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十边形伸缩杆。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的高空作业由于辅助工具较少,所以很多时候都需要作业人员亲自攀爬到高处作业,如对位于高处的广告牌进行清理时,作业人员经常要爬到高处,对广告牌进行清理上,这使得作业人员经常处于危险的情境中,作业人员的安全无法保障,因而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伸缩杆是一种能够给伸缩的工具,在伸缩杆的一端连接上一个功能部件,伸缩杆能够将功能部件送到需要作业的地方,使工作人员无需爬到高处,便能够对高处的位置进行作业,使工作人员能够处于安全的环境。
然而普通的伸缩杆的长度较短,无法满足较高处的作业。若是将长度做长,则无法保证伸缩杆的强度,而若是加厚了伸缩杆的厚度,则会使伸缩杆的质量较大,无法轻易使用。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十边形伸缩杆,具有在安装腔内设置了若干加强筋,使伸缩杆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还能够减轻重量,使伸缩杆的使用更加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强度十边形伸缩杆,包括三根套杆,三根所述套杆包括大套杆、中套杆和小套杆,所述大套杆内设有大安装腔,所述中套杆内设有中安装腔,所述小套杆内设有小安装腔,所述中套杆的一端插接在大安装腔内,且与大安装腔滑动配合,所述小套杆的一端插接在中安装腔内,且与中安装腔滑动配合,所述大安装腔、中安装腔和小安装腔的内壁上均固设有若干呈波浪形的加强筋,所述大套杆的一端套设有大扳手扣,所述大扳手扣的一端与大套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大扳手扣的另一端套设在中套杆上,且与中套杆滑动配合,所述中套杆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一,所述大扳手扣与定位孔一配合,所述中套杆远离大套杆的一端套设有中扳手扣,所述中扳手扣的一端与中套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中扳手扣的另一端套设在小套杆的外侧且与小套杆滑动配合,所述小套杆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二,所述中扳手扣与定位孔二配合,所述小套杆远离中套杆的一端固设有固定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装置上连接功能部件,打开中扳手扣,拉动小套杆,将小套杆从中安装腔内拉出,使固定装置与中套杆之间的距离增加,关紧中扳手扣,使中扳手扣扣在定位孔二内,从而使小套杆与中套杆之间固定,使小套杆不能再沿着中安装腔内移动,打开大扳手扣,拉动中套杆,使中套杆从大安装腔内移出,中套杆会带动小套杆向远离大套杆的一端移动,小套杆会带动功能部件远离大套杆,从而使功能部件与大套杆之间的距离增加,关紧大扳手扣,将中套杆与大套杆固定,从而使三根套杆之间的长度固定,握住大套杆的下端,可以将功能部件伸到高处,实现对高处的作业。
作为优选,所述大扳手扣包括套筒和扣片,所述套筒的外壁上固设有两块固定块,两块所述固定块之间插设有转柱,所述扣片的一侧的中部开设有转孔,所述转孔套设在转杆上,且与转杆转动配合,所述扣片一侧的侧壁上固设有扣柱,所述套筒上设有通孔,所述扣柱的一端穿过通孔,且与定位孔一配合,所述中扳手扣与大扳手扣的结构相同,所述中扳手扣上的扣柱与定位孔二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扣片绕着转柱正向转动,大扳手扣上的扣柱插入到定位孔一内,中扳手扣上的扣柱插入到定位孔二内,达到大扳手扣和中扳手扣的关紧状态,使大套杆和中套杆之间、中套杆与小套杆之间固定,将扣片绕着转柱反向转动,大扳手扣上的扣柱从定位孔一内拔出,中扳手扣上的扣柱从定位孔二内拔出,达到大扳手扣和中扳手扣的打开状态,大套杆和中套杆之间、中套杆与小套杆之间可移动,实现对三根套杆之间的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扣片的一侧固设有按压片,所述套筒上设有按压槽,所述按压片与按压槽配合,所述按压槽内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侧与按压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扭簧远离按压槽的一侧与按压片的侧壁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下按下按压片,按压片进入到按压槽内,将扭簧压缩,按压片会带动扣片远离按压片的一端向上移动,扣片反向转动,使扣片处于打开状态,松开手后,扭簧会将按压片向上顶,按压片会带动扣片远离按压片的一端向下移动,扣片正向转动,使扣片处于关紧状态,实现对三根套杆之间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柱和螺纹头,所述固定柱的一端与小套杆远离中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另一端与螺纹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呈正六边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头能够使功能部件的连接更加方便,功能部件的一端会套在固定柱的外侧,正六边形的固定柱使功能部件不易转动,实现对功能部件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大套杆、中套杆和小套杆均呈正十边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十边形的套杆,使三根套杆看起来更加圆润美观,且不易打滑,使套管的握持感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区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的另一种剖视图。
附图标记:1、大套杆;2、中套杆;21、定位孔一;3、小套杆;31、定位孔二;4、加强筋;5、大扳手扣;51、套筒;52、扣片;53、固定块;54、转柱;55、扣柱;6、中扳手扣;7、按压片;71、扭簧;8、固定柱;81、螺纹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高强度十边形伸缩杆,包括三根套杆,三根套杆包括大套杆1、中套杆2和小套杆3,大套杆1、中套杆2和小套杆3均呈正十边形。大套杆1内设有大安装腔,中套杆2内设有中安装腔,小套杆3内设有小安装腔。大安装腔、中安装腔和小安装腔的内壁上均固设有若干呈波浪形的加强筋4。
正十边形的内角度数较大,相较于正六边形,正十边形的套杆显得更加圆润,各边之间的连接处比较平滑,在握持的时候不会对手产生较大的压强,使工作人员的握持感更加舒适。正十边形的套杆相对与圆管有一些棱角,使三根套杆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且能使套杆与人手之间不会发生转动,方便工作人员对套杆的握持。
若干加强筋4能够对大套杆1、中套杆2和小套杆3自身的强度,使大套杆1、中套杆2和小套杆3能够在保证自身强度的前提下,减少套杆的厚度,从而使套杆更加轻便,便于使用。
如图1所示,中套杆2的一端插接在大安装腔内,且与大安装腔滑动配合。小套杆3的一端插接在中安装腔内,且与中安装腔滑动配合。
如图1和图3所示,大套杆1的一端套设有大扳手扣5,大扳手扣5包括套筒51和扣片52。套筒51的一端与大套杆1的外壁固定连接,套筒51的另一端套设在中套杆2上,且与中套杆2滑动配合。套筒51的外壁上固设有两块固定块53(参见图4),两块固定块53之间插设有转柱54,扣片52的一侧的中部开设有转孔,转孔套设在转杆上,且与转杆转动配合。扣片52一侧的侧壁上固设有扣柱55,套筒51上设有通孔,中套杆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一21,扣柱55的一端穿过通孔,且与定位孔一21配合。
如图1和图3所示,扣片52的一侧固设有按压片7,套筒51上设有按压槽,按压片7与按压槽配合。按压槽内设有扭簧71,扭簧71的一侧与按压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扭簧71远离按压槽的一侧与按压片7的侧壁固定连接。
向下压下按压片7,按压片7将扭簧71压缩,并向下移动进入到按压槽内,按压片7向下移动,会带动扣片52的一端向下移动,使扣片52绕着转柱54反向转动。扣片52远离转柱54的一端会向上移动,带动扣柱55向上移动,扣柱55的一端会从定位孔一21内拔出,使中套杆2能够沿着套筒51滑动。中套杆2会带着小套杆3向远离大套杆1的一侧滑动,使小套杆3与大套杆1之间的距离增加。
当中套杆2伸出大安装腔一定的长度后,松开按压片7,扭簧71会对按压片7产生一个向上的弹力,使按压片7向上移动,按压片7会带动扣片52的一端向上移动,使扣片52绕着转柱54正向转动,扣片52远离转柱54的一端向下移动,带动扣柱55向下移动,使扣柱55的一端穿过通孔且插入到其中一个定位孔一21内,使中套杆2与大套杆1之间不能在发生移动,将中套杆2与大套杆1固定。
如图1所示,中套杆2远离大套杆1的一端套设有中扳手扣6,中扳手扣6的一端与中套杆2的外壁固定连接,中扳手扣6的另一端套设在小套杆3的外侧且与小套杆3滑动配合。小套杆3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二31,中扳手扣6与定位孔二31配合。中扳手扣6与大扳手扣5的结构相同,中扳手扣6上的扣柱55与定位孔二31配合。
采用与大扳手扣5相同的操作方式,可以调整小套杆3伸出到中套杆2外侧的长度,并将小套杆3与中套杆2固定,从而调节小套杆3与中套杆2的总长度。
如图1所示,小套杆3远离中套杆2的一端固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柱8和螺纹头81,固定柱8的一端与小套杆3远离中套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柱8的另一端与螺纹头81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柱8呈正六边形。
螺纹头81可以让外接的一些功能机构,如探测灯、通水刷等,更加方便的与固定装置连接,外接设备上先固定一个有内螺纹的套筒51,之后将套筒51与螺纹头81连接,即可完成对功能设备的固定。
在实际生产设计的过程中,伸缩杆可以有多根套杆,每两根套杆之间均采用与以上相同的方式连接,这样就可以让伸缩杆伸到更高的位置,提高伸缩杆的适用性。
1.一种高强度十边形伸缩杆,包括三根套杆,其特征在于,三根所述套杆包括大套杆(1)、中套杆(2)和小套杆(3),所述大套杆(1)内设有大安装腔,所述中套杆(2)内设有中安装腔,所述小套杆(3)内设有小安装腔,所述中套杆(2)的一端插接在大安装腔内,且与大安装腔滑动配合,所述小套杆(3)的一端插接在中安装腔内,且与中安装腔滑动配合,所述大安装腔、中安装腔和小安装腔的内壁上均固设有若干呈波浪形的加强筋(4),所述大套杆(1)的一端套设有大扳手扣(5),所述大扳手扣(5)的一端与大套杆(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大扳手扣(5)的另一端套设在中套杆(2)上,且与中套杆(2)滑动配合,所述中套杆(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一(21),所述大扳手扣(5)与定位孔一(21)配合,所述中套杆(2)远离大套杆(1)的一端套设有中扳手扣(6),所述中扳手扣(6)的一端与中套杆(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中扳手扣(6)的另一端套设在小套杆(3)的外侧且与小套杆(3)滑动配合,所述小套杆(3)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二(31),所述中扳手扣(6)与定位孔二(31)配合,所述小套杆(3)远离中套杆(2)的一端固设有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十边形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扳手扣(5)包括套筒(51)和扣片(52),所述套筒(51)的外壁上固设有两块固定块(53),两块所述固定块(53)之间插设有转柱(54),所述扣片(52)的一侧的中部开设有转孔,所述转孔套设在转杆上,且与转杆转动配合,所述扣片(52)一侧的侧壁上固设有扣柱(55),所述套筒(51)上设有通孔,所述扣柱(55)的一端穿过通孔,且与定位孔一(21)配合,所述中扳手扣(6)与大扳手扣(5)的结构相同,所述中扳手扣(6)上的扣柱(55)与定位孔二(31)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十边形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片(52)的一侧固设有按压片(7),所述套筒(51)上设有按压槽,所述按压片(7)与按压槽配合,所述按压槽内设有扭簧(71),所述扭簧(71)的一侧与按压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扭簧(71)远离按压槽的一侧与按压片(7)的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十边形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柱(8)和螺纹头(81),所述固定柱(8)的一端与小套杆(3)远离中套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8)的另一端与螺纹头(8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8)呈正六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十边形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套杆(1)、中套杆(2)和小套杆(3)均呈正十边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