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丝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123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烟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丝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卷烟制造过程中常用干冰(二氧化碳)来浸润部分烟丝,以使烟丝膨胀,提高烟支填充率,减少吸阻,降低焦油和有害物质。而在这个过程中,烟丝吸附二氧化碳的多少对膨胀的效果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并无有效手段来实现对烟丝所吸附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烟丝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烟丝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装置,包括:

    样品容置部,内部设有用于容置被检烟丝的样品容置腔;和

    红外检测装置,用于发射红外线对容置于样品容置腔中的被检烟丝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部,检测部内部设有检测腔,检测腔与样品容置腔之间被构造为具有流体连通状态,且检测腔与红外检测装置之间被构造为红外检测装置所发射的红外线能够射入检测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样品容置腔与检测腔之间还具有隔绝状态,且检测装置还包括状态切换装置,状态切换装置用于控制样品容置腔与检测腔之间在流体连通状态和隔绝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样品容置腔呈u型,u型样品容置腔的横部通过u型样品容置腔的两个竖部与检测腔连接,其中,横部用于容置被检烟丝,状态切换装置设置在两个竖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状态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分别设置在两个竖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气管,第一气管与检测腔连接,并用于向检测腔中导入标气和/或空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阀,第三控制阀设置于第一气管上,并用于控制第一气管与检测腔之间是否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气管,第二气管与检测腔连接,并用于将从检测腔流出的标气和/或空气导出至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第四控制阀,第四控制阀设置于第二气管上,并用于控制第二气管与检测腔之间是否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检测装置与检测腔之间设有玻璃,红外检测装置所发出的红外线透过玻璃射入检测腔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检测装置,可以利用红外原理实现对烟丝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检测装置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检测部;11、检测腔;

    2、红外检测装置;

    3、样品容置部;31、样品容置腔;311、横部;312、竖部;

    4、样品盘;

    51、第一气管;52、第二气管;

    61、第一控制阀;62、第二控制阀;63、第三控制阀;64、第四控制阀;

    7、门;

    8、玻璃;

    a、被检烟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烟丝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检测装置,包括:

    样品容置部3,内部设有用于容置被检烟丝a的样品容置腔31;和

    红外检测装置2,用于发射红外线对容置于样品容置腔31中的被检烟丝a所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检测。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可以利用红外原理方便地实现对被检烟丝a所吸附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弥补烟丝所吸附二氧化碳含量检测技术的空白,为卷烟制造过程中烟丝浸润膨胀环节提供更可靠地数据支持。

    其中,为了方便红外检测装置2所发射的红外线检测被检烟丝a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可以还包括检测部1,该检测部1内部设有检测腔11,检测腔11与样品容置腔31之间被构造为具有流体连通状态,且检测腔11与红外检测装置2之间被构造为红外检测装置2所发射的红外线能够射入检测腔11中。这样,红外检测装置2所发射的红外线可以在检测腔11中对被检烟丝a所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检测。

    而为了进一步实现检测过程的主动控制,在本实用新型中,样品容置腔31与检测腔11之间可以还具有隔绝状态,且检测装置可以还包括状态切换装置,该状态切换装置用于控制样品容置腔31与检测腔11之间在流体连通状态和隔绝状态之间切换。基于此,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对被检烟丝a中二氧化碳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可以先利用状态切换装置控制样品容置腔31与检测腔11之间处于隔绝状态,以使被检烟丝a能够较为充分地释放所吸附的二氧化碳,之后,再利用状态切换装置控制样品容置腔31与检测腔11之间切换至流体连通状态,使得所释放的二氧化碳能够流入检测腔11中,被红外检测装置2所放射的红外线照射,进而实现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可以还包括第一气管51,该第一气管51与检测腔11连接,并用于向检测腔11中导入标气和/或空气。通过利用第一气管51向检测腔11中导入标气,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能够基于外标法实现对被检烟丝a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获得更加准确、可靠和稳定的检测结果。而利用第一气管51向检测腔11中导入空气,则可以对检测腔11进行吹扫还原,减少标气等其他气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检测准确性。

    而为了引导标气和/或空气流出,检测装置中可以还包括第二气管52,该第二气管52与检测腔11连接,并用于将从检测腔11流出的标气和/或空气导出至外部。

    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1、红外检测装置2、样品容置部3和第一气管51及第二气管52等。

    其中,检测部1内部设有检测腔11,用于为检测过程提供场所。

    红外检测装置2设置在检测部1的上方,并与检测腔11之间设有玻璃8,这样红外检测装置2与检测腔11的接口透明,红外检测装置2所放射的红外线可以透过玻璃8,射入检测腔11中。

    样品容置部3设置在检测部1的与红外检测装置2相对的一侧,即设置在检测部1的下方,且内部设有样品容置腔31,样品容置腔31用于容置被检烟丝a,且样品容置腔31与检测腔11通过状态切换装置连接,使得二者之间可通断地连接,能够在流体连通状态和隔绝状态之间灵活切换。具体地,由图1可知,在该实施例中,样品容置腔3呈u型,该u型样品容置腔31的横部311通过u型样品容置腔31的两个竖部312与检测腔11连接,其中,横部311用于容置被检烟丝a,状态切换装置则设置在两个竖部312上。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状态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控制阀61和第二控制阀62,第一控制阀61和第二控制阀62分别设置在两个竖部312上。这样,可以通过打开和关闭第一控制阀61及第二控制阀62,来方便地控制样品容置腔31与检测腔11之间是否连通,进而实现对检测过程的主动控制。

    为了方便被检烟丝a的取放,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样品容置部3上设有门7,该门7可开合地设置,从而可以通过把门7打开来将被检烟丝a放入样品容置腔31中或从样品容置腔31中取出,并可以在需要时通过将门7关闭,来使样品容置腔31无法通过门7与外界连通,以便形成所需的密闭环境。门7处可以设置密封圈,以进一步提高密封度。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门7设置在横部311的侧壁上,这样可以实现被检烟丝a在横部311中更方便地取放。

    另外,由图1可知,该实施例的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样品容置腔31中(具体在横部311中)的样品盘4,该样品盘4用于承载被检烟丝a。设置样品盘4来承载被检烟丝a,有助于被检烟丝a更充分地释放二氧化碳。

    第一气管51和第二气管52分别连接在检测部1的左右两侧,且第一气管51和第二气管52上分别设有第三控制阀63和第四控制阀64,以控制第一气管51和第二气管52与检测腔11之间是否连通。通过设置第三控制阀63和第四控制阀64,使得第一气管51和第二气管52与检测腔11之间可通断地连接,从而便于根据检测需要控制是否向检测腔11中引入和导出标气及空气。

    该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其工作过程可以如下:

    (1)保持门7及第一控制阀61和第二控制阀62关闭,并打开第三控制阀63和第四控制阀64,利用第一气管51向检测腔11中导入标气,并利用第二气管52将流经检测腔11之后的标气导出至外部,实现校正过程。在该过程中,红外检测装置2所发射的红外线对标气进行检测,由于标气为含有已知浓度二氧化碳的气体(例如氮气),因此,这样可以在红外检测装置2中形成标准曲线,作为被检烟丝a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对照,以便实现对被检烟丝a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准确检测。

    (2)待校正完成后,停止向检测腔11中导入标气,而改为利用第一气管51向检测腔11中导入压缩空气,进行吹扫还原,利用体积排阻的原理,减少,甚至消除残余标气对被检烟丝a中二氧化碳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该过程中,门7、第一控制阀61和第二控制阀62仍保持关闭状态。

    (3)吹扫还原之后,关闭第三控制阀63和第四控制阀64,并仍保持第一控制阀61和第二控制阀62关闭,利用红外检测装置2进行检测,获得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数据。由于装样时,也会引入空气,所以,此处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可以在后续样品检测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扣除,以获得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4)然后,打开门7,将被检烟丝a放至样品盘4上,之后关闭门7,等待一段时间(例如10~20分钟),待被检烟丝a充分释放所吸附的二氧化碳之后,再打开第一控制61和第二控制阀62,使得被检烟丝a所释放的二氧化碳顺利流入检测腔11中,被红外检测装置2检测。基于外标法,红外检测装置2可以通过把前述(1)中得到的标气对应的标准曲线的色谱峰面积与被检烟丝a所释放二氧化碳对应的曲线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来获得被检烟丝a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直接示出检测结果,从而方便读数获得被检烟丝a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5)一批被检烟丝a检测完成后,可以再次利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还原,以便于提高下一批被检烟丝a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可见,该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可以利用红外原理对烟丝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在线测定,不仅可现场操作,操作简单,检测快速,而且检测结果稳定可信,准确度高。

    其中,通过设置第一气管51和第二气管52等,在对每批被检烟丝a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均通入标气进行重新检验校正,获得新的标准曲线,可以减少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烟丝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样品容置部(3),内部设有用于容置被检烟丝(a)的样品容置腔(31);和

    红外检测装置(2),用于发射红外线对容置于所述样品容置腔(31)中的所述被检烟丝(a)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部(1),所述检测部(1)内部设有检测腔(11),所述检测腔(11)与所述样品容置腔(31)之间被构造为具有流体连通状态,且所述检测腔(11)与所述红外检测装置(2)之间被构造为所述红外检测装置(2)所发射的红外线能够射入所述检测腔(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容置腔(31)与所述检测腔(11)之间还具有隔绝状态,且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状态切换装置,所述状态切换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样品容置腔(31)与所述检测腔(11)之间在所述流体连通状态和所述隔绝状态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容置腔(31)呈u型,所述u型样品容置腔(31)的横部(311)通过所述u型样品容置腔(31)的两个竖部(312)与所述检测腔(11)连接,其中,所述横部(311)用于容置被检烟丝(a),所述状态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两个竖部(3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控制阀(61)和第二控制阀(62),所述第一控制阀(61)和所述第二控制阀(62)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竖部(3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气管(51),所述第一气管(51)与所述检测腔(11)连接,并用于向所述检测腔(11)中导入标气和/或空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阀(63),所述第三控制阀(63)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管(51)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管(51)与所述检测腔(11)之间是否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气管(52),所述第二气管(52)与所述检测腔(11)连接,并用于将从所述检测腔(11)流出的标气和/或空气导出至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四控制阀(64),所述第四控制阀(64)设置于所述第二气管(52)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气管(52)与所述检测腔(11)之间是否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检测装置(2)与所述检测腔(11)之间设有玻璃(8),所述红外检测装置(2)所发出的红外线透过所述玻璃(8)射入所述检测腔(11)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样品盘(4),所述样品盘(4)设置在所述样品容置腔(31)中,并用于承载所述被检烟丝(a);和/或,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门(7),设有,所述门(7)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样品容置部(3)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烟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丝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检测装置,包括:样品容置部,内部设有用于容置被检烟丝的样品容置腔;和红外检测装置,用于发射红外线对容置于样品容置腔中的被检烟丝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检测。基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红外原理实现对烟丝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

    技术研发人员:陈冬滨;王道铨;李华杰;曾强;洪伟龄;罗登炎;阙文豪;常明彬;王锐亮;姜焕元;李金兰;黄宣康;邱玉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91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