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旧家电拆卸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液晶显示屏的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废旧液晶显示屏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液晶显示屏内含有多种可回收并被再次利用的材料,其中就包括背光模组内的背光玻璃板,所述背光模组如图1或图2所示,背光模组包括截面呈“[”形的金属背板2、与金属背板卡合连接的胶框1,通过胶框1固定在金属背板2开口内的背光玻璃板22、胶质底板21、扩散片11。
当前在对背光模组进行拆卸时,一般是先将螺丝拆除,然后将起子插在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间隙处,之后将卡在金属背板2侧壁上的凸起13从开口槽内撬出,即可将胶框1拆除,然而,将起子插于金属背板与胶框之间并往外撬动起子时,起子的下端部必然会与背光玻璃板的侧壁接触,并对背光玻璃板进行磨损,从而影响背光玻璃板的再次使用。
再者,由于工作人员在对背光模组进行拆卸时必须佩带手套,在将胶框拆除后,配套手套并不容易将胶质底板21上的扩散片11取下,此时,工作人员需要脱掉手套或者是借助其他工具才能快速的将扩散片取下,不论是脱掉手套还是借助其他工具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会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适用于液晶显示屏的拆卸工具,以解决当前工人用起子拆卸背光模组时容易磨损背光玻璃板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适用于液晶显示屏的拆卸工具;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的下端部设有连接杆;还包括插于金属背板与胶框之间间隙处的刀头,所述刀头呈扁平状并设置在连接杆的下端部,刀头的下端设有促使金属背板的侧壁发生形变的开口或刚性插接片,所述刚性插接片与刀头端部垂直设置、并与刀头构成“l”形结构。
进一步的,本设计中所述刀头下端的中部设有呈倒置“v”形的开口,呈倒置“v”的开口将整个刀头分为左刀头、右刀头,所述的左刀头、右刀头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本设计中所述刀头下端的中部设有呈倒置“v”形的开口,呈倒置“v”的开口将整个刀头分为左刀头、右刀头,所述的左刀头、右刀头分别位于前后间隔并平行的两个水平面上。
进一步的,本设计中所述刚性插接片的插接端设有斜坡面。
进一步的,本设计中所述左刀头的高度低于右刀头的高度,所述刚性插接片垂直固定在左刀头的端部。
进一步的,本设计中所述刀头的一侧设有垂直面,刀头远离垂直面的一侧固定有弧形凸起,弧形凸起的下端与刀头端部形成刃状结构,所述弧形凸起的高度小于金属背板的厚度,弧形凸起插于金属背板与胶框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的垂直面与胶框的外侧壁接触,弧形凸起抵在金属背板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的,本设计中所述手持部的顶端套有可拆卸的吸盘,所述吸盘的开口呈喇叭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设计中通过在起子刀头增加开口、刚性插接片,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直接通过起子刀头将胶框侧壁上的凸起从金属背板侧壁上的开口槽内撬出而言,本设计在保证背光玻璃板不受磨损的前提下,通过左刀头、右刀头或者刚性插接片促使金属背板的侧壁发生形变,从而将胶框侧壁上的凸起从金属背板侧壁上的开口槽内取出;本设计在对胶框进行拆卸时,刀头并不会与背光玻璃板接触,因此,并不会对背光玻璃板进行损坏。
2.本设计中手持部的顶端采用可拆卸式吸盘的设计,通过将吸盘内的空气挤压出去,使得吸盘可快速有效的将扩散片从胶质底板上取下,能有效的节约拆卸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吸盘采用可拆卸式的设计是为了方便更换。
3.本设计还具有其他优点,将在实施例中同所对应的结构一并提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工具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胶框;11.扩散片;12.卡接边;13.凸起;2.背光金属板;21.胶质底板;22.背光玻璃板;25.螺孔;3.手持部;30.吸盘;31.连接杆;32.刀头;33.左刀头;34.右刀头;35.倾斜面;4.刚性插接片;41.斜坡面;5.弧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适用于液晶显示屏的拆卸工具,参见图3;包括手持部3;在所述手持部3的下端部设有连接杆31;本实施例中在连接杆31的下端部设置有呈扁平状的刀头32,所述刀头32下端的中部设有呈倒置“v”形的开口,呈倒置“v”形的开口将整个刀头32分为左刀头33、右刀头34,通过将左刀头33与右刀头34之中的任何一个插于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间隙内,并对其进行旋转即可促使金属背板2的侧壁发生形变,从而使得开口槽跟着发生形变,此时,即可将凸起13从与之对应的开口槽内取出。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刀头33、右刀头34位于同一平面内;使用时需将整个拆卸工具旋转一定角度,在将其竖直插入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间隙内,并促使左刀头33、右刀头34之中的一个刀头插于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间隙内,另一个刀头抵在金属背板2的外侧,之后工作人员将整个拆卸工具进行旋转,此时,位于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刀头往金属背板2的外侧转动,位于金属背板2外侧的刀头即往金属背板2的内侧转动,随着拆卸工具的旋转,开口槽、与开口槽附近金属背板2的侧壁逐渐发生形变,之后凸起13即可从发生形变后的开口槽内取出,从而达到将胶框1拆除的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手持部3的顶部套设有可拆卸式的吸盘30,所述的吸盘30固定设置在手持部3的顶端,通过吸盘30即可将扩散片11从胶质底板21上取下,(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中所采用的吸盘为现有技术,本设计不在对此进行赘述);在工作人员将胶框1拆除后,只需将拆卸工具倒置并将吸盘30的开口抵在扩散片11上,之后通过按压拆卸装置将吸盘30内的空气挤出,此时,吸盘30即会吸住扩散片11,从而达到将扩散片11从胶质底板21上取下的效果,能大大的减少此环节所使用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2:参见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相同之处本实施例不在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左刀头33与右刀头34分别位于前后间隔并平行的两个水平面上,本实施在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可直接将其竖直插入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间隙内,此时,其中一个刀头位于其间隙内,另一个刀头位于金属背板2的外侧,并抵在金属背板2的外侧壁上,之后的使用方式与实施例1一致;此实施例相比于实施例1的优点在于:刀头更薄、更容易插入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间隙内,从而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3:参见图5、图6,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之处本实施例不在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刀头32的下端部固定有刚性插接片4,所述刚性插接片4与刀头32端部垂直设置并呈“l”形结构,且刚性插接片4插于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间隙内。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刚性插接片4的插接端设有斜坡面41,通过斜坡面41使得刚性插接片4更容易插入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间隙内,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刚性插接片4插入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间隙内,然后通过拉手持部3,使得刚性插接片4往远离胶框1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金属背板2的侧壁、开口槽发生形变,进而达到将凸起13从发生形变后的开口槽内取出,并将胶框1拆除的效果.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之处本实施例不在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左刀头33的高度低于右刀头34的高度,所述刚性插接片4垂直固定在左刀头33的端部、并与之构成“l”形;本实施例的第一种使用方式与上述实施例2基本一致,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只能将右刀头32插于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间隙内,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使用方式与实施例3的使用方式一致。
实施例5:参见图7,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之处本实施例不在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刀头32的一侧设有垂直面35,在刀头32远离垂直面35的一侧固定有弧形凸起5,弧形凸起(5)的下端与刀头端部形成刃状结构,刃状结构的端部方便弧形凸起5插入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间隙内,通过将弧形凸起5插入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间隙内,随着弧形凸起5的插入金属背板2的侧壁逐渐发生形变,从而达到将凸起13从开口槽内取出的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弧形凸起5的高度小于金属背板2的厚度,在使用时直接将刃状的端部抵在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间隙处,此时,垂直面35与胶框1的外部侧壁接触,然后将整个拆卸工具向下挤压,随着弧形凸起5的下移,金属背板2逐渐发生形变,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间隙也逐渐增大,之后即可将凸起13从与之对应的开口槽内取出,而后即可将胶框1拆除。
本设计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左刀头33、右刀头34之中的一个插入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间隙内,同时,另一个刀头抵在金属背板2的外侧壁上,然后,将整个拆卸工具进行旋转,此时,位于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刀头往金属背板2的外侧转动,位于金属背板2外侧的刀头即往金属背板2的内侧转动,随着拆卸工具的旋转,开口槽、与开口槽附近的金属背板2侧壁逐渐发生形变,之后凸起13即可从发生形变后的开口槽内取出,接下来即可将胶框1拆除。
而后将拆卸工具倒置并将吸盘30的开口抵在扩散片11上,最后通过按压拆卸装置将吸盘30内的空气挤出,此时,吸盘30即会吸住扩散片11,从而达到将扩散片11从胶质底板21上取下的效果,能大大的减少此环节所使用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适用于液晶显示屏的拆卸工具,包括手持部(3);所述手持部(3)的下端部设有连接杆(31);还包括插于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间隙处的刀头(32),所述刀头(32)呈扁平状并设置在连接杆(31)的下端部,其特征在于:刀头(32)的下端设有促使金属背板(2)侧壁发生形变的开口或刚性插接片(4),所述刚性插接片(4)与刀头(32)端部垂直设置、并与刀头(32)构成“l”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液晶显示屏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32)下端的中部设有呈倒置“v”形的开口,所述的开口将整个刀头(32)分为左刀头(33)、右刀头(34),所述的左刀头(33)、右刀头(34)位于同一平面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液晶显示屏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32)下端的中部设有呈倒置“v”形的开口,所述的开口将整个刀头(32)分为左刀头(33)、右刀头(34),所述的左刀头(33)、右刀头(34)分别位于前后间隔并平行的两个水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液晶显示屏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插接片(4)的插接端设有斜坡面(4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液晶显示屏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刀头(33)的高度低于右刀头(34)的高度,所述刚性插接片(4)垂直固定在左刀头(33)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液晶显示屏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32)的一侧设有垂直面(35),刀头(32)远离垂直面(35)的一侧固定有弧形凸起(5),弧形凸起(5)的下端与刀头端部形成刃状结构,所述弧形凸起(5)的高度小于金属背板(2)的厚度,弧形凸起(5)插于金属背板(2)与胶框(1)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的垂直面(35)与胶框(1)的外侧壁接触,弧形凸起(5)抵在金属背板(2)的内侧壁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液晶显示屏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3)的顶端套设有可拆卸的吸盘(30),所述吸盘(30)的开口呈喇叭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