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电镐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14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镐,尤其涉及一种减震电镐。



    背景技术:

    见图4,电镐是一种依靠锤击对工作介质进行移除的工具,主要包括机体1’、设置在机体下部的气缸2’、设置在气缸下端的电镐头3’、以及设置在机体上端的把手4’,机体1’内设置有电机,通过电机驱动气缸气缸2’内的冲锤锤击电镐头气缸3’形成冲击力。一般的电镐的把手4’是直接与机体1’固连的,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震动,并通过把手传递到人手,长时间使用会导致操作者产生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危害使用者的健康。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电镐,能够有效降低传递到把手处的震动,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减震电镐,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下部的气缸,设置在气缸下端的电镐头,以及设置在机体上端的把手;所述把手的一端通过一根第一弹簧与机体连接,把手的另一端通过一根第二弹簧与机体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中同轴地穿设有一个活塞阻尼器;该活塞阻尼器包括与把手固连的气缸体,滑动设置在气缸体内的活塞,以及连接活塞和机体的活塞杆;气缸体靠近把手的一侧开设有一个气孔。

    所述的减震电镐中,所述气缸体与把手之间设置以一个橡胶减震块。

    所述的减震电镐中,所述把手为由主体部和辅助部组成的l形把手,主体部用于抓握且电镐的开关设置在主体部上,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在辅助部与机体之间,电镐的开关的电线从第一弹簧中间穿过。

    所述的减震电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缸处的扶手。

    所述的减震电镐中,所述扶手包括滑动套设在气缸外的滑环以及连接在滑环上的扶手主体,气缸上套设有一根第三弹簧,该第三弹簧两端分别与滑环、机体下端连接。

    所述的减震电镐中,所述气缸上位于滑环的下方设置有一个挡圈并套设有一个第四弹簧,该第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环、挡圈连接。

    所述的减震电镐中,所述把手和扶手主体均包覆有海绵垫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电镐中,把手两端与机体之间连接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起减震作用,大大地降低从机体传递到把手的震动,而在第二弹簧中间设置活塞阻尼器,在震动过程中活塞杆对气缸体内的空气做功,可消耗震动能量,进一步降低传递到把手的震动。该电镐能够有效降低传递到把手处的震动,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电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电镐中,活塞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s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现有的电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方便描述,本文中,下是指电镐头的方向,即图1中的下侧,上与下反向,即即图1中的上侧。

    见图1-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减震电镐,包括机体1,设置在机体下部的气缸2,设置在气缸下端的电镐头3,以及设置在机体上端的把手4;所述把手4的一端通过一根第一弹簧5与机体1连接,把手的另一端通过一根第二弹簧6与机体1连接,所述第二弹簧6中同轴地穿设有一个活塞阻尼器7;该活塞阻尼器7包括与把手4固连的气缸体7.1,滑动设置在气缸体7.1内的活塞7.2,以及连接活塞7.2和机体1的活塞杆7.3;气缸体靠近把手的一侧开设有一个气孔7.4。

    工作时,机体1的震动会通过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6的缓冲作用后再传递到把手4处,从而可大大地降低把手处的震动;此外,由于第二弹簧6中间设置有活塞阻尼器7,震动时活塞杆7.3会在气缸体7.1内往复移动,从而使空气从气孔7.4处进出,由于气孔7.4的大小较小(气孔7.4的直径优选为气缸体7.1内径的1/7-1/5),空气会对活塞杆7.3的运动产生较大的阻力,即震动时活塞杆7.3会对气缸体7.1内的空气做功,可消耗震动能量,进一步降低传递到把手的震动。因此,该电镐能够有效降低传递到把手处的震动,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缸体7.1与把手4之间设置以一个橡胶减震块8,以进一步降低传递到把手4的震动。

    进一步的,见图1,所述把手4为由主体部4.1和辅助部4.2组成的l形把手,主体部4.1用于抓握且电镐的开关90设置在主体部4.1上,所述第一弹簧5连接在辅助部4.2与机体1之间,电镐的开关的电线从第一弹簧中间穿过。该结构一方面可减小第一弹簧5的长度,从而提高其抗弯强度,避免其弯曲变形;另一方面可减小开关的电线的裸露长度,降低其受损几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减震电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缸2处的扶手9。使用时,一只手握住把手4,另一只手可握住扶手9,可方便使用者提起电镐和改变电镐方向。

    具体的,见图3,所述扶手9包括滑动套设在气缸2外的滑环9.1以及连接在滑环上的扶手主体9.2,气缸2上套设有一根第三弹簧10,该第三弹簧两端分别与滑环9.1、机体1下端连接。通过第三弹簧10可降低扶手主体9.2处的震动。

    为了进一步降低扶手主体9.2处的震动,可在所述气缸2上位于滑环9.1的下方设置一个挡圈2.1并套设有一个第四弹簧11,该第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环9.1、挡圈2.1连接。

    此外,可在所述把手4和扶手主体9.2上包覆海绵垫层。一方面可起缓冲作用降低震感,另一方面可提高抓握的舒适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震电镐,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下部的气缸,设置在气缸下端的电镐头,以及设置在机体上端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一端通过一根第一弹簧与机体连接,把手的另一端通过一根第二弹簧与机体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中同轴地穿设有一个活塞阻尼器;该活塞阻尼器包括与把手固连的气缸体,滑动设置在气缸体内的活塞,以及连接活塞和机体的活塞杆;气缸体靠近把手的一侧开设有一个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电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体与把手之间设置以一个橡胶减震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电镐,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为由主体部和辅助部组成的l形把手,主体部用于抓握且电镐的开关设置在主体部上,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在辅助部与机体之间,电镐的开关的电线从第一弹簧中间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电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缸处的扶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电镐,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包括滑动套设在气缸外的滑环以及连接在滑环上的扶手主体,气缸上套设有一根第三弹簧,该第三弹簧两端分别与滑环、机体下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电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上位于滑环的下方设置有一个挡圈并套设有一个第四弹簧,该第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环、挡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电镐,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和扶手主体均包覆有海绵垫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电镐,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下部的气缸,设置在气缸下端的电镐头,以及设置在机体上端的把手;所述把手的一端通过一根第一弹簧与机体连接,把手的另一端通过一根第二弹簧与机体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中同轴地穿设有一个活塞阻尼器;该活塞阻尼器包括与把手固连的气缸体,滑动设置在气缸体内的活塞,以及连接活塞和机体的活塞杆;气缸体靠近把手的一侧开设有一个气孔。该电镐能够有效降低传递到把手处的震动,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顺枝;李晓春;林伟成;张惠东;张元昌;郑瑞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和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96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