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纺织线染色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88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纺织线染色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纱线进行印染的时候,将纱线浸泡在染缸内,纱线堆积在一起从而导致表面印染效果差,染色不均匀,整个线坨染色,浸透时间长,晾干时间也长,且对纱线的收集较为不便,从而浪费了场地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便于纺织线染色的装置,达到通过将印染线在印染装置内部进行运动,从而使纱线表面染色均匀,以及对染色后纱线进行烘干,便于对纱线进行收卷,节省了场地和时间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纺织线染色的装置,包括支撑台、支架、收线装置、印染装置、烘干装置和染料输送装置,所述收线装置、印染装置和染料输送装置的底座均与支撑台的顶部连接,所述印染装置位于染料输送装置的右侧,所述染料输送装置的出液口与印染装置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收线装置位于印染装置的右侧,所述支撑台的底部与支架的顶部连接,所述烘干装置的底座与收线装置的顶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线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支撑座、线筒、内接螺纹环和螺纹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支撑座的底座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内侧与螺纹杆末端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与内接螺纹环的内侧连接,所述线筒连接在螺纹杆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印染装置包括弹簧、连接座、驱动辊、半圆形耐磨垫,输送辊、驱动座和滑轮,所述弹簧和连接座的顶部均与印染装置的内侧顶部连接,所述弹簧的底部与驱动座的顶部连接,所述驱动座的外表面与滑轮的轴心连接,所述驱动座的底部与驱动辊的底座连接,所述输送辊的底座与印染装置内侧底部连接,所述半圆形耐磨垫的底部与印染装置进出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印染装置的出液口连接有控制阀,连接座的内侧设置有滑槽,滑槽的内壁与滑轮的外表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加热风机、导热管和散热管,所述加热风机出风口与导热管的进风口连接,导热管出风口与散热管的进风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染料输送装置包括抽液泵、输液管和抽液管,所述抽液泵进液口与抽液管的出液口连接,抽液泵出液口与输液管的进液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纺织线染色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将抽液管放置在染料盒内,启动抽液泵,接着通过输送管的配合,使染料进入到印染装置的内部,工作人员可通过印染装置进出口观察染料在印染装置内的液位,待染料的位置超过输送辊而未到达进出口的时候,工作人员便可关闭抽液泵,通过工作手动将驱动座向上拉动,通过滑轮在滑槽内部滑动,使驱动座进行直线运动,同时也减轻驱动座上移工作人员所耗费的力,待驱动辊到达进出口处,工作人员便可将纱线放置在驱动辊的下方,纱线的头部系在线筒的外表面,松开驱动座,弹簧推动驱动座恢复到起始位置处,纱线的外表面与输送辊接触,只需工作人员将纱筒套在螺纹杆上,通过往螺纹杆的外表面转入内接螺纹环,最终使线筒固定在内接螺纹环与支撑座之间,操控驱动电机正转,便可使纱线缠绕在线筒上,因进出口上设置有半圆形耐磨垫,使纱线在输送的过程不会出现断裂的问题,以及达到通过将印染线在印染装置内部进行运动,从而使纱线表面染色均匀,以及对染色后纱线进行烘干,便于对纱线进行收卷,节省了场地和时间的目的,另外印染后的染料工作人员可转动控制阀,使染料回到原先的染料盒内。

    (2)、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加热风机,所产生的热风通过导热管和散热管的传递吹拂在线筒的外表面,在纱线缠绕纱筒的同时,可同时对染料后的纱线进行烘干,使纱线缠绕在纱筒上时受热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线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支撑台、2支架、3收线装置、4印染装置、5烘干装置、6染料输送装置、301驱动电机、302支撑座、303线筒、304内接螺纹环、305螺纹杆、401弹簧、402连接座、403驱动辊、404半圆形耐磨垫,405输送辊、406滑槽、407驱动座、408滑轮、501加热风机、502导热管、503散热管、601抽液泵、602输液管、603抽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纺织线染色的装置,包括支撑台1、支架2、收线装置3、印染装置4、烘干装置5和染料输送装置6,收线装置3、印染装置4和染料输送装置6的底座均与支撑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印染装置4位于染料输送装置6的右侧,染料输送装置6的出液口与印染装置4的进液口固定连接,收线装置3位于印染装置4的右侧,支撑台1的底部与支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烘干装置5的底座与收线装置3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收线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301、支撑座302、线筒303、内接螺纹环304和螺纹杆305,驱动电机301的输出端与支撑座302的底座固定连接,支撑座302的内侧与螺纹杆305末端固定连接,螺纹杆305的外表面与内接螺纹环304的内侧螺纹连接,线筒303套接在螺纹杆305的外表面。

    进一步,印染装置4包括弹簧401、连接座402、驱动辊403、半圆形耐磨垫404,输送辊405、驱动座407和滑轮408,弹簧401和连接座402的顶部均与印染装置4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弹簧401的底部与驱动座407的顶部固定连接,驱动座407的外表面与滑轮408的轴心活动连接,驱动座407的底部与驱动辊403的底座固定连接,输送辊405的底座与印染装置4内侧底部固定连接,半圆形耐磨垫404的底部与印染装置4进出口固定连接。

    进一步,印染装置4的出液口螺纹连接有控制阀,连接座402的内侧开设有滑槽406,滑槽406的内壁与滑轮408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进一步,烘干装置5包括加热风机501、导热管502和散热管503,加热风机501出风口与导热管502的进风口固定连接,导热管502出风口与散热管503的进风口固定连接。

    进一步,染料输送装置6包括抽液泵601、输液管602和抽液管603,抽液泵601进液口与抽液管603的出液口固定连接,抽液泵601出液口与输液管602的进液口固定连接。

    在使用时,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将抽液管603放置在染料盒内,启动抽液泵601,接着通过输送管602的配合,使染料进入到印染装置4的内部,工作人员可通过印染装置4进出口观察染料在印染装置4内的液位,待染料的位置超过输送辊405而未到达进出口的时候,工作人员便可关闭抽液泵601,通过工作手动将驱动座407向上拉动,通过滑轮408在滑槽406内部滑动,使驱动座407进行直线运动,同时也减轻驱动座407上移工作人员所耗费的力,待驱动辊403到达进出口处,工作人员便可将纱线放置在驱动辊403的下方,纱线的头部系在线筒303的外表面,松开驱动座407,弹簧401推动驱动座407恢复到起始位置处,纱线的外表面与输送辊405接触,只需工作人员将纱筒303套在螺纹杆305上,通过往螺纹杆305的外表面转入内接螺纹环304,最终使线筒303固定在内接螺纹环304与支撑座302之间,操控驱动电机301正转,便可使纱线缠绕在线筒303上,因进出口上设置有半圆形耐磨垫404,使纱线在输送的过程不会出现断裂的问题,以及达到通过将印染线在印染装置内部进行运动,从而使纱线表面染色均匀,以及对染色后纱线进行烘干,便于对纱线进行收卷,节省了场地和时间的目的,另外印染后的染料工作人员可转动控制阀,使染料回到原先的染料盒内,通过启动加热风机501,所产生的热风通过导热管502和散热管503的传递吹拂在线筒303的外表面,在纱线缠绕的纱筒303的同时,可同时对染料后的纱线进行烘干。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将抽液管603放置在染料盒内,启动抽液泵601,接着通过输送管602的配合,使染料进入到印染装置4的内部,工作人员可通过印染装置4进出口观察染料在印染装置4内的液位,待染料的位置超过输送辊405而未到达进出口的时候,工作人员便可关闭抽液泵601,通过工作手动将驱动座407向上拉动,通过滑轮408在滑槽406内部滑动,使驱动座407进行直线运动,同时也减轻驱动座407上移工作人员所耗费的力,待驱动辊403到达进出口处,工作人员便可将纱线放置在驱动辊403的下方,纱线的头部系在线筒303的外表面,松开驱动座407,弹簧401推动驱动座407恢复到起始位置处,纱线的外表面与输送辊405接触,只需工作人员将纱筒303套在螺纹杆305上,通过往螺纹杆305的外表面转入内接螺纹环304,最终使线筒303固定在内接螺纹环304与支撑座302之间,操控驱动电机301正转,便可使纱线缠绕在线筒303上,因进出口上设置有半圆形耐磨垫404,使纱线在输送的过程不会出现断裂的问题,以及达到通过将印染线在印染装置内部进行运动,从而使纱线表面染色均匀,以及对染色后纱线进行烘干,便于对纱线进行收卷,节省了场地和时间的目的,另外印染后的染料工作人员可转动控制阀,使染料回到原先的染料盒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加热风机501,所产生的热风通过导热管502和散热管503的传递吹拂在线筒303的外表面,在纱线缠绕纱筒303的同时,可同时对染料后的纱线进行烘干,使纱线缠绕在纱筒303上时受热均匀。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纺织线染色的装置,包括支撑台(1)、支架(2)、收线装置(3)、印染装置(4)、烘干装置(5)和染料输送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装置(3)、印染装置(4)和染料输送装置(6)的底座均与支撑台(1)的顶部连接,所述印染装置(4)位于染料输送装置(6)的右侧,所述染料输送装置(6)的出液口与印染装置(4)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收线装置(3)位于印染装置(4)的右侧,所述支撑台(1)的底部与支架(2)的顶部连接,所述烘干装置(5)的底座与收线装置(3)的顶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纺织线染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301)、支撑座(302)、线筒(303)、内接螺纹环(304)和螺纹杆(305),所述驱动电机(301)的输出端与支撑座(302)的底座连接,所述支撑座(302)的内侧与螺纹杆(305)末端连接,所述螺纹杆(305)的外表面与内接螺纹环(304)的内侧连接,所述线筒(303)连接在螺纹杆(305)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纺织线染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染装置(4)包括弹簧(401)、连接座(402)、驱动辊(403)、半圆形耐磨垫(404),输送辊(405)、驱动座(407)和滑轮(408),所述弹簧(401)和连接座(402)的顶部均与印染装置(4)的内侧顶部连接,所述弹簧(401)的底部与驱动座(407)的顶部连接,所述驱动座(407)的外表面与滑轮(408)的轴心连接,所述驱动座(407)的底部与驱动辊(403)的底座连接,所述输送辊(405)的底座与印染装置(4)内侧底部连接,所述半圆形耐磨垫(404)的底部与印染装置(4)进出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纺织线染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染装置(4)的出液口连接有控制阀,连接座(402)的内侧设置有滑槽(406),滑槽(406)的内壁与滑轮(408)的外表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纺织线染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5)包括加热风机(501)、导热管(502)和散热管(503),所述加热风机(501)出风口与导热管(502)的进风口连接,导热管(502)出风口与散热管(503)的进风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纺织线染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料输送装置(6)包括抽液泵(601)、输液管(602)和抽液管(603),所述抽液泵(601)进液口与抽液管(603)的出液口连接,抽液泵(601)出液口与输液管(602)的进液口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纺织线染色的装置,包括支撑台、支架、收线装置、印染装置、烘干装置和染料输送装置,所述收线装置、印染装置和染料输送装置的底座均与支撑台的顶部连接,所述印染装置位于染料输送装置的右侧,所述染料输送装置的出液口与印染装置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收线装置位于印染装置的右侧,所述支撑台的底部与支架的顶部连接,所述烘干装置的底座与收线装置的顶部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在对纱线进行印染的时候,将纱线浸泡在染缸内,纱线堆积在一起从而导致表面印染效果差,染色不均匀,整个线坨染色,浸透时间长,晾干时间也长,且对纱线的收集较为不便,从而浪费了场地和时间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礼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臻善纺织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91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