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物及其软管,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筒形编织物及其软管。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多种复合软管被广泛应用于远程供水、抗洪抢险、消防救灾、液体油料和天然气输送等。为了提高软管的耐压强度,软管中间都有一层纤维增强骨架层即编织物,该纤维增强骨架层也被称为管坯。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诸多复合软管中有一种为双层复合软管,其中间层管坯的编织方法为:先编织出单层平纹或斜纹织物,然后利用一根中间层管坯外面再套一根中间层管坯的方法制成双层中间层管坯。这样的方法制得的管坯内外层中间层管坯口径不一使得内外层之间紧密度差,并且作为中间层管坯的织物因为纬线数量较少,使得该中间层管坯的耐压力和耐磨性都较差,并且由于织物的线与线之间交织点较多,使得纱线的强度损失大、扭转度大而使得中间层管坯的使用寿命短、柔软性差并且穿透力不强。另外,利用该中间层管坯生产出的复合软管表面粗糙、不耐高压、耐磨性差,且由于内外层管坯之间的紧密度差,使其在进行涂层时,容易造成涂层厚度不均匀、表面不光滑等问题,从而使得该涂层的表面粗糙、易脱落、水流阻力大,进而使得该双层复合软管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并且制备方法简单,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层筒形编织物及其软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筒形编织物,具有双层双斜纹组织结构,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n个循环单元,由外层部分和内层部分通过多根接结纬线穿过已分经的经线接结而成,其中,外层部分为由多根外层纬线穿过已分经的经线编织形成的具有单层双斜纹组织结构的外层织物,内层部分为由多根内层纬线穿过已分经的经线编织形成的具有单层双斜纹组织结构的内层织物,经线在外层部分、内层部分以及外层部分和内层部分进行接结时的分经动作均不一样,经线的分经由不同的分线盘完成,外层部分的经线由第一分线盘进行分经,内层部分的经线由第二分线盘进行分经,外层部分和内层部分进行接结时的经线由第三分线盘进行分经。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筒形编织物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每个循环单元由第一梭子、第二梭子以及第三梭子分别配合相应的分线盘进行编织,具有单层双斜纹组织结构的外层部分为第一梭子带动外层纬线进行运动,使得外层纬线穿梭于通过第一分线盘进行分经后的经线之间进行编织而成;具有单层双斜纹组织结构的内层部分为第二梭子带动内层纬线进行运动,使得内层纬线穿梭于通过第二分线盘进行分经后的经线之间进行编织而成;具有多个循环单元的多层筒形编织物为第三梭子带动接结纬线穿过通过第三分线盘进行分经后的经线之间进行接结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筒形编织物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经线、接结纬线、外层纬线以及内层纬线均采用高强纤维线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筒形编织物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每个循环单元的经线数量为8。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筒形编织物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多层筒形编织物的经线总数量为8n 6。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软管,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如上任一项的多层筒形编织物以及涂覆于该多层筒形编织物的内周和外周的涂层。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管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内周的涂层以及外周的涂层均为聚合物弹性体。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层筒形编织物,因为具有双层双斜纹组织结构,所以线与线之间的交织点多,从而使得该编织物相较于其它编织物更紧密,且不易变形,另外在编织时通过接结纬线将外层部分和内层部分接结在一起,无需分开单独进行编织,进一步增强了牢固性和耐磨性,从而使得使用寿命得到了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软管,采用实施例一的多层筒形编织物作为软管的中间层管坯,因为该多层筒形编织物的耐压力、耐磨性、柔软性以及使用寿命都得到了提高,所以能够克服传统的具有双层套管中间层管坯的双层复合软管所存在的不耐高压、耐磨性差以及柔软性差的问题。因为多层筒形编织物的紧密度高,所以涂层的厚度均匀、表面光滑,从而克服了现有的软管的涂层的表面粗糙、易脱落、水流阻力大等问题,使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及很好的市场推广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软管采用了具有双层双斜纹组织结构的多层筒形编织物,使得软管的承压能力大幅提高,耐磨性也得到了提高,还能在突破了同口径软管的承压能力的同时,使软管的伸长率和膨胀率都较低,从而使得软管能够在膨胀率低的情况下具有网络状结构且剥离强度高、涂层不易脱落,另外,还适用于远距离供水供油或者其它气体、液体的传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层筒形编织物的接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层筒形编织物的接结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为第一梭第一圈,2为第一梭第二圈,3为第一梭第三圈,4为第一梭第四圈,5为第二梭第一圈,6为第二梭第二圈,7为第二梭第三圈,8为第二梭第四圈,9为第三梭第一圈,10为第三梭第二圈,11为第三梭第三圈,12为第三梭第四圈,b、c、e、f为第一梭上的外层纬线,h、i、j、k为第二梭上的内层纬线,a、d、g、l为第三梭上的接结纬线,ⅰ、ⅱ、ⅲ、ⅳ、ⅴ、ⅵ、ⅶ、ⅷ为经线。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层筒形编织物,具有双层双斜纹组织结构,包括:n个循环单元。
n个循环单元均由外层部分和内层部分通过接结纬线a、d、g、l穿过已分经的经线接结而成。
每个循环单元的经线数量为8,分别为经线ⅰ、经线ⅱ、经线ⅲ、经线ⅳ、经线ⅴ、经线ⅵ、经线ⅶ、经线ⅷ,多层筒形编织物的经线总数量为8n 6。
外层部分为由外层纬线b、c、e、f穿过已分经的经线编织形成的具有单层双斜纹组织结构的外层织物。
内层部分为由内层纬线h、i、j、k穿过已分经的经线编织形成的具有单层双斜纹组织结构的内层织物。
经线ⅰ、经线ⅱ、经线ⅲ、经线ⅳ、经线ⅴ、经线ⅵ、经线ⅶ、经线ⅷ在外层部分、内层部分以及外层部分和内层部分进行接结时的的分经由不同的分线盘完成,外层部分的经线由第一分线盘进行分经,内层部分的经线由第二分线盘进行分经,外层部分和内层部分进行接结时的经线由第三分线盘进行分经。
经线、接结纬线、外层纬线以及内层纬线均采用高强纤维线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的多层筒形编织物利用编织设备的梭子和分线盘配合进行编织,编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第一梭子带动外层纬线b、c、e、f进行运动,使得外层纬线穿梭于通过第一分线盘进行分经后的经线之间进行编织,得到具有单层双斜纹组织结构的外层部分。
第一分线盘对经线进行分经包括四个分经动作:一上五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五下、二下一上一下一上三下、四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
步骤2,第二梭子带动内层纬线h、i、j、k进行运动,使得内层纬线穿梭于通过第二分线盘进行次分经后的经线之间进行编织,得到具有单层双斜纹组织结构的内层部分。
第二分线盘对经线进行分经包括四个分经动作:一上一下一上一下四上、二上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二上、四上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五上一下。
步骤3,第三梭子带动接结纬线a、d、g、l穿过通过第三分线盘进行分经后的经线之间进行接结,从而把外层部分和内层部分连接起来,得到具有多个循环单元的多层筒形编织物。
第三分线盘对经线进行分经包括四个分经动作:二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二上、二上二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二上二下。
实施例一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实施例一所涉及的多层筒形编织物,因为具有双层双斜纹组织结构,所以线与线之间的交织点多,从而使得该编织物相较于其它编织物更紧密,且不易变形,另外在编织时通过接结纬线将外层部分和内层部分接结在一起,无需分开单独进行编织,进一步增强了牢固性和耐磨性,从而使得使用寿命得到了提高。
根据实施例一所涉及的多层筒形编织物,因为每个循环单元由第一梭子、第二梭子以及第三梭子分别配合相应的分线盘进行相应的分经而后各梭子带动相应的纬线穿过对应的分经后的经线,所以能够编织得到外层部分和内层部分,并将外层部分与内层部分接结在一起得到多层筒形织物。
根据实施例一所涉及的多层筒形编织物,因为经线、接结纬线、外层纬线以及内层纬线均可以采用任意一种高强纤维线,所以可以按照需要选择相应的纤维线,从而使得采用该方法编织得到的多层筒形编织物的能够满足各种需求。
根据实施例一所涉及的多层筒形编织物,因为纬线数的增加,所以耐压力和耐磨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软管,包括多层筒形编织物以及涂覆于多层筒形编织物的内周和外周的涂层,该多层筒形编织物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内周的涂层以及外周的涂层均为聚合物弹性体,由涂层机对多层筒形编织物的内周和外周进行涂覆得到。
实施例二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实施例二所涉及的软管,采用实施例一的多层筒形编织物作为软管的中间层管坯,因为该多层筒形编织物的耐压力、耐磨性、柔软性以及使用寿命都得到了提高,所以能够克服传统的具有双层套管中间层管坯的双层复合软管所存在的不耐高压、耐磨性差以及柔软性差的问题。因为多层筒形编织物的紧密度高,所以涂层的厚度均匀、表面光滑,从而克服了现有的软管的涂层的表面粗糙、易脱落、水流阻力大等问题,使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及很好的市场推广性。
根据实施例二所涉及的软管,因为涂层采用了聚合物弹性体,所以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密封性、耐磨性,还能延长使用寿命。
因此,实施例二的软管采用了具有双层双斜纹组织结构的多层筒形编织物,使得软管的承压能力大幅提高,耐磨性也得到了提高,还能在突破同口径软管的承压能力的同时,使软管的伸长率和膨胀率都较低,从而使得软管能够在膨胀率低的情况下具有网络状结构且剥离强度高、涂层不易脱落,另外,还适用于远距离供水供油或者其它气体、液体的传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多层筒型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双层双斜纹组织结构,包括:
n个循环单元,由外层部分和内层部分通过多根接结纬线穿过已分经的经线接结而成,
其中,所述外层部分为由多根外层纬线穿过已分经的所述经线编织形成的具有单层双斜纹组织结构的外层织物,
所述内层部分为由多根内层纬线穿过所述已分经的所述经线编织形成的具有单层双斜纹组织结构的内层织物,
所述经线在所述外层部分、所述内层部分以及所述外层部分和所述内层部分进行接结时的分经动作均不一样,所述经线的分经由不同的分线盘完成,所述外层部分的所述经线由第一分线盘进行分经,所述内层部分的所述经线由第二分线盘进行分经,所述外层部分和所述内层部分进行接结时的所述经线由第三分线盘进行分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筒型编织物,其特征在于:
其中,每个所述循环单元由第一梭子、第二梭子以及第三梭子分别配合相应的分线盘进行编织,
具有单层双斜纹组织结构的所述外层部分为所述第一梭子带动所述外层纬线进行运动,使得所述外层纬线穿梭于通过所述第一分线盘进行分经后的所述经线之间进行编织而成,
具有单层双斜纹组织结构的所述内层部分为所述第二梭子带动所述内层纬线进行运动,使得所述内层纬线穿梭于通过所述第二分线盘进行分经后的所述经线之间进行编织而成,
具有多个所述循环单元的所述多层筒型编织物为所述第三梭子带动所述接结纬线穿过通过所述第三分线盘进行分经后的所述经线之间进行接结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筒型编织物,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经线、所述接结纬线、所述外层纬线以及所述内层纬线均采用高强纤维线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筒型编织物,其特征在于:
其中,每个所述循环单元的经线数量为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筒型编织物,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多层筒型编织物的经线总数量为8n 6。
6.一种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层筒型编织物以及涂覆于所述多层筒型编织物的内周和外周的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内周的涂层以及所述外周的涂层均为聚合物弹性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