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养护机械,特别涉及排填石多功能智能化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轨枕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沉降和振动的原因,铁路局部轨枕下沉,需要进行养护,个别轨枕损坏需要及时更换,在进行轨枕更换的过程中,排出轨枕间的石碴,同时筛除石碴中的沙土,更换好轨枕后,及时将石碴回填至轨枕间,若采用人工作业,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采用排填石多功能智能化装置,使换枕工作在有效的列车通行间隙(俗称:天窗)内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排填石多功能智能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由自行轨道车、横移链斗排石装置、二个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和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组成,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为油泵和控制系统提供动力,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内设有油箱、油泵、液压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
所述的自行轨道车是由驱动装置、从动轮组件、往返轨道装置、车架、四个第一等强度悬臂梁和二个第二等强度悬臂梁组成,车架设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二个纵梁,第二等强度悬臂梁设有单耳环,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和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设置在轨道车的二个纵梁上;
所述的驱动装置是由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二个联轴器、二个第一阶梯轴、二个第一轴承、二个第二轴承、二个第三轴承、二个轨道车轮、二个第一剖分式轴承支撑、二个第二剖分式轴承支撑和二个第三剖分式轴承支撑组成,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设有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方形法兰盘,第一阶梯轴设有第一轴颈、第二轴颈、第三轴颈、第四轴颈和第五轴颈,轨道车轮设有轴孔,第一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第二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第三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
将第一轴承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二轴颈上固连,第二轴承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三轴颈上固连,第一阶梯轴第四轴颈穿设于车轮轴孔内固连,第三轴承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五轴颈上固连,将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方形法兰盘对称固连于车架第一横梁下面,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分别固连于车架第一横梁下面适当位置,联轴器分别套设于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第一输出轴和第一阶梯轴第一轴颈上固连,使安装于第一阶梯轴上的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分别置于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内,再将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盖、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盖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盖分别与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对正固连,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组成驱动装置;
所述的从动轮装置是由第二阶梯轴、二个第四剖分式轴承支撑、二个第四轴承、二个第五剖分式轴承支撑、二个轨道车轮和二个第五轴承组成,第二阶梯轴设有对称的二个第一轴颈、二个第二轴颈和二个第三轴颈,第四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第五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轨道车轮设有轴孔;
将二个第五轴承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三轴颈固连,二个车轮轴孔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二轴颈固连,二个第四轴承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一轴颈固连,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分别固连于第二横梁下面适当位置,使安装于第二阶梯轴上的二个第四轴承和二个第五轴承分别置于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内,再将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盖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盖分别与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对正固连,组成从动轮装置;
所述的往返轨道装置是由二个环形链轨板驱动轮、二个减速液压马达、四个第一升降装置、六个l形销轴、二个从动轮、二个第二升降装置、二个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和二个测距参照板组成,环形链轨板驱动轮设有纵梁,纵梁设有第一轴孔和二个第二轴孔,减速液压马达设有输出轴和法兰盘,l形销轴设有双耳环、方形法兰盘和轴颈,从动轮设有轴孔;
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是由第一液压油缸、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和第一方筒形伸缩臂,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设有单耳环,第一方筒形固定臂设有封闭端,第一方筒形伸缩臂设有方形法兰盘;
所述的第二升降装置是由第二液压油缸、第二方筒形固定臂、第二方筒形伸缩臂和连接板组成,第二液压油缸缸体设有单耳环、活塞杆设有单耳环,第二方筒形固定臂设有方形法兰盘,第二方筒形伸缩臂设有方形法兰盘,连接板设有第一双耳环和第二双耳环;
将四个第一等强度悬臂梁分别对称固连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表面适当位置,二个第二等强度悬臂梁对称固连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表面适当位置;
将第一液压油缸穿设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内,使第一液压油缸缸体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封闭端固连,第一方筒形伸缩臂穿设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内,将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单耳环与l形销轴双耳环同轴形成铰链连接,避免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承受弯矩,第一方筒形固定臂方形法兰盘与l形销轴方形法兰盘对正固连,组成第一升降装置;
将第二液压油缸缸体单耳环与l形销轴双耳环同轴形成铰链连接,避免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承受弯矩,第二方筒形伸缩臂套设于第二液压油缸,使第二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与l形销轴法兰盘对正固连,第二方筒形固定臂套设于第二方筒形伸缩臂,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单耳环与连接板第二双耳环同轴形成铰链连接,将第二方筒形固定臂法兰盘与连接板对正固连,组成第二升降装置;
将减速液压马达输出轴与环形链轨板驱动轮纵梁第一轴孔同轴穿入,使减速液压马达输出轴与环形链轨板驱动轮的链轮固连,并使减速液压马达法兰盘与纵梁固连,将二个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的二个l形销轴轴颈分别与环形链轨板驱动轮纵梁二个第二轴孔同轴穿入形成铰链连接,将二个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分别固连于二个第一等强度悬臂梁上,将二个第二升降装置的连接板第一双耳环分别与第二等强度悬臂梁单耳环同轴形成铰链连接;
将二个第一升降装置的l形销轴轴颈分别与从动轮轴孔同轴穿入形成铰链连接,再将二个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分别固连于二个第一等强度悬臂梁上,二个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分别固连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和第二方筒形固定臂上,二个测距参照板分别固连于第一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和第二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上,组成自行轨道车;
所述的横移链斗排石装置是第三升降装置、上横梁组件、二个连接组件、二个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四个联轴器、四个单耳环支撑、四个链斗排石组件、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和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组成,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设有法兰盘;
所述的第三升降装置是由下横梁、二个第三液压油缸、二个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和二个第三方筒形伸缩臂组成,第三液压油缸缸体设有法兰盘、活塞杆设有法兰盘,第三方筒形固定臂设有法兰盘,第三方筒形伸缩臂设有法兰盘
将二个第三液压油缸缸体法兰盘对称固连于下横梁上面,二个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分别套设于二个第三液压油缸上,分别使二个第三方筒形固定臂法兰盘对称固连于下横梁上面,二个第三方筒形伸缩臂分别穿设于二个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内,第三方筒形伸缩臂和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形成移动副,承受可能出现的偏载而引起的弯矩,组成第三升降装置;
所述的上横梁组件是由第四方筒形固定臂、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和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组成,第四方筒形固定臂设有对称二对长槽孔,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缸体设有方形法兰盘、活塞杆设有法兰盘,第四方筒形伸缩臂设有对称的二对螺纹孔和封闭端;
将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穿设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内,使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方形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上,再将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分别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二端套设于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上,使二个第一方筒形伸缩臂封闭端分别与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活塞杆法兰盘固连,组成上横梁组件;
所述的连接组件是由第一连接板、二个滚轮、二个销轴、第二连接板和四个螺栓组成,第一连接板设有对称二对销轴孔和长方形凸缘,长方形凸缘设有二个螺栓孔,滚轮设有销轴孔,第二连接板设有长方形凸缘和对称二个销轴孔,长方形凸缘设有对称二个螺栓孔;
将二个滚轮的销轴孔分别与第一连接板的二对销轴孔同轴,二个销轴分别穿入形成铰链连接,第一连接板长方形凸缘置入第四方筒形固定臂长槽孔内,使长方形凸缘的二个螺栓孔分别与第四方筒形伸缩臂的二个螺纹孔同轴,二个螺栓分别旋入预紧,再将第二连接板的二个销轴孔套设并固连于二个销轴上,使第二连接板的长方形凸缘置入第四方筒形固定臂另一侧长槽孔内,使长方形凸缘的二个螺栓孔分别与第四方筒形伸缩臂另一侧二个螺纹孔同轴,二个螺栓分别旋入预紧,组成连接组件,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组成另一连接组件;
所述的链斗排石组件是由链轮、数个链斗组件、撑杆、诱导轮组件、支撑轮组件、悬臂梁和部分圆柱面导石斜槽组成,链轮设有悬臂轴、圆盘、沿截锥体面分布的辐条,链轮的圆盘阻止石碴外溢,悬臂轴设有第一轴颈和第二轴颈,撑杆设有部分圆柱面斜槽和销轴孔,悬臂梁设有方形法兰盘和上端面;
所述的链斗组件是由二个链斗和二个螺栓组成,链斗设有第一双耳环、连接板、二个挡板、过石孔、凹槽、挖斗和第二双耳环,第二双耳环设有螺纹孔,螺栓设有销轴段、螺纹段和内六角孔;
将一个链斗的第一双耳环与另一个链斗的第二双耳环同轴,二个螺栓分别穿入链斗的第一双耳环,并分别旋入另一个链斗的第二双耳环螺纹孔预紧,使相邻二个链斗形成铰链连接,相邻二个链斗的凹槽与连接板形成齿孔,组成链斗组件,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组成数个链斗组件;
所述的诱导轮组件是由二个诱导圆轮和销轴组成,诱导圆轮设有销轴孔;
所述的支撑轮组件是由二个支撑板、二个二联支撑轮和二个销轴组成,支撑板设有对称二个单耳环,二联支撑轮设有销轴孔;
将二个支撑板对称固连于撑杆上,二联支撑轮销轴孔与二个支撑板同侧单耳环同轴穿入销轴形成铰链连接,另一个二联支撑轮销轴孔与二个支撑板另外一侧单耳环同轴穿入另一个销轴形成铰链连接,二个诱导圆轮对称置于撑杆二侧,使二个诱导圆轮销轴孔与压杆销轴孔同轴穿入销轴形成铰链连接,将部分圆柱面导石斜槽的外圆柱面与压杆部分圆柱面斜槽内圆柱面固连,悬臂梁方形法兰盘固连于撑杆上,将二个诱导圆轮置于数个链斗组件中链斗二个挡板外侧,再将链轮的链齿置入对应的链斗组件中的齿孔内,组成链斗排石组件;
将二个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一连接板上表面,单耳环支座与链轮悬臂轴同轴套设于其第二轴颈上形成铰链连接,联轴器与链轮悬臂轴同轴套设于其第一轴颈上固连,联轴器再套设于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的一个输出轴上固连,再将悬臂梁上端面与第一连接板上表面共面,使悬臂梁侧面与第一连接板侧面固连,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使另一个悬臂梁侧面与第二连接板侧面固连,再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将余下的二个链斗排石组件组装完成,将下横梁对称固连于车架二个纵梁适当位置,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固连于下横梁上表面适当位置,cmos图像传感器固连于下横梁下表面适当位置,将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上表面适当位置,将二个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下表面,使二个第三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下表面,组成横移链斗排石装置;
所述的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是由集石箱体、排石门、二个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第四横梁、数个弹性连接组件、高频振动电机和二个抽屉组成,排石门设有四个单耳环和二个双耳环,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缸体设有单耳环、活塞杆设有单耳环,第四横梁设有数个螺栓孔,抽屉设有拉手;
所述的集石箱体设有底板、倾斜箱底、二个第一集石仓、第二集石仓、二个方筒形孔、二个渐变等腰梯形斜槽和四个双耳环,底板上设有数个螺栓孔,倾斜箱底设有数个筛孔和二个双耳环,第一集石仓设有排石口,第二集石仓设有排石口;
所述的弹性连接组件是由螺栓、二个螺旋压簧、垫片和六角螺母组成;
将排石门的四个单耳环分别与箱体的四个双耳环同轴形成铰链连接,二个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分别置于箱体的二个方筒形孔内,使二个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缸体单耳环分别与倾斜箱底的二个双耳环同轴形成铰链连接,二个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活塞杆单耳环分别排石门的二个双耳环同轴形成铰链连接,二个抽屉分别插入集石箱体内;
将螺栓穿过横梁螺栓孔,将螺旋弹簧套设于螺栓上,然后穿过箱体底板螺栓孔,再将另一个螺旋弹簧套设于螺栓上,垫片套设于螺栓上,六角螺母预紧,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集石箱体与第四横梁实现弹性连接,高频振动电机对称固连箱体底板上,组成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将二个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相对设置,使第四横梁对称固连于轨道车的二个纵梁上,组成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
将下横梁固连于车架二个纵梁适当位置,将二个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的第四横梁分别与下横梁对称固连于车架二个纵梁适当位置,组成排填石多功能智能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轨道车承载排填石多功能装置快速往返换枕现场,排填石多功能装置自动快速对准工作位置;
2.能够快速将坏轨枕二侧轨枕间石碴排入集石箱体内,并自动筛分石碴中沙土,集石箱体内的石碴能够快速回填到已换轨枕两侧轨枕间;
3.轨道车能够自行离开铁路轨道,以避免排填石工作影响列车通行,轨道车能够自行返回铁路轨道,将排填石工作完成后再离开换枕现场,上下轨道时轨道车重心不升高、不颠簸;
4.操作方便,易实现智能控制,排石、筛分及回填石碴等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非工作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链斗排石装置工作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轨道车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右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轨道车驱动装置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轨道车从动轮组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往返轨道装置主要组成部分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上下轨道工作状态之一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右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上下轨道工作状态之二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右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上下轨道工作状态之三立体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右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升降装置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之上横梁组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之链斗排石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之链斗排石组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之链斗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之链斗组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之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非工作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之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工作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6是图25中d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自行轨道车1、横移链斗排石装置3、二个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4、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18和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19组成,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18为油泵和控制系统提供动力,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19内设有油箱、油泵、液压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
请参阅图6和图11所示,所述的自行轨道车1是由驱动装置10、从动轮组件11、往返轨道装置12、车架13、四个第一等强度悬臂梁16和二个第二等强度悬臂梁17组成,车架13设有第一横梁131、第二横梁132和二个纵梁133,第二等强度悬臂梁17设有单耳环171,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18和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19设置在轨道车的二个纵梁133上;
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所述的驱动装置10是由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100、二个联轴器101、二个第一阶梯轴102、二个第一轴承103、二个第二轴承104、二个第三轴承105、二个轨道车轮106、二个第一剖分式轴承支撑107、二个第二剖分式轴承支撑108和二个第三剖分式轴承支撑109组成,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100设有第一输出轴1001、第二输出轴1002和方形法兰盘1003,第一阶梯轴102设有第一轴颈1021、第二轴颈1022、第三轴颈1023、第四轴颈1024和第五轴颈1025,轨道车轮106设有轴孔1061,第一剖分式轴承支撑107是由轴承座1071和轴承盖1072组成,第二剖分式轴承支撑108是由轴承座1081和轴承盖1082组成,第三剖分式轴承支撑109是由轴承座1091和轴承盖1092组成;
将第一轴承103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二轴颈1022上固连,第二轴承104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三轴颈1023上固连,第一阶梯轴第四轴颈1024穿设于车轮轴孔1061内固连,第三轴承105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五轴颈1025上固连,将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方形法兰盘1003对称固连于车架第一横梁131下面,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71、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81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91分别固连于车架第一横梁131下面适当位置,联轴器101分别套设于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第一输出轴1001和第一阶梯轴第一轴颈1021上固连,使安装于第一阶梯轴102上的第一轴承103、第二轴承104和第三轴承105分别置于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71、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81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91内,再将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盖1072、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盖1082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盖1092分别与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71、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81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91对正固连,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组成驱动装置10;
请参阅图6和图9所示,所述的从动轮装置11是由第二阶梯轴110、二个第四剖分式轴承支撑111、二个第四轴承112、二个第五剖分式轴承支撑113、二个轨道车轮114和二个第五轴承115组成,第二阶梯轴110设有对称的二个第一轴颈1101、二个第二轴颈1102和二个第三轴颈1103,第四剖分式轴承支撑111是由轴承座1111和轴承盖1112组成,第五剖分式轴承支撑113是由轴承座1131和轴承盖1132组成,轨道车轮114设有轴孔1141;
将二个第五轴承115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三轴颈1103固连,二个车轮轴孔1061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二轴颈1102固连,二个第四轴承112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一轴颈1101固连,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111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131分别固连于第二横梁132下面适当位置,使安装于第二阶梯轴110上的二个第四轴承112和二个第五轴承115分别置于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111和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131内,再将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盖1112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盖1132分别与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111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132对正固连,组成从动轮装置11;
请参阅图6、图7和图10所示,所述的往返轨道装置12是由二个环形链轨板驱动轮121、二个减速液压马达122、四个第一升降装置123、六个l形销轴124、二个从动轮125、二个第二升降装置126、二个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127和二个测距参照板128组成,环形链轨板驱动轮121设有纵梁1211,纵梁1211设有第一轴孔12111和二个第二轴孔12112,减速液压马达122设有输出轴1221和法兰盘1222,l形销轴124设有双耳环1241、方形法兰盘1242和轴颈1243,从动轮125设有轴孔1251;
请参阅图10所示,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123是由第一液压油缸1231、第一方筒形固定臂1232和第一方筒形伸缩臂1233,第一液压油缸1231活塞杆设有单耳环12311,第一方筒形固定臂1232设有封闭端12321,第一方筒形伸缩臂1233设有方形法兰盘12331;
请参阅图10所示,所述的第二升降装置126是由第二液压油缸1261、第二方筒形固定臂1262、第二方筒形伸缩臂1263和连接板1264组成,第二液压油缸1261缸体设有单耳环12611、活塞杆设有单耳环12612,第二方筒形固定臂1262设有方形法兰盘12621,第二方筒形伸缩臂1263设有方形法兰盘12631,连接板1264设有第一双耳环12641和第二双耳环12642;
将四个第一等强度悬臂梁16分别对称固连于第一横梁131和第二横梁13上表面适当位置,二个第二等强度悬臂梁17对称固连于第一横梁131和第二横梁132上表面适当位置;
将第一液压油缸1231穿设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1232内,使第一液压油缸1231缸体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封闭端12321固连,第一方筒形伸缩臂1233穿设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1232内,将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单耳环12311与l形销轴双耳环1241同轴形成铰链连接,避免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承受弯矩,第一方筒形固定臂方形法兰盘12321与l形销轴方形法兰盘1242对正固连,组成第一升降装置123;
将第二液压油缸缸体单耳环12611与l形销轴双耳环1241同轴形成铰链连接,避免第二液压油缸1261活塞杆承受弯矩,第二方筒形伸缩臂1263套设于第二液压油缸1261,使第二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12631与l形销轴法兰盘1242对正固连,第二方筒形固定臂1262套设于第二方筒形伸缩臂1263,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单耳环12612与连接板第二双耳环12642同轴形成铰链连接,将第二方筒形固定臂法兰盘12621与连接板1264对正固连,组成第二升降装置126;
将减速液压马达输出轴1221与环形链轨板驱动轮121纵梁第一轴孔12111同轴穿入,使减速液压马达输出轴1221与环形链轨板驱动轮121的链轮固连,并使减速液压马达法兰盘1222与纵梁1211固连,将二个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的二个l形销轴轴颈1243分别与环形链轨板驱动轮纵梁二个第二轴孔12112同轴穿入形成铰链连接,将二个第一方筒形固定臂1232分别固连于二个第一等强度悬臂梁16上,将二个第二升降装置的连接板第一双耳环12641分别与第二等强度悬臂梁单耳环171同轴形成铰链连接;
将二个第一升降装置的l形销轴轴颈1243分别与从动轮轴孔1251同轴穿入形成铰链连接,再将二个第一方筒形固定臂1232分别固连于二个第一等强度悬臂梁16上,二个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127分别固连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1232和第二方筒形固定臂1262上,二个测距参照板128分别固连于第一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12331和第二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12631上,组成自行轨道车1;
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横移链斗排石装置3是第三升降装置30、上横梁组件31、二个连接组件32、二个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33、四个联轴器34、四个单耳环支撑35、四个链斗排石组件36、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37、cmos图像传感器38和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39组成,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33设有法兰盘331;
请参阅图1和图17所示,所述的第三升降装置30是由下横梁300、二个第三液压油缸301、二个第三方筒形固定臂302和二个第三方筒形伸缩臂303组成,第三液压油缸301缸体设有法兰盘3011、活塞杆设有法兰盘3012,第三方筒形固定臂302设有法兰盘3021,第三方筒形伸缩臂303设有法兰盘3031
将二个第三液压油缸缸体法兰盘3011对称固连于下横梁300上面,二个第三方筒形固定臂302分别套设于二个第三液压油缸301上,分别使二个第三方筒形固定臂法兰盘3021对称固连于下横梁300上面,二个第三方筒形伸缩臂303分别穿设于二个第三方筒形固定臂302内,第三方筒形伸缩臂303和第三方筒形固定臂302形成移动副,承受可能出现的偏载而引起的弯矩,组成第三升降装置30;
请参阅图1和图18所示,所述的上横梁组件31是由第四方筒形固定臂310、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311和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312组成,第四方筒形固定臂310设有对称二对长槽孔3101,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311缸体设有方形法兰盘3111、活塞杆设有法兰盘3112,第四方筒形伸缩臂312设有对称的二对螺纹孔3121和封闭端3122;
将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311穿设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310内,使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方形法兰盘3111对称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310上,再将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312分别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310二端套设于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311上,使二个第一方筒形伸缩臂封闭端3122分别与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活塞杆法兰盘3112固连,组成上横梁组件31;
请参阅图18所示,所述的连接组件32是由第一连接板321、二个滚轮322、二个销轴323、第二连接板324和四个螺栓325组成,第一连接板321设有对称二对销轴孔3211和长方形凸缘3212,长方形凸缘3212设有二个螺栓孔32121,滚轮322设有销轴孔3221,第二连接板324设有长方形凸缘3241和对称二个销轴孔3242,长方形凸缘3241设有对称二个螺栓孔32411;
将二个滚轮的销轴孔3221分别与第一连接板的二对销轴孔3211同轴,二个销轴323分别穿入形成铰链连接,第一连接板长方形凸缘3212置入第四方筒形固定臂长槽孔3101内,使长方形凸缘的二个螺栓孔32121分别与第四方筒形伸缩臂的二个螺纹孔3121同轴,二个螺栓325分别旋入预紧,再将第二连接板的二个销轴孔3241套设并固连于二个销轴323上,使第二连接板的长方形凸缘3242置入第四方筒形固定臂另一侧长槽孔3101内,使长方形凸缘的二个螺栓孔32421分别与第四方筒形伸缩臂另一侧二个螺纹孔3121同轴,二个螺栓325分别旋入预紧,组成连接组件32,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组成另一连接组件32;
请参阅图2、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的链斗排石组件36是由链轮361、数个链斗组件362、撑杆363、诱导轮组件364、支撑轮组件365、悬臂梁366和部分圆柱面导石斜槽367组成,链轮361设有悬臂轴3611、圆盘3612、沿截锥体面分布的辐条3613,链轮的圆盘3612阻止石碴外溢,悬臂轴设有第一轴颈36111和第二轴颈36112,撑杆363设有部分圆柱面斜槽3631和销轴孔3632,悬臂梁366设有方形法兰盘3661和上端面3662;
请参阅图21和图22所示,所述的链斗组件362是由二个链斗3621和二个螺栓3622组成,链斗3621设有第一双耳环36211、连接板36212、二个挡板36213、过石孔36214、凹槽36215、挖斗36216和第二双耳环36217,第二双耳环36217设有螺纹孔36218,螺栓3622设有销轴段36221、螺纹段36222和内六角孔36223;
将一个链斗的第一双耳环36211与另一个链斗的第二双耳环36217同轴,二个螺栓3622分别穿入链斗的第一双耳环36211,并分别旋入另一个链斗的第二双耳环螺纹孔36218预紧,使相邻二个链斗形成铰链连接,相邻二个链斗的凹槽36215与连接板36212形成齿孔,组成链斗组件362,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组成数个链斗组件362;
请参阅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的诱导轮组件364是由二个诱导圆轮3641和销轴3642组成,诱导圆轮3641设有销轴孔36411;
请参阅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的支撑轮组件365是由二个支撑板3651、二个二联支撑轮3652和二个销轴3653组成,支撑板3651设有对称二个单耳环36511,二联支撑轮3652设有销轴孔36521;
将二个支撑板3651对称固连于撑杆363上,二联支撑轮销轴孔36521与二个支撑板同侧单耳环36511同轴穿入销轴3653形成铰链连接,另一个二联支撑轮销轴孔36521与二个支撑板另外一侧单耳环36511同轴穿入另一个销轴3653形成铰链连接,二个诱导圆轮3641对称置于撑杆363二侧,使二个诱导圆轮销轴孔36411与压杆销轴孔3632同轴穿入销轴3642形成铰链连接,将部分圆柱面导石斜槽367的外圆柱面与压杆部分圆柱面斜槽3631内圆柱面固连,悬臂梁366方形法兰盘3661固连于撑杆363上,将二个诱导圆轮3641置于数个链斗组件362中链斗二个挡板36213外侧,再将链轮361的链齿置入对应的链斗组件362中的齿孔内,组成链斗排石组件36;
将二个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法兰盘331对称固连于第一连接板321上表面,单耳环支座35与链轮悬臂轴3611同轴套设于其第二轴颈36112上形成铰链连接,联轴器34与链轮悬臂轴3611同轴套设于其第一轴颈36111上固连,联轴器34再套设于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33的一个输出轴上固连,再将悬臂梁上端面3662与第一连接板321上表面共面,使悬臂梁366侧面与第一连接板321侧面固连,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使另一个悬臂梁366侧面与第二连接板324侧面固连,再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将余下的二个链斗排石组件36组装完成,将下横梁220对称固连于车架二个纵梁133适当位置,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37固连于下横梁300上表面适当位置,cmos图像传感器38固连于下横梁300下表面适当位置,将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39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310上表面适当位置,将二个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法兰盘3012对称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310下表面,使二个第三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3031对称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310下表面,组成横移链斗排石装置3;
请参阅图23至图26所示,所述的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4是由集石箱体41、排石门42、二个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43、第四横梁44、数个弹性连接组件45、高频振动电机46和二个抽屉47组成,排石门42设有四个单耳环421和二个双耳环422,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43缸体设有单耳环431、活塞杆设有单耳环432,第四横梁44设有数个螺栓孔441,抽屉47设有拉手471;
请参阅图2、图3、图24至图26所示,所述的集石箱体41设有底板411、倾斜箱底412、二个第一集石仓413、第二集石仓414、二个方筒形孔415、二个渐变等腰梯形斜槽416和四个双耳环417,底板411上设有数个螺栓孔4111,倾斜箱底412设有数个筛孔4121和二个双耳环4122,第一集石仓413设有排石口4131,第二集石仓414设有排石口4141;
请参阅图23和图24所示,所述的弹性连接组件45是由螺栓451、二个螺旋压簧452、垫片453和六角螺母454组成;
将排石门的四个单耳环421分别与箱体的四个双耳环417同轴形成铰链连接,二个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43分别置于箱体的二个方筒形孔415内,使二个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缸体单耳环431分别与倾斜箱底的二个双耳环4122同轴形成铰链连接,二个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活塞杆单耳环432分别排石门的二个双耳环422同轴形成铰链连接,二个抽屉47分别插入集石箱体41内;
将螺栓451穿过横梁螺栓孔441,将螺旋弹簧452套设于螺栓451上,然后穿过箱体底板螺栓孔4111,再将另一个螺旋弹簧452套设于螺栓451上,垫片453套设于螺栓4511上,六角螺母454预紧,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集石箱体41与第四横梁44实现弹性连接,高频振动电机46对称固连箱体底板411上,组成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4,将二个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4相对设置,使第四横梁44对称固连于轨道车的二个纵梁133上,组成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4。
将下横梁300固连于车架二个纵梁133适当位置,将二个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的第四横梁44分别与下横梁300对称固连于车架二个纵梁133适当位置,组成排填石多功能智能化装置。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如下:
1.排石筛分工作:坏轨枕外侧螺栓用机油标记好,高压油使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正向同步转动,通过二个第一阶梯轴分别驱动二个轨道车轮正向转动,轨道车前行至换枕现场附近时,cmos图像传感器采集的图像信息,通过图形识别系统自动识别,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开始制动,使轨道车停在cmos图像传感器与机油标记螺栓同轴的位置,对称设置的四个链斗排石组件位于坏轨枕两侧轨枕间正上方,高压油使二个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同步缩回,拉动上横梁组件向下运动,第四方筒形固定臂推动二个第三方筒形伸缩臂分别缩回,上横梁组件托带四个链斗排石组件下降,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其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的位移信号,来控制第三液压油缸和二个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工作,当链斗排石组件下降至其下面链斗接近轨枕间石碴时,高压油使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开始转动,驱动链轮转动,链轮驱动链斗排石组件运动,当链斗排石组件下降至其下面链斗接触轨枕间石碴时,每个运动至与二个诱导轮接触的链斗相继将轨枕间石碴挖入斗体内向上运动,当盛有石碴的链斗向上运动至接触链轮时,链斗开始定轴转动,链斗内的石碴开始通过链斗过石孔、链轮的辐条间泻落到部分圆柱面导石斜槽上,沿该斜槽排到集石箱体中,振动电机开始工作使集石箱体振动,倾斜箱底筛孔将沙土陆续分离到二个渐变等腰梯形斜槽内,沙土沿二个渐变等腰梯形斜槽滑动泻落到二个抽屉内,待轨枕间石碴被排出至适当深度,二个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停止缩回,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伸出,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其与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的位移信号,来控制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工作,推动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分别托带二个连接组件开始同步伸出,连接组件的二个滚轮在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上表面滚动,二个连接组件分别托带二个链斗排石组件向外运动,运动的链斗相继将轨枕间石碴排出至链斗的斗齿接近钢轨下翼缘时,钢轨内侧轨枕间石碴清理完成,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活塞杆停止伸出,二个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停止转动,高压油使二个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同步伸出,推动上横梁组件向上运动,第四方筒形固定臂拉动二个第三方筒形伸缩臂分别伸出,上横梁组件托带四个链斗排石组件上升至适当高度,二个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停止伸出,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伸出,使四个链斗排石组件向外运动至适当位置,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活塞杆停止伸出,高压油使二个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同步缩回,上横梁组件托带四个链斗排石组件下降至其下面链斗接近钢轨外侧轨枕间石碴时,高压油使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开始转动,驱动链轮转动,待钢轨外轨枕间石碴被排出至适当深度,二个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停止缩回,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伸出,运动的链斗相继将轨枕间石碴排出至适当位置时,如图2和图4所示,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活塞杆停止伸出,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停止转动,高压油使二个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同步适当伸出,使上横梁组件托带四个链斗排石组件上升至适当高度,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缩回,拉动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分别托带二个连接组件开始同步缩回,二个连接组件分别托带四个链斗排石组件向内运动至图1所示位置,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活塞杆停止缩回,排石筛分工作结束,高压油使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正向同步转动,轨道车前行移开换枕现场。
2.轨枕间石碴回填工作:待新轨枕更换就位,新轨枕外侧螺栓用机油标记好,高压油使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开始反向同步转动,通过二个第一阶梯轴驱动二个轨道车轮反向转动,轨道车倒行进入换枕现场,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开始制动,使轨道车停在cmos图像传感器与机油标记螺栓同轴的位置,二个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位于新轨枕两侧相邻轨枕正上方,高压油使二个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同步适当伸出,使二个排石门开始正向转动至适当开度时,如图25所示,振动电机开始工作使集石箱体振动,石碴沿倾斜箱底从排石门排出至轨枕间,待石碴完全排出,高压油使二个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同步适当缩回,使二个排石门开始反向转动至图23所示位置时,石碴回填工作完成,高压油使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反向同步转动,通过二个第一阶梯轴驱动二个轨道车轮反向转动,轨道车倒行离开换枕现场。
3.轨道车离开铁路轨道:若前述有关工作在有效的列车通行间隙内未能完成,高压油使四个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同步伸出,四个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分别推动四个第一方筒形伸缩臂同步伸出,同时二个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也开始同步伸出,二个第二液压油缸缸体分别推动二个第二方筒形伸缩臂同步伸出,使六个l形销轴分别推着二个环形链轨板驱动轮和二个车轮向下运动,当二个环形链轨板驱动轮和二个车轮接触路基石碴时,四个第一液压油缸缸体分别推动四个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向上运动,使四个第一等强度悬臂梁分别托带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向上运动,同时二个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分别推动二个第二方筒形固定臂向上运动,使二个第二等强度悬臂梁也分别托带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向上运动,使轨道车轮升离轨道适当高度,如图11和图12所示,四个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和二个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停止伸出,高压油使二个减速液压马达开始同步正向转动,驱动轨道车在路基上开始横向离开轨道运动,当二个环形链轨板驱动轮的链轨版与钢轨接近时,二个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和二个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协调缩回,通过二个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分别测量其与二个测距参照板的位移信号,来分别控制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工作,二个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分别相对于第二等强度悬臂梁正向摆动,使二个环形链轨板驱动轮的前端抬起跃上轨道,如图13和图14所示,轨道车重心不升高,当二个环形链轨板驱动轮纵梁与轨枕上面平行时,二个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和二个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停止缩回,二个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伸出,使二个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分别相对于第二等强度悬臂梁反向摆动,如图15和图16所示,二个环形链轨板驱动轮将越下钢轨,二个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同时停止伸出,二个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适当缩回至图12所示位置,二个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适当伸出至图12所示位置,实现轨道车离开铁路轨道,二个减速液压马达停止正向转动;
4.轨道车返回铁路轨道:待列车通过换枕现场,高压油使二个减速液压马达开始同步反向转动,驱动轨道车在路基上开始横向返回轨道运动,当二个环形链轨板驱动轮的链轨版与钢轨接近时,二个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和二个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协调缩回,使二个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分别相对于第二等强度悬臂梁反向摆动,使二个环形链轨板驱动轮的后端抬起跃上轨道,如图15和图16所示,当二个环形链轨板驱动轮纵梁与轨枕上面平行时,二个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和二个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停止缩回,轨道车二个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适当伸出,使二个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分别相对于第二等强度悬臂梁正向摆动,如图13和图14所示,二个环形链轨板驱动轮将越下钢轨,二个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适当缩回至图12所示位置,二个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适当伸出至图12所示位置,当轨道车返回到如图12所示位置,二个减速液压马达停止反向转动,高压油使四个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和二个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同步适当缩回,轨道车轮降至接触轨道,使轨道车轮支撑轨道车,如图1所示位置,以开始待完成的有关工作。
1.排填石多功能智能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自行轨道车、横移链斗排石装置、二个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和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组成,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为油泵和控制系统提供动力,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内设有油箱、油泵、液压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
所述的自行轨道车是由驱动装置、从动轮组件、往返轨道装置、车架、四个第一等强度悬臂梁和二个第二等强度悬臂梁组成,车架设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二个纵梁,第二等强度悬臂梁设有单耳环,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和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设置在轨道车的二个纵梁上;
所述的驱动装置是由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二个联轴器、二个第一阶梯轴、二个第一轴承、二个第二轴承、二个第三轴承、二个轨道车轮、二个第一剖分式轴承支撑、二个第二剖分式轴承支撑和二个第三剖分式轴承支撑组成,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设有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方形法兰盘,第一阶梯轴设有第一轴颈、第二轴颈、第三轴颈、第四轴颈和第五轴颈,轨道车轮设有轴孔,第一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第二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第三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
将第一轴承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二轴颈上固连,第二轴承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三轴颈上固连,第一阶梯轴第四轴颈穿设于车轮轴孔内固连,第三轴承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五轴颈上固连,将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方形法兰盘对称固连于车架第一横梁下面,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分别固连于车架第一横梁下面适当位置,联轴器分别套设于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第一输出轴和第一阶梯轴第一轴颈上固连,使安装于第一阶梯轴上的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分别置于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内,再将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盖、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盖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盖分别与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对正固连,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组成驱动装置;
所述的从动轮装置是由第二阶梯轴、二个第四剖分式轴承支撑、二个第四轴承、二个第五剖分式轴承支撑、二个轨道车轮和二个第五轴承组成,第二阶梯轴设有对称的二个第一轴颈、二个第二轴颈和二个第三轴颈,第四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第五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轨道车轮设有轴孔;
将二个第五轴承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三轴颈固连,二个车轮轴孔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二轴颈固连,二个第四轴承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一轴颈固连,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分别固连于第二横梁下面适当位置,使安装于第二阶梯轴上的二个第四轴承和二个第五轴承分别置于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内,再将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盖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盖分别与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对正固连,组成从动轮装置;
所述的往返轨道装置是由二个环形链轨板驱动轮、二个减速液压马达、四个第一升降装置、六个l形销轴、二个从动轮、二个第二升降装置、二个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和二个测距参照板组成,环形链轨板驱动轮设有纵梁,纵梁设有第一轴孔和二个第二轴孔,减速液压马达设有输出轴和法兰盘,l形销轴设有双耳环、方形法兰盘和轴颈,从动轮设有轴孔;
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是由第一液压油缸、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和第一方筒形伸缩臂,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设有单耳环,第一方筒形固定臂设有封闭端,第一方筒形伸缩臂设有方形法兰盘;
所述的第二升降装置是由第二液压油缸、第二方筒形固定臂、第二方筒形伸缩臂和连接板组成,第二液压油缸缸体设有单耳环、活塞杆设有单耳环,第二方筒形固定臂设有方形法兰盘,第二方筒形伸缩臂设有方形法兰盘,连接板设有第一双耳环和第二双耳环;
将四个第一等强度悬臂梁分别对称固连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表面适当位置,二个第二等强度悬臂梁对称固连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表面适当位置;
将第一液压油缸穿设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内,使第一液压油缸缸体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封闭端固连,第一方筒形伸缩臂穿设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内,将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单耳环与l形销轴双耳环同轴形成铰链连接,避免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承受弯矩,第一方筒形固定臂方形法兰盘与l形销轴方形法兰盘对正固连,组成第一升降装置;
将第二液压油缸缸体单耳环与l形销轴双耳环同轴形成铰链连接,避免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承受弯矩,第二方筒形伸缩臂套设于第二液压油缸,使第二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与l形销轴法兰盘对正固连,第二方筒形固定臂套设于第二方筒形伸缩臂,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单耳环与连接板第二双耳环同轴形成铰链连接,将第二方筒形固定臂法兰盘与连接板对正固连,组成第二升降装置;
将减速液压马达输出轴与环形链轨板驱动轮纵梁第一轴孔同轴穿入,使减速液压马达输出轴与环形链轨板驱动轮的链轮固连,并使减速液压马达法兰盘与纵梁固连,将二个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的二个l形销轴轴颈分别与环形链轨板驱动轮纵梁二个第二轴孔同轴穿入形成铰链连接,将二个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分别固连于二个第一等强度悬臂梁上,将二个第二升降装置的连接板第一双耳环分别与第二等强度悬臂梁单耳环同轴形成铰链连接;
将二个第一升降装置的l形销轴轴颈分别与从动轮轴孔同轴穿入形成铰链连接,再将二个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分别固连于二个第一等强度悬臂梁上,二个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分别固连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和第二方筒形固定臂上,二个测距参照板分别固连于第一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和第二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上,组成自行轨道车;
所述的横移链斗排石装置是第三升降装置、上横梁组件、二个连接组件、二个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四个联轴器、四个单耳环支撑、四个链斗排石组件、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和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组成,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设有法兰盘;
所述的第三升降装置是由下横梁、二个第三液压油缸、二个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和二个第三方筒形伸缩臂组成,第三液压油缸缸体设有法兰盘、活塞杆设有法兰盘,第三方筒形固定臂设有法兰盘,第三方筒形伸缩臂设有法兰盘
将二个第三液压油缸缸体法兰盘对称固连于下横梁上面,二个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分别套设于二个第三液压油缸上,分别使二个第三方筒形固定臂法兰盘对称固连于下横梁上面,二个第三方筒形伸缩臂分别穿设于二个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内,第三方筒形伸缩臂和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形成移动副,承受可能出现的偏载而引起的弯矩,组成第三升降装置;
所述的上横梁组件是由第四方筒形固定臂、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和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组成,第四方筒形固定臂设有对称二对长槽孔,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缸体设有方形法兰盘、活塞杆设有法兰盘,第四方筒形伸缩臂设有对称的二对螺纹孔和封闭端;
将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穿设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内,使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方形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上,再将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分别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二端套设于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上,使二个第一方筒形伸缩臂封闭端分别与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活塞杆法兰盘固连,组成上横梁组件;
所述的连接组件是由第一连接板、二个滚轮、二个销轴、第二连接板和四个螺栓组成,第一连接板设有对称二对销轴孔和长方形凸缘,长方形凸缘设有二个螺栓孔,滚轮设有销轴孔,第二连接板设有长方形凸缘和对称二个销轴孔,长方形凸缘设有对称二个螺栓孔;
将二个滚轮的销轴孔分别与第一连接板的二对销轴孔同轴,二个销轴分别穿入形成铰链连接,第一连接板长方形凸缘置入第四方筒形固定臂长槽孔内,使长方形凸缘的二个螺栓孔分别与第四方筒形伸缩臂的二个螺纹孔同轴,二个螺栓分别旋入预紧,再将第二连接板的二个销轴孔套设并固连于二个销轴上,使第二连接板的长方形凸缘置入第四方筒形固定臂另一侧长槽孔内,使长方形凸缘的二个螺栓孔分别与第四方筒形伸缩臂另一侧二个螺纹孔同轴,二个螺栓分别旋入预紧,组成连接组件,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组成另一连接组件;
所述的链斗排石组件是由链轮、数个链斗组件、撑杆、诱导轮组件、支撑轮组件、悬臂梁和部分圆柱面导石斜槽组成,链轮设有悬臂轴、圆盘、沿截锥体面分布的辐条,链轮的圆盘阻止石碴外溢,悬臂轴设有第一轴颈和第二轴颈,撑杆设有部分圆柱面斜槽和销轴孔,悬臂梁设有方形法兰盘和上端面;
所述的链斗组件是由二个链斗和二个螺栓组成,链斗设有第一双耳环、连接板、二个挡板、过石孔、凹槽、挖斗和第二双耳环,第二双耳环设有螺纹孔,螺栓设有销轴段、螺纹段和内六角孔;
将一个链斗的第一双耳环与另一个链斗的第二双耳环同轴,二个螺栓分别穿入链斗的第一双耳环,并分别旋入另一个链斗的第二双耳环螺纹孔预紧,使相邻二个链斗形成铰链连接,相邻二个链斗的凹槽与连接板形成齿孔,组成链斗组件,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组成数个链斗组件;
所述的诱导轮组件是由二个诱导圆轮和销轴组成,诱导圆轮设有销轴孔;
所述的支撑轮组件是由二个支撑板、二个二联支撑轮和二个销轴组成,支撑板设有对称二个单耳环,二联支撑轮设有销轴孔;
将二个支撑板对称固连于撑杆上,二联支撑轮销轴孔与二个支撑板同侧单耳环同轴穿入销轴形成铰链连接,另一个二联支撑轮销轴孔与二个支撑板另外一侧单耳环同轴穿入另一个销轴形成铰链连接,二个诱导圆轮对称置于撑杆二侧,使二个诱导圆轮销轴孔与压杆销轴孔同轴穿入销轴形成铰链连接,将部分圆柱面导石斜槽的外圆柱面与压杆部分圆柱面斜槽内圆柱面固连,悬臂梁方形法兰盘固连于撑杆上,将二个诱导圆轮置于数个链斗组件中链斗二个挡板外侧,再将链轮的链齿置入对应的链斗组件中的齿孔内,组成链斗排石组件;
将二个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一连接板上表面,单耳环支座与链轮悬臂轴同轴套设于其第二轴颈上形成铰链连接,联轴器与链轮悬臂轴同轴套设于其第一轴颈上固连,联轴器再套设于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的一个输出轴上固连,再将悬臂梁上端面与第一连接板上表面共面,使悬臂梁侧面与第一连接板侧面固连,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使另一个悬臂梁侧面与第二连接板侧面固连,再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将余下的二个链斗排石组件组装完成,将下横梁对称固连于车架二个纵梁适当位置,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固连于下横梁上表面适当位置,cmos图像传感器固连于下横梁下表面适当位置,将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上表面适当位置,将二个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下表面,使二个第三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下表面,组成横移链斗排石装置;
所述的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是由集石箱体、排石门、二个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第四横梁、数个弹性连接组件、高频振动电机和二个抽屉组成,排石门设有四个单耳环和二个双耳环,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缸体设有单耳环、活塞杆设有单耳环,第四横梁设有数个螺栓孔,抽屉设有拉手;
所述的集石箱体设有底板、倾斜箱底、二个第一集石仓、第二集石仓、二个方筒形孔、二个渐变等腰梯形斜槽和四个双耳环,底板上设有数个螺栓孔,倾斜箱底设有数个筛孔和二个双耳环,第一集石仓设有排石口,第二集石仓设有排石口;
所述的弹性连接组件是由螺栓、二个螺旋压簧、垫片和六角螺母组成;
将排石门的四个单耳环分别与箱体的四个双耳环同轴形成铰链连接,二个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分别置于箱体的二个方筒形孔内,使二个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缸体单耳环分别与倾斜箱底的二个双耳环同轴形成铰链连接,二个排石门驱动液压油缸活塞杆单耳环分别排石门的二个双耳环同轴形成铰链连接,二个抽屉分别插入集石箱体内;
将螺栓穿过横梁螺栓孔,将螺旋弹簧套设于螺栓上,然后穿过箱体底板螺栓孔,再将另一个螺旋弹簧套设于螺栓上,垫片套设于螺栓上,六角螺母预紧,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集石箱体与第四横梁实现弹性连接,高频振动电机对称固连箱体底板上,组成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将二个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相对设置,使第四横梁对称固连于轨道车的二个纵梁上,组成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
将下横梁固连于车架二个纵梁适当位置,将二个石碴集排多功能装置的第四横梁分别与下横梁对称固连于车架二个纵梁适当位置,组成排填石多功能智能化装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