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转向节结构。
背景技术:
转向节又称"羊角",是汽车转向桥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因转向节上会设置有多个受力臂,经常因为转向节受力不均导致转向节断裂,影响汽车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转向节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转向节结构,包括转向节本体、锥形柱、第一限位臂、第二限位臂、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臂、定位孔、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臂和限位孔,所述转向节本体的中间位置贯穿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锥形柱安装在定位孔的端口处,所述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分别设置在转向节本体的顶部两侧,所述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的内部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固定臂固定在转向节本体的一侧顶部,所述第一固定孔贯穿开设在第一固定臂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臂固定在转向节本体的底侧,所述第二固定孔开设在第二固定臂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臂、第二限位臂、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和转向节本体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柱为空心结构,且锥形柱的大孔径一端固定在转向节本体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孔径与第二固定孔的孔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节本体的后侧沿边侧设置有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限位臂、第二限位臂、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分散安装,能够在转向时,分散转向节本体的受力,避免集中受力,提高使用强度,在转向节本体的前侧设置有锥形柱,能够保证转向节本体准确定位,由于孔径逐渐减小,则卡合效果逐渐增加,提高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向节本体;2、锥形柱;3、第一限位臂;4、第二限位臂;5、第一固定孔;6、第一固定臂;7、定位孔;8、第二固定孔;9、第二固定臂;10、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转向节结构,包括转向节本体1、锥形柱2、第一限位臂3、第二限位臂4、第一固定孔5、第一固定臂6、定位孔7、第二固定孔8、第二固定臂9和限位孔10,转向节本体1的中间位置贯穿开设有定位孔7,锥形柱2安装在定位孔7的端口处,第一限位臂3和第二限位臂4分别设置在转向节本体1的顶部两侧,第一限位臂3和第二限位臂4的内部均开设有限位孔10,第一固定臂6固定在转向节本体1的一侧顶部,第一固定孔5贯穿开设在第一固定臂6的内部,第二固定臂9固定在转向节本体1的底侧,第二固定孔8开设在第二固定臂9的内部,第一限位臂3、第二限位臂4、第一固定臂6、第二固定臂9和转向节本体1为一体结构,锥形柱2为空心结构,且锥形柱2的大孔径一端固定在转向节本体1的一侧,第一固定孔5的孔径与第二固定孔8的孔径相同,转向节本体1的后侧沿边侧设置有加强筋;通过将第一限位臂3与第二限位臂4安装在转向节本体1的顶部两侧,通过将第一固定臂6和第二固定臂9设置在转向节本体1的一侧上下两侧,能够在转向时,分散转向节本体1的受力,避免集中受力,提高使用强度,在转向节本体1的前侧设置有锥形柱2,能够保证转向节本体1准确定位,由于孔径逐渐减小,则卡合效果逐渐增加,提高连接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新型转向节结构,包括转向节本体(1)、锥形柱(2)、第一限位臂(3)、第二限位臂(4)、第一固定孔(5)、第一固定臂(6)、定位孔(7)、第二固定孔(8)、第二固定臂(9)和限位孔(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中间位置贯穿开设有定位孔(7),所述锥形柱(2)安装在定位孔(7)的端口处,所述第一限位臂(3)和第二限位臂(4)分别设置在转向节本体(1)的顶部两侧,所述第一限位臂(3)和第二限位臂(4)的内部均开设有限位孔(10),所述第一固定臂(6)固定在转向节本体(1)的一侧顶部,所述第一固定孔(5)贯穿开设在第一固定臂(6)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臂(9)固定在转向节本体(1)的底侧,所述第二固定孔(8)开设在第二固定臂(9)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臂(3)、第二限位臂(4)、第一固定臂(6)、第二固定臂(9)和转向节本体(1)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柱(2)为空心结构,且锥形柱(2)的大孔径一端固定在转向节本体(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5)的孔径与第二固定孔(8)的孔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后侧沿边侧设置有加强筋。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