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以马达为驱动源的电动车(ev,electricvehicle)已为人们熟知。通常,电动车中的马达、变速器、逆变器等动力传动装置配置在车前舱内,电池配置在电动车的下部。图4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电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300的截面图。
如图4所示,在电池450的前部通过连接器452连接有线束451。线束451从电池保护盖351的上方通过后与车前舱内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接。在电池450的前方和下方配置有构成车体下部结构的悬架构件340、悬架横梁345、及电池加固构件350。
在悬架横梁345与电池加固构件350之间配置有用于保护电池450的电池保护盖351。电池保护盖351的前端部由前方的紧固部361固定在悬架横梁345上,电池保护盖351的后端部由后方的紧固部362固定在电池加固构件350上。
另外,对电池保护盖351设有脱离机制。该脱离机制为,通过使支撑电池保护盖351的前方的紧固部361和后方的紧固部362在支撑耐力上存在差异,从而在电池保护盖351所承受的负荷超过规定限度时前方的紧固部361首先脱落。由于该脱离机制,前方的紧固部361比后方的紧固部362先脱落,从而能防止电池保护盖351的后端部先脱落而撞坏连接器452的情况发生。
然而,如果无法恰当地设计前方的紧固部361与后方的紧固部362在支撑耐力上的差异,则难以实现上述脱离机制。例如,因车体的结构状况,在能用标称直径较大的螺栓以高扭矩将前方的紧固部361紧固,而无法对后方的紧固部362使用标称直径较大的螺栓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使后方的紧固部362的支撑耐力大于前方的紧固部361的支撑耐力。
图5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电池保护盖351受到来自车体前方的负荷(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的截面图。如果无法实现前方的紧固部361与后方的紧固部362在支撑耐力上有恰当的差异,则在电动车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若来自车体前方的负荷施加于电池保护盖351,则后方的紧固部362可能比前方的紧固部361更先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动车发生碰撞时电池保护盖的前端部比后端部先脱落,从而能防止线束被电池保护盖损坏的电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该电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包括配置在车体前部的悬架构件;配置在所述悬架构件的下方的悬架横梁;配置在所述悬架构件的车长方向的后方、且位于车体下部的电池;配置在所述电池的下方的电池加固构件;与所述电池连接并向车体前部延伸的线束;及配置在所述悬架横梁与所述电池加固构件之间、且位于所述线束的下方的电池保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盖的前端部由第1紧固构件固定在所述悬架横梁上,所述电池保护盖的后端部由第2紧固构件固定在所述电池加固构件上的同时,所述电池保护盖的后端部与所述电池加固构件通过卡扣部相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电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的优点在于,在电池保护盖受到来自车体前方的负荷(例如车辆发生碰撞时的碰撞负荷)作用时,电池保护盖的后端部与电池加固构件通过卡扣部相互抵接,从而能提高电池保护盖的后端部处的支撑耐力,使上述负荷集中作用于电池保护盖的前端部,从而导致第1紧固构件比第2紧固构件先破损。第1紧固构件破损后,电池保护盖的前端部能稳定地脱离悬架横梁,从而能避免电池保护盖的后端部先脱离电池加固构件。其结果,能防止线束被电池保护盖的后端部撞坏的情况发生。此外,在组装电池保护盖时,还能利用卡扣部将电池保护盖临时固定在电池加固构件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电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中,较佳为,所述卡扣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加固构件的前端部的插入部;及设置在所述电池保护盖的后端部、能使所述插入部插入的凹状的被插入部。或者也可以为,所述卡扣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保护盖的后端部的插入部;及设置在所述电池加固构件的前端部、能使所述插入部插入的凹状的被插入部。
基于上述结构,在电池保护盖受到来自车体前方的负荷作用时,由于插入部与被插入部紧密地卡扣而使电池保护盖的后端部与电池加固构件的前端部相抵接,所以能有效地提高电池保护盖的后端部处的支撑耐力,使上述负荷集中作用于电池保护盖的前端部,从而确保第1紧固构件比第2紧固构件先破损而使电池保护盖的前端部稳定地脱离悬架横梁,有效地防止线束被电池保护盖的后端部撞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的仰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a线上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电池保护盖受到来自车体前方的负荷作用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电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电池保护盖受到来自车体前方的负荷作用时的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200的车体下部结构100进行说明。电动车200是以电动马达为驱动源的车辆。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车200的车体下部结构100的仰视图。以下说明的各图中,箭头f表示电动车200的前方;箭头b表示电动车200的后方;箭头u表示电动车200的上方;箭头d表示电动车200的下方;箭头l表示电动车200的左方;箭头r表示电动车200的右方。
如图1所示,电动车200的车体110上配置有,构成车体下部结构100的前底板10、边梁21和边梁22、下梁31和下梁32、前悬架构件40、悬架横梁45、电池加固构件50、及电池保护支架51。
位于车体110的前部的车前舱120内配置有马达、变速器、逆变器等动力传动装置(未图示)。
前底板10配置在车体110的底部。边梁21和边梁22分别配置在前底板10的左右两侧,并沿车长方向延伸。
下梁31和下梁32配置在车体110的底部,并沿车长方向延伸。
前悬架构件40配置在下梁31和下梁32的下方。该前悬架构件40包括侧导轨41和侧导轨42、前横梁43、及后横梁44。
悬架横梁45配置在后横梁44的下方,并沿车宽方向延伸。
另外,在下梁31和下梁32之间配置有电池150。在车长方向上,电池150被配置为比前悬架构件40更靠近车体后侧,并位于车体110的下部。
图2是图1中的a―a线上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线束151通过连接器152连接在电池150上。线束151从电池150延伸至车前舱120。该线束151用于将配置在车前舱120内的动力传动装置与电池150电连接。
电池加固构件50配置在电池150的下方。电池保护盖51配置在悬架横梁45与电池加固构件50之间,并位于线束151的下方。针对从下方施加的负荷,电池150及线束151能得到电池保护盖51的保护。
电池保护盖51的前端部由第1紧固构件61固定在悬架横梁45上,从而得到悬架横梁45的支撑。电池保护盖51的后端部由第2紧固构件62(参照图1)及卡扣部70固定在电池加固构件50上,从而得到电池加固构件50的支撑。第1紧固构件61及第2紧固构件62例如是螺栓。卡扣部70的结构将在后述中详细说明。
另外,如图2所示,线束151从电池保护盖51的上方通过,其一端与车前舱120内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接(未图示),另一端通过连接器152与电池150连接。另外,连接器152位于电池保护盖51的后端部的附近。
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保护盖51的后端部由第2紧固构件62固定在电池加固构件50上的同时,电池保护盖51的后端部与电池加固构件50通过卡扣部70相卡扣。
具体而言,卡扣部70具有插入部71及被插入部72。插入部71形成在电池加固构件50的前端部,是从该前端部向车体前方延伸出的片状部分。被插入部72形成在电池保护盖51的后端部,具有向车体前方凹入的形状(截面为叉状),能使插入部71插入。
图3是表示电池保护盖51受到来自车体前方的负荷作用时的状态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在电动车200发生碰撞而电池保护盖51受到来自车体前方的碰撞负荷作用的情况下,电池保护盖51的后端部向车体后方位移而成为插入部72与插入部71紧密抵接的状态。由此,电池保护盖51的后端部上的负荷能被卡扣部70分散,从而减轻了第2紧固构件6所承受的负荷,使第2紧固构件6不容易被损坏。同时,由于插入部72与插入部71紧密抵接而限制了电池保护盖51向车体后方移动,所以碰撞负荷集中施加于电池保护盖51的前部,使第1紧固构件61容易破损。当第1紧固构件61破损后,电池保护盖51的前端部能稳定地脱离悬架横梁45,从而避免了电池保护盖51的后端部脱离电池加固构件50的情况发生。由此,能防止电池保护盖51的后端部脱落后向车体上方翘起而碰撞到线束151及连接器152。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插入部71形成在电池加固构件50上;将被插入部72形成在电池保护盖51上,但也可以将插入部71形成在电池保护盖51上;将被插入部72形成在电池加固构件50上。
1.一种电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包括配置在车体前部的悬架构件;配置在所述悬架构件的下方的悬架横梁;配置在所述悬架构件的车长方向的后方、且位于车体下部的电池;配置在所述电池的下方的电池加固构件;与所述电池连接并向车体前部延伸的线束;及配置在所述悬架横梁与所述电池加固构件之间、且位于所述线束的下方的电池保护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保护盖的前端部由第1紧固构件固定在所述悬架横梁上,
所述电池保护盖的后端部由第2紧固构件固定在所述电池加固构件上的同时,所述电池保护盖的后端部与所述电池加固构件通过卡扣部相卡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加固构件的前端部的插入部;及设置在所述电池保护盖的后端部、能使所述插入部插入的凹状的被插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保护盖的后端部的插入部;及设置在所述电池加固构件的前端部、能使所述插入部插入的凹状的被插入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