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铰链生产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铰链的扭簧归正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扭簧铰链中,其中的一种设计方案是将一转向脚固定于铰臂,扭簧的另一转向脚以克服弹性形变的方式,向外连接片的下沿外顶施加向外的扭力,使铰链在打开、关闭时,能够维持稳固的展开、闭合状态,并且在安装至门、窗后,使用者能够在开闭过程中清晰感知到力度反馈。
而在将扭簧的安装中,需要控制扭簧的中心孔与铰臂、连接片的连接孔之间通过一固定轴轴孔连接,而后克服扭簧的扭力,将两转向脚分别固定至铰臂与弹簧片,而在此过程中,准确压制并固定转向脚、防止转向脚脱位为该工序的重要控制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的扭簧归正安装装置,在扭簧的中心孔被固定且扭簧的一转向脚压紧外连接片后,该装置能够使扭簧另一转向脚被准确地安装至铰臂处并维持稳固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加以实施:
一种铰链的扭簧归正安装装置,其包括归正机构、压簧机构、承载座,铰臂与外连接片的内侧朝上并呈夹角地置于承载座,归正动力机构驱动归正推杆下压,使归正推杆下端外侧贴紧并压合外连接片,且归正推杆下端内侧压合朝向铰臂一侧的转向脚,至转向脚呈悬空状态;压簧动力机构驱动压簧推杆,推压转向脚至铰臂锁定孔下端;承载座设置有可贯穿铰臂锁定孔的栓件,栓件贯穿锁定孔时可卡合转向脚。
进一步的,所述的归正推杆的下端内侧与下端外侧的夹角,大于第一转向脚与归正推杆下端外侧的夹角。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归正推杆的下端外侧贴近外连接片内沿凹槽滑动并压合外连接片。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簧机构还包括有压簧推杆限位滑动机构,所述的压簧动力机构通过驱动限位滑座沿线性限位条滑动,使限位滑座下方的压簧推杆,推压转向脚至铰臂锁定孔下端。
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案,所述的压簧推杆与归正推杆相互平行设置,并且压簧推杆与归正推杆之间相互限位,使压簧推杆与归正推杆限位下相互平行相对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归正推杆设有一线性槽部,所述的压簧推杆侧壁贴合线性槽部,线性槽部使压簧推杆与归正推杆在限位下相互平行相对滑动。
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案,所述的归正机构、压簧机构设置于第一机座上,所述的承载座设置于第二机座上,第二机座可带动承载座进行循环移动。
进一步的,还具有压紧机构,压紧动力机构驱动压紧推杆指向铰臂的尾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压紧机构设置于第一机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效之处在于:
1.对于扭簧的中心孔被固定,且扭簧的一转向脚压紧外连接片的铰链半成品,该装置能够使扭簧另一转向脚被准确地安装至铰臂处,并被栓件所卡紧,从而维持扭簧相对于铰臂、外连接片呈稳固状态;
2.设置归正推杆的下端内侧与下端外侧的夹角,大于第一转向脚与归正推杆下端外侧的夹角,归正推杆下沿无阻碍地伸入靠近铰臂一侧的转向脚与外连接片内侧的间隙中,使靠近铰臂一侧的转向脚被归正推杆下沿所顺利打开;
3.通过设置压簧推杆限位滑动机构、压簧推杆与归正推杆之间设置线性槽部,能够使压簧推杆与归正推杆在限位下相互平行相对滑动,从而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减少扭簧转向脚反向弹力对压簧推杆的影响,减少转向脚出现过度侧移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侧示意图;
图3是图1a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铰链的扭簧归正安装装置,其包括第一机架10、安装在第一机架10上的归正机构、压簧机构、压紧机构,以及第二机架、安装在第二机架上的承载座4,并且第二机座可带动承载座4进行循环移动,带动已初步安装好扭簧60的铰臂62、外连接片63的铰链半成品进行循环装配工序,具体地:
铰臂62与外连接片63的内侧朝上并呈近90°夹角置于承载座4上,并且扭簧60的中心孔被中心栓件40所固定,扭簧60靠近外连接片63一侧转向脚压紧外连接片63的下沿,并向外顶施加向外的扭力,此时扭簧60的另一转向脚61呈悬空状态,待后续归正安装装置对其归正固定至铰臂62部;
归正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一机架10斜侧板101后端上的归正气缸21、归正气缸21作为归正动力机构驱动归正推杆22向斜下方移动;压簧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一机架10斜侧板101上端的压簧气缸31,压簧推杆限位滑动机构的线性限位条33上部垂直安装于第一机架10斜侧板101下端并向下线性延伸,压簧气缸31通过推动的限位滑座34,使之沿线性限位条33进行滑动,从而使限位滑座34下端的压簧推杆32被向下推移;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归正推杆22的下端内侧与下端外侧的夹角,大于第一转向脚61与归正推杆22下端外侧的夹角,故当归正气缸21先行驱动归正压杆下压时,能够使归正推杆22下沿无阻碍地伸入靠近铰臂62一侧的转向脚61与外连接片63内侧的间隙中,扭簧60靠近外连接片63一侧的转向脚被固定状态下,靠近铰臂62一侧的转向脚61被归正推杆22下沿所顺利打开,并使转向脚61被归正推杆22下沿内侧压制至呈悬空状态,提高压合该转向脚61的准确性;当设置归正推杆22的下端以外侧贴近外连接片63内沿凹槽滑动的方式来压合外连接片63时,能够起到进一步稳固外连接片63,避免外连接片63发生侧移的现象;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归正推杆22设有一直角切口状的线性槽部,并将压簧推杆32侧壁贴合归正推杆22的线性槽部,并控制压簧推杆32与归正推杆22相互平行设置;当转向脚61被压制至呈悬空状态后,第一机架10上横板102上端的压簧气缸31驱动压簧推杆32下移时,能够使其沿线性槽部相对于归正推杆22平行贴壁下移,从而使压簧推杆32与归正推杆22在线性槽部限位、限位滑座34与线性限位条33的限位,即在前后两侧共同限位作用下,使压簧推杆32与归正推杆22可保持相互平行的相对滑动,通过该设置,能够使对转向脚61的压制保持准确,避免转向脚61的回弹力使压簧推杆32产生角度偏移,自此,压簧推杆32能推压转向脚61至铰臂62锁定孔下端。
承载座4一侧设置有可贯穿铰臂62锁定孔的栓件41,在本实施例中,能在外部设置一栓件41压制机构,通过对栓件41的击打或简单的推移动作,使栓件41贯穿锁定孔,此时栓件41中部可卡合转向脚61,完成扭簧60的初步固定;而后通过钉件,沿锁定孔回顶栓件41顶部,反向击打使钉件插入锁定孔从而替换栓件41,并使钉件中部可卡合转向脚61,从而完成扭簧60靠近铰臂62一侧转向脚61的固定;同理,通过钉件反向击打中心栓件40,同样能起到替换效果。
设置压紧机构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其通过第一机架10上横板102上的压紧气缸51驱动压紧推杆52,下压并压制铰臂62的尾部,通过该设置方案,对于尾部呈上翘状态的铰臂62能够起到更好的紧固压制作用,从而避免其铰臂62部分在转向脚61压制、栓件41击打过程中发生侧偏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1.一种铰链的扭簧归正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归正机构、压簧机构、承载座,铰臂与外连接片的内侧朝上并呈夹角地置于承载座,归正动力机构驱动归正推杆下压,使归正推杆下端外侧贴紧并压合外连接片,且归正推杆下端内侧压合朝向铰臂一侧的转向脚,至转向脚呈悬空状态;压簧动力机构驱动压簧推杆,推压转向脚至铰臂锁定孔下端;承载座设置有可贯穿铰臂锁定孔的栓件,栓件贯穿锁定孔时可卡合转向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的扭簧归正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归正推杆的下端内侧与下端外侧的夹角,大于第一转向脚与归正推杆下端外侧的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的扭簧归正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归正推杆的下端外侧贴近外连接片内沿凹槽滑动并压合外连接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的扭簧归正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簧机构还包括有压簧推杆限位滑动机构,所述的压簧动力机构通过驱动限位滑座沿线性限位条滑动,使限位滑座下方的压簧推杆,推压转向脚至铰臂锁定孔下端。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中所述的铰链的扭簧归正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簧推杆与归正推杆相互平行设置,并且压簧推杆与归正推杆之间相互限位,使压簧推杆与归正推杆限位下相互平行相对滑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的扭簧归正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归正推杆设有一线性槽部,所述的压簧推杆侧壁贴合线性槽部,线性槽部使压簧推杆与归正推杆在限位下相互平行相对滑动。
7.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中所述的铰链的扭簧归正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归正机构、压簧机构设置于第一机座上,所述的承载座设置于第二机座上,第二机座可带动承载座进行循环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的扭簧归正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压紧机构,压紧动力机构驱动压紧推杆指向铰臂的尾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铰链的扭簧归正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机构设置于第一机座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