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及副仪表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48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及副仪表总成。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因其排放低、噪声小、能量利用率高及能源来源广已经成为汽车领域的重要方向,但考虑到开发成本,目前电动车的开发还是基于原燃油车进行电气化改装为主。电池、电机等技术的受限,新增的系统与原有燃油车系统相比,体积及对安装环境的要求上有较大不同,从而使得整车的布置空间进一步压缩。另一方面,副仪表板的侧向刚度欠佳,自身易发生变形或局部塌陷,影响副仪表板和相关环境件如换挡操纵机构的配合,如周边仪表板线束若不能进行合理的布置和固定,容易与周边环境件之间产生干涉和摩擦,造成安全隐患。

    现有的副仪表此处无此集成式安装支架,副仪表与车身地板直接相连,且相关的控制器及线束等固定需分布在车身其他位置,占用空间且需多种支架用于安装与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省布置空间、减少支架的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及副仪表总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一侧边的第一侧板及设置在所述底板另一侧边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合形成u型支架;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用于安装信号收发器,在所述底板的内表面用于安装控制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两端的护板,所述护板的侧板与所述底板的侧边连接,所述护板的端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搭接连接,每个所述护板的端板上开设有供智能进入收发器安装的智能进入收发器安装孔。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护板的侧板上部开设有供副仪表安装的副仪表安装螺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一侧的护板侧板上开设有供后线束固定的后线束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内表面中部布置有凸起加强纵梁,所述底板的凸起加强纵梁上设置有一对控制器安装螺柱。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凸起加强纵梁上且位于两个所述控制器安装螺柱之间开有散热孔。

    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二侧板上端边向外翻折有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上开设有一对副仪表安装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边向外翻折有第二侧板凸耳,所述第二侧板凸耳上开设有供前线束固定的前线束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上均开设有减重孔,且所述第二侧板的减重孔和所述第三侧板的减重孔连通。

    还提供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包括副仪表、设置在副仪表上的如上述所述的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安装在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上的控制器和安装在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上的信号收发器,前安装螺栓穿过所述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的副仪表安装通孔、后安装螺栓穿过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的副仪表安装螺栓孔将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和副仪表的骨架连接固定。

    所述信号收发器的主安装孔和辅安装孔分别匹配所述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两个护板的信号收发器安装孔。

    所述控制器的主定位孔和辅定位孔分别匹配控制器安装螺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将信号收发器和控制器集成布置,极大地优化了这两个零件的布置空间,降低了相应支架的成本;

    2)该支架除了为控制器及信号收发器提供固定外,也为副仪表骨架结构提供支撑,增加结构强度,减小副仪表的变形和塌陷;通过该安装支架上的线束孔,可将经过的线束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为副仪表内线束实现良好的导向及固定;

    3)该布置结构安装方便、定位可靠,同时也可适用于使用信号收发器和控制器的其他车型布置,提高了零件通用化率,降低了专用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信号收发器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控制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副仪表板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轴测示意图。

    其中:底板1、第二侧板2、第一侧板3、第三侧板4、第二侧板凸耳5、护板6、侧板7、端板8、副仪表安装通孔9、前线束固定孔10、控制器安装螺柱11、凸起加强纵梁12、减重孔13、副仪表14、副仪表安装螺栓孔15、信号收发器安装孔16、后线束固定孔17、散热孔18、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控制器20(其中:主定位孔20.1、辅定位孔20.2)信号收发器21(其中:主安装孔21.1、辅安装孔21.2)、前线束22、后线束23、前安装螺栓24、后安装螺栓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一侧边的第一侧板3、设置在底板1另一侧边的第二侧板2、设置在第二侧板2上端边的第三侧板4及设置在底板1内表面中部的凸起加强纵梁12,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3两端的护板6,第一侧板3、底板1和第二侧板2围合形成u型支架,且第三侧板4沿第二侧板2上端边向外翻折,第三侧板4上开设有一对副仪表安装通孔9;另外,第二侧板2的一侧边向外翻折有第二侧板凸耳5,第二侧板凸耳5上开设有供前线束固定的前线束固定孔10;护板6的侧板7与底板1的侧边焊接,护板6的端板8与第一侧板3的外表面搭接连接,每个护板6的端板8上开设有供信号收发器安装的信号收发器安装孔16,每个护板6的侧板7上部开设有供副仪表安装的副仪表安装螺栓孔15,与第二侧板凸耳5同侧的护板6侧板7上开设有供后线束固定的后线束固定孔17;同时,底板1的凸起加强纵梁12上设置有一对控制器安装螺柱11,一个控制器安装螺柱11位于第一侧板3侧,另一个控制器安装螺柱11位于第二侧板2侧,底板1的凸起加强纵梁12上且位于两个控制器安装螺柱11之间开有散热孔18。

    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两侧的护板6侧板7,为副仪表14骨架提供支撑,护板6的端板8为信号收发器21提供固定安装点,同时该端板8与第一侧板3的外表面形成搭接关系,进一步增加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的强度;另外,第二侧板2和第三侧板4上均开设有减重孔13,实现了轻量化的目的,且第二侧板2的减重孔和第三侧板4的减重孔连通,进一步减轻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的重量。

    结合图2、3、4所示,信号收发器21的主安装孔21.1和辅安装孔21.2分别匹配两个护板6的信号收发器安装孔16,信号收发器安装螺栓依次插入信号收发器21的安装孔和信号收发器安装孔16直至与安装螺母固定,从而将信号收发器21固定于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的zy平面上;控制器20的主定位孔20.1和辅定位孔20.2分别匹配控制器安装螺柱11,从而将控制器20固定在底板1的xy平面上;前线束22通过卡扣卡入前线束固定孔10、后线束23通过卡扣卡入后线束固定孔17,安装快速并固定牢靠,防止了线束的磨损。

    如图5、6所示为副仪表板总成,包括副仪表14、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安装在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上的控制器20和安装在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上的信号收发器21。前安装螺栓24穿过副仪表安装通孔9、后安装螺栓25穿过副仪表安装螺栓孔15,从而将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和副仪表14的骨架连接固定,前安装螺栓24为副仪表14的骨架两侧提供z向支撑,后安装螺栓25为副仪表14的骨架两侧提供y向支撑;信号收发器21的主安装孔21.1和辅安装孔21.2分别匹配两个护板6的信号收发器安装孔16,信号收发器安装螺栓依次插入信号收发器21的安装孔和信号收发器安装孔16直至与安装螺母固定,从而将信号收发器21固定于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的zy平面上;控制器20的主定位孔20.1和辅定位孔20.2分别匹配控制器安装螺柱11,从而将控制器20固定在底板1的xy平面上;前线束22通过卡扣卡入前线束固定孔10、后线束23通过卡扣卡入后线束固定孔17。

    本实用新型副仪表板总成充分利用了副仪表下方的空间,同时通过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将信号收发器21和控制器20集成布置,极大地优化了这两个零件的布置空间,减重孔13的合理布局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可降低相应支架成本,散热孔18不仅实现轻量化还优化了控制器的温场;前线束22通过卡扣卡入前线束固定孔10、后线束23通过卡扣卡入后线束固定孔17,安装快速并固定牢靠,防止了线束的磨损。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设置在所述底板(1)一侧边的第一侧板(3)及设置在所述底板(1)另一侧边的第二侧板(2),所述第一侧板(3)、所述底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围合形成u型支架;所述第一侧板(3)的外表面用于安装信号收发器,在所述底板(1)的内表面用于安装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3)两端的护板(6),所述护板(6)的侧板(7)与所述底板(1)的侧边连接,所述护板(6)的端板(8)与所述第一侧板(3)的外表面搭接连接,每个所述护板(6)的端板(8)上开设有供智能进入收发器安装的智能进入收发器安装孔(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护板(6)的侧板(7)上部开设有供副仪表安装的副仪表安装螺栓孔(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一侧的护板(6)侧板(7)上开设有供后线束固定的后线束固定孔(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内表面中部布置有凸起加强纵梁(12),所述底板(1)的凸起加强纵梁(12)上设置有一对控制器安装螺柱(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凸起加强纵梁(12)上且位于两个所述控制器安装螺柱(11)之间开有散热孔(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侧板(2)上端边向外翻折有第三侧板(4),所述第三侧板(4)上开设有一对副仪表安装通孔(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2)的一侧边向外翻折有第二侧板凸耳(5),所述第二侧板凸耳(5)上开设有供前线束固定的前线束固定孔(1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2)和所述第三侧板(4)上均开设有减重孔(13),且所述第二侧板(2)的减重孔和所述第三侧板(4)的减重孔连通。

    10.一种副仪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副仪表(14)、设置在副仪表(14)上的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副仪表总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安装在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上的控制器(20)和安装在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上的信号收发器(21),前安装螺栓(24)穿过所述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的副仪表安装通孔(9)、后安装螺栓(25)穿过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的副仪表安装螺栓孔(15)将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和副仪表(14)的骨架连接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副仪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收发器(21)的主安装孔(21.1)和辅安装孔(21.2)分别匹配所述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19)两个护板(6)的信号收发器安装孔(16)。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副仪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0)的主定位孔(20.1)和辅定位孔(20.2)分别匹配控制器安装螺柱(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副仪表下安装支架,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一侧边的第一侧板及设置在所述底板另一侧边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合形成U型支架;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用于安装信号收发器,在所述底板的内表面用于安装控制器。将信号收发器和控制器集成布置,极大地优化了这两个零件的布置空间,降低了相应支架的成本;该布置结构安装方便、定位可靠,同时也可适用于使用信号收发器和控制器的其他车型布置,提高了零件通用化率,降低了专用件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可可;谢佳萍;邹星;李瑞;吕祝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9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