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对接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93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对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是由管子与管件阀门构成的通道,现多用于输送气体、液体、伴有细微固体的流体,管道运输不仅运输量大、连续、迅速、经济、安全、可靠、平稳以及投资小、占地面积少、费用低,并可实现自动控制的优点,因此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整体管道通过若干分支管路相互连接在一起使用,由此就涉及管道的安装,目前的管道的连接方式有焊接、法兰连接、螺纹连接、承插连接、沟槽连接等形式,在连接管路时需要保证两连接管的对中性,才能保证管道的密封性与牢固性,对于规格尺寸较小的管路连接,因为本身质量的原因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对于大口径、长距离的管路连接,单纯的人工操作就相对不便,目前管道对接安装多采用内拉与外拉相结合的方式,即通过龙门架等吊装设备把管子吊离地面再进行对接安装,这种操作在管路对中时操作困难,后期焊接或者连接时也是费时费力,且不能很好地保证连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管道对接辅助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管道对接辅助装置,包括手动杆,所述手动杆包括横杆和对称固定于横杆上的两个竖杆;两所述竖杆上均套设有固定环;两所述竖杆末端均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通过棘爪与棘轮相连,所述棘爪的背部爪端焊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贯穿开设有复位钢丝绳固定孔,所述复位钢丝绳固定孔上固定有复位钢丝绳;所述棘爪的背部安装有锥簧,所述锥簧的顶端与棘轮壳连接;两所述固定架底部活动连接有棘轮壳,所述棘轮壳内通过转动轴安装有棘轮,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套设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上设置有收紧钢丝绳,两所述棘轮壳之间安装有第二卡箍,两所述棘轮壳均贯穿有导轨,两所述导轨的右端均设有固定块,两所述固定块之间安装有第一卡箍;两所述导轨的左端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绕有收紧钢丝绳,所述收紧钢丝绳右端与固定块内的固定螺丝连接,所述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安装有固定轴,所述棘爪安装在固定轴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棘轮壳包括长方体部,所述长方体部上端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上端为圆角的三角板,所述长方体部的左右两侧均贯穿开设有与导轨相配合的通孔,前后两侧均贯穿开设有转动轴孔;所述转动轴孔之间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与转动轴孔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上套设有棘轮;两所述三角板的顶部均开设有与固定轴相配合的固定轴孔,两所述三角板之间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锥簧的顶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轨为中空结构,所述导轨左端安装有限位螺丝,所述导轨左端顶部均焊接有变向轮固定架,所述变向轮固定架上安装有万向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均包括两段由活动轴连接的圆弧钢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卡箍可以放置待对接的管子,能够保证对接的对中性,对接安装精度高、时间快、成本低、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绕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棘轮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动杆;101、横杆;101、竖杆;2、固定架;201、棘爪;202、固定孔;203、锥簧;204、复位钢丝绳固定孔;205、固定柱;3、固定轴;4、棘轮壳;401、棘轮;402、绕线轮;403、转动轴;404、转动轴孔;405、固定轴孔;406、通孔;407、固定板;5、固定螺丝;6、导轨;601、限位螺丝;602、万向轮;603、变向轮固定架;7、固定块;8、第一卡箍;9、第二卡箍;10、收紧钢丝绳;11、复位钢丝绳;12、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左端”、“右端”、“顶端”、“底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附图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结构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8所示,一种管道对接辅助装置,包括手动杆1,所述手动杆1包括横杆101和对称固定于横杆101上的两个竖杆102;两竖杆102上均套设有固定环12,固定环12与复位钢丝绳11相配合使用,通过固定环12的设置,使得其可以对复位钢丝绳11起到一定的限位效果,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复位钢丝绳11偏离手动杆1现象的发生,进而有效地保证了复位钢丝绳11的正常运作;两竖杆102末端均焊接有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安装有固定轴3,所述棘爪201安装在固定轴3上;所述固定架2通过棘爪201与棘轮401相连,所述棘爪201的背部爪端焊接有固定柱205,所述固定柱205上贯穿开设有复位钢丝绳固定孔204,所述复位钢丝绳固定孔204上固定有复位钢丝绳11;所述棘爪201的背部安装有锥簧203,所述锥簧203的顶端与棘轮壳4连接;两所述固定架2底部活动连接有棘轮壳4,所述棘轮壳4内通过转动轴403安装有棘轮401,所述转动轴403的一侧套设有绕线轮402,所述绕线轮402上设置有收紧钢丝绳10,两所述棘轮壳4之间通过固定螺丝5安装有第二卡箍9,两所述棘轮壳4内部均贯穿有导轨6,两所述导轨6的右端通过固定螺丝5连接有固定块7,两所述固定块7之间安装有第一卡箍8;两所述导轨6的左端均安装有万向轮602,所述万向轮602上绕有收紧钢丝绳10,所述收紧钢丝绳10右端与固定块7内的固定螺丝5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棘轮壳4包括长方体部,所述长方体部上端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上端为圆角的三角板,所述长方体部的左右两侧均贯穿开设有与导轨6相配合的通孔406,前后两侧均贯穿开设有转动轴孔404;通过通孔406的设置,便于实现导轨6的放置,从而便于实现棘轮壳4在导轨6上的移动;所述转动轴孔404之间安装有转动轴403,所述转动轴403通过轴承与转动轴孔404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403上套设有棘轮401;两所述三角板的顶部的圆角部位均开设有与固定轴3相配合的固定轴孔405,两所述三角板之间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407,所述固定板407与锥簧203的顶端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6为中空结构,所述导轨6左端安装有限位螺丝601,限位螺丝601限制了棘轮壳4的极限运动距离,所述导轨6左端顶部均焊接有变向轮固定架603,所述变向轮固定架603上安装有万向轮60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箍8与第二卡箍9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卡箍8与第二卡箍9均包括两段由活动轴连接的圆弧钢条,使得第一卡箍8与第二卡箍9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其张开半径的大小,进而可以安装固定在不同直径大小的管子上,此外,在具体应用时,所述第一卡箍8与第二卡箍9上还可增设防滑橡胶来增大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使用时,将待对接的两组管道分别放置于第一卡箍8和第二卡箍9的下方并将其固定,转动手动杆1使得棘爪201带动棘轮401转动,从而带动绕线轮402转动,从而使得绕线轮402带动收紧钢丝绳10进行收缩,从而使得第一卡箍8带动其下的待对接管道向第二卡箍9方向移动,进而使得待对接的两组管道实现对接。复位时,只需拉动手动杆1下方的复位钢丝绳11,从而使得棘爪201离开棘轮401,手动拉动第一卡箍8回到初始位置,进而完成复位,以便下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管道对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动杆(1),所述手动杆(1)包括横杆(101)和对称固定于横杆(101)上的两个竖杆(102);两所述竖杆(102)上均套设有固定环(12);两所述竖杆(102)末端均固定有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通过棘爪(201)与棘轮(401)相连,所述棘爪(201)的背部爪端焊接有固定柱(205),所述固定柱(205)上贯穿开设有复位钢丝绳固定孔(204),所述复位钢丝绳固定孔(204)上固定有复位钢丝绳(11);所述棘爪(201)的背部安装有锥簧(203),所述锥簧(203)的顶端与棘轮壳(4)连接;两所述固定架(2)底部活动连接有棘轮壳(4),所述棘轮壳(4)内通过转动轴(403)安装有棘轮(401),所述转动轴(403)的一侧套设有绕线轮(402),所述绕线轮(402)上设置有收紧钢丝绳(10),两所述棘轮壳(4)之间安装有第二卡箍(9),两所述棘轮壳(4)均贯穿有导轨(6),两所述导轨(6)的右端均设有固定块(7),两所述固定块(7)之间安装有第一卡箍(8);两所述导轨(6)的左端均安装有万向轮(602),所述万向轮(602)上绕有收紧钢丝绳(10),所述收紧钢丝绳(10)右端与固定块(7)内的固定螺丝(5)连接;所述第一卡箍(8)与第二卡箍(9)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对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安装有固定轴(3),所述棘爪(201)安装在固定轴(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对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壳(4)包括长方体部,所述长方体部上端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上端为圆角的三角板,所述长方体部的左右两侧均贯穿开设有与导轨(6)相配合的通孔(406),前后两侧均贯穿开设有转动轴孔(404);所述转动轴孔(404)之间安装有转动轴(403),所述转动轴(403)通过轴承与转动轴孔(404)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403)上套设有棘轮(401);两所述三角板的顶部均开设有与固定轴(3)相配合的固定轴孔(405),两所述三角板之间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407),所述固定板(407)与锥簧(203)的顶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对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6)为中空结构,所述导轨(6)左端安装有限位螺丝(601),所述导轨(6)左端顶部均焊接有变向轮固定架(603),所述变向轮固定架(603)上安装有万向轮(6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对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箍(8)与第二卡箍(9)均包括两段由活动轴连接的圆弧钢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对接辅助装置,包括手动杆,手动末端固定有固定架,固定架通过棘爪与棘轮相连,棘爪的背部设有固定柱和锥簧,固定柱上设有复位钢丝绳;固定架底部活动连接有棘轮壳,棘轮壳内通过转动轴安装有棘轮,转动轴的一侧套设有绕线轮,绕线轮上设置有收紧钢丝绳,两棘轮壳之间安装有第二卡箍,棘轮壳贯穿有导轨,导轨的右端设有固定块,两固定块之间安装有第一卡箍;导轨的左端均安装有万向轮,万向轮上绕有收紧钢丝绳,收紧钢丝绳右端与固定块内的固定螺丝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卡箍可以放置待对接的管子,能够保证对接的对中性,对接安装精度高、时间快、成本低、通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涛;孙志翔;李根深;周元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菏泽城建新型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98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