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的汽轮机叶片装配中都是采用人工挥锤击打方式安装。动、静叶片的安装均采用人工挥锤击打的方式,一是将填隙条打实,二是将叶片根部击打至贴合到前一个叶片根部,保证两叶片间隙大小在规定范围内,形成一定的扭转量,并伴有一定的塑性变形。人工挥锤击打安装叶片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二是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目前,国内、外人工挥锤击打装配叶片问题已经成为一直困扰生产厂家叶片装配的技术难题。探索、实用新型、制造一种能够替代人工挥锤击打叶片的装配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实例调查发现,汽轮机叶片装配在国内外都是采用人工挥锤击打方式安装人工挥锤击打安装叶片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二是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目前,国内、外人工挥锤击打装配叶片问题已经成为一直困扰生产厂家叶片装配的技术难题。探索、实用新型、制造一种能够替代人工挥锤击打叶片的装配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专利cn201710380716.2公开了一种汽轮机动叶片自动装配装置,包括:龙门框架;纵向丝杆;工作台,安装在纵向丝杆上;纵向丝杆驱动电机,驱动纵向丝杆转动从而使得工作台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横向丝杆,设置在工作台上;填隙条压紧工具,用于压紧填隙条从而使动叶片胀紧在叶槽内;叶片压紧工具,用于压紧动叶片的叶根;两个横向丝杆驱动电机,分别驱动横向丝杆转动从而使得填隙条压紧工具及叶片压紧工具在横向方向上移动;第一液压缸,驱动填隙条压紧工具向下移动;第二液压缸,驱动叶片压紧工具向下移动;控制部,控制横向丝杆驱动电机、纵向丝杆驱动电机、第一液压缸及第二液压缸的工作,使填隙条压紧工具及叶片压紧工具依次进行压紧操作,但是这种结构的汽轮机动叶片自动装配装置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使用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通过气动设备与机械结构的设计与融合,实现了叶片装配的半自动化,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大大避免了原来因抡锤子砸到手部而引起的工伤事故,同时该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的体积小,工人操作灵活,在一线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包括安装框架、冲击气缸、复位弹簧、导向套筒和钎子,其中:
所述安装框架包括上框和下框,所述上框由左侧板、右侧板、底板和顶板连接呈前后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下框由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连接而成,所述上框的底板固定在所述下框的左侧板的顶端和右侧板的顶端之间;
所述上框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设置有操作把手,所述上框的顶板上设置有吊环;
所述冲击气缸安装在所述上框内,所述上框的底板上开设有冲头安装孔,所述冲击气缸的冲头穿过所述冲头安装孔并延伸至所述下框内;
所述下框内横向设置有隔板,所述导向套筒竖向设置在所述隔板和下框的底板之间;
所述隔板和所述下框的底板上分别开设有钎子安装孔,所述钎子的顶端依次穿过所述下框的底板上的钎子安装孔、所述导向套筒、所述隔板上的钎子安装孔和所述复位弹簧,且所述钎子的顶端与所述冲头相连,所述钎子的底端位于所述下框的外侧;
所述下框的右侧板的内壁面上竖向开设有导向槽,且所述导向槽位于所述上框的底板和所述隔板之间;
所述钎子的上部横向设置有弹簧挡销,所述弹簧挡销的右端插接在所述导向槽内并沿所述导向槽移动,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弹簧挡销和所述隔板之间,所述弹簧挡销上纵向设置有开口销。
上述的一种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其中,所述冲击气缸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上框的底板上。
上述的一种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其中,所述钎子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钎子杆体和钎子头,所述钎子杆体呈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的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通过气动设备与机械结构的设计与融合,实现了叶片装配的半自动化,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大大避免了原来因抡锤子砸到手部而引起的工伤事故,同时该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的体积小,工人操作灵活,在一线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钎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钎子上弹簧挡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一种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包括安装框架2、冲击气缸4、复位弹簧5、导向套筒6和钎子7。
安装框架2包括上框21和下框22,上框21由左侧板、右侧板、底板211和顶板连接呈前后开口的箱体结构,下框22由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连接而成,上框21的底板211固定在下框22的左侧板的顶端和右侧板的顶端之间。
上框21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设置有操作把手3,上框21的顶板上设置有吊环1。
冲击气缸4安装在上框21内,上框21的底板211上开设有冲头安装孔,冲击气缸4的冲头41穿过冲头安装孔并延伸至下框22内;冲击气缸4通过螺栓42固定在上框21的底板211上。下框22内横向设置有隔板8,导向套筒6竖向设置在隔板8和下框22的底板之间。
隔板8和下框22的底板上分别开设有钎子安装孔,钎子7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钎子杆体71和钎子头72,钎子杆体71呈圆柱形(见图4)。
钎子杆体71的顶端依次穿过下框22的底板上的钎子安装孔、导向套筒6、隔板8上的钎子安装孔和复位弹簧5后与冲头41相连,钎子头72位于下框22的底板的下方。即钎子7的顶端73与冲头41相连,钎子7的底端74位于下框22的外侧。
下框22的右侧板的内壁面上竖向开设有导向槽23,且导向槽23位于上框21的底板211和隔板8之间;钎子7的上部横向设置有弹簧挡销9,弹簧挡销9的右端插接在导向槽23内并沿导向槽23移动(见图5),复位弹簧5位于弹簧挡销9和隔板8之间,弹簧挡销9上纵向设置有开口销10。
本实用新型的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钎子7可选用不同的规格,对于填隙条的击打可换上小钎子,对于叶片根部的击打可换上大钎子,也可准备两套击打装置分别装有大钎子和小钎子,单套装置小巧、灵活、简单,容易控制和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工作过程如下:使用者首先将一套装有大钎子的击打装置和一套装有小钎子的击打装置分别通过平衡器连接悬挂到支架上,接通气源和电磁阀,电磁阀选用两位三通单控型,带有点动开关,固定放置于一个操作把手3附近,方便操作。汽轮机轴放置于支架悬臂下方,通过悬臂上的滑台装置可以调节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的工作位置,使其对准下方要装配叶片的位置。
在打实填隙条的工作中,工人先放置一个叶片在汽轮机轴上的安装槽内,再将填隙条放置在规定位置。调整装有小钎子7的击打装置至工位上方,工人双手一一对应地握住两个操作把手3,将击打装置整体拖下至合适工位,小钎子的底端74与待击打的填隙条接触,调整好击打角度位置,按下电磁阀点动开关,冲击气缸4工作,冲头41向下冲击,撞击小钎子的顶端73,使小钎子7迅速向下冲击,钎子由导向套筒6导向,撞击待击打的填隙条,然后小钎子7在复位弹簧5作用下复位,至此小钎子击打装置完成一次击打工作,如此反复,直到击打到合格位置。
在将叶片根部击打至贴合到前一个叶片根部的工作中,先调整装有大钎子7的击打装置至工位上方,工人双手一一对应地握住两个操作把手3,将击打装置整体拖下至合适工位,大钎子的底端74与待击打的叶片根部接触,调整好击打角度位置,按下电磁阀点动开关,冲击气缸4工作,冲头41向下冲击,撞击大钎子的顶端73,使大钎子7迅速向下冲击,撞击待击打的叶片根部,然后大钎子7在复位弹簧5作用下复位,至此大钎子击打装置完成一次击打工作,如此反复,直到击打到叶片根部贴合至合格程度,间隙大小和扭转量在规定范围内。
整个工作过程中,弹簧挡销9与弹簧5配合,起到支撑和复位钎子7的作用;弹簧挡销9与导向槽23配合,防止钎子7在击打过程中发生周向旋转;开口销10与弹簧挡销9配合,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弹簧挡销9窜动。
本实用新型的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由冲击气缸提供瞬间冲击动力,击打对应的钎子,钎子由导向套筒6导向,钎子的底端贴紧填隙条或者叶片根部,从而实现力的传递,将填隙条打实、将叶片根部击打贴合至规定的公差范围。每次击打结束后弹簧将钎子复位。如此反复工作,完成多叶片装配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整个装置工作时由悬臂支架进行悬挂,装置与支架悬臂之间通过塔式平衡器连接,因此该击打装置的重量可全部被平衡掉,故操作轻盈方便;且平衡器的绳索与该装置的连接是柔性连接,方便调整击打角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通过气动设备与机械结构的设计与融合,实现了叶片装配的半自动化,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大大避免了原来因抡锤子砸到手部而引起的工伤事故,同时该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的体积小,工人操作灵活,在一线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1.一种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架、冲击气缸、复位弹簧、导向套筒和钎子,其中:
所述安装框架包括上框和下框,所述上框由左侧板、右侧板、底板和顶板连接呈前后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下框由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连接而成,所述上框的底板固定在所述下框的左侧板的顶端和右侧板的顶端之间;
所述上框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设置有操作把手,所述上框的顶板上设置有吊环;
所述冲击气缸安装在所述上框内,所述上框的底板上开设有冲头安装孔,所述冲击气缸的冲头穿过所述冲头安装孔并延伸至所述下框内;
所述下框内横向设置有隔板,所述导向套筒竖向设置在所述隔板和下框的底板之间;
所述隔板和所述下框的底板上分别开设有钎子安装孔,所述钎子的顶端依次穿过所述下框的底板上的钎子安装孔、所述导向套筒、所述隔板上的钎子安装孔和所述复位弹簧,且所述钎子的顶端与所述冲头相连,所述钎子的底端位于所述下框的外侧;
所述下框的右侧板的内壁面上竖向开设有导向槽,且所述导向槽位于所述上框的底板和所述隔板之间;
所述钎子的上部横向设置有弹簧挡销,所述弹簧挡销的右端插接在所述导向槽内并沿所述导向槽移动,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弹簧挡销和所述隔板之间,所述弹簧挡销上纵向设置有开口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气缸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上框的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叶片装配专用独立式单作用击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钎子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钎子杆体和钎子头,所述钎子杆体呈圆柱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