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100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带,具体涉及一种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市面上流通的弹性带一般为平直结构,边上不带其它修饰结构。这种结构织物,在与服装下摆、服装领口、服装袖口、腰身、帽边等部位缝合作为紧固与装饰件时,由于服装下摆、服装领口、服装袖口、腰身、帽边等部位呈圆弧状,弹性带为平直结构,两者缝合时,不易很好吻合,缝制缝不均匀,不美观,易出缝制质量问题,同时,没有饰边,外观单调,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所述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所述弹性带整体呈圆弧状,所述弹性带内侧为平纹组织,外侧带有褶边,平纹组织(1)和褶边(2)利用相同的纬纱横向连接起来。

    优选的,所述平纹组织经纱为乳胶丝或氨纶丝与涤纶低弹丝一隔一交替配置若干组,所述褶边经纱为涤纶低弹丝且不含高弹性乳胶丝或氨纶丝。

    优选的,所述平纹组织的经纱排列方式为:300-450d涤纶低弹丝与420-560d氨纶丝正包75d涤纶低弹丝,反包75d涤纶低弹丝,拉伸倍数为2.6倍的氨纶包覆纱交替排列形成一个循环单元。

    优选的,所述平纹组织的纬纱选用150-300d涤纶低弹丝,平纹组织的经纱密度450-500根/10cm,纬纱密度120-150根/10cm。

    优选的,所述褶边的经纱采用300-450d涤纶低弹丝。

    优选的,所述褶边的经纱密度450-500根/10cm,纬纱选用150-300d涤纶低弹丝,纬纱密度120-150根/10cm。

    优选的,所述弹性带织造时经纱张力为:涤纶低弹丝60-72cn,氨纶包覆纱70-84cn。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整体呈圆弧状,在与服装下摆、服装领口、服装袖口、腰身、帽边等部位缝合作为紧固与装饰件时,两者缝合很好吻合,缝制缝均匀,美观,不易出缝制质量问题,同时,有饰边,外观不单调,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平纹组织1,褶边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内容,在无损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任意地进行变更并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整体呈圆弧状,弹性带内侧为平纹组织1,外侧带有褶边2。所述弹性带内侧平纹组织经纱为乳胶丝或氨纶丝与涤纶低弹丝一隔一交替配置若干组。所述弹性带外侧的褶边2也为平纹组织,褶边2的经纱为涤纶低弹丝,没有高弹性乳胶丝或氨纶丝。

    织物上机时,加大经纱张力,使织物绷紧,织物下机时发生纵向收缩,经热压定型后,进一步释放纱线内应力,进一步收缩。由于织物内侧经纱含有高弹性乳胶丝或氨纶丝,收缩大,而织物外侧没有高弹性乳胶丝或氨纶丝,收缩小,在织物外侧连续起拱形成褶边2。褶边2形成过程中,同时产生较大的收缩阻力,使得总体织物内侧收缩大,织物外侧收缩小,越靠近内侧收缩越大,整体织物呈圆弧状。

    织物组织中内侧经纱高弹性乳胶丝或氨纶丝线密度越大,上机张力越大,形成的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越弯曲,反之,形成的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弯曲度越小。织物外侧经纱越细,形成的褶边2越细密均匀,反之,形成的褶边2越不细密,越不均匀。织物纬密越大收缩越大,弹性带越弯曲,反之,弹性带弯曲越小。

    本实用新型的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1:设计弹性带组织结构参数时,经纱排列方式为:ababababab……cccccccccc。其中a为300-450d涤纶低弹丝,b为420-560d氨纶丝正包75d涤纶低弹丝,反包75d涤纶低弹丝,拉伸倍数为2.6倍的氨纶包覆纱,c为300-450d涤纶低弹丝。经纱密度450-500根/10cm,纬纱选用150-300d涤纶低弹丝,纬纱密度120-150根/10cm。

    步骤2:弹性带织造时,经纱张力为:涤纶低弹丝:60-72cn,氨纶包覆纱70-84cn。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整体呈圆弧状,弹性带内侧为平纹组织(1),外侧带有褶边(2),平纹组织(1)和褶边(2)利用相同的纬纱横向连接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纹组织(1)的经纱为乳胶丝或氨纶丝与涤纶低弹丝一隔一交替配置若干组,所述褶边(2)的经纱为涤纶低弹丝且不含高弹性乳胶丝或氨纶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纹组织(1)的经纱排列方式为:300-450d涤纶低弹丝与420-560d氨纶丝正包75d涤纶低弹丝,反包75d涤纶低弹丝,拉伸倍数为2.6倍的氨纶包覆纱交替排列形成一个循环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纹组织(1)的纬纱选用150-300d涤纶低弹丝,平纹组织(1)的经纱密度450-500根/10cm,纬纱密度120-150根/10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褶边(2)的经纱采用300-450d涤纶低弹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褶边(2)的经纱密度450-500根/10cm,纬纱选用150-300d涤纶低弹丝,纬纱密度120-150根/10c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织造时经纱张力为:涤纶低弹丝60-72cn,氨纶包覆纱70-84cn。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所述弹性带整体呈圆弧状,弹性带内侧为平纹组织,外侧带有褶边,平纹组织(1)和褶边(2)利用相同的纬纱横向连接起来;本实用新型的圆弧状带褶边弹性带可以作为紧固与装饰件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烟;王晓凤;王克毅;王其;杨文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百和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95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