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维修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修车躺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家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汽车保有量也连年上升,正因为汽车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汽车维修领域也在快速发展,在汽车维修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专业工具,修车躺板是一种常用的维修工具。目前市面上的修车躺板主要为一体注塑成型的躺板,其高度固定,无法根据车辆底盘的高度进行调整。
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高度可调的修车躺板,如申请号为201210362546.2、名称为一种手动式升降修车躺板,该修车躺板可手动控制器升降,该修车躺板为整体升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身体重量全部压在底板上,躺板整体升降的阻力较大,使用时高度调整较为费力,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调节高度的修车躺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面安装有行走轮,其特征是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装有具有弹性的垫体,所述底板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行走轮、两个第二行走轮、两个第三行走轮,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第三行走轮沿底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第三行走轮分别通过轮支架固装在轮安装板上;所述底板的底面设有安装套,所述第一行走轮的轮安装板的上表面固装有可卡入安装套并可在安装套内上下滑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在安装套与轮安装板之间的杆段上套装有弹簧;所述第二行走轮的轮安装板的顶部固装有竖向设置的螺杆,底板的底面转动安装有与螺杆上端螺纹连接的螺母,所述螺母的外表面固装有蜗轮,底板的底面安装有其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行走轮的蜗轮啮合的蜗杆,所述蜗杆的控制端伸出底板的侧部并在伸出端固装有手摇杆;所述第三行走轮的轮安装板固装在底板的底面。
采用上述结构后,第二行走轮上螺杆、螺母、蜗轮、蜗杆的设置,转动手摇杆,手摇杆即可带动蜗杆转动,蜗轮、螺母随之转动,从而使两个第二行走轮的螺杆同步沿竖向移动,进而调整第二行走轮的高度,从而调整底板左端的高度;第一行走轮上设置连接杆、弹簧,使其在受力不同的情况下可在弹簧的作用下自行调节高度,当第二行走轮高度调节后,第一行走轮在弹簧作用下及使用者的重力作用下会自行调节,使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第三行走轮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而维持底板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调整底板高度时,使用者以脚撑地,头部稍微向上抬起,使底板左端受力减小,从而轻松摇动手摇杆实现第二行走轮高度的调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可仅升高底板一端的高度即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所述底板右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处安装有用于盛放维修工具的维修盒。
所述底板在安装缺口处形成台阶面,底板在台阶面上设置上伸设置的定位块,所述维修盒卡装在台阶面上并设有可与定位块卡合的沉口。
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部均匀环布有多个上伸设置的卡杆,卡杆的上端部设有向外侧凸出的卡耳;所述安装套的内孔由位于下部的套装孔和位于上部的滑动孔组成,所述套装孔的直径与连接杆的外径相适应,所述套装孔的直径小于相对设置的两个卡耳外沿之间的距离,所述滑动孔的直径大于套装孔的直径使两者连接处形成卡台用于对卡耳的位置进行限定。
所述垫体左端的上表面设有具有弹性的头枕。
所述底板的底面固装有两个轴承座,所述蜗杆安装在轴承座上,两个轴承座分别靠近第二行走轮设置。
所述底板的右端固装有便于抓握的拉手。
所述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第三行走轮均为万向轮。
所述第一行走轮的轮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安装工作灯的支架。
所述第二行走轮靠近底板左端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和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维修盒后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c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实施例以图1中的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修车躺板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固装有具有弹性的垫体2,垫体2可选用弹力本实用新型中底板1可选用一体成型的塑料板,也可使用密度大、强度高的木板,垫体2左端的上表面采用子母扣连接方式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头枕20,可根据个人的习惯更换不同高度的头枕20。底板1的右端固装有便于抓握的拉手22,拉手22的设置便于抓握躺板进而便于搬运。底板1的底面安装有行走轮,本实用新型中底板1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行走轮3、两个第二行走轮4、两个第三行走轮5,第一行走轮3、第二行走轮4、第三行走轮5均选用万向轮,便于使用者躺在躺板上时可以顺利滑动。第一行走轮3、第二行走轮4、第三行走轮5沿底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行走轮3、第二行走轮4、第三行走轮5分别通过轮支架6固装在轮安装板7上。第三行走轮5的轮安装板7直接固装在底板1的底面。
底板1的底面设有安装套8,第一行走轮3的轮安装板7的上表面固装有可卡入安装套8并可在安装套8内上下滑动的连接杆9,连接杆9在安装套8与轮安装板7之间的杆段上套装有弹簧10。此种结构的第一行走轮3在受力不同的情况下可在弹簧10的作用下自行调节高度,从而保证三组行走轮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连接杆9的上端部均匀环布有多个上伸设置的卡杆18,卡杆18的上端部设有向外侧凸出的卡耳19,卡耳19的外侧面倾斜设置便于进行卡装,本实施例中连接杆9为中空杆,卡杆18、卡耳19、连接杆9为一体成型;安装套8的内孔由位于下部的套装孔和位于上部的滑动孔组成,套装孔的直径与连接杆9的外径相适应,套装孔的直径小于相对设置的两个卡耳19外沿之间的距离,滑动孔的直径大于套装孔的直径使两者连接处形成卡台用于对卡耳19的位置进行限定。连接杆9与安装套8连接时,挤压卡杆18,卡耳19向内收缩从而卡入滑动孔内,向上推动连接杆9,卡耳19移动至滑动孔内的同时向外伸开恢复常态,卡台对卡耳19的下移进行限位,实现连接杆9与安装套8的连接。其中滑动孔的轴向长度即为第一行走轮3的高度调节范围。
第二行走轮4的轮安装板7的顶部固装有竖向设置的螺杆11,底板1的底面转动安装有与螺杆11上端螺纹连接的螺母12,螺母12的轴向长度决定第二行走轮4高度调节的范围,螺母12的外表面固装有蜗轮13,底板1的底面安装有其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行走轮4的蜗轮13啮合的蜗杆14,实现一蜗杆同时控制两个蜗轮13,蜗杆14的控制端伸出底板1的侧部并在伸出端固装有手摇杆15。为增强蜗杆14工作的稳定性,底板1的底面固装有两个轴承座21,蜗杆14转动安装在轴承座21上,两个轴承座21分别靠近第二行走轮4设置,从而提高蜗轮13蜗杆14啮合的稳定性实现力的平稳传递。使用者转动手摇杆15,手摇杆15带动蜗杆14转动,蜗轮13、螺母12随之转动,从而使螺杆11沿竖向移动,进而同时调整两个第二行走轮4的高度。
为便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底板1右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安装缺口,垫体2对应安装缺口也设置缺口,安装缺口处安装有用于盛放维修工具的维修盒16,维修者可事先将维修所需工具放入维修盒16内,便于在躺板上随时拿取,而且维修工具可随躺板一起移动,便于使用。本实施例中底板1在安装缺口处形成台阶面,维修盒16的外侧面也呈台阶状并正好卡合在底板1安装缺口处,为提高维修盒16与底板1连接的稳定性,底板1在台阶面上设置上伸设置的定位块17,维修盒16卡设有可与定位块17卡合的沉口。此种结构的维修盒16结构简单,由于卡台、沉口的设置维修盒16与底板1连接稳定、连接结构简单,向上托起维修盒16即可从底板1上取下,维修盒16拿取方便,便于使用者根据汽车状况的不同直接将各种维修工具放入维修盒16,然后将维修盒16与底板1连接,当维修完毕向上托举维修盒16、取下维修盒后将维修工具再分类放入工具箱,从而避免使用者来回跑动拿取维修工具,大大降低使用者的工作量。
为便于调整第二行走轮4的高度,第二行走轮4靠近底板1左端设置,使手摇杆15正好与使用者的手臂位置对应。由于第二行走轮4靠近底板1左端设置,调整底板1高度时,使用者以脚撑地,头部稍微向上抬起,使底板1左端受力减小,从而轻松摇动手摇杆15实现第二行走轮4高度的调节。
一般情况下,汽车维修空间较狭小,亮度较低,不便于维修,故本实用新型在第一行走轮3的轮安装板7上设有用于安装工作灯的支架23,使用时将工作灯固定在支架23上,维修时打开工作灯提高维修空间亮度,便于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提高维修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行走轮4上螺杆11、螺母12、蜗轮13、蜗杆14的设置,转动手摇杆15,手摇杆15即可带动蜗杆14转动,蜗轮13、螺母12随之转动,从而使两个第二行走轮4的螺杆11同步沿竖向移动,进而调整第二行走轮4的高度,从而调整底板1左端的高度;第一行走轮3上设置连接杆9、弹簧10,使其在受力不同的情况下可在弹簧10的作用下自行调节高度,当第二行走轮4高度调节后,第一行走轮3在弹簧10作用下及使用者的重力作用下会自行调节,使第一行走轮3、第二行走轮4、第三行走轮5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而维持底板1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可仅升高底板1一端的高度即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修车躺板,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底面安装有行走轮,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装有具有弹性的垫体(2),所述底板(1)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行走轮(3)、两个第二行走轮(4)、两个第三行走轮(5),第一行走轮(3)、第二行走轮(4)、第三行走轮(5)沿底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行走轮(3)、第二行走轮(4)、第三行走轮(5)分别通过轮支架固装在轮安装板上;所述底板(1)的底面设有安装套(8),所述第一行走轮(3)的轮安装板的上表面固装有可卡入安装套(8)并可在安装套(8)内上下滑动的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在安装套(8)与轮安装板(7)之间的杆段上套装有弹簧(10);所述第二行走轮(4)的轮安装板(7)的顶部固装有竖向设置的螺杆(11),底板(1)的底面转动安装有与螺杆(11)上端螺纹连接的螺母(12),所述螺母(12)的外表面固装有蜗轮(13),底板(1)的底面安装有其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行走轮(4)的蜗轮(13)啮合的蜗杆(14),所述蜗杆(14)的控制端伸出底板(1)的侧部并在伸出端固装有手摇杆(15);所述第三行走轮(5)的轮安装板(7)固装在底板(1)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车躺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右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处安装有用于盛放维修工具的维修盒(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车躺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在安装缺口处形成台阶面,底板(1)在台阶面上设置上伸设置的卡台,所述维修盒(16)卡装在台阶面上并设有可与定位块卡合的沉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车躺板,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9)的上端部均匀环布有多个上伸设置的卡杆(18),卡杆(18)的上端部设有向外侧凸出的卡耳(19);所述安装套(8)的内孔由位于下部的套装孔和位于上部的滑动孔组成,所述套装孔的直径与连接杆(9)的外径相适应,所述套装孔的直径小于相对设置的两个卡耳(19)外沿之间的距离,所述滑动孔的直径大于套装孔的直径使两者连接处形成卡台用于对卡耳(19)的位置进行限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车躺板,其特征是所述垫体(2)左端的上表面设有具有弹性的头枕(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车躺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的底面固装有两个轴承座(21),所述蜗杆(14)安装在轴承座(21)上,两个轴承座(21)分别靠近第二行走轮(4)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车躺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的右端固装有便于抓握的拉手(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车躺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行走轮(3)、第二行走轮(4)、第三行走轮(5)均为万向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车躺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行走轮(3)的轮安装板(7)上设有用于安装工作灯的支架(23)。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修车躺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行走轮(4)靠近底板(1)左端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