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尿液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22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次性尿液采集器。



    背景技术:

    肾脏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恶化可以发展为尿毒症,严重危害人们健康,慢性肾脏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肾脏病患者需要定期的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医学的一种检测方式,包括尿常规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如尿红细胞、白细胞等)、蛋白成分定量测定、尿酶测定等,尿液检查对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在尿检的过程中,很多肾脏病的患者同时患有泌尿科以及膀胱疾病,在进行尿检的过程中,尿液检查往往只需要取一小部分的尿液,自行取尿极为不便;

    而且在取尿完成后尿液样本往往直接暴露在外,容易出现尿液散落或者尿液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影响检测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次性尿液采集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次性尿液采集器,病人不需要进行憋尿可直接使用进行排尿,更加方便,还能对尿液进行封堵。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次性尿液采集器,包括用于固定胶垫的支架;

    所述支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握杆;

    所述胶垫的外壁与所述支架的内壁相贴合,所述胶垫的底端开设有排泄孔,所述胶垫的外壁靠近所述排泄孔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集尿器,所述集尿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泄管和集尿杯,且所述排泄管和所述集尿杯均与所述集尿器相连通,所述集尿杯内设有堵片,所述堵片与所述集尿杯滑动连接,所述集尿器的底部安装有软管,且所述软管的两端均与所述集尿杯和集尿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集尿杯顶端的开口由下至上直径逐步缩小。

    优选的,所述集尿杯位于所述排泄孔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支架为圆环状,且所述胶垫的底面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堵片的直径大于所述集尿杯开口的直径,且所述堵片的外侧与所述集尿杯的开口内壁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堵片的直径小于所述集尿杯内壁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排泄管排出的尿液与原有的尿液排泄轨迹一致,所以不会影响病患的正常排尿,同时在收集尿液的同时病患不需要在尿液收集满后中断排尿或者憋尿,给患有泌尿以及膀胱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方便,还不会导致尿液外泄,弄脏病患的裤子或者双手,更加方便病患单手自行操作,保护了病患的隐私;

    2、集尿杯内的尿液增多会带动堵片上浮,当堵片上升到软管底端高度时,集尿器内的尿液会由软管排向集尿杯内,随着压力的增加堵片会与集尿杯的开口相贴合,从而对集尿杯内的尿液进行封堵,有效的防止了灰尘落入,或者尿液受到外部空气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集尿器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架;11、握杆;2、胶垫;21、排泄孔;22、集尿器;23、排泄管;24、集尿杯;25、堵片;26、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次性尿液采集器,包括用于固定胶垫2的支架1;

    支架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握杆11;

    胶垫2的外壁与支架1的内壁相贴合,胶垫2的底端开设有排泄孔21,胶垫2的外壁靠近排泄孔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集尿器22,集尿器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泄管23和集尿杯24,且排泄管23和集尿杯24均与集尿器22相连通,集尿杯24内设有堵片25,堵片25与集尿杯24滑动连接,集尿器22的底部安装有软管26,且软管26的两端均与集尿杯24和集尿器22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先将胶垫2套在握杆11内,病患在进行集尿时,手持握杆11,将胶垫2与生殖器官的排泄空贴合,然后进行排泄尿液,在尿液排出的过程中由于胶垫2与生殖器紧紧贴合,所以尿液会通过排泄孔21流入到集尿器22内,集尿器22内的尿液会先流向集尿杯24,集尿杯24内的尿液增多会带动堵片25上浮,当堵片25上升到软管26底端高度时,集尿器22内的尿液会由软管26排向集尿杯24内,随着压力的增加堵片25会与集尿杯24的开口相贴合,从而对集尿杯24内的尿液进行封堵,有效的防止了灰尘落入,或者尿液受到外部空气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而随着集尿杯24内的尿液收集满后,集尿器22内的尿液会由排泄管23处排出,排泄管23排出的尿液与原有的尿液排泄轨迹一致,所以不会影响病患的正常排尿,同时在收集尿液的同时病患不需要在尿液收集满后中断排尿,给患有泌尿以及膀胱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方便,还不会导致尿液外泄,弄脏病患的裤子或者双手,更加方便病患单手自行操作,保护了病患的隐私;

    而在排泄完成后,病患可直接将握杆11递给医护人员进行检测,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将由排泄孔21处抽出尿液或者对集尿杯24底端进行破坏从而使得尿液流出,进行检测,在使用完成后,可以将胶垫2进行丢弃处理,保留支架1进行高温消毒二次利用,胶垫2并未直接与尿液或者人体接触所以可进行消毒处理。

    如图3所示,集尿杯24顶端的开口由下至上直径逐步缩小。

    如图3所示,集尿杯24位于排泄孔21的正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排泄孔21排出的尿液排向集尿器22内时,由于集尿杯24位于排泄孔21的正下方,所以排泄孔21处排出的尿液会优先排向集尿杯24内,从而防止病患排泄完成后尿液收集不满。

    如图3所示,支架1为圆环状,且胶垫2的底面与支架1的上表面相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1用于固定胶垫2,相比原有直接病患用手拿着胶垫2的方式更加卫生。

    如图3所示,堵片25的直径大于集尿杯24开口的直径,且堵片25的外侧与集尿杯24的开口内壁相吻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堵片25逐渐受到尿液的浮力上升时,会使得堵片25与集尿杯24的开口吻合,防止灰尘进入对尿液进行密封。

    如图3所示,堵片25的直径小于集尿杯24内壁的直径。

    需要说明的是,堵片25可以再集尿杯24内上下自由滑动,但是堵片25不会随着尿液的增加而脱离集尿杯24。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技术特征:

    1.一次性尿液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胶垫(2)的支架(1);

    所述支架(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握杆(11);

    所述胶垫(2)的外壁与所述支架(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胶垫(2)的底端开设有排泄孔(21),所述胶垫(2)的外壁靠近所述排泄孔(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集尿器(22),所述集尿器(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泄管(23)和集尿杯(24),且所述排泄管(23)和所述集尿杯(24)均与所述集尿器(22)相连通,所述集尿杯(24)内设有堵片(25),所述堵片(25)与所述集尿杯(24)滑动连接,所述集尿器(22)的底部安装有软管(26),且所述软管(26)的两端均与所述集尿杯(24)和集尿器(2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液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尿杯(24)顶端的开口由下至上直径逐步缩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液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尿杯(24)位于所述排泄孔(21)的正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液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为圆环状,且所述胶垫(2)的底面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液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片(25)的直径大于所述集尿杯(24)开口的直径,且所述堵片(25)的外侧与所述集尿杯(24)的开口内壁相吻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液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片(25)的直径小于所述集尿杯(24)内壁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次性尿液采集器,包括用于固定胶垫的支架,所述支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握杆,所述胶垫的外壁与所述支架的内壁相贴合,所述胶垫的底端开设有排泄孔,所述胶垫的外壁靠近所述排泄孔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集尿器,所述集尿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泄管和集尿杯,且所述排泄管和所述集尿杯均与所述集尿器相连通,所述集尿杯内设有堵片;排泄管排出的尿液与原有的尿液排泄轨迹一致,所以不会影响病患的正常排尿,同时在收集尿液的同时病患不需要在尿液收集满后中断排尿或憋尿,给患有泌尿以及膀胱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方便,还不会导致尿液外泄,弄脏病患的裤子或者双手,更加方便病患单手自行操作,保护了病患的隐私。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高田田
    技术研发日:2019.08.12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98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