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控制的翻针机构,属于电脑横机针织机械行业。
背景技术:
目前电脑横机中的翻针机构采用的是由电磁铁传递动力给翻针机构来进行工作,翻针机构工作的行程依靠电磁铁的安装位置来决定,对安装的要求较高,需要多次调整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无需多次调整、便于安装的电机控制的翻针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控制的翻针机构,包括电机、凸轮、中山和翻针,一号轴承通过一号轴承座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凸轮安装在电机转轴末端,中山和翻针安装在翻针座上,杠杆通过杠杆轴安装在翻针座上,杠杆的两端分别与中山和翻针相连,二号轴承通过二号轴承固定轴固定在中山的轴的上方的销孔中,二号轴承与凸轮的导向槽贴合。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三角底板上,电机连接凸轮转动,在二号轴承与凸轮的导向槽的配合作用下,二号轴承沿着凸轮的导向槽移动,中山和翻针在二号轴承的带动下做上下运动。具体的是:当电机向一个方向转动凸轮时,杠杆连接中山那一端向上移,杠杆连接翻针那一端则向下移,翻针也跟着向下移动,当电机向反方向转动凸轮,中山上方的二号轴承会向下移动,中山也跟着向下移动,杠杆连接中山那一端向下移,杠杆连接翻针那一端向上移,翻针也跟着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驱动凸轮带动翻针机构工作,翻针机构工作的行程由凸轮上的导向槽控制,具有无需多次调整,便于安装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采用电机驱动凸轮带动翻针机构工作,翻针机构工作的行程由凸轮上的导向槽控制,具有无需多次调整,便于安装等特点;2、一号轴承通过一号轴承座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避免转轴转动时引起的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凸轮导向槽与二号轴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机1、一号轴承座2、凸轮3、中山4、翻针5、翻针座6、杠杆7、杠杆轴8、一号轴承9、二号轴承10、固定轴11、导向槽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3,本实施例中的电机控制的翻针机构,包括电机1、凸轮3、中山4和翻针5,一号轴承9通过一号轴承座2安装在电机1的转轴上,凸轮3安装在电机1转轴末端,中山4和翻针5安装在翻针座6上,杠杆7通过杠杆轴8安装在翻针座6上,杠杆7的两端分别与中山4和翻针5相连,二号轴承10通过二号轴承固定轴11固定在中山4的轴的上方的销孔中,二号轴承10与凸轮3的导向槽12贴合。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三角底板上,电机1连接凸轮3转动,在二号轴承10与凸轮3的导向槽12的配合作用下,二号轴承10沿着凸轮3的导向槽12移动,中山4和翻针5在二号轴承10的带动下做上下运动。具体的是:当电机1向一个方向转动凸轮3时,杠杆7连接中山4那一端向上移,杠杆7连接翻针5那一端则向下移,翻针5也跟着向下移动,当电机1向反方向转动凸轮3,中山4上方的二号轴承10会向下移动,中山4也跟着向下移动,杠杆7连接中山4那一端向下移,杠杆7连接翻针5那一端向上移,翻针5也跟着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驱动凸轮带动翻针机构工作,翻针机构工作的行程由凸轮上的导向槽控制,具有无需多次调整,便于安装等特点。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电机控制的翻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凸轮、中山和翻针,一号轴承通过一号轴承座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凸轮安装在电机转轴末端,中山和翻针安装在翻针座上,杠杆通过杠杆轴安装在翻针座上,杠杆的两端分别与中山和翻针相连,二号轴承通过固定轴固定在中山的轴的上方的销孔中,二号轴承与凸轮的导向槽贴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