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105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安全网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工程建设领域,进行高空建筑施工作业或设备安装时,必须在其下或其侧设置的起保护作用的安全网,以防因人或物件坠落而造成的事故。

    为了保证建筑安全网的产品质量,建筑现场使用的建筑安全网必须通过检测。贯穿试验就是安全网检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安全网贯穿试验,需要将安全网样本悬挂于框架结构的支撑架之上,再通过抬升机构使试验球不断提升至一定高度,然后使试验球在非重力状态下自由落体直接坠落于安全网顶面,再去检查安全网是否存在破裂等情况,以最终确认该批次的安全网是否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但在测试应用中,针对不同强度要求的安全网,试验球需要到达不同的初始坠落高度,现有技术在测量实际的初始位置过程时,需要工作人员使用卷尺进行测量,但由于试验球位于安装架的中部且位于上方,这样工作人员只能通过目视方式进行尺寸测量,然而使用目视方式容易造成实际初始位置高度不准确并最终导致检测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操作便捷且安全可靠的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旨在降低试验过程的安全风险以及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包括框架结构的底架和顶架,底架上部与顶架相连,底架顶面边沿分别与安全网边沿可拆卸相连,顶架中部空间设有水平设置的行程开关安装板,行程开关安装板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杆与设置于顶架侧部的支撑杆滑动相连,顶架顶面安装有卷扬机,卷扬机与钢丝绳一端相连,钢丝绳另一端穿过行程开关安装板的中心孔与落球机构相连,落球机构下端夹持连接试验球的试验球连接杆,行程开关安装板底面设有若干个行程开关分别通过电线与落球机构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落球机构包括安装于壳体顶部的驱动舵机,驱动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舵机输出盘相连,舵机输出盘另一端与蜗杆一端相连并驱动蜗杆正向或反向转动,上基座内部铰接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一对主动夹持臂,蜗杆向主动夹持臂啮合传动并使主动夹持臂相对上基座的铰接中心摆动,主动夹持臂的夹持端可相互合拢或分离,主动夹持臂两侧分别设有从动臂,从动臂的一端与上基座铰接相连,主动夹持臂另一端以及从动臂的另一端同时与用于夹持所述试验球连接杆的夹子铰接相连。

    优选地,左右对称的一对所述夹子的相对面均水平设有水平夹紧凹槽以及竖直设置的竖直夹持凹槽。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竖直夹持凹槽合并后为上宽下窄的夹持通道,所述试验球连接杆为上宽下窄的倒锥台结构,试验球连接杆底端通过钢丝绳与所述试验球顶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侧面相连有竖直设置的直线导轨,直线导轨另一侧面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固定相连,连接杆底面与气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相连,气动推杆的壳体与所述顶架侧部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底架顶面设有若干顶部凸出块,底架上部铰接相连的圆弧卡板,圆弧卡板可向上翻转并与顶部凸出块配合将安全网边沿压紧相连。

    优选地,所述底架顶面设有若干向外延伸设置的挂钩可分别与安全网钩连。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卷扬机对落球机构进行逐渐提升,落球机构顶端的安装板与行程开关安装板底面的行程开关进行挤压,以实现行程开关向驱动舵机发出工作信号,通过相应的传动机构实现夹子对试验球松开,使试验球以自由落体方式直接坠落于安全网表面以检验出安全网是否符合相应的强度要求,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方便控制坠落高度,并且通过在支撑杆侧面设置直线导轨与连接行程开关安装板的连接板进行滑动相连,此外还可通过气动推杆实现高度提升,操作人员只需要在侧部即可方便地控制和测量试验球的初始坠落高度,使试验过程更加方便且安全。

    另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底架顶面设有若干顶部凸出块,底架上部铰接相连的圆弧卡板,圆弧卡板可向上翻转并与顶部凸出块配合将安全网边边沿沿压紧相连,并且底架顶面设有若干向外延伸设置的挂钩可分别与安全网钩连,从而能够将安全网进行钩紧相连并保持绷紧状态,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球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包括框架结构的底架1,底架1上部与框架结构的顶架2相连,底架1顶面边沿分别与安全网边沿可拆卸相连,顶架2中部空间设有水平设置的行程开关安装板41,行程开关安装板41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杆4与设置于顶架2侧部的支撑杆3滑动相连,顶架2顶面安装有卷扬机6,卷扬机6与钢丝绳61一端相连,钢丝绳61另一端穿过行程开关安装板41的中心孔42与落球机构7相连,落球机构7下端夹持连接试验球的试验球连接杆,行程开关安装板41底面设有若干个行程开关43分别通过电线与落球机构7电连接。

    请参见图3,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落球机构7包括安装于壳体顶部的驱动舵机71,驱动舵机71的动力输出端与舵机输出盘72相连,舵机输出盘72另一端与蜗杆73一端相连并驱动蜗杆73正向或反向转动,上基座79内部铰接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一对主动夹持臂74,蜗杆73向主动夹持臂74啮合传动并使主动夹持臂74可相对上基座79的铰接中心摆动,主动夹持臂74的夹持端可相互合拢或分离,主动夹持臂74两侧分别设有从动臂75,从动臂75的一端与上基座79铰接相连,主动夹持臂74另一端以及从动臂75的另一端同时与用于夹持试验球连接杆的夹子76铰接相连。

    为了使得本实施例的落球机构7能够更好地实现夹持效果,本实施例左右对称的一对夹子76的相对面均水平设有水平夹紧凹槽77以及竖直设置的竖直夹持凹槽78。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相邻两个竖直夹持凹槽78合并后为上宽下窄的夹持通道,试验球连接杆为上宽下窄的倒锥台结构,试验球连接杆底端通过钢丝绳与试验球顶端相连,因此本实施例的夹子76能够对水平设置的试验球连接杆进行夹紧或者对上宽下窄的试验球连接杆可靠夹紧且便于对试验球连接杆进行放松。

    为了使得行程开关安装板41能够更为便捷且精准地移动至指定高度以适应不同规格强度的安全网测试要求,本实施例支撑杆3侧面相连有竖直设置的直线导轨31,直线导轨31另一侧面与连接杆4的端部固定相连,连接杆4底面与气动推杆5的伸缩杆51顶端固定相连,气动推杆5的壳体与顶架2侧部固定相连。

    另外,为将设置于底架1顶面的安全网能够更好地实现绷紧状态,本实施例的底架1顶面设有若干顶部凸出块12,底架1上部铰接相连的圆弧卡板11,圆弧卡板11可向上翻转并与顶部凸出块12配合将安全网边边沿沿压紧相连,并且底架1顶面设有若干向外延伸设置的挂钩13可分别与安全网钩连,从而能够将安全网进行钩紧相连。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在贯穿试验之前,操作人员需要将安全网铺设于底架1顶面,然后将将安全网的侧部边沿分别与挂钩13进行钩连,当安全网的四周边沿分别通过挂钩13与底架1相勾连后,再通过将圆弧卡板11向上翻转而与顶部凸出块12压紧相连,这样原本铺设于底架1顶面的安全网边沿则会被圆弧卡块11和顶部凸出块12压紧相连,从而实现将安全网绷紧状态。

    设置于安全网上方的落球机构7底部的夹子76相互靠拢并将与试验球相连的试验球连接杆夹紧相连,落球机构7通过顶架2顶部的卷扬机6进行高度提升,相应地,试验球也随之逐渐进行提升。

    当落球机构7顶部的安装板上升至一定高度后,则会直接对行程开关安装板41底面的行程开关43进行挤压,从而使得落球机构7的驱动舵机71向外输出动力,再通过蜗杆73驱动主动夹持臂74向相互分离方向进行摆动,这样夹子76则会松开对试验球连接杆的夹持,试验球通过重力作用直接坠落于安全网表面,从而可实现对安全网的贯穿试验测试,以证明相应安全网是否达到相应的结构强度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结构的底架和顶架,底架上部与顶架相连,底架顶面边沿分别与安全网边沿可拆卸相连,顶架中部空间设有水平设置的行程开关安装板,行程开关安装板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杆与设置于顶架侧部的支撑杆滑动相连,顶架顶面安装有卷扬机,卷扬机与钢丝绳一端相连,钢丝绳另一端穿过行程开关安装板的中心孔与落球机构相连,落球机构下端夹持连接试验球的试验球连接杆,行程开关安装板底面设有若干个行程开关分别通过电线与落球机构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球机构包括安装于壳体顶部的驱动舵机,驱动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舵机输出盘相连,舵机输出盘另一端与蜗杆一端相连并驱动蜗杆正向或反向转动,上基座内部铰接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一对主动夹持臂,蜗杆向主动夹持臂啮合传动并使主动夹持臂相对上基座的铰接中心摆动,主动夹持臂的夹持端可相互合拢或分离,主动夹持臂两侧分别设有从动臂,从动臂的一端与上基座铰接相连,主动夹持臂另一端以及从动臂的另一端同时与用于夹持所述试验球连接杆的夹子铰接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右对称的一对所述夹子的相对面均水平设有水平夹紧凹槽以及竖直设置的竖直夹持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竖直夹持凹槽合并后为上宽下窄的夹持通道,所述试验球连接杆为上宽下窄的倒锥台结构,试验球连接杆底端通过钢丝绳与所述试验球顶端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侧面相连有竖直设置的直线导轨,直线导轨另一侧面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固定相连,连接杆底面与气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相连,气动推杆的壳体与所述顶架侧部固定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顶面设有若干顶部凸出块,底架上部铰接相连的圆弧卡板,圆弧卡板可向上翻转并与顶部凸出块配合将安全网边沿压紧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顶面设有若干向外延伸设置的挂钩可分别与安全网钩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建筑安全网贯穿试验装置,包括框架结构的底架和顶架,底架上部与顶架相连,底架顶面边沿分别与安全网边沿可拆卸相连,顶架中部空间设有水平设置的行程开关安装板,行程开关安装板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杆与设置于顶架侧部的支撑杆滑动相连,顶架顶面安装有卷扬机,卷扬机与钢丝绳一端相连,钢丝绳另一端穿过行程开关安装板的中心孔与落球机构相连,落球机构下端夹持连接试验球的试验球连接杆,行程开关安装板底面设有若干个行程开关分别通过电线与落球机构电连接。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操作便捷且安全可靠等优点,可降低试验过程的安全风险以及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军;翁广遍;刘振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成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2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94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