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血荧光造影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方便用户执行滤镜组合与更换,以达成不同光学作用之循血荧光造影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关循血荧光造影或显影方面的技术与应用,就患者的血管接合情形与状态评估至为重要。但是,在目前技术中,皆仅有针对单一镜头的单一摄影显像作用,并无法针对不同的滤光需求而做不同波长光源的滤除作用,且无揭露有关于方便使用者针对不同的显影需求,简便的变换或能随手更换不同滤镜相组合之技术,有待且必要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循血荧光造影装置,针对上述现有的血管显影相关技术提出一种能让患者的血管显影造影的显示效果有所提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有不同滤镜组合的不同实施态样,方便使用者执行不同滤镜的排列组合,能有效过滤掉不需要的红外线光源的噪声或紫外线光源的噪声,也能够进一步的过滤掉不需要的环境光源,使得患者的血管显影或是血管造影能够更加清晰,俾利于医生或是血管接合的评估者能够清楚正确地做判断,增进患者手术后之康复治疗的正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循血荧光造影装置,包括:一激发光源,用以发射出一非可见光波长的第一光信号;一受测物,所述受测物为一生物体的某一部位,所述生物体的所述部位预先注射有一显影剂;于所述激发光源执行照射所述部位后,所述部位即产生不同于所述第一光信号波长的一第二光信号;一摄像机,用以读取所述第二光信号;且所述摄像机前端的镜头前包括设有一第一滤光器以及一第二滤光器,所述第一滤光器与所述第二滤光器相互结合,且为活动可拆式的组合结构,用以过滤所述激发光源所发射出的所述第一光信号的波长;及一监视器,电性联机于所述摄像机,透过显示出所述第二光信号的影像,能够充分显示出所述受测物之所述部位的接合情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光器中包括有:一第一上镜框部,所述第一上镜框部的内缘壁面上设置有一第一锁合部;一第一下镜框部,所述第一下镜框部是由所述第一上镜框部的底部所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下镜框部设有一第一锁扣部;及一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上镜框部与所述第一下镜框部之间;所述第二滤光器中包括有:一第二上镜框部,所述第二上镜框部的内缘壁面上设置有一第二锁合部;一第二下镜框部,所述第二下镜框部是由所述第二上镜框部的底部所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下镜框部设有一第二锁扣部;及一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上镜框部与所述第二下镜框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形成光学滤光的作用,以过滤所述激发光源所发出的光,且能过滤环境光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激发光源为一红外线光源或一紫外线光源;所述第二光信号为一荧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合部及所述第二锁合部的结构为母螺纹之结构;所述第一锁扣部及所述第二锁扣部的结构为公螺纹之结构;所述第一滤光器与所述第二滤光器相结合时,所述第一锁扣部的公螺纹与所述第二锁合部的母螺纹相锁合,使所述第一滤光器与所述第二滤光器相结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循血荧光造影装置包括:一第一激发光源,用以发射出一非可见光波长的第一光信号;一第二激发光源,用以发射出一非可见光波长的第一辅助光信号;一受测物,所述受测物为一生物体的某一部位,所述生物体的所述部位预先注射有一显影剂;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源执行照射所述部位后,所述部位即产生不同于所述第一光信号波长的一第二光信号;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的所述第一辅助光信号是用以显示出所述受测物之未受激发的部位;一摄像机,用以读取所述第二光信号;且所述摄像机前端的镜头前包括设有一第一滤光器以及一第二滤光器,所述第一滤光器与所述第二滤光器相互结合,且为活动可拆式的组合结构,用以过滤所述激发光源所发射出的所述第一光信号的波长;及一监视器,电性联机于所述摄像机,透过显示出所述第二光信号的影像以及所述未受激发的部位,能够充分显示出所述受测物之所述部位的接合情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光器中包括有:一第一上镜框部,所述第一上镜框部的内缘壁面上设置有一第一锁合部;一第一下镜框部,所述第一下镜框部是由所述第一上镜框部的底部所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下镜框部设有一第一锁扣部;及一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上镜框部与所述第一下镜框部之间;所述第二滤光器中包括有:一第二上镜框部,所述第二上镜框部的内缘壁面上设置有一第二锁合部;一第二下镜框部,所述第二下镜框部是由所述第二上镜框部的底部所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下镜框部设有一第二锁扣部;及一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上镜框部与所述第二下镜框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形成光学滤光的作用,以过滤所述激发光源所发出的光,且能过滤环境光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为一红外线光源;或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为一紫外线光源;所述第二光信号为一荧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合部及所述第二锁合部的结构为母螺纹之结构;所述第一锁扣部及所述第二锁扣部的结构为公螺纹之结构;所述第一滤光器与所述第二滤光器相结合时,所述第一锁扣部的公螺纹与所述第二锁合部的母螺纹相锁合,使所述第一滤光器与所述第二滤光器相结合。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有一第三滤光器,所述第三滤光器与所述第一滤光器及所述第二滤光器相结合,所述第三滤光器中包括有:一第三上镜框部,所述第三上镜框部的内缘壁面上设置有一第三锁合部;一第三下镜框部,所述第三下镜框部是由所述第三上镜框部的底部所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三下镜框部设有一第三锁扣部;及一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三上镜框部与所述第三下镜框部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三上镜框部的接合处设有一活动转轴,所述活动转轴使得所述第三镜片能活动旋转地旋转到所述第三上镜框部的框之外的位置,以提供用户能够透过转动所述第三镜片,以决定是否让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一镜片及第二镜片一起执行光学作用。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图式,然而所提供的图式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摄像机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滤光器及第二滤光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滤光器之透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多个滤光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实用新型中第三滤光器之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循血荧光造影装置,能够依据受测物的部位预先注入显影剂,透过激发光源激发所述显影剂,再经由摄像机前端的组合式滤镜组合过滤掉不需要的光线,使监视器能够显示出所需要的受测物所述部位被激发后的影像,以判断受测物之所述部位接合的情形是否良好。
在下文中,将参阅随附图式,借以更充分地描述各种例示性实施例,并在随附图式中展示一些例示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之概念可能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加以体现,且不应解释为仅限于本文中所阐述之例示性实施例。确切而言,提供此等例示性实施例使得本实用新型将为详尽且完整,且将向熟习此项技术者充分传达本实用新型概念的范畴。在诸图式中,可为了清楚而夸示激发光源、滤光器或受测物之大小以及相对之尺寸大小、连接或接合之间的关系;此外类似数字始终指示类似组件。
应理解,虽然在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左侧、右侧、前端、后端、中间或底部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之位置,但此等组件不应受此等术语限制。此等术语乃用以清楚地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及其不同之设置的相对位置。因此,下文论述之左侧(或前端)组件可称为右侧(或后端)组件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概念之教示;同样的本文所使用之「上」、「下」、「上侧」或「下侧」仅为说明组件于个别相对位置之关系,并不必然为各组件之上下的对应关系。如本文中使用「第一」或「第二」等术语,乃仅为用以清楚地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两者间并不必然存在有一定的顺序关系。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及/或」包括相关联之列出项目中之任一者及一或多者之所有组合。本文之术语「至少一个」,则表示能够是一个、二个、三个或四个…等所加以实施的态样。又,本文可能使用术语「复数个」来描述具有多个组件,但此等复数个组件并不仅限于实施有二个、三个或四个及四个以上的组件数目表示所实施的技术。以上,合先叙明。
图1中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之循血荧光造影装置包括有一激发光源10、一受测物20、一摄像机30以及一监视器70。其中激发光源10的作用是发射出一非可见光波长的第一光信号13,图1所揭示的激发光源10实施例主要是包括有一第一激发光源11以及一第二激发光源12,第一激发光源11发射出第一光信号13,第二激发光源12则是发射出一第一辅助光信号14。此外,若参阅图2所示之实施例,则仅使用单一的一个第一激发光源11。亦即,本实用新型之激发光源10在实际运用上并不局限于单一个激发光源的实施方式,使用者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使用单一激发光源10,或者是使用第一激发光源11以及第二激发光源12,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
所述受测物20为一生物体的某一部位,生物体的所述部位会预先注射有一显影剂,当所述激发光源10发射出第一光信号13执行照射所述部位后,所述部位即产生不同于第一光信号13波长的一第二光信号22。在实际运用上,所述生物体为一人体,所述部位可以是身体上的任一部位,例如,可以是患者的脚部(如图1所示)或者是手部(如图2所示),主要是针对身体内部的血管执行造影、显影的操作,亦即,当要检测患者的血管于手术接合之后,医师要进一步判断所述血管的接合是否良好,则在所述部位上预先注入一显影剂,所述显影剂与血液相结合后,会使得所述部位的血管会被激发出不同波长的光信号;此时,即会产生不同于第一光信号13波长的第二光信号22。再透过摄像机30的设置以读取第二光信号22;并且,本实用新型之摄像机30前端的镜头前方中,包括设有一第一滤光器40以及一第二滤光器50,所述第一滤光器40与所述第二滤光器50相互结合,且为活动可拆式的组合结构,用以过滤所述激发光源10所发射出的第一光信号13的波长。
监视器70电性联机于摄像机30,透过监视器70中的一屏幕显示出第二光信号22的影像,如此能够充分显示出所述受测物20之所述部位的接合情形,能够让医师方便的判断患者的血管接合处是否良好。在实际运用上,所述的监视器70电性联机于摄像机30能够是以无线通信联机的方式联机,或者是以有线插接的接线方式做联机,将所述摄像机30所摄影拍摄到的血管被激发而呈现出荧光波长的影像,透过监视器70的一屏幕加以显示出来,以方便医生能够作进一步的判断。
图2所示的实施例主要是一单一个激发光源10,如第一激发光源11作为实施态样,第一激发光源11同样是发射出第一光信号13照射一受测者21的某一部位,例如,所述受测者21的部位为照射患者的手部。此外,在图1中第二激发光源12光源所发输出的第一辅助光信号14的作用在于第二激发光源12的第一辅助光信号14是用以显示出受测物20之未受激发的部位。例如,第一辅助光信号14为显示出被第一光信号13照射的部位中未受激发之部位的外型轮廓,使得这些未受激发的外形轮廓与受激发的部位,能够在相对比之下而清楚的呈现出血管接合的情形。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显影装置,并不局限于血管的显影或造影,于实际运用上,若能搭配适合的显影剂的不同成分或特殊材料,则本实用新型也能运用于有关人体骨头的接合处显影或造影,或是神经传导的接合显影等。实务上,所述激发光源10能够为一红外线光源或一紫外线光源,所述第二光信号22则为一荧光;所述第一激发光源11及第二激发光源12亦能够同时为一红外线光源或同时为一紫外线光源;或是所述第一激发光源11为红外线,第二激发光源12为紫外线;又或是所述第一激发光源11为紫外线,第二激发光源12为红外线等等,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
图3所示,为说明摄像机30前端所设置的第一滤光器40以及第二滤光器50之组合示意图,亦即在图3的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机30的前端是先装设第二滤光器50,于第二滤光器50的前端再装设上第一滤光器40。透过第一滤光器40与第二滤光器50的相接合,能够过滤激发光源10所发射出的所述第一光信号13的波长,同时,也能够进一步过滤掉环境中不需要的波长光源。并且第一滤光器40与第二滤光器50相互结合的结构,是为活动可拆式的组合结构,能够提供用户依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所需要的滤光镜片,让使用者得以保留所要波长的光线,并过滤掉不要的波长光源。
图4为进一步说明有关第一滤光器40以及第二滤光器50的结构;其中第一滤光器40包括有一第一上镜框部44a、一第一下镜框部44b以及一第一镜片42;第二滤光器50同样包括有一第二上镜框部54a、一第二下镜框部54b以及一第二镜片52。在实际运用上,第二滤光器50的结构基本上与第一滤光器40的结构为相同,其差异在于第一镜片42与第二镜片52为不同的镜片,所滤除的光波长不相同,以执行所需要的不同滤光作用,透过第一镜片42与第二镜片52所形成光学的滤光作用,以过滤所述激发光源所发出的光,而且能进一步地过滤环境光源,或者是过滤掉不需要的波长光线。
本实用新型透过用户不同的滤镜组合即能够达成观察患者的血管接合部分的情形好坏,以作为后续治疗之参考。其中于第一上镜框部44a的内缘壁面上设置有一第一锁合部,第一下镜框部44b是由第一上镜框部44a的底部所延伸而形成,并且第一下镜框部44b设有一第一锁扣部,所述第一镜片42则是设置于所述第一上镜框部44a与所述第一下镜框部44b之间。同样的,第二上镜框部54a的内缘壁面上设置有一第二锁合部,以及第二下镜框部54b是由所述第二上镜框部54a的底部所延伸而形成,以及第二下镜框部54b设有一第二锁扣部,第二镜片52则是设置于第二上镜框部54a与第二下镜框部54b之间。
配合图5所示,图5为说明有关第一滤光器40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在实务运用上,所述第一滤光器40的所述第一锁合部及第二滤光器50的所述第二锁合部的结构,能够制作为母螺纹之结构;配合此母螺纹结构,则第一滤光器40的所述第一锁扣部及第二滤光器50的所述第二锁扣部的结构为公螺纹之结构。因此,当第一滤光器40与第二滤光器50相结合时,所述第一锁扣部的公螺纹与所述第二锁合部的母螺纹相锁合,以旋转的方式将第一滤光器40与第二滤光器50相旋转,使第一滤光器40与第二滤光器50能够相结合。于此需声明者,以母螺纹与公螺纹的锁合之组合方式,仅为一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滤光器40与第二滤光器50相结合方式,也能够透过卡扣的方式相卡合,具体实施而言,于第一滤光器40的所述第一锁合部及第二滤光器50的所述第二锁合部实施制作为一环状的沟槽的结构(图中未揭示),使得第一滤光器40的所述第一锁扣部及第二滤光器50的所述第二锁扣部的公螺纹能够直接卡合于所述沟槽之中,使第一滤光器40与第二滤光器50能够相结合,此为另一相结合实施例之说明。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又一实施例,其中主要是设置有一第三滤光器60,亦即,此实施例中的滤镜组合包括有第一滤光器40、第二滤光器50以及第三滤光器60;于实施结构上,大致上,第三滤光器60与第一滤光器40及第二滤光器50的结构相同,差别仅在于第三镜片62的材料与成分与第一镜片42及第二镜片52不相同,以及第三镜片62为活动旋转式的结构设计与第一镜片40及第二镜片50不相同。至于第三滤光器60是设置在所述第一滤光器40与第二滤光器50之间,或者是先第一滤光器40、第二滤光器50再接合第三滤光器60,又或者是先第三滤光器60、第二滤光器50再接合第一滤光器40等等的排列组合可能,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完全是依照用户的需求而自行组合或接合。第三滤光器60中同样包括有一第三上镜框部64a一第三下镜框部64b以及一第三镜片62。其中也同样的,第三上镜框部64a的内缘壁面上设置有一第三锁合部,以及第三下镜框部64b是由所述第三上镜框部64a的底部所延伸而形成,以及第三下镜框部64b设有一第三锁扣部,第三镜片62则是设置于第三上镜框部64a与第三下镜框部64b之间。实务上,所述第三锁合部的结构,能够制作为母螺纹之结构;配合此母螺纹结构,则第三滤光器60的所述第三锁扣部的结构为公螺纹之结构,使第三滤光器60能够与第一滤光器40及/或第二滤光器50相结合。又或者,所述第三锁合部实施制作为一环状的沟槽的结构(图中未揭示),使得第一滤光器40的所述第一锁扣部的公螺纹能够直接卡合于第三滤光器60之所述第三锁合部的所述沟槽之中,使第一滤光器40与第三滤光器60能够相结合。
图7所示,为第三滤光器60中的第三镜片62的活动旋转结构说明。是在第三镜片62与第三上镜框部64a的接合处设有一活动转轴66,所述活动转轴66能够使得第三镜片62能活动旋转地旋转到所述第三上镜框部64a的框之外的位置,以提供用户能够透过转动所述第三镜片62,能够让使用者决定是否让所述第三镜片62与所述第一镜片42及第二镜片52一起执行光学作用,并且让用户能够很快的切换第三镜片62之作用,以达成不同的滤光作用与显影之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第一滤光器40与第二滤光器50方便组合的结构方式,能够提供患者的血管显影造影的较佳的显示效果,并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有一第三滤光器60的不同实施态样,方便使用者执行不同滤镜的排列组合,不仅仅是能够过滤不需要的红外线光源或紫外线光源,也能够进一步的过滤掉不需要的环境光源,使得患者的血管显影或是血管造影能够更加清晰,俾利于医生或是血管接合的评估者能够清楚正确地做判断。显见,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具有极强的专利申请要件。
然而,本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述,仅为较佳实施例的举例说明,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任何局部变动、修正或增加的技术,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中。
1.一种循血荧光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激发光源,用以发射出一非可见光波长的第一光信号;
一受测物,所述受测物为一生物体的某一部位,所述生物体的所述部位预先注射有一显影剂;于所述激发光源执行照射所述部位后,所述部位即产生不同于所述第一光信号波长的一第二光信号;
一摄像机,用以读取所述第二光信号;且所述摄像机前端的镜头前包括设有一第一滤光器以及一第二滤光器,所述第一滤光器与所述第二滤光器相互结合,且为活动可拆式的组合结构,用以过滤所述激发光源所发射出的所述第一光信号的波长;及
一监视器,电性联机于所述摄像机,透过显示出所述第二光信号的影像,能够充分显示出所述受测物之所述部位的接合情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血荧光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光器中包括有:
一第一上镜框部,所述第一上镜框部的内缘壁面上设置有一第一锁合部;
一第一下镜框部,所述第一下镜框部是由所述第一上镜框部的底部所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下镜框部设有一第一锁扣部;及
一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上镜框部与所述第一下镜框部之间;
所述第二滤光器中包括有:
一第二上镜框部,所述第二上镜框部的内缘壁面上设置有一第二锁合部;
一第二下镜框部,所述第二下镜框部是由所述第二上镜框部的底部所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下镜框部设有一第二锁扣部;及
一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上镜框部与所述第二下镜框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形成光学滤光的作用,以过滤所述激发光源所发出的光,且能过滤环境光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血荧光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光源为一红外线光源或一紫外线光源;所述第二光信号为一荧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血荧光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部及所述第二锁合部的结构为母螺纹之结构;所述第一锁扣部及所述第二锁扣部的结构为公螺纹之结构;所述第一滤光器与所述第二滤光器相结合时,所述第一锁扣部的公螺纹与所述第二锁合部的母螺纹相锁合,使所述第一滤光器与所述第二滤光器相结合。
5.一种循血荧光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激发光源,用以发射出一非可见光波长的第一光信号;
一第二激发光源,用以发射出一非可见光波长的第一辅助光信号;
一受测物,所述受测物为一生物体的某一部位,所述生物体的所述部位预先注射有一显影剂;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源执行照射所述部位后,所述部位即产生不同于所述第一光信号波长的一第二光信号;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的所述第一辅助光信号是用以显示出所述受测物之未受激发的部位;
一摄像机,用以读取所述第二光信号;且所述摄像机前端的镜头前包括设有一第一滤光器以及一第二滤光器,所述第一滤光器与所述第二滤光器相互结合,且为活动可拆式的组合结构,用以过滤所述激发光源所发射出的所述第一光信号的波长;及
一监视器,电性联机于所述摄像机,透过显示出所述第二光信号的影像以及所述未受激发的部位,能够充分显示出所述受测物之所述部位的接合情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血荧光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光器中包括有:
一第一上镜框部,所述第一上镜框部的内缘壁面上设置有一第一锁合部;
一第一下镜框部,所述第一下镜框部是由所述第一上镜框部的底部所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下镜框部设有一第一锁扣部;及
一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上镜框部与所述第一下镜框部之间;
所述第二滤光器中包括有:
一第二上镜框部,所述第二上镜框部的内缘壁面上设置有一第二锁合部;
一第二下镜框部,所述第二下镜框部是由所述第二上镜框部的底部所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下镜框部设有一第二锁扣部;及
一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上镜框部与所述第二下镜框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形成光学滤光的作用,以过滤所述激发光源所发出的光,且能过滤环境光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血荧光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为一红外线光源;或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为一紫外线光源;所述第二光信号为一荧光。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血荧光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部及所述第二锁合部的结构为母螺纹之结构;所述第一锁扣部及所述第二锁扣部的结构为公螺纹之结构;所述第一滤光器与所述第二滤光器相结合时,所述第一锁扣部的公螺纹与所述第二锁合部的母螺纹相锁合,使所述第一滤光器与所述第二滤光器相结合。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血荧光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一第三滤光器,所述第三滤光器与所述第一滤光器及所述第二滤光器相结合,所述第三滤光器中包括有:
一第三上镜框部,所述第三上镜框部的内缘壁面上设置有一第三锁合部;
一第三下镜框部,所述第三下镜框部是由所述第三上镜框部的底部所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三下镜框部设有一第三锁扣部;及
一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三上镜框部与所述第三下镜框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循血荧光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三上镜框部的接合处设有一活动转轴,所述活动转轴使得所述第三镜片能活动旋转地旋转到所述第三上镜框部的框之外的位置,以提供用户能够透过转动所述第三镜片,以决定是否让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一镜片及第二镜片一起执行光学作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