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气阀扣瓦的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160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零件的拆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气阀扣瓦的拆装工具。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的日常保养和维修中,需要及时更换或研磨气门,气门的关闭是靠气门弹簧来完成的,弹簧通过气门弹簧座进行限位并传递关闭气门的预紧力,而气门锁夹则是对气门弹簧座圈进行限位的部件,用于保证气门弹簧关闭气门的预紧力。气门锁夹为两半式结构,且气门锁夹的外表面为与气门弹簧座圈内壁面相吻合的锥面,其内表面为与气门杆头部凹槽向吻配的半圆凸台。

    现有技术中,在拆卸或安装气阀扣瓦时均使用加力杠并将加力杆的一端固定在气缸盖上作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手动压缩上气门弹簧座,利用上气门弹簧座向下压缩气门弹簧并使上气门弹簧座沿气门杆向下移动,使气阀扣瓦脱离上气门弹簧座,以拆卸气阀发扣瓦,安装气阀扣瓦时也是同样操作。但是每一次拆卸或安装都要首先在气缸盖上寻找固定支点,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由于压力不能做到垂直压缩,压缩过程中产生侧向分力使气阀弹簧向导管壁侧弯,导致气阀弹簧与导管摩擦而使气阀弹簧、导管磨损,气阀弹簧侧弯还导致一侧的气阀扣瓦受力,增加拆装扣瓦的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每一个气阀扣瓦的拆卸安装需要至少两个人配合,增加人力成本,不利于生产;并且每一个气阀扣瓦拆卸安装都需要翻转一次气缸盖,以便固定工具,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遇到大型气缸盖时工作效率会更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气阀扣瓦的拆装时都会在气缸盖上寻找固定支点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气阀弹簧侧弯导致气阀弹簧与导管摩擦而而使气阀弹簧、导管磨损,增加拆装扣瓦的难度,降低工作效率;每一个气阀扣瓦的拆卸安装需要至少两个人配合,增加人力成本,不利于生产;每一个气阀扣瓦拆装都需要翻转一次气缸盖使得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在气缸盖上安装支点,避免气阀弹簧、导管磨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降低劳动强度的发动机气阀扣瓦的拆装工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发动机气阀扣瓦的拆装工具,包括固定板,垂直设置在固定板一侧的支架,设置在固定板一侧的空心千斤顶和贯穿固定板设置的拉杆;

    所述固定板呈圆形或方形,在固定板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架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架关于通孔对称设置,所述拉杆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且拉杆穿插在通孔中;

    所述空心千斤顶的中心孔与通孔同轴,且空心千斤顶与支架分别设置在固定板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的一端设置有拉杆头,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小螺杆,所述拉杆头呈圆饼状,拉杆头的直径大于空心千斤顶的中心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头还可以设置为螺母,所述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在拉杆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气阀”即“气门”,“扣瓦”即“锁夹”。

    固定板的中心设在通孔用于穿插拉杆,而且通孔的直径大于拉杆的直径,便于拉杆能自由通过通孔。在固定板上以通孔为中心对称设置的支架,在拆装扣瓦时支架抵靠在上气门弹簧座的上表面,起支点作用。在固定板上固定的空心千斤顶,其中心孔与固定板的通孔同轴,而且在空心千斤顶的中心孔中穿插有拉杆,拉杆用于连接气阀杆,空心千斤顶为液压式千斤顶,为拉杆提供向上顶升的动力;拉杆头可以是焊接或通过螺纹连接在拉杆上的圆饼状的铁块,也可以是加装垫圈并通过螺纹连接在拉杆上的螺母,螺母的直径大于空心千斤顶中心孔的直径。

    当拆卸发动机气阀扣瓦时,将支架抵靠在上气门弹簧座的上表面,手动将拉杆上的小螺杆对准气阀杆上的螺纹孔,转动拉杆使小螺杆旋进气阀杆的螺纹孔中,使拉杆和气阀杆连接在一起,再将通过空心千斤顶缓慢将拉杆向上顶起,以此将气阀弹簧及弹簧上座向下压缩,留出空间,使气阀杆上的扣瓦脱离上气门弹簧座,便于拆卸扣瓦。

    当安装发动机气阀扣瓦时,将气阀弹簧、上气阀弹簧座套接在气阀杆上后,将支架抵靠在上气门弹簧座的上表面,手动将拉杆上的小螺杆对准气阀杆上的螺纹孔,转动拉杆使小螺杆旋进气阀杆的螺纹孔中,使拉杆和气阀杆连接在一起,再将通过空心千斤顶缓慢将拉杆向上顶起,以此将气阀弹簧及弹簧上座向下压缩,留出空间,便于安装扣瓦。

    利用实用新型,在拆装发动机气阀扣瓦时,以上气阀弹簧座为受力物,通过空心千斤顶和拉杆将气门杆上提,即变相的将上气阀弹簧座沿气阀杆向下滑动,为扣瓦的拆装留出空间,因此无需在气缸盖上安装支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空心千斤顶在顶升的过程中,气阀杆始终垂直,即气阀弹簧未发生任何侧弯,因此避免了气阀弹簧与导管摩擦而使气阀弹簧、导管磨损;减少了拆装时间,提高了效率;再有本实用新型直接安装在气阀的上气阀弹簧座上,并且以空心千斤顶为动力,因此对于处于任何角度、任何位置的气缸盖都可使用,避免了频繁翻转气缸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利用利用实用新型,也便于操作者单独拆装气阀扣瓦,降低了人力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横截面呈拱形,两个支架内凹一侧相对设置,且支架远离固定板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加厚段,所述加厚段的横截面呈方形或直角梯形。

    由于上气阀弹簧座为圆形状,而且在空心千斤顶顶升拉杆时,支架与上气阀弹簧座上表面之间的压力逐渐增大,为了使支架能更稳固的抵靠在上气阀弹簧座上表面,因此将支架设置呈拱形,适应圆形状的上气阀弹簧座,增加了支架与上气阀弹簧座上表面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加厚段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其斜面设置在支架内凹一侧,其长底边设置在底部。

    在空心千斤顶顶升拉杆时,支架与上气阀弹簧座上表面之间的压力逐渐增大,为了使支架能更稳固的抵靠在上气阀弹簧座上表面,因此将支架端部加厚,将加厚段的横截面设置为直角梯形,斜面设置在支架内凹一侧,其长底边设置在底部,增加了支架与上气阀弹簧座上表面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千斤顶的工作油压为3mpa。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拆装发动机气阀扣瓦时,以上气阀弹簧座为受力物,通过空心千斤顶和拉杆将气门杆上提,即变相的将上气阀弹簧座沿气阀杆向下滑动,为扣瓦的拆装留出空间,因此无需在气缸盖上安装支点,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在拆装发动机气阀扣瓦时,空心千斤顶在顶升的过程中,气阀杆始终垂直,即气阀弹簧未发生任何侧弯,因此避免了气阀弹簧与导管摩擦而使气阀弹簧、导管磨损,同时也节省了拆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直接安装在气阀的上气阀弹簧座上,并且以空心千斤顶为动力,因此对于处于任何角度、任何位置的气缸盖都可使用,避免了频繁翻转气缸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4)本实用新型在拆装发动机气阀扣瓦时,只需要一个人操作,降低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气阀杆端部的俯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拉杆头,2空心千斤顶,3固定板,4支架,5拉杆,6气阀杆,7上气阀弹簧座,8出油口,9进油口,10小螺杆,11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发动机气阀扣瓦的拆装工具,包括固定板3,垂直设置在固定板3一侧的支架4,设置在固定板3一侧的空心千斤顶2和贯穿固定板3设置的拉杆5;

    所述固定板3呈圆形或方形,在固定板3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架4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架4关于通孔对称设置,所述拉杆5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且拉杆5穿插在通孔中;

    所述空心千斤顶2的中心孔与通孔同轴,且空心千斤顶2与支架4分别设置在固定板3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5的一端设置有拉杆头1,拉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小螺杆10,所述拉杆头1呈圆饼状,拉杆头1的直径大于空心千斤顶2的中心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头1还可以设置为螺母,所述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在拉杆5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气阀”即“气门”,“扣瓦”即“锁夹”。

    固定板3的中心设在通孔用于穿插拉杆5,而且通孔的直径大于拉杆5的直径,便于拉杆5能自由通过通孔。在固定板3上以通孔为中心对称设置的支架4,在拆装扣瓦时支架4抵靠在上气门弹簧座7的上表面,起支点作用。在固定板3上固定的空心千斤顶2,其中心孔与固定板3的通孔同轴,而且在空心千斤顶2的中心孔中穿插有拉杆5,拉杆5用于连接气阀杆6,空心千斤顶2为液压式千斤顶,为拉杆5提供向上顶升的动力;拉杆头1可以是焊接或通过螺纹连接在拉杆5上的圆饼状的铁块,也可以是加装垫圈并通过螺纹连接在拉杆5上的螺母,螺母的直径大于空心千斤顶2中心孔的直径。

    当拆卸发动机气阀扣瓦时,将支架4抵靠在上气门弹簧座7的上表面,手动将拉杆5上的小螺杆10对准气阀杆6上的螺纹孔11,转动拉杆5使小螺杆10旋进气阀杆6的螺纹孔11中,使拉杆5和气阀杆6连接在一起,再将通过空心千斤顶2缓慢将拉杆5向上顶起,以此将气阀杆6向上提起,使气阀杆6上的扣瓦脱离上气门弹簧座7,便于拆卸扣瓦。

    当安装发动机气阀扣瓦时,将气阀弹簧、上气阀弹簧座7套接在气阀杆6上后,将支架4抵靠在上气门弹簧座7的上表面,手动将拉杆5上的小螺杆10对准气阀杆6上的螺纹孔11,转动拉杆5使小螺杆10旋进气阀杆6的螺纹孔11中,使拉杆5和气阀杆6连接在一起,再将通过空心千斤顶2缓慢将拉杆5向上顶起,以此将气阀杆6向上提起,便于安装扣瓦。

    利用实用新型,在拆装发动机气阀扣瓦时,以上气阀弹簧座7为受力物,通过空心千斤顶2和拉杆5将气阀杆6上提,即变相的将上气阀弹簧座7沿气阀杆6向下滑动,为扣瓦的拆装留出空间,因此无需在气缸盖上安装支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空心千斤顶2在顶升的过程中,气阀杆6始终垂直,即气阀弹簧未发生任何侧弯,因此避免了气阀弹簧与导管摩擦而使气阀弹簧、导管磨损,同时也节省了拆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再有本实用新型直接安装在气阀的上气阀弹簧座7上,并且以空心千斤顶2为动力,因此对于处于任何角度、任何位置的气缸盖都可使用,避免了频繁翻转气缸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在拆装发动机气阀扣瓦时,只需要一个人操作,降低了人力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4的横截面呈拱形,两个支架4内凹一侧相对设置,且支架4远离固定板3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加厚段,所述加厚段的横截面呈方形或直角梯形。

    由于上气阀弹簧座7为圆形状,而且在空心千斤顶2顶升拉杆5时,支架4与上气阀弹簧座7上表面之间的压力逐渐增大,为了使支架4能更稳固的抵靠在上气阀弹簧座7上表面,因此将支架4设置呈拱形,适应圆形状的上气阀弹簧座7,增加了支架4与上气阀弹簧座7上表面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加厚段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其斜面设置在支架4内凹一侧,其长底边设置在底部。

    在空心千斤顶2顶升拉杆5时,支架4与上气阀弹簧座7上表面之间的压力逐渐增大,为了使支架4能更稳固的抵靠在上气阀弹簧座7上表面,因此将支架4端部加厚,将加厚段的横截面设置为直角梯形,斜面设置在支架4内凹一侧,其长底边设置在底部,增加了支架4与上气阀弹簧座7上表面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千斤顶2的工作油压为3mpa。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气阀扣瓦的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3),垂直设置在固定板(3)一侧的支架(4),设置在固定板(3)一侧的空心千斤顶(2)和贯穿固定板(3)设置的拉杆(5);

    所述固定板(3)呈圆形或方形,在固定板(3)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架(4)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架(4)关于通孔对称设置,所述拉杆(5)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且拉杆(5)穿插在通孔中;

    所述空心千斤顶(2)的中心孔与通孔同轴,且空心千斤顶(2)与支架(4)分别设置在固定板(3)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气阀扣瓦的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的一端设置有拉杆头(1),拉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小螺杆(10),所述拉杆头(1)呈圆饼状,拉杆头(1)的直径大于空心千斤顶(2)的中心孔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气阀扣瓦的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头(1)还可以设置为螺母,所述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在拉杆(5)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气阀扣瓦的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的横截面呈拱形,两个支架(4)内凹一侧相对设置,且支架(4)远离固定板(3)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加厚段,所述加厚段的横截面呈方形或直角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气阀扣瓦的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段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其斜面设置在支架(4)内凹一侧,其长底边设置在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气阀扣瓦的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千斤顶(2)的工作油压为3mpa。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气阀扣瓦的拆装工具,包括固定板,垂直设置在固定板一侧的支架,设置在固定板一侧的空心千斤顶和贯穿固定板设置的拉杆;所述固定板呈圆形或方形,在固定板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架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架关于通孔对称设置,所述拉杆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且拉杆穿插在通孔中;所述空心千斤顶的中心孔与通孔同轴,且空心千斤顶与支架分别设置在固定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无需在气缸盖上安装支点,避免气阀弹簧、导管磨损,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在拆装发动机气阀扣瓦,只需要一个人操作,降低了人力成本。降低劳动强度的发动机气阀扣瓦的拆装工具。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祺;殷立波;冯思航;周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华气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96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