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抗弯折的施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90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测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抗弯折的施力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抗折强度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的重要参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也必须按规定测定抗折强度。

    目前混凝土抗折试验一般是检测混凝土抗折试块的3天、7天、14天、28天强度,其反应了混凝土抗折试块养护良好状态下的抗折强度增长曲线,以作为混凝土施工的参考数据。

    现有技术中的对混凝土试块进行抗折试验时,一般采用冲头直接将压力施加在混凝土试块顶面铺设的施力板上,但冲头的下端平面直接撞击施力板时,与施力板顶面直接接触,冲头施加的压力不能均匀传播到混凝土试块上,导致混凝土试块受力不均匀,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抗弯折的施力结构,以便于对混凝土试块均匀施力,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抗弯折的施力结构,包括支撑块、混凝土试块和施力板,所述支撑块设置为两块且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混凝土试块沿水平方向两端分别支撑于两块所述支撑块顶面,还包括受力块和传递块,所述传递块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施力板顶面,且所述传递块顶面设置为半球状,所述受力块底面开设有与所述传递块顶面相配合的半球形凹槽,所述传递块顶面扣合于所述半球形凹槽内,所述受力块顶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压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混凝土试块上增设受力块、传递块,当对混凝土试块施加压力时,使冲头直接撞击在压块上,通过冲块将压力经受力块传播至传递块上,由于传递块和受力块球形连接,根据力的传递性,压力通过球形结构被传递块均匀传播至施力板上,从而使混凝土试块所受到的压力更加均匀,以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递块上与所述施力板上设置有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传递块与所述施力板相对位置的限位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传递块上和施力板上设置限位机构,使冲头在撞击至受力块上时,传递块与施力板不易发生位置偏移,增加结构稳定性,以进一步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施力板顶面的插接槽、固定连接于所述传递块底面且于所述插接槽相配合的插接块,所述插接块沿竖直方向滑动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插接槽与插接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当冲头在撞击至受力块上时,传递块与施力板不易发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偏移,从而减少因混凝土试块受力位置变化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槽和所述插接块设置为圆形,且所述插接槽内壁底端开设有沿所述插接槽周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插接块侧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所述插接块周向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插接槽内开设限位槽,并在插接块上设置限位块,当工作人员将插接块插接于插接槽内时,转动传递块将限位块滑动至限位槽内,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块之间的配合,使冲头在撞击至受力块上时,传递块与施力板不易发生竖直方向上的跳动或者位置偏移,以进一步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块和所述限位块底端均设置有导向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插接块和限位块底端设置导向角,当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试验时,便于将限位块和插接块插接于插接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块顶面开设有若干个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受力块的注油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受力块上开设若干个注油孔,便于工作人员对传递块和受力块之间添加润滑油,减少受力块和传递块之间的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且通过在传递块和受力块之间加注润滑油,以使传递块和受力块之间贴合更加紧密,使冲头对受力块所施加的压力在传播时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个所述注油孔沿所述受力块周向均匀设置,且若干个所述注油孔开设于所述受力块靠近中心的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注油孔开设在受力块靠近中心的位置,当工作人员将润滑油注入仅注油孔内时,通过传递块的球形结构,使润滑油在球形顶端通过重力向下流动从而增加润滑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递块两侧设置有把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传递块两侧设置把手,便于工作人员对传递块进行移动,且当插接块插接于插接槽内时,便于工作人员对传递块进行转动以将限位块滑动至限位槽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混凝土试块上增设受力块、传递块,压力通过受力块和传递块之间的球形连接结构被均匀传播至施力板上,从而使混凝土试块所受到的压力更加均匀,以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1、支撑块;2、混凝土试块;3、施力板;4、受力块;5、传递块;6、压块;7、注油孔;8、限位机构;9、插接槽;10、插接块;11、限位槽;12、限位块;13、把手;14、半球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混凝土抗弯折的施力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撑块1、混凝土试块2、施力板3、受力块4、传递块5,支撑块1设置为两块,且两块支撑块1平行间隔设置,混凝土试块2沿水平方向两端分别支撑于两块支撑块1顶面,传递块5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施力板3顶面,且传递块5顶面设置为半球状,受力块4底面开设有与传递块5顶面相配合的半球形凹槽14,传递块5顶面扣合于半球形凹槽14内,受力块4顶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压块6。

    为便于工作人员对传递块5和受力块4之间添加润滑油,受力块4顶面开设有若干个沿竖直方向贯穿受力块4的注油孔7,减少受力块4和传递块5之间的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且通过在传递块5和受力块4之间加注润滑油,以使传递块5和受力块4之间贴合更加紧密,使冲头对受力块4所施加的压力在传播时更加均匀。

    若干个注油孔7沿受力块4周向均匀设置,且若干个注油孔7开设于受力块4靠近中心的位置,当工作人员将润滑油注入仅注油孔7内时,通过传递块5的球形结构,使润滑油在球形顶端通过重力向下流动从而增加润滑面积。

    为减少传递块5与施力板3之间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传递块5上与施力板3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机构8。

    限位机构8包括开设于施力板3顶面的插接槽9、固定连接于传递块5底面且于插接槽9相配合的插接块10,插接块10沿竖直方向滑动插接于插接槽9内,当冲头在撞击至受力块4上时,传递块5与施力板3不易发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偏移。

    插接槽9和插接块10设置为圆形,且插接槽9内壁底端开设有沿所述插接槽9周向延伸的限位槽11,插接块10侧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11相配合的限位块12,限位块12沿插接块10周向滑动连接于限位槽11内,当工作人员将插接块10插接于插接槽9内时,转动传递块5将限位块12滑动至限位槽11内,通过限位槽11与限位块12之间的配合,使冲头在撞击至受力块4上时,传递块5与施力板3不易发生竖直方向上的跳动或者位置偏移,以进一步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便于工作人员对插接块10和限位块12进行插接,插接块10和限位块12底端均设置有导向角。

    为便于工作人员对传递块5进行移动,传递块5两侧设置有把手13,当插接块10插接于插接槽9内时,便于工作人员对传递块5进行转动以将限位块12滑动至限位槽11内。

    工作原理:

    通过在混凝土试块2上增设受力块4、传递块5,当对混凝土试块2施加压力时,使冲头直接撞击在压块6上,通过冲块将压力经受力块4传播至传递块5上,由于传递块5和受力块4球形连接,根据力的传递性,压力通过球形结构被传递块5均匀传播至施力板3上,从而使混凝土试块2所受到的压力更加均匀,以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抗弯折的施力结构,包括支撑块(1)、混凝土试块(2)和施力板(3),所述支撑块(1)设置为两块且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混凝土试块(2)沿水平方向两端分别支撑于两块所述支撑块(1)顶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受力块(4)和传递块(5),所述传递块(5)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施力板(3)顶面,且所述传递块(5)顶面设置为半球状,所述受力块(4)底面开设有与所述传递块(5)顶面相配合的半球形凹槽(14),所述传递块(5)顶面扣合于所述半球形凹槽(14)内,所述受力块(4)顶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压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抗弯折的施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块(5)上与所述施力板(3)上设置有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传递块(5)与所述施力板(3)相对位置的限位机构(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抗弯折的施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8)包括开设于所述施力板(3)顶面的插接槽(9)、固定连接于所述传递块(5)底面且于所述插接槽(9)相配合的插接块(10),所述插接块(10)沿竖直方向滑动插接于所述插接槽(9)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抗弯折的施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9)和所述插接块(10)设置为圆形,且所述插接槽(9)内壁底端开设有沿所述插接槽(9)周向延伸的限位槽(11),所述插接块(10)侧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限位槽(11)相配合的限位块(12),所述限位块(12)沿所述插接块(10)周向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抗弯折的施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块(10)和所述限位块(12)底端均设置有导向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抗弯折的施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块(4)顶面开设有若干个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受力块(4)的注油孔(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抗弯折的施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注油孔(7)沿所述受力块(4)周向均匀设置,且若干个所述注油孔(7)开设于所述受力块(4)靠近中心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抗弯折的施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块(5)两侧设置有把手(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测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抗弯折的施力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块、混凝土试块和施力板,所述支撑块设置为两块且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混凝土试块沿水平方向两端分别支撑于两块所述支撑块顶面,其技术要点在于:还包括受力块和传递块,所述传递块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施力板顶面,且所述传递块顶面设置为半球状,所述受力块底面开设有与所述传递块顶面相配合的半球形凹槽,所述传递块顶面扣合于所述半球形凹槽内,所述受力块顶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压块,通过上述设置,以便于对混凝土试块均匀施力,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品伸;叶龙法;叶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同正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96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