取样筒1的前表面设置有刻度尺102,且取样筒1的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握把103,为了能够一只手扶住握把103,一只手转动旋钮10,使取样筒1能够位于自己的正前方,便于观察。

    作为优选的,固定轴7的前表面设置有齿块71,转轴11的外表面套接设置有与齿块71相匹配的齿轮111,齿轮111与齿块71之间为啮接,在齿轮111转动时,为了能够带动固定轴7上下移动,便于取样。

    作为优选的,挡块13两侧上表面均垂直连接有固定杆131,固定杆131的上端与限位块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固定杆131的外表面套接设置有弹簧132,弹簧132的上端与限位块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弹簧132的下端与挡块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当停止取样时,在弹簧132的弹性下,能够使密封塞12恢复原位置,从而将进液管2上端堵住。

    作为优选的,密封塞12的直径等于进液管2的上端内部直径,挡块13的直径小于取样筒1的内部直径,当密封塞12离开进液管2时,为了原料能够被抽到取样筒1中,当停止取样时,密封塞12恢复原位置后能够防止原料发生滴落现象。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使用方便的酯化取样器装置,包括取样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筒(1)的下端表面设置有进液管(2),且取样筒(1)的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管(3),所述固定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软管(4),且固定管(3)的上表面嵌入安装有阀门(5),所述软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6),所述取样筒(1)的上端嵌入滑动安装有固定轴(7),所述固定轴(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8),且固定轴(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取样筒(1)的内部相匹配的活塞(9),所述取样筒(1)的上端一侧嵌入转动安装有旋钮(10),所述旋钮(10)的一端水平连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一端与取样筒(1)的内部一侧面转动连接,所述进液管(2)的上端内部嵌入滑动安装有密封塞(12),所述密封塞(12)的上表面水平连接有挡块(13),所述取样筒(1)的下端内部两侧面靠近挡块(13)的上方位置处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块(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酯化取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筒(1)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与输送管(6)相匹配的卡环(101),所述输送管(6)的上端嵌入安装有盖子(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酯化取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筒(1)的前表面设置有刻度尺(102),且取样筒(1)的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握把(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酯化取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7)的前表面设置有齿块(71),所述转轴(11)的外表面套接设置有与齿块(71)相匹配的齿轮(111),所述齿轮(111)与齿块(71)之间为啮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酯化取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13)两侧上表面均垂直连接有固定杆(131),所述固定杆(131)的上端与限位块(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固定杆(131)的外表面套接设置有弹簧(132),所述弹簧(132)的上端与限位块(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弹簧(132)的下端与挡块(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酯化取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12)的直径等于进液管(2)的上端内部直径,所述挡块(13)的直径小于取样筒(1)的内部直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酯化取样器装置,包括取样筒,所述取样筒的下端表面设置有进液管,且取样筒的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软管,且固定管的上表面嵌入安装有阀门,所述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取样筒的上端嵌入滑动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且固定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取样筒的内部相匹配的活塞。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方便的酯化取样器装置,当在做酯化反应对原料进行取样时,能够保证原料在取样筒中不发生滴落的情况,从而可以减少浪费的现象,同时也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实用性强,在取样时,通过转动旋钮进行抽取原料,能够便于控制原料的抽取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昌中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98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