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腔道用超声隔离透声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26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腔道用超声隔离透声膜。



    背景技术:

    超声波检查是利用人体对超声波的反射进行观察,一般称为us的超声波检查,是用弱超声波照射到身体上,将组织的反射波进行图像化处理,医院在使用超声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通常会在超声设备外套上超声隔离透声膜。

    然而,现有的超声隔离透声膜不适用于腔道类检查,通常采用避孕套代替,但是避孕套的透声率一般,并且在延展开后厚度过薄,导致隔离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腔道用超声隔离透声膜,能够适用于腔道类的超声检查,并且不影响超声隔离透声膜的隔离效果。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新型腔道用超声隔离透声膜,包括膜体和收束件,所述膜体上设置有所述收束件,所述膜体包括上膜体、连接部和下膜体,所述连接部为圆台状;

    所述上膜体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膜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上膜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收束件;

    所述上膜体为两端均设有开口的圆筒状,所述下膜体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上膜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下膜体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下膜体的长度大于10cm。

    进一步地,所述膜体的厚度在0.02mm~0.15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下膜体的另一端为半球状。

    进一步地,还包括玻尿酸,所述膜体外表面设置有玻尿酸。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了包括上膜体与下膜体的腔道类超声隔离透声膜,在使用时将涂有超声耦合剂的超声探头通过上膜体伸入下膜体底部,随后通过上膜体将超声探头剩余部分包起,随后通过带有超声隔离透声膜的超声探头对患者进行检查,由此能够适用于腔道类的超声检查,并且不影响超声隔离透声膜的隔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新型腔道用超声隔离透声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新型腔道用超声隔离透声膜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膜体;

    2:连接部;

    3:下膜体;

    4:收束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置了包括上膜体与下膜体的腔道类超声隔离透声膜,由此能够适用于腔道类的超声检查,并且不影响超声隔离透声膜的隔离效果。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腔道用超声隔离透声膜,包括膜体和收束件,所述膜体上设置有所述收束件,所述膜体包括上膜体、连接部和下膜体,所述连接部为圆台状;

    所述上膜体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膜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上膜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收束件;

    所述上膜体为两端均设有开口的圆筒状,所述下膜体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将涂有超声耦合剂的超声探头通过上膜体伸入下膜体底部,随后通过上膜体将超声探头剩余部分包起,并通过收束件对超声探头进行固定,随后通过带有超声隔离透声膜的超声探头对患者进行检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了包括上膜体与下膜体的腔道类超声隔离透声膜,在使用时将涂有超声耦合剂的超声探头通过上膜体伸入下膜体底部,随后通过上膜体将超声探头剩余部分包起,随后通过带有超声隔离透声膜的超声探头对患者进行检查,由此能够适用于腔道类的超声检查,并且不影响超声隔离透声膜的隔离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上膜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下膜体的直径。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了所述上膜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下膜体的直径,有利于上膜体在包容超声探头的剩余部分时,防止上膜体过分延展。

    进一步地,所述下膜体的长度大于10cm。

    进一步地,所述膜体的厚度在0.02mm~0.15mm之间。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了长度大于10cm的所述下膜体,以及设置了厚度在0.02mm~0.15mm之间的膜体,有利于在保证隔离效果的前提下不影响透声率。

    进一步地,所述下膜体的另一端为半球状。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将下膜体的另一端设置为半球状,使超声探头在使用时与下膜体的另一端更加的贴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玻尿酸,所述膜体外表面设置有玻尿酸。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膜体外表面设置了玻尿酸,有利于在检查时保护患者的腔道。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新型腔道用超声隔离透声膜,包括膜体和收束件4,所述膜体上设置有所述收束件4,所述膜体包括上膜体1、连接部3和下膜体3,所述连接部3为圆台状;

    所述上膜体1、连接部3和下膜体3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上膜体1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3与所述下膜体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上膜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收束件4;

    所述收束件4为环状,并且采用橡胶材质;

    所述上膜体1的另一端在未使用时缠绕于所述收束件4外表面;

    所述上膜体1为两端均设有开口的圆筒状,所述下膜体3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封闭;

    所述上膜体1的直径大于所述下膜体3的直径;

    所述膜体的总长度为50cm,所述下膜体3的长度为15cm,所述上膜体1的长度为30cm;

    所述膜体的厚度在0.04mm~0.08mm之间;

    所述下膜体3的另一端为半球状;

    还包括玻尿酸,所述膜体外表面设置有玻尿酸,所述玻尿酸均匀的涂抹于所述膜体外的表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腔道用超声隔离透声膜,通过设置了包括上膜体与下膜体的腔道类超声隔离透声膜,在使用时将涂有超声耦合剂的超声探头通过上膜体伸入下膜体底部,随后通过上膜体将超声探头剩余部分包起,随后通过带有超声隔离透声膜的超声探头对患者进行检查,由此能够适用于腔道类的超声检查,并且不影响超声隔离透声膜的隔离效果,通过设置了所述上膜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下膜体的直径,有利于上膜体在包容超声探头的剩余部分时,防止上膜体过分延展,通过将下膜体的另一端设置为半球状,使超声探头在使用时与下膜体的另一端更加的贴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腔道用超声隔离透声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膜体和收束件,所述膜体上设置有所述收束件,所述膜体包括上膜体、连接部和下膜体,所述连接部为圆台状;

    所述上膜体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膜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上膜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收束件;

    所述上膜体为两端均设有开口的圆筒状,所述下膜体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封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腔道用超声隔离透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膜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下膜体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腔道用超声隔离透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膜体的长度大于10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腔道用超声隔离透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的厚度在0.02mm~0.15mm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腔道用超声隔离透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膜体的另一端为半球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腔道用超声隔离透声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玻尿酸,所述膜体外表面设置有玻尿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腔道用超声隔离透声膜,包括膜体和收束件,膜体上设置有收束件,膜体包括上膜体、连接部和下膜体,连接部为圆台状;上膜体的一端通过连接部与下膜体的一端相连接,上膜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收束件;上膜体为两端均设有开口的圆筒状,下膜体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封闭;通过设置了包括上膜体与下膜体的腔道类超声隔离透声膜,在使用时将涂有超声耦合剂的超声探头通过上膜体伸入下膜体底部,随后通过上膜体将超声探头剩余部分包起,随后通过带有超声隔离透声膜的超声探头对患者进行检查,由此能够适用于腔道类的超声检查,并且不影响超声隔离透声膜的隔离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珹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87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