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公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1K+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草药雷公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雷公刨。



    背景技术:

    雷公刨是一种我国南方药系较为常见的中草药雷公刨,其历史较为悠久,是手工加工处理中草药材时的重要炮制工具之一。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不断引入,雷公刨等纯手工操作的炮制工具应用日趋减少,但其仍在一些特殊的药材手工炮制处理流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有的雷公刨结构中,其基准柱作为压料柱等其他组件的装配基准,通常是沿竖直方向直接固定在地面上,虽然该结构能够满足基本的操作使用需求,但在需要对雷公刨设备进行移动和重新布置时,基准柱的拆装难度极大,操作过程费时费力,操作效率低下,给雷公刨设备的整体移动操作造成诸多不便。

    因此,如何使得雷公刨的移动和布置更加方便灵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雷公刨,该雷公刨的移动和布置较为方便灵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雷公刨,包括水平设置的底盘,所述底盘上扣装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底盘间形成料腔,所述底盘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贯穿并伸出于所述壳体顶部的基准柱,所述壳体的顶部具有与所述料腔连通的落料口,所述落料口处设置有刨料板,所述刨料板的中部设置有刨刀,所述刨料板的上方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压料柱,所述压料柱上设置有配重件,所述压料柱的顶部与所述基准柱的顶部之间铰接有限位件,所述压料柱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刨料板抵接的压料斗,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装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部可抽拉地设置有插装于所述料腔内的料斗,且所述料斗与所述落料口沿竖直方向对位配合,且所述料斗内可拆装地设置有网筛。

    优选地,所述刨料板可拆装地设置于所述落料口处。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套设于所述落料口外围的环形凸台,所述刨料板可拆装地搭接于所述环形凸台上。

    优选地,所述压料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把手。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操作承载台,所述操作承载台的顶部低于所述刨料板,且所述操作承载台与所述基准柱分别位于所述压料柱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配重件为可拆装地套设于所述压料柱上的圆形环状石块。

    优选地,所述行走装置为设置于所述底盘底部各顶角处的万向轮。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限位连杆或限位环。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雷公刨,其操作使用过程中,由于将基准柱集成布置于底盘上,使得通过底盘底部的行走装置即可将雷公刨进行整体移动,大大提高了雷公刨的整体设备布置灵活性及其移动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壳体的侧部可抽拉地设置有插装于所述料腔内的料斗,且所述料斗与所述落料口沿竖直方向对位配合,且所述料斗内可拆装地设置有网筛。经刨刀处理加工后的药材经由落料口落入位于料腔内的料斗处,经由网筛处理后去除杂质,并按照尺寸大小将处理后的药材分类整理,待单次加工作业完毕或料腔内药材堆积过多时,将料斗及网筛取出,即可将位于料斗内的药材转存或送至下一工序处,以便实施后续处理工艺,提高了所述雷公刨加工后的药材取用效率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雷公刨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1-底盘、111-行走装置、12-壳体、121-料腔、122-落料口、123-环形凸台、124-操作承载台、13-基准柱、131-限位件、14-刨料板、15-压料柱、151-配重件、152-压料斗、153-把手、16-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雷公刨,该雷公刨的移动和布置较为方便灵活。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雷公刨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雷公刨,包括水平设置的底盘11,底盘11上扣装有壳体12,壳体12内部与底盘11间形成料腔121,底盘11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贯穿并伸出于壳体12顶部的基准柱13,壳体12的顶部具有与料腔121连通的落料口122,落料口122处设置有刨料板14,刨料板14的中部设置有刨刀,刨料板14的上方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压料柱15,压料柱15上设置有配重件151,压料柱15的顶部与基准柱13的顶部之间铰接有限位件131,压料柱15的底部设置有与刨料板14抵接的压料斗152,底盘11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装置111。

    操作使用过程中,由于将基准柱13集成布置于底盘11上,使得通过底盘11底部的行走装置111即可将雷公刨进行整体移动,大大提高了雷公刨的整体设备布置灵活性及其移动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将需处理的药材置于刨料板14与压料斗152之间,并通过压料斗152将该药材压紧,之后操作人员通过推拉压料斗152沿垂直于刨刀的刃部的方向往复运动,以使药材与刨刀的刃部接触并被刨刀切削刨制成型,切削加工成型完成后的药材经由落料口122落入料仓内,以便后续集中收集处理,上述操作人员推拉压料斗152过程中,配重件151能够通过压料柱15为压料斗152提供充足的下压力,以保证药材与刨刀的刃部充分接触并贴合,同时,限位件131能够有效保证压料柱15动作过程中与基准柱13的间距始终维持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压料柱15及其联动的压料斗152等发生松脱或错位,并通过该限位件131为压料柱15提供可靠的结构支点,从而使限位件131、压料柱15与操作人员握持压料斗152的手臂间形成连杆联动机构。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到实际应用中,上述压料斗152可以为长方体、圆柱体及其他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需要灵活选择,原则上,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雷公刨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

    进一步地,壳体12的侧部可抽拉地设置有插装于料腔121内的料斗16,且料斗16与落料口122沿竖直方向对位配合,且料斗16内可拆装地设置有网筛(图中未示出)。经刨刀处理加工后的药材经由落料口122落入位于料腔121内的料斗16处,经由网筛处理后去除杂质,并按照尺寸大小将处理后的药材分类整理,待单次加工作业完毕或料腔121内药材堆积过多时,将料斗16取出,即可将位于料斗16内的药材转存或送至下一工序处,以便实施后续处理工艺,提高了雷公刨加工后的药材取用效率和便利性。

    具体地,刨料板14可拆装地设置于落料口122处。当需要对刨刀进行维护或更换时,仅需将刨料板14由落料口122处的壳体12上拆下即可实施相应操作,大大提高了所述雷公刨的工况适应能力和操作效率。

    更具体地,壳体12的顶部设置有套设于落料口122外围的环形凸台123,刨料板14可拆装地搭接于环形凸台123上。该环形凸台123能够为刨料板14提供充足的结构支撑,并避免因将刨料板14与落料口122处壳体12部分直接装配导致的结构干涉风险,保证落料口122处的物料能够顺畅高效地落入料腔121内。

    此外,压料斗15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把手153。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手部握持于该把手153上,以便进一步提高压料斗152的控制精度和操作效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具体到实际应用中,上述压料斗152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或圆形等,具体而言,若对应处理的药材为可小批量同步处理的长条形,则优选采用长方形压料斗对应加工处理,以保证药材刨切规整且尺寸符合规范,且采用长方形压料斗时需搭配与长方形压料斗尺寸匹配的长方形压料板,并将长方形压料板置于压料柱15与药材之间;若对应处理的药材为可小批量同步处理的圆片形,则优选采用圆形压料斗对应加工处理,且该圆形压料斗的尺寸规格与压料柱的横截面匹配,以保证药材裁切加工后的尺寸规整美观符合相应的加工工艺规范。当然,上述压料斗15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文所述,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药材加工需求及工况条件灵活选择压料斗152的形状尺寸,原则上,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雷工刨的实际操作使用需要均可。

    另一方面,壳体12上设置有操作承载台124,操作承载台124的顶部低于刨料板14,且操作承载台124与基准柱13分别位于压料柱15的两侧。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坐于该操作承载台124上,并方便地操作压料斗152实施相关药材处理作业,从而进一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缓解长期操作后的疲惫,并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效率和操作便利性;同时,将操作承载台124与基准柱13分置于压料柱15的两侧能够避免操作过程中基准柱13挤占工作人员的操作空间,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部件结构干涉。

    此外,配重件151为可拆装地套设于压料柱15上的圆形环状石块。该种圆形环状石块的结构规整,重心能够与压料柱15的轴线重合,有利于优化压料柱15相关组件的应力分布,并使压料柱15施加于压料斗152处的下压力更加均匀充分。

    当然,实际应用中该配重件151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圆形环状石块,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灵活选择其他结构形状的金属配重块或石材配重块,原则上,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雷公刨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

    另外,行走装置111为设置于底盘11底部各顶角处的万向轮。该种万向轮的转向灵活可控,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雷公刨的移动灵活性和操作效率。

    更具体地,限位件131为限位连杆或限位环。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需要选择限位件131的具体结构形式,原则上,只要是能够保证压料柱15和基准柱13间的可靠联动连接均可。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雷公刨,其操作使用过程中,由于将基准柱集成布置于底盘上,使得通过底盘底部的行走装置即可将雷公刨进行整体移动,大大提高了雷公刨的整体设备布置灵活性及其移动便利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雷公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雷公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底盘,所述底盘上扣装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底盘间形成料腔,所述底盘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贯穿并伸出于所述壳体顶部的基准柱,所述壳体的顶部具有与所述料腔连通的落料口,所述落料口处设置有刨料板,所述刨料板的中部设置有刨刀,所述刨料板的上方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压料柱,所述压料柱上设置有配重件,所述压料柱的顶部与所述基准柱的顶部之间铰接有限位件,所述压料柱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刨料板抵接的压料斗,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公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部可抽拉地设置有插装于所述料腔内的料斗,且所述料斗与所述落料口沿竖直方向对位配合,且所述料斗内可拆装地设置有网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公刨,其特征在于:所述刨料板可拆装地设置于所述落料口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公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套设于所述落料口外围的环形凸台,所述刨料板可拆装地搭接于所述环形凸台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公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把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公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操作承载台,所述操作承载台的顶部低于所述刨料板,且所述操作承载台与所述基准柱分别位于所述压料柱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公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为可拆装地套设于所述压料柱上的圆形环状石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公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为设置于所述底盘底部各顶角处的万向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公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限位连杆或限位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雷公刨,包括水平设置的底盘,所述底盘上扣装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底盘间形成料腔,所述底盘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贯穿并伸出于所述壳体顶部的基准柱,所述壳体的顶部具有与所述料腔连通的落料口,所述落料口处设置有刨料板,所述刨料板的中部设置有刨刀,所述刨料板的上方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压料柱,所述压料柱上设置有配重件,所述压料柱的顶部与所述基准柱的顶部之间铰接有限位件,所述压料柱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刨料板抵接的压料斗,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装置。该雷公刨的移动和布置较为方便灵活。

    技术研发人员:上官贤;张青;崔家泉;肖艳皎;罗丽莲;韩雅慧;易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建昌帮药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87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