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床立柱间隙调整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106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床立柱工装,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手术床立柱间隙调整工装。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手术床的立柱部分是连接床身与底座的中间部件,采用矩形的内立柱2和外立柱1套管结构。内、外立柱套管的间隙大小是否合适对床身的稳定性和升降时的工作阻力影响较大。通常的方法是将内、外立柱直接装配在手术床底座上,然后通过调节螺帽12大致调整间隙。这样就无法保证内外立柱的各面间隙均衡,导致内立柱2和外立柱1不是平行状态,在内立柱2升降时,内立柱2遇到的摩擦阻力大,存在良品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床立柱间隙调整工装,具有良品率高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术床立柱间隙调整工装,包括平行的上平板和下平板,所述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上平板一侧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快速夹钳,所述快速夹钳用于夹紧外立柱,所述上平板另一侧设置有两个与快速夹钳间距为外立柱宽度的辅助定位板;

    还包括两根塞铁,所述塞铁的厚度与内立柱和外立柱的间距相同,所述塞铁设置有“l”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立柱先水平放置在上平板上,使外立柱位于快速夹钳和辅助定位板之间,再将两块塞铁分别插入外立柱的空腔内,使塞铁l型的短杆位于外立柱外,再将内立柱缓缓插入外立柱,将调节螺帽旋入没有塞铁的两面,使调节螺帽末端抵接内立柱,之后再将另外两组调节螺帽旋入外立柱,实现了调节螺帽的安装,由于塞铁的限定,保证了调节螺帽移动距离的恒定,保证了内立柱和外立柱的平行,提高了良品率。

    作为优选,所述外立柱上开设有工艺孔,所述上平板上设置有贴合插入工艺孔的定位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立柱放置在上平板上,使定位销插入工艺孔内,对外立柱起到定位作用,保证了每次装配时,外立柱位置恒定,进一步保证了安装间隙的恒定。同时定位销也防止外立柱相对上平板滑动,避免将内立柱插入外立柱时,外立柱被推动,导致外立柱发生左右轻微摆动,降低安装精准性。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定位板上螺纹连接有用于顶紧外立柱的限位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立柱插入辅助定位板和快速夹钳之间后,先旋紧限位螺钉,使限位螺钉顶紧外立柱,再将快速夹钳压紧在外立柱上,进一步保证了外立柱在安装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上平板上开设有供调节螺帽穿过的让位孔,所述让位孔的直径大于调节螺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立柱的四面都需要旋入调节螺帽,而外立柱的下表面与上平板重合,因此外立柱下表面的大部分被上平板遮住,这就会影响外立柱下表面的调节螺帽安装,借助让位孔,工作人员可以从下方将调节螺帽旋入外立柱,不需要翻转外立柱,提高了操作便捷性。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螺帽的下端设置为中空,所述调节螺帽内埋设有耐磨摩擦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摩擦片代替调节螺帽来接触内立柱外表面,减少了内立柱相对外立柱滑动时,外立柱和内立柱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对驱动件的功耗要求过大,提高了结构合理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效果:

    1.借助辅助定位板、快速夹钳和塞铁的配合,实现了内立柱和外立柱间隙的恒定;

    2.借助定位销和限位螺钉的配合,实现了外立柱位置的恒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现有技术中内立柱和外立柱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工装具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工装夹持外立柱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工装和外立柱配合关系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用于表现外立柱和工装配合关系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外立柱;11、工艺孔;12、调节螺帽;13、耐磨摩擦片;2、内立柱;3、上平板;32、下平板;33、支撑柱;34、定位销;35、让位孔;4、快速夹钳;5、辅助定位板;51、限位螺钉;6、塞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手术床立柱间隙调整工装,如图2所示,包括平行的上平板3和下平板32,所述上平板3和下平板32之间通过支撑柱33固定连接,所述上平板3一侧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快速夹钳4,所述快速夹钳4用于夹紧外立柱1,所述上平板3另一侧设置有两个与快速夹钳4间距为外立柱1宽度的辅助定位板5,还包括两根塞铁6,所述塞铁6的厚度与内立柱2和外立柱1的间距相同,所述塞铁6设置有“l”型。

    如图3所示,将外立柱1先水平放置在上平板3上,使外立柱1位于快速夹钳4和辅助定位板5之间,再将两块塞铁6分别插入外立柱1的空腔内,使塞铁6l型的短杆位于外立柱1外,再将内立柱2缓缓插入外立柱1,将调节螺帽12旋入没有塞铁6的两面,使调节螺帽12末端抵接内立柱2,之后再将另外三组调节螺帽12旋入外立柱1,实现了调节螺帽12的安装,由于塞铁6的限定,保证了调节螺帽12移动距离的恒定,保证了内立柱2和外立柱1的平行。

    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外立柱1上开设有工艺孔11,所述上平板3上设置有贴合插入工艺孔11的定位销34。将外立柱1放置在上平板3上,使定位销34插入工艺孔11内,对外立柱1起到定位作用,保证了每次装配时,外立柱1位置恒定,进一步保证了安装间隙的恒定。同时定位销34也防止外立柱1相对上平板3滑动,避免将内立柱2插入外立柱1时,外立柱1被推动,导致外立柱1发生左右轻微摆动,降低安装精准性。

    如图3所示,所述辅助定位板5上螺纹连接有用于顶紧外立柱1的限位螺钉51。将外立柱1插入辅助定位板5和快速夹钳4之间后,先旋紧限位螺钉51,使限位螺钉51顶紧外立柱1,再将快速夹钳4压紧在外立柱1上。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上平板3上开设有供调节螺帽12穿过的让位孔35,所述让位孔35的直径大于调节螺帽12。外立柱1的四面都需要旋入调节螺帽12,而外立柱1的下表面与上平板3重合,因此外立柱1下表面的大部分被上平板3遮住,这就会影响外立柱1下表面的调节螺帽12安装,借助让位孔35,工作人员可以从下方将调节螺帽12旋入外立柱1,不需要翻转外立柱1。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调节螺帽12的下端设置为中空,所述调节螺帽12内埋设有耐磨摩擦片13。耐磨摩擦片13代替调节螺帽12来接触内立柱2外表面,减少了内立柱2相对外立柱1滑动时,外立柱1和内立柱2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对驱动件的功耗要求过大。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术床立柱间隙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的上平板(3)和下平板(32),所述上平板(3)和下平板(32)之间通过支撑柱(33)固定连接,所述上平板(3)一侧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快速夹钳(4),所述快速夹钳(4)用于夹紧外立柱(1),所述上平板(3)另一侧设置有两个与快速夹钳(4)间距为外立柱(1)宽度的辅助定位板(5);

    还包括两根塞铁(6),所述塞铁(6)的厚度与内立柱(2)和外立柱(1)的间距相同,所述塞铁(6)设置有“l”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床立柱间隙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立柱(1)上开设有工艺孔(11),所述上平板(3)上设置有贴合插入工艺孔(11)的定位销(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术床立柱间隙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定位板(5)上螺纹连接有用于顶紧外立柱(1)的限位螺钉(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术床立柱间隙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板(3)上开设有供调节螺帽(12)穿过的让位孔(35),所述让位孔(35)的直径大于调节螺帽(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术床立柱间隙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帽(12)的下端设置为中空,所述调节螺帽(12)内埋设有耐磨摩擦片(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床立柱工装,具有良品率高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床立柱间隙调整工装,包括平行的上平板和下平板,所述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上平板一侧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快速夹钳,所述快速夹钳用于夹紧外立柱,所述上平板另一侧设置有两个与快速夹钳间距为外立柱宽度的辅助定位板;还包括两根塞铁,所述塞铁的厚度与内立柱和外立柱的间距相同,所述塞铁设置有“L”型。借助辅助定位板、快速夹钳和塞铁的配合,实现了内立柱和外立柱间隙的恒定。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维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95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