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清洁簸箕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清洁簸箕。



    背景技术:

    簸箕普遍存在于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用来暂时存放垃圾的工具。簸箕主要特征包括主体和长手把,主体形状为斗状。在实际生活使用中,因为经常会有一些菜汤以及污水等具有粘性物质存在于垃圾中,使得簸箕主体与垃圾相接触的表面形成一层粘膜。这种粘膜很脏,并且很难洗掉,每次清洗簸箕的时候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新型清洁簸箕。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清洁簸箕,包括簸箕主体、长手把,所述簸箕主体为三面边设置有侧壁的斗状结构,所述簸箕主体另一侧开口处为垃圾扫入口,所述垃圾扫入口相对的一侧的侧壁为活动门,所述活动门可以上下移动,且活动门一侧设置有塑料膜收容箱,所述塑料膜收容箱内设置有塑料膜输出装置,所述塑料膜输出装置输出的塑料膜穿过活动门贴附在所述簸箕主体底部,所述塑料膜的自由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另一侧通过活动门固定;所述塑料膜收容箱一侧上端设置有长手把插孔,所述长手把底部固定在长手把插孔内。

    所述簸箕主体外侧底部设置有弹性绳槽,所述弹性绳槽两侧的簸箕主体侧壁上设置有卡扣,设置在所述弹性绳槽内的弹性绳,两端分别固定在卡扣上,所述塑料膜自由端插入到弹性绳槽内通过弹性绳固定。

    所述塑料膜输出装置为滚筒,所述滚筒外侧卷附有塑料膜。

    所述活动门两端的簸箕主体侧壁上分别竖直设置有滑槽11,所述活动门7两端设置在滑槽内上下运动。

    所述活动门下侧厚度大于活动门上侧的厚度。

    所述塑料膜收容箱上端设置有上盖。

    所述簸箕主体的垃圾扫入口的底板上设置有三角阶,所述三角阶包括呈“]”形的插接部,以及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斜坡部,所述三角阶的插接部插入到垃圾扫入口的底板上。

    所述簸箕主体的垃圾扫入口的底板底部设置有与插接槽,所述三角阶的插接部下端插入到插接槽内且与垃圾扫入口底部对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当塑料膜使用完毕后,通过简单上下移动上盖可以很方便的更换塑料膜;挡板向下运动到簸箕主体面上,可以使得塑料膜前端固定住,方便与簸箕主体面的贴合;将塑料膜穿过弹性绳与簸箕主体底面相接触的面,弹性绳可以将塑料膜的末端固定住。

    并且(1)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并且使用方便;(2)粘性物质不会与簸箕主体面相接触,而是与塑料膜相接触;(3)不需要清洗簸箕,只需要及时更换塑料膜就可以达到保持簸箕干净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为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活动门示意图。

    其中,1.长手把,2.上盖,3.塑料膜,4.滚筒,5.三角阶,6.簸箕主体,7.活动门,8.弹性绳,9.弹性绳槽;10.插接槽,1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3。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清洁簸箕,包括簸箕主体6、长手把1,所述簸箕主体6为三面边设置有侧壁的斗状结构,所述簸箕主体6另一侧开口处为垃圾扫入口601,所述垃圾扫入口601相对的一侧的侧壁为活动门7,所述活动门7可以上下移动,且活动门7一侧设置有塑料膜收容箱12,所述塑料膜收容箱12内设置有塑料膜输出装置,所述塑料膜输出装置输出的塑料膜3穿过活动门7贴附在所述簸箕主体6底部,所述塑料膜3的自由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另一侧通过活动门7固定;所述塑料膜收容箱12一侧上端设置有长手把插孔,所述长手把1底部固定在长手把插孔内。

    所述簸箕主体6外侧底部设置有弹性绳槽9,所述弹性绳槽9两侧的簸箕主体6侧壁上设置有卡扣602,设置在所述弹性绳槽9内的弹性绳8,两端分别固定在卡扣602上,所述塑料膜3自由端插入到弹性绳槽9内通过弹性绳8固定。

    所述塑料膜输出装置为滚筒4,所述滚筒4外侧卷附有塑料膜3。

    所述活动门7两端的簸箕主体6侧壁上分别竖直设置有滑槽11,所述活动门7两端设置在滑槽11内上下运动。

    所述活动门7下侧厚度大于活动门7上侧的厚度。

    所述塑料膜收容箱12上端设置有上盖2。

    所述簸箕主体6的垃圾扫入口的底板上设置有三角阶5,所述三角阶5包括呈“]”形的插接部501,以及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斜坡部502,所述三角阶5的插接部501插入到垃圾扫入口601的底板上,由于斜坡部502截面呈三角形,所以有利于将垃圾扫入到簸箕主体。

    所述簸箕主体6的垃圾扫入口601的底板底部设置有与插接槽10,所述三角阶5的插接部501下端插入到插接槽10内且与垃圾扫入口601底部对齐。

    所述活动门7下面宽,上面窄,可以使得活动门7底面与塑料膜3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得塑料膜3与簸箕主体6的面更好地贴合。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步骤如下:

    (1)将塑料膜3套在滚筒4上,将上盖2向上提起,将滚筒4放入到规定位置,放下上盖2;

    (2)向上滑动活动门7,将塑料膜3拉出所需要的长度,放下活动门7,使得塑料膜3的前端固定住,能够与簸箕主体6的面贴合;

    (3)将塑料膜3穿过弹性绳8与簸箕主体6的底面相接触的面,弹性绳8可以将塑料膜3的末端固定住;

    (4)将垃圾扫入簸箕主体6上,不需要清洗簸箕主体6,只需要将已经使用过的塑料膜3剪断,再重新拉出所需要的塑料膜3,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清洁簸箕,包括簸箕主体(6)、长手把(1),所述簸箕主体(6)为三面边设置有侧壁的斗状结构,所述簸箕主体(6)另一侧开口处为垃圾扫入口(601),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扫入口(601)相对的一侧的侧壁为活动门(7),所述活动门(7)可以上下移动,且活动门(7)一侧设置有塑料膜收容箱(12),所述塑料膜收容箱(12)内设置有塑料膜输出装置,所述塑料膜输出装置输出的塑料膜(3)穿过活动门(7)贴附在所述簸箕主体(6)底部,所述塑料膜(3)的自由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另一侧通过活动门(7)固定;所述塑料膜收容箱(12)一侧上端设置有长手把插孔,所述长手把(1)底部固定在长手把插孔内;所述簸箕主体(6)外侧底部设置有弹性绳槽(9),所述弹性绳槽(9)两侧的簸箕主体(6)侧壁上设置有卡扣(602),设置在所述弹性绳槽(9)内的弹性绳(8),两端分别固定在卡扣(602)上,所述塑料膜(3)自由端插入到弹性绳槽(9)内通过弹性绳(8)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清洁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膜输出装置为滚筒(4),所述滚筒(4)外侧卷附有塑料膜(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清洁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门(7)两端的簸箕主体(6)侧壁上分别竖直设置有滑槽(11),所述活动门(7)两端设置在滑槽(11)内上下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清洁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门(7)下侧厚度大于活动门(7)上侧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清洁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膜收容箱(12)上端设置有上盖(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清洁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簸箕主体(6)的垃圾扫入口的底板上设置有三角阶(5),所述三角阶(5)包括呈“]”形的插接部(501),以及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斜坡部(502),所述三角阶(5)的插接部(501)插入到垃圾扫入口(601)的底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清洁簸箕,其特征在于:所述簸箕主体(6)的垃圾扫入口(601)的底板底部设置有与插接槽(10),所述三角阶(5)的插接部(501)下端插入到插接槽(10)内且与垃圾扫入口(601)底部对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清洁簸箕。包括簸箕主体、长手把,所述簸箕主体为三面边设置有侧壁的斗状结构,簸箕主体另一侧开口处为垃圾扫入口,所述垃圾扫入口相对的一侧的侧壁为活动门,所述活动门可以上下移动,且活动门一侧设置有塑料膜收容箱,所述塑料膜收容箱内设置有塑料膜输出装置,所述塑料膜输出装置输出的塑料膜穿过活动门贴附在所述簸箕主体底部,所述塑料膜的自由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另一侧通过活动门固定;所述长手把底部固定在长手把插孔内。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并且使用方便;粘性物质不会与簸箕主体面相接触,而是与塑料膜相接触;不需要清洗簸箕,只需要及时更换塑料膜就可以达到保持簸箕干净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肖佳明;冯艳;杨平;胡瑢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昌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1.2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92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