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萃取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固相微萃取装置。
背景技术:
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技术是1989年由加拿大waterloo大学pawlinszyn提出的一项环境友好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将纤维头浸入样品溶液中或顶空气体中一段时间,同时搅拌溶液以加快两相间达到平衡的速度,然后将富集了待测物的纤维直接转移到液相或气相色谱中,该过程集提取、分离、浓缩于一体。与其他样品前处理技术相比,spme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分析时间短,样品量小,无需萃取溶剂,重现性好,适合现场分析等优点。目前,spme装置已经商品化,但是价格比较昂贵,且萃取针头的固定不够牢固,导致萃取头报废率较高,限制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相微萃取装置,该固相微萃取装置解决目前固相微萃取装置中萃取头固定不够牢固,拉杆无法定位,萃取头过分伸出而导致针头破损的问题,使萃取操作更加稳定、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固相微萃取采样装置,该装置能限制萃取头的伸缩范围,且加固了萃取头。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固相微萃取装置,包括管体,与管体连接的萃取头保护管,所述管体内设置有拉杆,拉杆前端设置有萃取头并通过密封圈密封加固,拉杆的底端设置有手柄;所述拉杆中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组限位端,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组卡簧;防尘盖可拆卸的固定于管体的前端。
其中,所述拉杆可以在中空的管体中移动,拉杆是底面直径为1.5~2mm的圆柱体。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前端中央有深度为4~5mm,底面直径为0.6~0.7mm的圆柱形凹槽;拉杆前端通过粘结一长度为2~2.5mm,内径为0.5~0.6mm,外径为1.5~2mm的空心橡胶材质的密封圈,空心橡胶的密封圈的外径须与拉杆底面直径保持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萃取头的无涂层端粘结固定于拉杆前端圆柱形凹槽和密封圈中心,且与萃取头保护管的管壁间有0.9~1.5mm的距离,萃取头没有固定的其余部分都覆盖有萃取涂层。此外,萃取头保护管与萃取针头间留有一定空隙,通过拉动手柄使拉杆在管体中移动进而使萃取头伸出或缩回针头保护管。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组限位端由2个边长为2~3mm立方体组成,分别对称地焊接于拉杆上,第一定位组限位端与管体内壁紧密贴合,避免拉杆晃动。第一定位组限位端材质与拉杆相同,均为钢材,焊接于拉杆的特定位置上,当限位端位于管体末端时,萃取头恰好缩进保护管2~3mm。
其中,所述第二定位组卡簧为不闭口空心圆柱,可拆卸,长6~7.5mm,其内径须与拉杆底面直径相等,即与拉杆底面直径相等为1.5~2mm,当手柄推至第二定位组卡簧处时,覆有涂层的萃取头恰好全部探出,即橡胶密封圈的前端恰好与萃取头保护管的前端平齐。第二定位组卡簧用于限制萃取头探出萃取头保护管的最大长度,利用卡簧的不闭口性,可将其拆卸后继续将手柄往前推至尽头,暴露萃取头粘连区,以此更换萃取针头。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内壁与第一定位组限位端紧密贴合,以保证拉杆不会晃动;管体外径为8~9mm。铸造管体时尾端不密封,待放入焊接好限位端的拉杆后将外径与管体外径相等,内径与拉杆底面直径相等的空心圆铁片焊接于尾端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萃取头保护管为中空钢管,内径须保持与橡胶密封圈外径相等,以保持密封和萃取头稳定,所述萃取头保护管厚度为0.4~0.5mm。
其中,所述防尘盖为透明塑料材质,内径为6~7mm,厚度为1.5~2mm。防尘盖可通过盖沿内部的凸起和管体上的凹槽相卡合,防尘盖通过内沿上均匀设置的4个凸起固定于管体前端的凹槽内,稍用力即可将防尘盖取下。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内置螺纹与拉杆相连,末端有高1~2mm的圆柱形突起,突起的底面直径约等于第二定位组卡簧外径。
更换萃取头时,先拆下防尘盖,再拆卸下卡簧,然后将手柄推出至尽头,此时,前端的橡胶密封圈将暴露于空气中,用解胶剂去除橡胶密封圈上的胶黏剂后,将其取下。再用解胶剂处理掉萃取头和拉杆前端重合处的胶黏剂,轻轻将需更换的萃取头取下。将橡胶密封圈的一侧涂上胶黏剂,黏附于拉杆前端。再将新的萃取头的末端6~7.5mm处涂上胶黏剂。轻轻将覆有胶黏剂的萃取头的一端放入橡胶密封圈和拉杆前端的凹槽内,待胶黏剂固结后,更换萃取头操作即为完成。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稳定性强,可长期使用,且造价适中,具有较高的普及性,萃取操作更加稳定、方便。
首先,本实用新型采用限位端和卡簧,有效限制了萃取针头的缩进程度和探出程度,使操作更加便捷和稳定,提高实验效率。
其次,本装置的萃取头保护管和萃取针头之间留有空隙,避免了滑动对涂层造成的刮擦。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可拆卸的卡簧,使得自主更换萃取针头更加便利。
最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防尘盖,有效将固相微萃取针头和外界隔离,减少环境对固相微萃取针头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完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装置中萃取头保持最大探出程度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装置中卡簧的三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图4为本装置中管体前端凹槽的局部剖面放大图;
图5为本装置中防尘盖沿凸起的局部剖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固相微萃取装置,包括管体1,与管体1连接的萃取头保护管2,管体1内设置有拉杆3,拉杆3前端设置有萃取头4并通过橡胶密封圈5密封加固,拉杆的底端设置有手柄6;拉杆3可以在中空的管体1中移动,拉杆3是底面直径为1.5~2mm的圆柱体,具有一头端、一尾端、一限位端,与手柄6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拉杆3前端中央有深度为4~5mm,底面直径为0.6~0.7mm的圆柱形凹槽;拉杆3前端通过胶黏剂粘结一长度为2~2.5mm,内径为0.5~0.6mm,外径为1.5~2mm的空心橡胶材质的密封圈5,空心橡胶材质的密封圈5的外径须与拉杆3底面直径保持一致;萃取头4的无涂层端通过胶黏剂粘结固定于拉杆3前端圆柱形凹槽和橡胶密封圈5中心,且与萃取头保护管2的管壁间有0.9~1.5mm的距离,萃取头4其余部分都覆盖有萃取涂层。
拉杆3中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组限位端7,第一定位组限位端7为钢铁材质,由2个边长为2~3mm立方体组成,分别对称地焊接于拉杆3上,当限位端4运动至管体1底部时,橡胶材质的密封圈5恰好位于如图1所示位置。
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组卡簧8;第二定位组卡簧8为塑料材质的不闭口空心圆柱,可拆卸,长6~7.5mm,其内径须与拉杆3底面直径相等,当手柄6推至第二定位组卡簧8处时,覆有涂层的萃取头4恰好全部探出如图2所示;卡簧8三视图如图3所示,卡簧8用于限制萃取头探出萃取头保护管的最大长度,利用卡簧8的不闭口性,可将其拆卸后继续将手柄6往前推至尽头,暴露萃取头4粘连区,以此更换萃取头4。
管体1内壁与第一定位组限位端7紧密贴合,以保证拉杆3不会晃动;管体7外径为8~9mm。
萃取头保护管2为中空钢管,内径须保持与密封圈5外径相等,以保持密封和萃取头4稳定,所述萃取头保护管2厚度为0.4~0.5mm。
防尘盖9可拆卸的固定于管体1的前端,防尘盖9为透明塑料材质,内径为6~7mm,厚度为1.5~2mm,防尘盖9可通过盖沿内部的凸起和管体1上的凹槽相卡合,防尘盖9的凸起和管体1的凹槽可见图4和5。
手柄6内置螺纹与拉杆3相连,末端有高1~2mm的圆柱形突起,突起的底面直径约等于第二定位组卡簧8外径,方便更换萃取头4后拉动手柄6。
更换萃取头4时,先拆下防尘盖9,再拆卸下卡簧8,然后将手柄推出至尽头,此时,前端的密封圈5将暴露于空气中,用解胶剂去除密封圈5上的胶黏剂后,将其取下,再用解胶剂处理掉萃取头4和拉杆3前端重合处的胶黏剂,轻轻将需更换的萃取头4取下,将密封圈5的一侧涂上胶黏剂,黏附于拉杆3前端,再将新的萃取头4的末端6~7.5mm处涂上胶黏剂,轻轻将覆有胶黏剂的萃取头4一端放入密封圈5和拉杆3前端的凹槽内,待胶黏剂固结后,更换萃取头4部件操作即为完成。
1.一种固相微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与管体(1)连接的萃取头保护管(2),所述管体(1)内设置有拉杆(3),拉杆(3)前端设置有萃取头(4)并通过密封圈(5)密封加固,拉杆(3)的底端设置有手柄(6);所述拉杆(3)中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组限位端(7),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组卡簧(8);防尘盖(9)可拆卸的固定于管体(1)的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相微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3)可以在中空的管体(1)中移动,拉杆(3)是底面直径为1.5~2mm的圆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相微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3)前端中央有深度为4~5mm,底面直径为0.6~0.7mm的圆柱形凹槽;拉杆(3)前端粘结长度为2~2.5mm,内径为0.5~0.6mm,外径为1.5~2mm的空心橡胶材质的密封圈(5),密封圈(5)的外径须与拉杆(3)底面直径保持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相微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头(4)的无涂层端粘结固定于拉杆(3)前端圆柱形凹槽和密封圈(5)中心,且与萃取头保护管(2)的管壁间有0.9~1.5mm的距离,萃取头(4)其余部分都覆盖有萃取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相微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限位端(7)由2个边长为2~3mm立方体组成,分别对称地焊接于拉杆(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相微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卡簧(8)为不闭口空心圆柱,可拆卸,长6~7.5mm,其内径须与拉杆(3)底面直径相等,当手柄(6)推至第二定位组卡簧(8)处时,覆有涂层的萃取头(4)恰好全部探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相微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限位端(7)与管体(1)内壁紧密贴合,以保证拉杆(3)不会晃动;管体(1)外径为8~9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相微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头保护管(2)为中空钢管,内径须保持与密封圈(5)外径相等,以保持密封和萃取头(4)稳定,所述萃取头保护管(2)厚度为0.4~0.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相微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9)为透明塑料材质,内径为6~7mm,厚度为1.5~2mm,防尘盖(9)可通过盖沿内部的凸起和管体(1)上的凹槽相卡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相微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6)内置螺纹与拉杆(3)相连,末端有高1~2mm的圆柱形突起。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