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耐摩擦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110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抗静电耐摩擦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



    背景技术:

    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包括主纱和位于主纱外侧的包覆纱,所述主纱为棉材料,所述包覆纱为涤纶材料。

    由于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特性,需要包覆纱与主纱紧密连接。因此,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需要预对主纱和包覆纱进行给湿处理。

    现有的给湿处理是直接对主纱和包覆纱进行喷水,虽然这样能使主纱和包覆纱稳定的含有适当水份,但是,喷射过程中水会溅射,导致其作业长度环境比较差。

    同时,由于水柱作用在主纱和包覆纱上,其给湿效果稳定性也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高且结构紧凑的抗静电耐摩擦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抗静电耐摩擦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包括主纱和位于主纱外侧的包覆纱,所述主纱为棉材料,所述包覆纱为涤纶材料,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壳体、喷水管和溅水板,上述壳体呈长筒状且内部为空腔,上述喷水管位于壳体内且喷水管的两端分别固连在壳体两端处,所述喷水管侧部具有若干贯穿的喷水孔,所述壳体一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进口,壳体另一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出口,上述溅水板固连在壳体内的侧部且溅水板与喷水管正对,穿设在进口和出口处的纱线能位于溅水板与喷水管之间。

    本给湿装置创造性的设置了壳体,并且在壳体内连接喷水管和溅水板。喷水管喷射的强力水柱冲击在溅水板上,在溅水板处会产生飞溅且速度比较慢的水雾,在上述水雾作用下能使位于壳体主纱和包覆纱稳定的得到给湿处理。

    当然,主纱和包覆纱均是由进口穿入壳体内,然后再由出口由于壳体内输出。

    在上述的抗静电耐摩擦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中,所述进口的数量为两个:进口一和进口二,所述出口的数量为两个:出口一和出口二,所述进口一与出口一正对,所述进口二与出口二正对。

    主纱由进口一进入壳体内,然后由出口一由壳体内输出。包覆纱由于进口二进入壳体内,然后由出口二由壳体内输出。

    在上述的抗静电耐摩擦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中,所述喷水管位于壳体中部,喷水管与壳体内的上部之间形成给湿腔一,喷水管与壳体内的下部之间形成给湿腔二。

    喷水管的两侧均具有若干喷水孔,也就是说,给湿腔一和给湿腔二内均能具有适量水对主纱以及包覆纱进行给湿处理。

    在上述的抗静电耐摩擦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中,所述溅水板的数量为两个:板体一和板体二,上述板体一位于给湿腔一处,上述板体二位于给湿腔二处。

    主纱位于板体一与喷水管之间,包覆纱位于板体二与喷水管之间。

    在上述的抗静电耐摩擦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中,所述给湿腔一底部处具有连接座一,上述板体一通过紧固件固连在连接座一处,所述板体一的长度与壳体长度相匹配。

    通过连接座一能将板体一稳定连接在壳体内,由于板体一长度与壳体相匹配,这样的结构能使喷水管喷射的水稳定的进入板体一处。

    在上述的抗静电耐摩擦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中,所述给湿腔二底部处具有连接座二,上述板体二通过紧固件固连在连接座二处,所述板体二的长度与壳体长度相匹配。

    通过连接座二能将板体二稳定连接在壳体内,由于板体二长度与壳体相匹配,这样的结构能使喷水管喷射的水稳定的进入板体二处。

    在上述的抗静电耐摩擦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中,所述喷水管伸出壳体,还包括位于壳体外侧的锁紧螺母和垫圈,上述垫圈和锁紧螺母均套在喷水管上且垫圈被紧压在锁紧螺母与壳体外侧之间。

    通过锁紧螺母能将喷水管稳定的定位在壳体上,垫圈为橡胶材料,在垫圈的作用下能避免锁紧螺母与壳体刚性接触。

    在上述的抗静电耐摩擦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中,所述垫圈的两侧分别抵靠在进口一和进口二上。

    在上述的抗静电耐摩擦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中,所述垫圈的一侧具有凹入的定位凹口一,所述垫圈的另一侧具有凹入的定位凹口二,上述定位凹口一与进口一相匹配且定位凹口一嵌在进口一外侧,上述定位凹口二与进口二相匹配且定位凹口二嵌在进口二外侧。

    这样的结构能对垫圈稳定定位。

    在上述的抗静电耐摩擦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中,所述喷水管内端封闭,喷水管外端用于与水泵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能稳定的对主纱和包覆纱进行给湿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水始终位于壳体内,因此,处理过程中的水不会外漏,其稳定性比较高。当然,在壳体底部处具有出口,通过出口能将积聚在壳体内的水及时排除。

    同时,溅水板和喷水管均位于壳体内,其结构还比较紧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中垫圈与进口一和进口二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a、进口一;1b、出口一;1c、进口二;1d、出口二;2、喷水管;2a、喷水孔;3、板体一;4、板体二;5、连接座一;6、连接座二;7、锁紧螺母;8、垫圈;8a、定位凹口一;8b、定位凹口二。

    具体实施方式

    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包括主纱和位于主纱外侧的包覆纱,所述主纱为棉材料,所述包覆纱为涤纶材料。

    如图1所示,本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包括壳体1、喷水管2和溅水板,上述壳体1呈长筒状且内部为空腔,上述喷水管2位于壳体1内且喷水管2的两端分别固连在壳体1两端处,所述喷水管2侧部具有若干贯穿的喷水孔2a,所述壳体1一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进口,壳体1另一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出口,上述溅水板固连在壳体1内的侧部且溅水板与喷水管2正对,穿设在进口和出口处的纱线能位于溅水板与喷水管2之间。

    所述进口的数量为两个:进口一1a和进口二1c,所述出口的数量为两个:出口一1b和出口二1d,所述进口一1a与出口一1b正对,所述进口二1c与出口二1d正对。

    所述喷水管2位于壳体1中部,喷水管2与壳体1内的上部之间形成给湿腔一,喷水管2与壳体1内的下部之间形成给湿腔二

    所述溅水板的数量为两个:板体一3和板体二4,上述板体一3位于给湿腔一处,上述板体二4位于给湿腔二处。

    所述给湿腔一底部处具有连接座一5,上述板体一3通过紧固件固连在连接座一5处,所述板体一3的长度与壳体1长度相匹配。

    所述给湿腔二底部处具有连接座二6,上述板体二4通过紧固件固连在连接座二6处,所述板体二4的长度与壳体1长度相匹配。

    所述喷水管2伸出壳体1,还包括位于壳体1外侧的锁紧螺母7和垫圈8,上述垫圈8和锁紧螺母7均套在喷水管2上且垫圈8被紧压在锁紧螺母7与壳体1外侧之间。

    所述垫圈8的两侧分别抵靠在进口一1a和进口二1c上。

    所述垫圈8的一侧具有凹入的定位凹口一8a,所述垫圈8的另一侧具有凹入的定位凹口二8b,上述定位凹口一8a与进口一1a相匹配且定位凹口一8a嵌在进口一1a外侧,上述定位凹口二8b与进口二1c相匹配且定位凹口二8b嵌在进口二1c外侧。

    所述喷水管2内端封闭,喷水管2外端用于与水泵相连接。

    本给湿装置创造性的设置了壳体,并且在壳体内连接喷水管和溅水板。喷水管喷射的强力水柱冲击在溅水板上,在溅水板处会产生飞溅且速度比较慢的水雾,在上述水雾作用下能使位于壳体主纱和包覆纱稳定的得到给湿处理。

    当然,主纱和包覆纱均是由进口穿入壳体内,然后再由出口由于壳体内输出。


    技术特征:

    1.一种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包括主纱和位于主纱外侧的包覆纱,所述主纱为棉材料,所述包覆纱为涤纶材料,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壳体、喷水管和溅水板,上述壳体呈长筒状且内部为空腔,上述喷水管位于壳体内且喷水管的两端分别固连在壳体两端处,所述喷水管侧部具有若干贯穿的喷水孔,所述壳体一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进口,壳体另一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出口,上述溅水板固连在壳体内的侧部且溅水板与喷水管正对,穿设在进口和出口处的纱线能位于溅水板与喷水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的数量为两个:进口一和进口二,所述出口的数量为两个:出口一和出口二,所述进口一与出口一正对,所述进口二与出口二正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位于壳体中部,喷水管与壳体内的上部之间形成给湿腔一,喷水管与壳体内的下部之间形成给湿腔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溅水板的数量为两个:板体一和板体二,上述板体一位于给湿腔一处,上述板体二位于给湿腔二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湿腔一底部处具有连接座一,上述板体一通过紧固件固连在连接座一处,所述板体一的长度与壳体长度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湿腔二底部处具有连接座二,上述板体二通过紧固件固连在连接座二处,所述板体二的长度与壳体长度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伸出壳体,还包括位于壳体外侧的锁紧螺母和垫圈,上述垫圈和锁紧螺母均套在喷水管上且垫圈被紧压在锁紧螺母与壳体外侧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的两侧分别抵靠在进口一和进口二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的一侧具有凹入的定位凹口一,所述垫圈的另一侧具有凹入的定位凹口二,上述定位凹口一与进口一相匹配且定位凹口一嵌在进口一外侧,上述定位凹口二与进口二相匹配且定位凹口二嵌在进口二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内端封闭,喷水管外端用于与水泵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抗静电耐摩擦改性聚酯纤维紧密纺特种纱线的原料给湿装置包括壳体、喷水管和溅水板,上述壳体呈长筒状且内部为空腔,上述喷水管位于壳体内且喷水管的两端分别固连在壳体两端处,所述喷水管侧部具有若干贯穿的喷水孔,所述壳体一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进口,壳体另一端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出口,上述溅水板固连在壳体内的侧部且溅水板与喷水管正对,穿设在进口和出口处的纱线能位于溅水板与喷水管之间。本给湿装置稳定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李王英;张于蓝;张海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宁和兴源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96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