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设为能够摆动来选择性地取得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使用位置、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收纳位置的纵向可动扶手。
背景技术:
扶手存在设为能够摆动来选择性地取得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使用位置、和从使用位置向上方摆动从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收纳位置的纵向可动扶手。这样的纵向可动扶手例如配设于坐便器的旁边。
专利文献1中,作为纵向可动扶手而公开一种装置,其具有固定于托架的锁座、和在能够摆动地保持于托架的扶手部件中保持的闩锁。在该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沿周向空开间隔地在锁座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卡定凹部,通过使朝向锁座施力的闩锁与卡定凹部的任一个嵌合,能够将扶手部件固定(锁定)在所希望的摆动位置。而且,通过操作设于扶手部件的操作部,来解除闩锁与卡定凹部的嵌合(解除锁定)。
然而,在纵向可动扶手中,扶手部件成为相当重的重量物。因此,当使位于使用位置的扶手部件向上方摆动来使之位于收纳位置时,需要相当大的力。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公开如下内容:以环绕成为扶手部件的摆动中心的摆动轴的方式配设扭转螺旋弹簧,利用该螺旋弹簧的扭力,朝向收纳位置对位于使用位置的扶手部件进行施力。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如下内容:利用绕扶手部件的转动轴配设的盘簧,朝向收纳位置对位于使用位置的扶手部件进行施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33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2087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需要以环绕扶手部件的摆动中心轴的方式配设弹簧,从而弹簧的组装变得相当麻烦。另外,在当维护、检查等时拆卸弹簧的情况下,需要整体地分解扶手部件的摆动机构部分来进行,极其麻烦。除上述情况之外,在使用盘簧的情况下,在耐久性的方面也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向可动扶手,在利用弹簧力来减少使扶手部件朝向收纳位置摆动的力的纵向可动扶手中,能够充分确保弹簧的耐久性,并且能够容易进行其安装、拆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如下解决方案。即,
一种纵向可动扶手,在扶手部件的基端部构成的可动部能够摆动地与用于向壁面安装的托架连结,该扶手部件能够处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使用位置、和从该使用位置朝向上方摆动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收纳位置,
其特征在于,
具备架设在上述托架与上述可动部之间的螺旋弹簧,
利用上述螺旋弹簧,总是对上述可动部施加使上述扶手部件从上述使用位置朝向上述收纳位置移动的方向的拉伸力。
根据上述解决方案,由于用于获得使扶手部件从使用位置朝向收纳位置摆动时的辅助力的弹簧是螺旋弹簧(拉伸螺旋弹簧),所以与使用盘簧的情况相比,能够充分确保其耐久性,在能够经受长期的使用的方面极其优选。并且,螺旋弹簧并非以环绕摆动轴线的方式配设,而是螺旋弹簧架设在托架与可动部之间的构造,从而其安装、拆卸的作业也变得极其容易。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一方案如下。
能够构成为,上述螺旋弹簧整体位于隔着上述可动部的摆动中心而与上述扶手部件相反的一侧。在该情况下,提供螺旋弹簧的具体的配设方式。并且,在收纳位置,也能够对可动部施加与朝向使用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拉伸力,在预先使扶手部件保持于收纳位置的方面优选。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二方案如下。
能够构成为,上述托架具有固定于壁面的基座部,上述螺旋弹簧配设为在沿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下位于上述基座部与上述可动部的摆动中心之间的范围。在该情况下,能够提供螺旋弹簧的具体的配设构造。并且,将螺旋弹簧设为尽量沿基座部的配设,能够有效地利用较小的空间来配设螺旋弹簧。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三方案如下。
能够构成为,上述可动部的摆动中心位于上述基座部的上端部附近的高度,上述螺旋弹簧的上端部与上述可动部连结,另一方面,该螺旋弹簧的下端部与上述基座部的比上述可动部的摆动中心靠下方的位置连结,在上述扶手部件处于上述使用位置的状态下,上述螺旋弹簧在离上述基座部最近的位置大致沿该基座部。在该情况下,将螺旋弹簧设为充分沿基座部的配设,能够有效地利用较小的空间来配设螺旋弹簧。并且,使螺旋弹簧大致整体地位于扶手部件的下方,也就是说使可动部的摆动中心位于比基座部的上端附近靠下方的位置,能够防止比可动部靠上方部分的大型化。这在扶手部件位于使用位置时螺旋弹簧不与托架干涉、并且在扶手部件位于收纳位置时螺旋弹簧不与托架干涉等方面优选。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四方案如下。
能够构成为,上述螺旋弹簧隔着上述扶手部件而设置左右一对。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各个螺旋弹簧变得小型而整体使可动部位变得紧凑,并且能够获得充足的拉伸力。并且,利用左右一对螺旋弹簧,能够平衡良好且稳定地对可动部施加拉伸力。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五方案如下。
能够构成为,在上述托架,固定并保持有在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卡定凹部和第二卡定凹部的锁座,在上述可动部,能够滑动地保持有朝向上述锁座被施力的闩锁,在上述扶手部件处于上述使用位置时,上述闩锁与上述第一卡定凹部嵌合,在上述扶手部件处于上述收纳位置时,上述闩锁与上述第二卡定凹部嵌合,设定为,在上述闩锁与上述第二卡定凹部嵌合的状态下,在朝向上述使用位置对上述扶手部件施加了预定以上的外力时,解除该闩锁与该第二卡定凹部的嵌合。在该情况下,能够使扶手部件预先保持于使用位置或者收纳位置,从而能够防止扶手部件随意地从使用位置或者收纳位置摆动的情况。并且,在使位于收纳位置的扶手部件快速地朝向使用位置摆动的方面优选。尤其是,在相对于坐便器使用纵向可动扶手的情况下,能够优异地对应于想要匆忙地排尿或者排便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六方案如下。
能够构成为,设定为在上述闩锁与上述第一卡定凹部嵌合的状态下,在朝向上述收纳位置对上述扶手部件施加了预定以上的外力时,解除该闩锁与该第一卡定凹部的嵌合。在该情况下,在使位于使用位置的扶手部件快速地朝向收纳位置摆动的方面优选。尤其是,优异地对应于想要快速地从使用扶手部件的状态起向扶手部件所处的方向移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七方案如下。
能够构成为,在上述扶手部件,设有在使上述闩锁从上述锁座退避的方向上进行操作的操作部,在上述闩锁与上述第一卡定凹部嵌合的状态下,成为限制上述扶手部件的摆动的锁定状态,另一方面,通过操作上述操作部来解除该锁定状态。在该情况下,能够预先将扶手部件可靠地锁定在使用位置。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八方式如下。
能够构成为,上述第二卡定凹部的内壁面的离上述第一卡定凹部较近的一侧的内壁面能够以随着趋向上述锁座的外周面而逐渐地向该第一卡定凹部接近的方式倾斜。在该情况下,利用第二卡定凹部的内壁面的倾斜设定这一简单的方案,不操作操作部件,就能够使位于收纳位置的扶手部件快速地朝向使用位置摆动。
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确保弹簧的耐久性,并且能够容易进行其安装、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可动扶手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纵向可动扶手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与图1的x4-x4线相当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是示出操作闩锁的部分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7示出锁座与闩锁的关系,是扶手部件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下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8示出锁座与闩锁的关系,是扶手部件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9是示出扶手部件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的锁座与闩锁的关系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在扶手部件位于使用位置且拆卸罩部件后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扶手部件的摆动中心部分的俯视图。
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是与图9对应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中:
h—壁面,α—摆动中心,1—纵向可动扶手,10—托架,10a—保持壁部,10b—切起部(用于安装螺旋弹簧),10c—基座部,11—固定轴,12—卡圈,20—可动部件,21—嵌合部(用于摆动),22—延长部(用于与扶手部件的连结),23—中空部,30—扶手部件,30a—芯材,30b—覆盖材料,31—主棒状部,31a—狭缝,32—副棒状部,33—连结部,34—固定件(用于可动部件与扶手部件的固定),35—加强部件(用于可动部与副棒状部的连结),36—固定件(用于加强部件与副棒状部的固定),50—锁座,50a—内孔,51—第一卡定凹部,52—第二卡定凹部,52a—内壁面(较高),52b—内壁面(较低且有倾斜面),53—垫圈,55—凹部(图11),60—闩锁,60a—螺纹孔,61—弹簧,62—滑动部件,63—连结杆,63a—外螺纹部,64—固定件(连结杆与滑动部件的固定),65—操作部件,67—固定件(操作部件与滑动部件的固定),70—螺旋弹簧,70a—一端部(托架侧),70b—另一端部(可动部件侧),71—安装部位(一端部70a用),72—安装部位(另一端部70b用),74—固定件(一端部70a用),75—固定件(另一端部70b用),80—罩部件,90—圆柱体(图11)。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3中,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可动扶手1具有托架10、可动部件20以及扶手部件30。托架10例如通过对铁板等金属板进行加工而成为刚性较高的部件,例如利用固定件而固定于坐便器的后侧方的壁面h。并且,图中,80是覆盖托架10、可动部件20的部分的罩部件。
可动部件20与扶手部件30形成为一体。扶手部件30经由可动部件20能够摆动地保持于托架10,其摆动中心线由符号α表示(可动部件20构成扶手部件30的可动部)。通过变更扶手部件30的摆动位置,能够选择性地处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使用位置(参照图1)或者从使用位置朝向上方大致呈90度地摆动从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收纳位置(参照图3)。
扶手部件30在侧视时整体呈较长的u字形状。扶手部件30具有在使用位置处位于上侧的主棒状部31、与主棒状部31平行且位于其下侧的副棒状部32、以及连结两棒状部31、32的前端部彼此的弯曲的连结部33。而且,主棒状部31的基端部利用固定件34而固定于可动部件20(参照图1、图3)。并且,副棒状部32的基端部成为自由端部。这样的扶手部件30由芯材30a和覆盖该芯材30a的表皮材料30b构成(参照图5、图6)。
为了加强扶手部件30,可动部件20与副棒状部32通过较短的加强部件35连结。在实施方式中,加强部件35从可动部件20延长,其延长端部利用固定件36而固定于副棒状部32(参照图7、图8)。此外,加强部件35也能够由与可动部件以及扶手部件30不同的部件构成。并且,加强部件35也可以在可动部件20的附近连结主棒状部31和副棒状部32。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4、图5对通过托架10能够摆动地保持可动部件20的机构部分进行说明。首先,托架10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折曲加工而形成。托架1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状的基座部10c,该基座部10c以紧贴于壁面h的状态由固定件(图示省略)固定。
托架10具有从基座部10c的左右端部延长的左右一对保持壁部10a。在该左右一对保持壁部10a之间配设有截面呈方形的固定轴11。而且,固定轴11的端部利用固定件13而固定于保持壁部10a(参照图10)。在该固定轴11的两端部外周固定有一对卡圈12。该卡圈12的内表面与固定轴11相同地截面呈方形,限制卡圈12与固定轴11的相对旋转。该卡圈12的外周的截面呈圆形。
上述固定轴11的中心构成扶手部件30的摆动中心α。而且,固定轴11(摆动中心α)的高度位置设定于托架10(的基座部10c)的上端部附近的较高的位置。
可动部件20具有旋转自如地嵌合于上述一对卡圈12的外周的筒状的嵌合部21、和从嵌合部21较短地突出的延长部22。而且,主棒状部31的端部嵌合于延长部22并且利用固定件34而固定于延长部22。在可动部件20的嵌合部21且在一对卡圈12之间形成有朝向扶手部件30的相反侧开口的中空部23(参照图7、图8)。
在上述固定轴11固定有金属制的锁座50(参照图7~图9)。锁座50在附图中描绘为一个块状,实际上,构成为在固定轴11的轴线方向上层叠有多张金属板的形态。该锁座50具有截面呈方形的内孔50a,并且相对于固定轴11的外周不能相对旋转地嵌合于固定轴11的外周。锁座50经由垫圈53(参照图5)由可动部件20的一部分从左右夹持,限制固定轴11沿轴向的位移。
锁座50配设在可动部件20的中空部23内,并且位于主棒状部31的延长线上。沿周向空开90度间隔地在该锁座50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卡定凹部51和第二卡定凹部52。此外,在下文中对各卡定凹部51、52以及与后述的闩锁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在可动部件20,能够滑动地保持有闩锁60。闩锁60能够从可动部件20(的嵌合部21)的内表面突出,与锁座50面对面,并且利用配设在可动部件20内的弹簧61,朝向锁座50的外周面对闩锁60进行施力。闩锁60选择性地嵌合于上述卡定凹部51或52。闩锁60的前端部的外周缘部被较大地倒角,以便能够顺畅地进行与各卡定凹部51、52的嵌合、嵌合脱离。
闩锁60经由连结杆63而与能够滑动地配设在主棒状部31内的滑动部件62连结。闩锁60与连结杆63的固定通过将形成于连结杆63的外螺纹部63a螺纹结合在形成于闩锁60的背面的螺纹孔60a内来进行(参照图5)。并且,滑动部件62与连结杆63的固定由固定件64来进行(参照图6)。
利用配设于主棒状部31的下表面侧的操作部件65来操作滑动部件62。因此,在主棒状部31的下表面形成有沿其长边方向较短地伸长的狭缝31a(参照图6)。而且,操作部件65与滑动部件62利用在狭缝31a通过的固定件67而形成为一体。由此,若向远离可动部件20的解除锁定方向操作操作部件65,则闩锁60抵抗弹簧61而从锁座50退避,从而解除与卡定凹部51或52的嵌合。
此处,参照图9,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各卡定凹部51、52与闩锁60的关系等。首先,第一卡定凹部51位于处于使用位置的主棒状部31的延长线上(参照图7)。当主棒状部31(即扶手部件30)位于使用位置时,从利用扶手部件30的人受到相当大的力的机会较多。因此,第一卡定凹部51的深度充分大,使闩锁60较深地嵌合,从而在使用位置处稳固地锁定扶手部件30。在该使用位置处,副棒状部32的自由端面位于离托架10(的板面)最近的位置。此外,在第一卡定凹部51的内壁面的靠第二卡定凹部52侧的内壁面,形成有随着趋向其开口端侧而逐渐地向第二卡定凹部52接近的倾斜面51a,从而顺畅地进行闩锁60与第二卡定凹部51的嵌合。
第二卡定凹部52以相对于第一卡定凹部51在固定轴11的周向上错开90度的方式朝向上方开口。该第二卡定凹部52的深度设定为与第一卡定凹部51的深度相比相对较小(没有收纳位置处的稳固的锁定作用)。
第二卡定凹部52的内壁面的在周向上离第一卡定凹部51较远的一侧的内壁面由符号52a表示,并且在周向上离第一卡定凹部51较近的一侧的内壁面由符号52b表示。而且,内壁面52a的高度比内壁面52b的高度大,可靠地限制扶手部件30超过收纳位置摆动的情况。
另一方面,内壁面52b的高度比内壁面52a小。并且,内壁面52b成为以随着趋向第二卡定凹部52的上方开口端而逐渐地趋向第一卡定凹部51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凸轮面)。
位于收纳位置的扶手部件30在受到较小的外力的程度时,闩锁60留在第二卡定凹部52内,从而限制无意中从收纳位置朝向使用位置摆动的情况。另一方面,当对位于收纳位置的扶手部件30作用有使之朝向使用位置摆动的预定值以上的外力时,即使不操作操作部件65,也受到使闩锁60沿内壁面52b逐渐地从第二卡定凹部52脱出的作用,并在该状态下能够使扶手部件30朝向使用位置摆动。也就是说,第二卡定凹部52设为与第一卡定凹部51相比即使不操作操作部件65也能够进行朝向使用位置的摆动,从而进行简易锁定。除第二卡定凹部52的内壁面52b呈倾斜面之外,闩锁60的前端部外周缘部还被倒角,从而能够更顺畅地进行无操作部件65的操作的从收纳位置朝向使用位置的摆动。
另外,第一卡定凹部51与第二卡定凹部52之间的范围内的锁座50的外周面由符号50b表示。而且,如上所述,以摆动中心α为中心的外周面50b的半径随着向第二卡定凹部52接近而逐渐变小。由此,随着闩锁60从第一卡定凹部51侧向第二卡定凹部52接近,闩锁60从主棒状部31突出的突出量逐渐变大,从而弹簧61的作用力逐渐变小。由此,当闩锁60与第二卡定凹部52嵌合时,不会受到来自弹簧61的较大的作用力,从而确保顺畅的嵌合。相反,闩锁60牢固地嵌合于第一卡定凹部51,能够让使用者感到位于锁定位置(使用位置)的感觉(一种咔嗒感)。
接下来,对用于减少使扶手部件30从使用位置朝向收纳位置摆动所需要的力的机构进行说明。首先,因其自重,对位于使用位置的扶手部件30作用有向与朝向收纳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力矩。为了利用弹簧力来减少该旋转力矩,而使用螺旋弹簧70。该螺旋弹簧70为拉伸螺旋弹簧。
螺旋弹簧70隔着锁座50(隔着主棒状部31的延长线)而左右对称地设有一对。螺旋弹簧70以沿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并且大致呈环状的一端部(下端部)70a安装于托架10,其安装部位由符号71表示。并且,螺旋弹簧70的大致呈环状的另一端部(上端部)70b安装于可动部件20,其安装部位由符号72表示。
安装部位71具有通过将托架10(的基座部10c的下端部)的一部分切起而形成的切起部10b、和与切起部10b(形成于切起部10b的螺纹孔)螺纹结合的固定件74。固定件74具有直径比大致环状的一端部70a的直径大的大径头部(未图示)、和从大径头部伸长的螺纹部,螺纹部与切起部10b螺纹结合。通过在使大致环状的一端部70a插通在固定件74的螺纹部内的状态下,使螺纹部与切起部10b螺纹结合,来将一端部70a稳固地固定于切起部10b。
螺旋弹簧70的另一端部70b的安装部位72也与安装部位71相同地进行,其另一端部70b的固定所使用的固定件由符号75表示(尤其参照图10)。
螺旋弹簧70和其各端部70a、70b(各安装部位71、72)隔着固定轴11(以固定轴11为界线)而位于主棒状部31的相反侧(托架10的基座部10c侧)(参照图7、图8)。而且,设定为,伴随扶手部件30从收纳位置朝向使用位置摆动,螺旋弹簧70的各端部70a与70b的间隔逐渐地变大。也就是说,螺旋弹簧70的拉伸力在扶手部件30位于图7所示的使用位置时变得最大,并在扶手部件30位于收纳位置时变得最小。螺旋弹簧70的拉伸力总是在从使用位置朝向收纳位置的方向上对扶手部件30进行施力。
螺旋弹簧70基本上以沿托架10的基座部10c的方式配设为大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尤其是,在图8所示的收纳位置,螺旋弹簧70的上端部(另一端部70b)位于比摆动中心α低的位置。这样,螺旋弹簧70成为如下配设方式:其配设在位于扶手部件30的下方的空间内的离基座部10c极近的位置,并且不会较大地突出到比摆动中心α靠上方。而且,在将螺旋弹簧70与托架70连结的连结部位设定于比摆动中心α充分高的位置的情况下,与螺旋弹簧70的长度对应地成为托架10、覆盖该托架10的罩部件80向摆动中心α的上方较大地突出的大型构造,在小型化方面不推荐。
此处,在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70的拉伸力并非超过基于扶手部件30的自重的旋转力矩程度的较大的力。但是,将螺旋弹簧70的拉伸力设定为超过上述旋转力矩的大小,当在使用位置的状态下解除了锁定时,扶手部件30也能够仅以螺旋弹簧70的拉伸力而朝向收纳位置摆动。
当安装螺旋弹簧70时,能够在其拉伸力变得最小的、扶手部件30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进行(螺旋弹簧70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同样,当拆卸螺旋弹簧70时,也能够在扶手部件30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进行(螺旋弹簧70的拆卸作业变得容易)。
合成树脂制的罩部件80通过嵌入式或者利用固定件拆装自如地安装于托架10。该罩部件80从上方以及左右侧方覆盖托架10、扶手部件30的摆动中心部位以及螺旋弹簧70等。
在为了使位于使用位置的扶手部件30成为收纳位置而使之摆动的情况下,在操作操作部件65而解除了闩锁6与第一卡定凹部51的嵌合的状态下,使扶手部件30向图7中逆时针方向摆动。朝向收纳位置的摆动操作需要超过基于扶手部件30的自重的旋转力矩来进行,但上述旋转力矩随着扶手部件30向收纳位置接近而逐渐变小。
螺旋弹簧70的拉伸力作用于减少基于扶手部件30的自重的旋转力矩的方向。而且,螺旋弹簧70的拉伸力随着上述旋转力矩变小(随着扶手部件30趋向收纳位置)而逐渐变小,从而能够以较小的力且在摆动的过程中不伴随较大的操作力的变化地使扶手部件30朝向收纳位置轻松地摆动。
若扶手部件30摆动至收纳位置,则闩锁60与第二卡定凹部52嵌合,成为简易锁定状态。并且,利用螺旋弹簧70的拉伸力,对位于收纳位置的扶手部件30作用使之向与朝向使用位置的一侧相反的方向摆动的拉伸力,能够防止无意中简易解除锁定、或者扶手部件30无意中在收纳位置处摆动的情况。
对于位于收纳位置的扶手部件30而言,即使不操作操作部件65,也能够通过朝向使用位置对扶手部件30施加预定以上的外力来进行扶手部件30的移动。这例如在将纵向可动扶手设置于坐便器的旁边时,对于想要匆忙地排尿或者排便的厕所使用者,无需逐个操作操作部件65就能够使扶手部件30快速地位于使用位置,从而极为理想。
当进行螺旋弹簧70的安装、拆卸时,仅进行固定件74、75的安装、拆卸,就能够在使扶手部件30(可动部件)能够摆动地保持于托架10的状态下进行,极其容易。并且,螺旋弹簧70与盘簧相比耐久性较高,从而能够经受长期的使用,即使产生需要更换螺旋弹簧70的必要性,更换作业也极其容易。此外,该螺旋弹簧70的端部70a、70b也可以不由固定件固定,例如也能够预先仅卡定(卡挂)于具有大径头部的销状部件(的成为小径部的轴部)。
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为用于在第二卡定凹部52处进行简易锁定的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闩锁60的前端面,旋转自如地保持金属制或者合成树脂制的圆柱体90,成为使圆柱体90的一部分露出的状态。与该圆柱体90对应地,在第二卡定凹部52的底面形成有供圆柱体90嵌合的局部大致呈圆柱面状的凹部55。
在图11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圆柱体90嵌合于凹部55,来进行简易锁定。即,当朝向使用位置对位于收纳位置的扶手部件30作用有预定以上的外力时,解除圆柱体90与凹部55的嵌合,从而不操作操作部件65,就能够使扶手部件30朝向使用位置摆动。
此外,圆柱体90也可以固定于闩锁60,而并非旋转自如。并且,也可以在闩锁60的前端面形成局部呈圆柱面状的突起部来代替圆柱体90。圆柱体90(所对应的突起部)与凹部55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相反的关系。也就是说,也能够将圆柱体90(所对应的突起部)设于第二卡定凹部52的底面,另一方面,将凹部55形成于闩锁60的前端面。并且,也能够使用滚珠(球体)来代替圆柱体90(在该情况下,凹部55形成为局部呈球面状)。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卡定凹部52,在收纳位置处不锁定扶手部件30。原本,通过利用第二卡定凹部52预先在收纳位置处锁定或者简易锁定扶手部件30,不需要在离托架10相当远的位置另外设置用于在收纳位置处支撑扶手部件30的支撑部件(承接部件),从而在紧凑化、设计性外观提高方面优选。
在第二卡定凹部52处也能够获得稳固的锁定作用,以便只要不操作操作部件65,就不进行锁定解除(解除闩锁60与第二卡定凹部52的嵌合)。也能够使第一卡定凹部51成为简易锁定的形态(当在朝向收纳位置的方向上对位于使用位置的扶手部件30施加了预定以上的外力时,不操作操作部件65,就解除闩锁60与第二卡定凹部51的嵌合,从而向收纳位置摆动)。当然,也能够在第一卡定凹部51与第二卡定凹部52之间还形成有一个或者多个能够供闩锁60嵌合的第三卡定凹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第三卡定凹部的位置预先锁定或者简易锁定扶手部件30。
螺旋弹簧70可以仅设置一个等,其个数能够适当地选择。扶手部件30的形状例如可以仅具有与主棒状部31相当的部分而不具有副棒状部32等,能够采用适当的形状。将扶手部件30能够摆动地保持于托架10的机构能够采用适当的结构(例如,使可动部件20能够旋转地直接与保持于托架10的截面呈圆形的固定轴的外周嵌合,或者将可动部件20设定为具有针对托架10的转动轴部的形状等)。不限定于用于从便器站起或者坐在便器上,也能够作为用于放置手肘、用于保持前倾姿势等的扶手来应用。此外,也考虑利用螺旋弹簧70作为按压弹簧(利用压缩力)的情况,但在该情况下,伴随压缩而螺旋弹簧容易产生纵向弯曲,从而为了防止纵向弯曲,另外设置用于保持螺旋弹簧的姿势的部件的必要性变高,因此不推荐。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不限定于明确记载的目的,也隐含包括实际上优选或者作为优点而表现出的目的。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作为设置于坐便器等的附近的纵向可动扶手而优选。
1.一种纵向可动扶手,在扶手部件的基端部构成的可动部能够摆动地与用于向壁面安装的托架连结,该扶手部件能够处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使用位置和从该使用位置朝向上方摆动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收纳位置,
其特征在于,
具备架设在上述托架与上述可动部之间的螺旋弹簧,
利用上述螺旋弹簧,总是对上述可动部施加使上述扶手部件从上述使用位置朝向上述收纳位置移动的方向的拉伸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可动扶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螺旋弹簧整体位于隔着上述可动部的摆动中心而与上述扶手部件相反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可动扶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具有固定于壁面的基座部,
上述螺旋弹簧配设为在沿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下位于上述基座部与上述可动部的摆动中心之间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向可动扶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具有固定于壁面的基座部,
上述螺旋弹簧配设为在沿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下位于上述基座部与上述可动部的摆动中心之间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向可动扶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部的摆动中心位于上述基座部的上端部附近的高度,
上述螺旋弹簧的上端部与上述可动部连结,另一方面,该螺旋弹簧的下端部连结于上述基座部的比上述可动部的摆动中心靠下方的位置,
在上述扶手部件处于上述使用位置的状态下,上述螺旋弹簧在离上述基座部最近的位置沿该基座部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纵向可动扶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部的摆动中心位于上述基座部的上端部附近的高度,
上述螺旋弹簧的上端部与上述可动部连结,另一方面,该螺旋弹簧的下端部连结于上述基座部的比上述可动部的摆动中心靠下方的位置,
在上述扶手部件处于上述使用位置的状态下,上述螺旋弹簧在离上述基座部最近的位置沿该基座部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纵向可动扶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螺旋弹簧隔着上述扶手部件而设置左右一对。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纵向可动扶手,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托架,固定并保持有在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卡定凹部和第二卡定凹部的锁座,
在上述可动部,能够滑动地保持有朝向上述锁座被施力的闩锁,
在上述扶手部件处于上述使用位置时,上述闩锁与上述第一卡定凹部嵌合,
在上述扶手部件处于上述收纳位置时,上述闩锁与上述第二卡定凹部嵌合,
设定为,在上述闩锁与上述第二卡定凹部嵌合的状态下,在朝向上述使用位置对上述扶手部件施加了预定以上的外力时,解除该闩锁与该第二卡定凹部的嵌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纵向可动扶手,其特征在于,
设定为,在上述闩锁与上述第一卡定凹部嵌合的状态下,在朝向上述收纳位置对上述扶手部件施加了预定以上的外力时,解除该闩锁与该第一卡定凹部的嵌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纵向可动扶手,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扶手部件,设有在使上述闩锁从上述锁座退避的方向上进行操作的操作部,
在上述闩锁与上述第一卡定凹部嵌合的状态下,成为限制上述扶手部件的摆动的锁定状态,另一方面,通过操作上述操作部来解除该锁定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纵向可动扶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卡定凹部的内壁面的离上述第一卡定凹部较近的一侧的内壁面以随着趋向上述锁座的外周面而逐渐向该第一卡定凹部接近的方式倾斜。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