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7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尾翼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尾翼作为安装在汽车尾部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在汽车行驶中主要起到抵消车辆升力以及美化外观的作用,在现有技术中,车辆尾翼往往作为一个整体成型的零部件出现,既不能实现其左右前后长度的变化,也不能实现其高度的调节,因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高速、转弯等行驶状况时,不能以最佳的车况适应不同的行驶状况,同时对于现有的能够调节的车用尾翼结构,其尾部结构在调节前后并不能保证结构的稳定锁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较大风阻等原因存在可能导致的位置偏移等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结构包括中间基板,所述中间基板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开设有移动槽,在所述移动槽中对应滑动安装有侧翼板,所述侧翼板在驾驶室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能够在所述移动槽中实现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滑动,所述侧翼板的后方开设有翼板槽,在所述中间基板的上面板上还铰接有上定位爪,在所述中间基板的下面板上还铰接有下定位爪,所述上定位爪和下定位爪与驾驶室控制模块连接从而实现上定位爪及下定位爪的锁紧和释放操作,在每个所述侧翼板的端部还固定安装有两个端翼板,两个端翼板之间通过若干个固定柱固定连接,在每个所述固定柱上朝向前方设置有速度感应装置,速度感应装置将检测得到的车速信息传递至驾驶室控制模块中,在所述中间基板的下方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滑动固定板,在所述滑动固定板上分别开设有铰接滑动槽,在每个所述滑动固定板上还分别对应设置有铰接头,每个所述铰接头与每个所述铰接滑动槽对应滑动配合,调节杆的上端通过铰接轴与对应侧的所述铰接头铰接,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与车尾部铰接,通过驾驶室控制模块控制调节杆自身转动及在铰接滑动槽内的滑动从而实现该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高度的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端翼板选用等腰三角形板,所述固定柱设置有3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等腰三角形板的顶点位置,所述固定柱的两端分别与端翼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中间基板的上面板的左、右端部分别对称铰接有两组上定位爪,在所述中间基板的下面板的左、右端部分别对称铰接有两组下定位爪。

    进一步地,所述下定位爪设置于所述上定位爪的内侧。

    进一步地,每组上定位爪包括两个上定位爪本体,两个上定位爪本体的爪根部铰接有上爪转轴,在所述上爪转轴的中部向下固设有上爪滑动轴,所述上爪滑动轴设置于所述中间基板上表面开设的上爪滑动槽内部且能够在所述上爪滑动槽内沿前后方向滑动,上定位爪锁紧后,所述上定位爪本体的第一爪头部伸入翼板槽内,所述侧翼板的第一上板体位于上定位爪本体的上爪槽中。

    进一步地,每组下定位爪包括两个下定位爪本体,两个下定位爪本体的爪根部铰接有下爪转轴,在所述下爪转轴的中部向上固设有下爪滑动轴,所述下爪滑动轴设置于所述中间基板下表面开设的下爪滑动槽内部且能够在所述下爪滑动槽内沿前后方向滑动,下定位爪锁紧后,所述下定位爪本体的第二爪头部伸入翼板槽内,所述侧翼板的第二上板体位于下定位爪本体的下爪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侧翼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翼板槽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调节杆同步实现调节操作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侧翼板朝向前方的前面板设置为抛物线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具体设置侧翼板在驾驶室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在中间基板的移动槽中滑动,从而实现该车用尾翼结构在左右及前后方向上的滑动,同时通过驾驶室控制模块控制调节杆自身转动及在铰接滑动槽内的滑动从而实现该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高度的升降,且通过在每个固定柱上朝向前方设置有速度感应装置,速度感应装置将检测得到的车速信息传递至驾驶室控制模块中,从而使得驾驶室控制模块能够及时根据速度感应装置检测得到的车速信息对该车用尾翼结构做出精确的前后、左右、及高度上的调节操作,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高速、转弯等行驶状况时能够以最稳定的车速和抓地力等车况保证行驶安全稳定,同时在车用尾翼结构实现调节操作的前后通过上定位爪和下定位爪的锁紧有效实现调节前后该车用尾翼结构的定位稳定,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较大风阻等原因可能导致的尾翼结构位置偏移进而导致车辆行驶带来的安全风险。

    (2)端翼板选用等腰三角形板,以尖锐的顶角位置作为迎风面前端尽可能减少风阻的同时,采用等腰三角形板保证端翼板的结构和强度稳定,固定柱设置有3个,且分别设置于等腰三角形板的顶点位置从而进一步保证固定连接的稳定效果,固定柱的两端分别与端翼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稳定、装卸方便。

    (3)在中间基板的上面板的左、右端部分别对称铰接有两组上定位爪,在中间基板的下面板的左、右端部分别对称铰接有两组下定位爪,通过驾驶室控制模块控制上定位爪及下定位爪的锁紧分别从中间基板的上面板及下面板实现侧翼板在移动槽内部的位置固定,控制精确到位、锁紧效果稳定。

    (4)具体通过将下定位爪设置于上定位爪的内侧,从而在左右方向上使得下定位爪位于上定位爪与调节杆之间,进而保证中间基本整体质心的稳定均衡。

    (5)具体设置侧翼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翼板槽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从而避免侧翼板在左右方向上向内位移过多导致端翼板与中间基板碰撞从而影响甚至损坏到端翼板上安装的速度感应装置。

    (6)调节杆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调节杆同步实现调节操作过程,进而保证该车用尾翼结构在高度方向上的调节稳定均衡。

    (7)侧翼板朝向前方的前面板设置为抛物线形,从而便于制造成型的同时保证以较为柔和的流线型尽可能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风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的结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的结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的上定位爪位置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的下定位爪位置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5所示,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尾翼结构包括中间基板1,中间基板1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开设有移动槽11,在移动槽11中对应滑动安装有侧翼板2,侧翼板2在驾驶室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能够在移动槽11中实现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滑动,侧翼板2的后方开设有翼板槽21,在中间基板1的上面板12上还铰接有上定位爪7,在中间基板1的下面板13上还铰接有下定位爪8,上定位爪7和下定位爪8与驾驶室控制模块连接从而实现上定位爪及下定位爪的锁紧和释放操作,在每个侧翼板2的端部还固定安装有两个端翼板3,两个端翼板3之间通过若干个固定柱31固定连接,在每个固定柱31上朝向前方设置有速度感应装置32,速度感应装置32将检测得到的车速信息传递至驾驶室控制模块中,在中间基板1的下方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滑动固定板6,在滑动固定板6上分别开设有铰接滑动槽61,在每个滑动固定板6上还分别对应设置有铰接头4,每个铰接头4与每个铰接滑动槽61对应滑动配合,调节杆5的上端通过铰接轴41与对应侧的铰接头4铰接,调节杆5的下端与车尾部铰接,通过驾驶室控制模块控制调节杆5自身转动及在铰接滑动槽61内的滑动从而实现该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高度的升降,通过具体设置侧翼板在驾驶室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在中间基板的移动槽中滑动,从而实现该车用尾翼结构在左右及前后方向上的滑动,同时通过驾驶室控制模块控制调节杆自身转动及在铰接滑动槽内的滑动从而实现该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高度的升降,且通过在每个固定柱上朝向前方设置有速度感应装置,速度感应装置将检测得到的车速信息传递至驾驶室控制模块中,从而使得驾驶室控制模块能够及时根据速度感应装置检测得到的车速信息对该车用尾翼结构做出精确的前后、左右、及高度上的调节操作,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高速、转弯等行驶状况时能够以最稳定的车速和抓地力等车况保证行驶安全稳定,同时在车用尾翼结构实现调节操作的前后通过上定位爪和下定位爪的锁紧有效实现调节前后该车用尾翼结构的定位稳定,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较大风阻等原因可能导致的尾翼结构位置偏移进而导致车辆行驶带来的安全风险。

    具体地,端翼板3选用等腰三角形板,以尖锐的顶角位置作为迎风面前端尽可能减少风阻的同时,采用等腰三角形板保证端翼板的结构和强度稳定,固定柱31设置有3个,且分别设置于等腰三角形板的顶点位置从而进一步保证固定连接的稳定效果,固定柱31的两端分别与端翼板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稳定、装卸方便。

    具体地,在中间基板1的上面板12的左、右端部分别对称铰接有两组上定位爪7,在中间基板1的下面板13的左、右端部分别对称铰接有两组下定位爪8,通过驾驶室控制模块控制上定位爪及下定位爪的锁紧分别从中间基板的上面板及下面板实现侧翼板在移动槽内部的位置固定,控制精确到位、锁紧效果稳定。

    具体地,下定位爪8设置于上定位爪7的内侧,从而在左右方向上使得下定位爪位于上定位爪与调节杆之间,进而保证中间基本整体质心的稳定均衡。

    具体地,每组上定位爪7包括两个上定位爪本体71,两个上定位爪本体71的爪根部铰接有上爪转轴72,上定位爪本体71在驾驶室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通过绕上爪转轴72转动从而实现上定位爪7的锁紧及释放动作,在上爪转轴72的中部向下固设有上爪滑动轴73,上爪滑动轴73设置于中间基板1上表面开设的上爪滑动槽74内部且能够在上爪滑动槽74内沿前后方向滑动,从而与侧翼板2在驾驶室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在移动槽11中实现前后方向上的滑动相互配合,上定位爪7锁紧后,上定位爪本体71的第一爪头部711伸入翼板槽21内,侧翼板2的第一上板体22位于上定位爪本体71的上爪槽712中。

    具体地,每组下定位爪8包括两个下定位爪本体81,两个下定位爪本体81的爪根部铰接有下爪转轴82,下定位爪本体81在驾驶室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通过绕下爪转轴82转动从而实现下定位爪8的锁紧及释放动作,在下爪转轴82的中部向上固设有下爪滑动轴83,下爪滑动轴83设置于中间基板1下表面开设的下爪滑动槽84内部且能够在下爪滑动槽84内沿前后方向滑动,从而与侧翼板2在驾驶室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在移动槽11中实现前后方向上的滑动相互配合,下定位爪8锁紧后,下定位爪本体81的第二爪头部811伸入翼板槽21内,侧翼板2的第二上板体23位于下定位爪本体81的下爪槽812中。

    具体地,侧翼板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翼板槽21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从而避免侧翼板在左右方向上向内位移过多导致端翼板与中间基板碰撞从而影响甚至损坏到端翼板上安装的速度感应装置。

    具体地,调节杆5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调节杆5同步实现调节操作过程,进而保证该车用尾翼结构在高度方向上的调节稳定均衡。

    具体地,侧翼板2朝向前方的前面板24设置为抛物线形,从而便于制造成型的同时保证以较为柔和的流线型尽可能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风阻。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结构包括中间基板(1),所述中间基板(1)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开设有移动槽(11),在所述移动槽(11)中对应滑动安装有侧翼板(2),所述侧翼板(2)在驾驶室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能够在所述移动槽(11)中实现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滑动,所述侧翼板(2)的后方开设有翼板槽(21),在所述中间基板(1)的上面板(12)上还铰接有上定位爪(7),在所述中间基板(1)的下面板(13)上还铰接有下定位爪(8),所述上定位爪(7)和下定位爪(8)与驾驶室控制模块连接从而实现上定位爪及下定位爪的锁紧和释放操作,在每个所述侧翼板(2)的端部还固定安装有两个端翼板(3),两个端翼板(3)之间通过若干个固定柱(31)固定连接,在每个所述固定柱(31)上朝向前方设置有速度感应装置(32),速度感应装置(32)将检测得到的车速信息传递至驾驶室控制模块中,在所述中间基板(1)的下方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滑动固定板(6),在所述滑动固定板(6)上分别开设有铰接滑动槽(61),在每个所述滑动固定板(6)上还分别对应设置有铰接头(4),每个所述铰接头(4)与每个所述铰接滑动槽(61)对应滑动配合,调节杆(5)的上端通过铰接轴(41)与对应侧的所述铰接头(4)铰接,所述调节杆(5)的下端与车尾部铰接,通过驾驶室控制模块控制调节杆(5)自身转动及在铰接滑动槽(61)内的滑动从而实现该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高度的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翼板(3)选用等腰三角形板,所述固定柱(31)设置有3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等腰三角形板的顶点位置,所述固定柱(31)的两端分别与端翼板(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基板(1)的上面板(12)的左、右端部分别对称铰接有两组上定位爪(7),在所述中间基板(1)的下面板(13)的左、右端部分别对称铰接有两组下定位爪(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爪(8)设置于所述上定位爪(7)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上定位爪(7)包括两个上定位爪本体(71),两个上定位爪本体(71)的爪根部铰接有上爪转轴(72),在所述上爪转轴(72)的中部向下固设有上爪滑动轴(73),所述上爪滑动轴(73)设置于所述中间基板(1)上表面开设的上爪滑动槽(74)内部且能够在所述上爪滑动槽(74)内沿前后方向滑动,上定位爪(7)锁紧后,所述上定位爪本体(71)的第一爪头部(711)伸入翼板槽(21)内,所述侧翼板(2)的第一上板体(22)位于上定位爪本体(71)的上爪槽(712)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下定位爪(8)包括两个下定位爪本体(81),两个下定位爪本体(81)的爪根部铰接有下爪转轴(82),在所述下爪转轴(82)的中部向上固设有下爪滑动轴(83),所述下爪滑动轴(83)设置于所述中间基板(1)下表面开设的下爪滑动槽(84)内部且能够在所述下爪滑动槽(84)内沿前后方向滑动,下定位爪(8)锁紧后,所述下定位爪本体(81)的第二爪头部(811)伸入翼板槽(21)内,所述侧翼板(2)的第二上板体(23)位于下定位爪本体(81)的下爪槽(812)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板(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翼板槽(21)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5)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调节杆(5)同步实现调节操作过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板(2)朝向前方的前面板(24)设置为抛物线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尾翼结构包括中间基板,中间基板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开设有移动槽,在移动槽中对应滑动安装有侧翼板,侧翼板在驾驶室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能够在移动槽中实现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滑动,调节杆的上端通过铰接轴与对应侧的铰接头铰接,调节杆的下端与车尾部铰接,通过驾驶室控制模块控制调节杆转动及在铰接滑动槽内的滑动从而实现该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高度的升降,使得驾驶室控制模块能够及时根据速度感应装置检测得到的车速信息对该车用尾翼结构做出精确的前后、左右、及高度上的调节操作,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高速、转弯等行驶状况时能够以最稳定的车速和抓地力以保证行驶安全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徐法强;罗朝培;陈其海;徐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風速汽車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1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8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