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养护机械,特别涉及一种集成提轨换枕多功能自动化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轨枕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沉降和振动的原因,铁路局部轨枕下沉,个别轨枕损坏,需要及时更换,在换枕过程中,需要提轨、转枕及推拉轨枕,采用人工作业,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采用集成提轨换枕多功能自动化装置,使换枕工作在有效的列车通行间隙(俗称:天窗)内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提轨换枕多功能自动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由自行轨道车、集成提轨换枕多功能装置、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和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组成,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为油泵和控制系统提供动力,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内设有油箱、油泵、液压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
所述的自行轨道车是由驱动装置、从动轮组件、车架和六个等强度悬臂梁组成,车架设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二个纵梁,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和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设置在轨道车的二个纵梁上;
所述的驱动装置是由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二个联轴器、二个第一阶梯轴、二个第一轴承、二个第二轴承、二个第三轴承、二个轨道车轮、二个第一剖分式轴承支撑、二个第二剖分式轴承支撑和二个第三剖分式轴承支撑组成,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设有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方形法兰盘,第一阶梯轴设有第一轴颈、第二轴颈、第三轴颈、第四轴颈和第五轴颈,轨道车轮设有轴孔,第一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第二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第三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
将第一轴承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二轴颈上固连,第二轴承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三轴颈上固连,第一阶梯轴第四轴颈穿设于车轮轴孔内固连,第三轴承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五轴颈上固连,将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方形法兰盘对称固连于车架第一横梁下面中部,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分别固连于车架第一横梁下面,联轴器分别套设于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第一输出轴和第一阶梯轴第一轴颈上固连,使装于第一阶梯轴上的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分别置于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内,再将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盖、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盖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盖分别与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对正固连,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组成驱动装置;
所述的从动轮装置是由第二阶梯轴、二个第四剖分式轴承支撑、二个第四轴承、二个第五剖分式轴承支撑、二个轨道车轮和二个第五轴承组成,第二阶梯轴设有对称的二个第一轴颈、二个第二轴颈和二个第三轴颈,第四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第五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轨道车轮设有轴孔;
将二个第五轴承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三轴颈固连,二个车轮轴孔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二轴颈固连,二个第四轴承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一轴颈固连,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分别固连于第二横梁下面,使装于第二阶梯轴上的二个第四轴承和二个第五轴承分别置于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内,再将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盖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盖分别与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对正固连,组成从动轮装置;
所述的往返轨道装置是由二个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二个减速液压马达、六个升降装置和二个从动轮组成,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设有纵梁,纵梁设有第一轴孔和二个第二轴孔,减速液压马达设有输出轴和法兰盘,从动轮设有轴孔;
所述的升降装置是由第一液压油缸、第一方筒形固定臂、第一方筒形伸缩臂和l形销轴组成,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设有单耳环,第一方筒形固定臂设有封闭端,第一方筒形伸缩臂设有方形法兰盘,l形销轴设有双耳环、方形法兰盘和轴颈;
将六个等强度悬臂梁对称固连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表面适当位置,将第一液压油缸穿入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内,使第一液压油缸缸体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封闭端固连,第一方筒形伸缩臂穿设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内,第一方筒形伸缩臂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形成移动副,将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单耳环与l形销轴双耳环同轴形成铰链连接,避免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承受弯矩,使第一方筒形伸缩臂方形法兰盘与l形销轴方形法兰盘对正固连,组成升降装置;
将减速液压马达输出轴与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纵梁第一轴孔同轴穿入,使减速液压马达输出轴与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的链轮固连,并使减速液压马达法兰盘与纵梁固连,将二个升降装置的l形销轴轴颈分别与纵梁二个第二轴孔同轴穿入,形成铰链连接,将二个升降装置的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分别固连于二个等强度悬臂梁上;
将升降装置的l形销轴轴颈与从动轮轴孔同轴穿入,形成铰链连接,再将升降装置的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固连于等强度悬臂梁上,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组成自行轨道车;
所述的集成提轨换枕多功能装置是由伸缩组件、升降组件、转枕及其推拉组件、提轨组件、激光位移传感器和cmos图像传感器组成;
所述的伸缩组件是由第二方筒形固定臂、第二方筒形伸缩臂和第二液压油缸组成,第二方筒形伸缩臂设有长槽孔、封闭端设有法兰盘,第二液压油缸缸体设有方形法兰盘、活塞杆设有法兰盘;
将第二液压油缸穿设于第二方筒形固定臂内,使第二液压油缸缸体方形法兰盘固连于第二方筒形固定臂上,将第二方筒形伸缩臂穿设于第二方筒形固定臂内,使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二方筒形伸缩臂固定端,第二方筒形伸缩臂与第二方筒形固定臂形成移动副,组成伸缩组件;
所述的升降组件是由第三方筒形固定臂、第三方筒形伸缩臂和第三液压油缸组成,第三方筒形固定臂设有封闭端,第三方筒形伸缩臂设有法兰盘,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设有法兰盘;
将第三液压油缸穿设于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内,使第三液压油缸缸体对称固连于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封闭端上,第三方筒形伸缩臂穿设于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内,第三方筒形伸缩臂与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形成移动副,将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三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上,组成升降组件;
所述的转枕及其推拉组件是由箱体、摆动液压马达、转轴、端盖和擒枕套组成,箱体设有底板、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限位销,摆动液压马达设有方形法兰盘、输出轴设有法兰盘,转轴设有第一轴颈、第二轴颈和法兰盘,擒枕套设有具有塑胶衬套的套筒、限位圆弧槽和与轨枕端部外表面共形的内表面;
将转轴穿设于箱体的轴套内,使转轴的第一轴颈和第二轴颈分别与箱体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形成转动副,将转轴与摆动液压马达输出轴法兰盘固连,摆动液压马达方形法兰盘固连于箱体底板上,端盖对称固连于箱体上,擒枕套与转轴法兰盘固连,使箱体限位销插入擒枕套限位圆弧槽左端,组成转枕及其推拉组件;
所述的提轨组件是由升降机构、二个方筒形吊杆、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盖板和二个提轨液压油缸组成,方筒形吊杆设有二个方形法兰盘,第四方筒形固定臂设有长槽孔、装拆工艺口和对称的二个半圆孔,第四方筒形伸缩臂设有半圆柱孔和双耳环,提轨液压油缸缸体设有加力板、活塞杆设有撑板;
所述的升降机构是由第三横梁、悬臂梁、第五方筒形固定臂、第五方筒形伸缩臂、第六方筒形伸缩臂、伸缩套式液压油缸、撑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组成,悬臂梁设有方形法兰盘,第五方筒形固定臂设有封闭端,第五方筒形伸缩臂设有方形法兰盘,方形法兰盘设有圆环和对称的二个槽孔,第六方筒形伸缩臂设有对称的二个长槽孔、方形法兰盘和双耳环,伸缩套式液压油缸缸体设有法兰盘、一级伸缩套筒设有法兰盘、二级伸缩套筒设有法兰盘,撑架设有方孔和对称的二个撑板,第一连杆设有对称的二个单耳环,第二连杆设有双耳环和单耳环;
将伸缩套式液压油缸穿设于第五方筒形固定臂内,使伸缩套式液压油缸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五方筒形固定臂封闭端,将第五方筒形伸缩臂穿设于第五方筒形固定臂内,第五方筒形伸缩臂与第五方筒形固定臂形成移动副,使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二级伸缩套筒穿出第五方筒形伸缩臂圆环内孔,使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一级伸缩套筒法兰盘与第五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圆环对称固连,将第五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与撑架方孔上表面对正固连,将第六方筒形伸缩臂从撑架方孔下面穿入,穿设于第五方筒形伸缩臂内,使第六方筒形伸缩臂与第五方筒形伸缩臂形成移动副,使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二级伸缩套筒法兰盘与第六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对称固连,将第五方筒形固定臂固连于悬臂梁方形法兰盘上,将第一连杆一端单耳环、第二连杆双耳环和第六方筒形伸缩臂双耳环铰链连接,将悬臂梁对称固连于第三横梁侧面上,组成升降机构;
将二个提轨液压油缸分别固连于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半圆柱孔内,将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二端分别穿设于其内,使第四方筒形伸缩臂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形成移动副,将第一连杆穿入第四方筒形固定臂长槽孔内,使第四方筒形伸缩臂双耳环与第一连杆另一端单耳环铰链连接,将第二连杆穿入第四方筒形固定臂长槽孔内,使另一个第四方筒形伸缩双耳环与第二连杆单耳环铰链连接,将盖板对称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装拆工艺口上,将二个吊杆的方形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上表面,将二个吊杆的另一个方形法兰盘对称固连于撑架下表面,将第三横梁对称固连于自行轨道车二个纵梁上,组成提轨组件;
将第二方筒形固定臂固连于第三横梁上,将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固连于第二方筒形伸缩臂封闭端法兰盘上,将箱体固连于第三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上,激光位移传感器固连于第二方筒形固定臂上,将cmos图像传感器固连于轨道车纵梁的外侧,组成集成提轨换枕多功能自动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轨道车承载集成提轨换枕多功能装置快速到达或离开换枕现场,集成提轨换枕多功能装置自动快速对准工作位置;
2.能够快速将钢轨顶起、转动轨枕、拉出坏轨枕、推进好轨枕;
3.提轨及推拉轨枕为集成结构,结构简单紧凑;
4.轨道车能够自行离开铁路轨道,以避免换枕工作影响列车通行;轨道车能够自行返回铁路轨道,将换枕工作完成后再离开换枕现场;
5.易实现自动控制,操作方便,换枕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非工作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工作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轨道车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轨道车驱动装置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轨道车从动轮组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往返轨道装置主要组成部分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上下轨道工作状态之一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右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上下轨道工作状态之二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右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伸缩组件(第二方筒形伸缩臂前壁剖开)、升降组件和转枕及其推拉组件(箱体半剖)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提轨组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自行轨道车1、集成提轨换枕多功能装置7、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18和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19组成,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18为油泵和控制系统提供动力,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19内设有油箱、油泵、液压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
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的自行轨道车1是由驱动装置10、从动轮组件11、车架13和六个等强度悬臂梁16组成,车架13设有第一横梁131、第二横梁132和二个纵梁133,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18和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19设置在轨道车的二个纵梁133上;
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驱动装置10是由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100、二个联轴器101、二个第一阶梯轴102、二个第一轴承103、二个第二轴承104、二个第三轴承105、二个轨道车轮106、二个第一剖分式轴承支撑107、二个第二剖分式轴承支撑108和二个第三剖分式轴承支撑109组成,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100设有第一输出轴1001、第二输出轴1002和方形法兰盘1003,第一阶梯轴102设有第一轴颈1021、第二轴颈1022、第三轴颈1023、第四轴颈1024和第五轴颈1025,轨道车轮106设有轴孔1061,第一剖分式轴承支撑107是由轴承座1071和轴承盖1072组成,第二剖分式轴承支撑108是由轴承座1081和轴承盖1082组成,第三剖分式轴承支撑109是由轴承座1091和轴承盖1092组成;
将第一轴承103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二轴颈1022上固连,第二轴承104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三轴颈1023上固连,第一阶梯轴第四轴颈1024穿设于车轮轴孔1061内固连,第三轴承105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五轴颈1025上固连,将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方形法兰盘1003对称固连于车架第一横梁131下面中部,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71、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81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91分别固连于车架第一横梁131下面,联轴器101分别套设于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第一输出轴1001和第一阶梯轴第一轴颈1021上固连,使装于第一阶梯轴102上的第一轴承103、第二轴承104和第三轴承105分别置于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71、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81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91内,再将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盖1072、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盖1082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盖1092分别与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71、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81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091对正固连,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组成驱动装置10;
请参阅图3和图6所示,所述的从动轮装置11是由第二阶梯轴110、二个第四剖分式轴承支撑111、二个第四轴承112、二个第五剖分式轴承支撑113、二个轨道车轮114和二个第五轴承115组成,第二阶梯轴110设有对称的二个第一轴颈1101、二个第二轴颈1102和二个第三轴颈1103,第四剖分式轴承支撑111是由轴承座1111和轴承盖1112组成,第五剖分式轴承支撑113是由轴承座1131和轴承盖1132组成,轨道车轮114设有轴孔1141;
将二个第五轴承115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三轴颈1103固连,二个车轮轴孔1061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二轴颈1102固连,二个第四轴承112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一轴颈1101固连,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111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131分别固连于第二横梁132下面,使装于第二阶梯轴110上的二个第四轴承112和二个第五轴承115分别置于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111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131内,再将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盖1112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盖1132分别与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111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1132对正固连,组成从动轮装置11;
请参阅图3、图4和图7所示,所述的往返轨道装置12是由二个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121、二个减速液压马达122、六个升降装置123和二个从动轮125组成,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121设有纵梁1211,纵梁1211设有第一轴孔12111和二个第二轴孔12112,减速液压马达122设有输出轴1221和法兰盘1222,从动轮125设有轴孔1251;
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的升降装置123是由第一液压油缸1231、第一方筒形固定臂1232、第一方筒形伸缩臂1233和l形销轴1234组成,第一液压油缸1231活塞杆设有单耳环12311,第一方筒形固定臂1232设有封闭端12321,第一方筒形伸缩臂1233设有方形法兰盘12331,l形销轴1234设有双耳环12341、方形法兰盘12342和轴颈12343;
将六个等强度悬臂梁16对称固连于第一横梁131和第二横梁132上表面适当位置,将第一液压油缸1231穿入第一方筒形固定臂1232内,使第一液压油缸1231缸体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封闭端12321固连,第一方筒形伸缩臂1233穿设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1232内,第一方筒形伸缩臂1233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1232形成移动副,将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单耳环12311与l形销轴双耳环12341同轴形成铰链连接,避免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承受弯矩,使第一方筒形伸缩臂方形法兰盘12331与l形销轴方形法兰盘12342对正固连,组成升降装置123;
将减速液压马达输出轴1221与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121纵梁第一轴孔12111同轴穿入,使减速液压马达输出轴1221与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121的链轮固连,并使减速液压马达法兰盘1222与纵梁1211固连,将二个升降装置的l形销轴轴颈12343分别与纵梁二个第二轴孔12112同轴穿入,形成铰链连接,将二个升降装置的第一方筒形固定臂1232分别固连于二个等强度悬臂梁16上;
将升降装置的l形销轴轴颈12343与从动轮轴孔1251同轴穿入,形成铰链连接,再将升降装置的第一方筒形固定臂1232固连于等强度悬臂梁16上,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组成自行轨道车1;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的集成提轨换枕多功能装置7是由伸缩组件70、升降组件71、转枕及其推拉组件72、提轨组件73、激光位移传感器74和cmos图像传感器75组成;
请参阅图12所示,所述的伸缩组件70是由第二方筒形固定臂701、第二方筒形伸缩臂702和第二液压油缸703组成,第二方筒形伸缩臂702设有长槽孔7021、封闭端设有法兰盘7022,第二液压油缸703缸体设有方形法兰盘7031、活塞杆设有法兰盘7032;
将第二液压油缸703穿设于第二方筒形固定臂701内,使第二液压油缸缸体方形法兰盘7031固连于第二方筒形固定臂701上,将第二方筒形伸缩臂702穿设于第二方筒形固定臂701内,使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法兰盘7032对称固连于第二方筒形伸缩臂702固定端,第二方筒形伸缩臂702与第二方筒形固定臂701形成移动副,组成伸缩组件70;
请参阅图12所示,所述的升降组件71是由第三方筒形固定臂711、第三方筒形伸缩臂712和第三液压油缸713组成,第三方筒形固定臂711设有封闭端7111,第三方筒形伸缩臂712设有法兰盘7121,第三液压油缸713活塞杆设有法兰盘7131;
将第三液压油缸713穿设于第三方筒形固定臂711内,使第三液压油缸713缸体对称固连于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封闭端7111上,第三方筒形伸缩臂712穿设于第三方筒形固定臂711内,第三方筒形伸缩臂712与第三方筒形固定臂711形成移动副,将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三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7121上,组成升降组件71;
请参阅图12所示,所述的转枕及其推拉组件72是由箱体721、摆动液压马达722、转轴723、端盖724和擒枕套725组成,箱体721设有底板7211、第一轴套7212、第二轴套7213和限位销7214,摆动液压马达722设有方形法兰盘7221、输出轴设有法兰盘722,转轴723设有第一轴颈7231、第二轴颈7232和法兰盘7233,擒枕套725设有具有塑胶衬套的套筒7251、限位圆弧槽7252和与轨枕端部外表面共形的内表面7253;
将转轴723穿设于箱体721的轴套内,使转轴723的第一轴颈7231和第二轴颈7232分别与箱体第一轴套7212和第二轴套7213形成转动副,将转轴723与摆动液压马达输出轴法兰盘7222固连,摆动液压马达722方形法兰盘7221固连于箱体底板7211上,端盖724对称固连于箱体721上,擒枕套725与转轴法兰盘7233固连,使箱体限位销7214插入擒枕套725限位圆弧槽7252左端,组成转枕及其推拉组件72;
请参阅图13所示,所述的提轨组件73是由升降机构731、二个方筒形吊杆732、第四方筒形固定臂733、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734、盖板735和二个提轨液压油缸736组成,方筒形吊杆732设有二个方形法兰盘7321,第四方筒形固定臂733设有长槽孔7331、装拆工艺口7332和对称的二个半圆孔7333,第四方筒形伸缩臂734设有半圆柱孔7341和双耳环7342,提轨液压油缸736缸体设有加力板7361、活塞杆设有撑板7362;
请参阅图13所示,所述的升降机构731是由第三横梁7310、悬臂梁7311、第五方筒形固定臂7312、第五方筒形伸缩臂7313、第六方筒形伸缩臂7314、伸缩套式液压油缸7315、撑架7316、第一连杆7317和第二连杆7318组成,悬臂梁7311设有方形法兰盘73111,第五方筒形固定臂7312设有封闭端73121,第五方筒形伸缩臂7313设有方形法兰盘73131,方形法兰盘73131设有圆环73133和对称的二个槽孔73132,第六方筒形伸缩臂7314设有对称的二个长槽孔73141、方形法兰盘73142和双耳环73143,伸缩套式液压油缸7315缸体设有法兰盘73151、一级伸缩套筒设有法兰盘73152、二级伸缩套筒设有法兰盘73153,撑架7316设有方孔73161和对称的二个撑板73162,第一连杆7317设有对称的二个单耳环73171,第二连杆7318设有双耳环73181和单耳环73182;
将伸缩套式液压油缸7315穿设于第五方筒形固定臂7312内,使伸缩套式液压油缸法兰盘73151对称固连于第五方筒形固定臂封闭端73121,将第五方筒形伸缩臂7313穿设于第五方筒形固定臂7312内,第五方筒形伸缩臂7313与第五方筒形固定臂7312形成移动副,使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二级伸缩套筒穿出第五方筒形伸缩臂圆环73133内孔,使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一级伸缩套筒法兰盘73152与第五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圆环73133对称固连,将第五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73131与撑架方孔73161上表面对正固连,将第六方筒形伸缩臂7314从撑架方孔73161下面穿入,穿设于第五方筒形伸缩臂7313内,使第六方筒形伸缩臂7314与第五方筒形伸缩臂7313形成移动副,使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二级伸缩套筒法兰盘73153与第六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73142对称固连,将第五方筒形固定臂7312固连于悬臂梁方形法兰盘73111上,将第一连杆一端单耳环73171、第二连杆双耳环73181和第六方筒形伸缩臂双耳环73143铰链连接,将悬臂梁7311对称固连于第三横梁7310侧面上,组成升降机构731;
将二个提轨液压油缸分别固连于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半圆柱孔7341内,将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734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733二端分别穿设于其内,使第四方筒形伸缩臂734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733形成移动副,将第一连杆7317穿入第四方筒形固定臂长槽孔7331内,使第四方筒形伸缩臂双耳环7342与第一连杆另一端单耳环73171铰链连接,将第二连杆7318穿入第四方筒形固定臂长槽孔7331内,使另一个第四方筒形伸缩双耳环7342与第二连杆单耳环73182铰链连接,将盖板735对称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装拆工艺口7332上,将二个吊杆的方形法兰盘7321对称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733上表面,将二个吊杆的另一个方形法兰盘7321对称固连于撑架7316下表面,将第三横梁7310对称固连于自行轨道车二个纵梁133上,组成提轨组件73;
将第二方筒形固定臂701固连于第三横梁7310上,将第三方筒形固定臂711固连于第二方筒形伸缩臂封闭端法兰盘7021上,将箱体721固连于第三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7121上,激光位移传感器74固连于第二方筒形固定臂701上,将cmos图像传感器75固连于轨道车纵梁133的外侧,组成集成提轨换枕多功能自动化装置。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如下:
1.拉出坏轨枕工作:待坏轨枕两侧轨枕间石碴清理完,轨枕四螺母已拆掉,将坏轨枕右侧轨枕外侧螺栓用机油标记好,高压油使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正向同步转动,通过二个第一阶梯轴驱动二个轨道车轮正向转动,轨道车运行至待换轨枕现场附近时,cmos图像传感器采集的图像信息,通过图形识别系统自动识别,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开始制动,使轨道车停在cmos图像传感器与机油标记螺栓同轴的位置,转枕及其推拉装置位于待换轨枕正上方,二个提轨液压油缸位于待换轨枕右侧轨枕间,如图1所示,高压油使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一级伸缩套筒开始伸出,推动第五方筒形伸缩臂伸出,第五方筒形伸缩臂托带撑架及二个提轨液压油缸下降,当撑架的二个撑板与自行轨道车的二个纵梁接触时,二个提轨液压油缸加力板上表面分别与两侧钢轨下表面共面,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一级伸缩套筒停止伸出,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二级伸缩套筒开始伸出,推动第六方筒形伸缩臂伸出,第六方筒形伸缩臂推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运动,分别使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托带提轨液压油缸向外伸出,当提轨液压油缸向外伸出至其缸体与钢轨下翼缘接触时,二个提轨液压油缸加力板上表面分别与两侧钢轨下表面接触,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二级伸缩套筒停止伸出,高压油使二个提轨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同步伸出,当固连于活塞杆的撑板接触路基石碴并将其压实后,随着活塞杆的不断伸出,提轨液压油缸缸体托带加力板向上运动,将钢轨顶起,电磁换向阀的中位使提轨液压油缸保压,高压油使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伸出,推动第三方筒形伸缩臂伸出,使第三方筒形伸缩臂托带转枕及其推拉组件下降,当擒枕套内表面与轨枕端部外表面接触时,擒枕套套设于轨枕端部,擒枕套套筒套设于轨枕端部螺栓上时,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停止伸出,高压油使摆动液压马达开始正向转动,使转轴托带与其固连的擒枕套转动,擒枕套托带轨枕转动,当擒枕套限位圆弧槽右端与箱体限位销接触时,擒枕套托带轨枕正向转动90°,摆动液压马达停止正向转动,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伸出,推动第二方筒形伸缩臂开始伸出,使第二方筒形伸缩臂托带升降组件、转枕及其推拉组件和坏轨枕向外运动,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其与第三方筒形固定臂的位移信号,来控制第二液压油缸工作,擒枕套套筒拉动坏轨枕向外运动,当坏轨枕向外运动至其后端面与前面钢轨下翼缘后侧面共面时,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停止伸出,高压油使摆动液压马达开始反向转动,当擒枕套限位圆弧槽左端与箱体限位销接触时,擒枕套托带轨枕反向转动90°,如图2所示,摆动液压马达停止反向转动,高压油使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适当缩回,拉动第三方筒形伸缩臂缩回,使第三方筒形伸缩臂托带转枕及其推拉组件上升至适当位置,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缩回,拉动第二方筒形伸缩臂缩回,使第二方筒形伸缩臂托带升降组件和转枕及其推拉组件向内运动至图1所示位置,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停止缩回,采用人工或机械将坏轨枕移开,拉出坏轨枕工作结束;
2.推进好轨枕工作:采用人工或机械将好轨枕摆好,高压油使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伸出至擒枕套套筒与轨枕前端螺栓同轴时,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适当伸出至擒枕套套设于轨枕端部,擒枕套套筒套设于轨枕端部螺栓上,如图2所示,高压油使摆动液压马达开始正向转动至擒枕套托带轨枕正向转动90°,高压油使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缩回至擒枕套套筒推动好轨枕向内运动到适当位置,高压油使摆动液压马达开始反向转动至擒枕套托带轨枕反向转动90°,如图1所示,高压油使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缩回至第三方筒形伸缩臂托带转枕及其推拉组件上升至适当位置;
高压油使二个提轨液压油缸活塞杆拉着撑板开始同步缩回至钢轨下落至原位置,高压油使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二级伸缩套筒开始缩回,拉动第六方筒形伸缩臂缩回,第六方筒形伸缩臂拉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运动,分别使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分部托带二个提轨液压油缸向内缩回,当提轨液压油缸向内缩回至其缸体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半圆孔接触时,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二级伸缩套筒停止缩回,高压油使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一级伸缩套筒开始缩回,拉动第五方筒形伸缩臂缩回,第五方筒形伸缩臂托带撑架及二个提轨液压油缸上升至适当高度,如图1所示,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一级伸缩套筒停止缩回,推进好轨枕工作结束,高压油使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反向同步转动,轨道车离开换枕现场。
3.轨道车离开铁路轨道:若前述有关工作在有效的列车通行间隙内未能完成,高压油使六个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同步伸出,六个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分别推动六个第一方筒形伸缩臂同步伸出,使六个l形销轴分别托带二个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和二个车轮向下运动,当二个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和二个车轮接触路基石碴并压实,六个第一液压油缸缸体分别推动六个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向上运动,使六个等强度悬臂梁分别托带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向上运动,使轨道车轮离开轨道适当高度,六个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同时停止伸出,高压油使二个减速液压马达开始同步正向转动,二个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驱动轨道车在路基上开始横向离开轨道运动,当二个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的链轨版与钢轨接触时,如图8和图9所示,轨道车重心将开始升高,二个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将越上钢轨,如图10和图11所示,轨道车重心将开始下降,二个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将越下钢轨,使轨道车运动至路基适当位置,二个减速液压马达停止正向转动,轨道车离开铁路轨道完成;
4.轨道车返回铁路轨道:待列车通过换枕现场,高压油使二个减速液压马达开始同步反向转动,二个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驱动轨道车在路基上开始横向返回轨道运动,如图10和图11所示,二个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已越上钢轨,轨道车重心继续升高,如图8和图9所示,二个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已越过钢轨,轨道车重心继续下降,当轨道车上到如图1所示位置,二个减速液压马达停止反向转动,高压油使六个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开始同步缩回,轨道车轮降至接触轨道,使轨道车轮支撑轨道车,如图1所示位置,六个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停止缩回,轨道车返回铁路轨道完成,轨道车可以在轨道上自如运动,以开始待完成的有关工作。
1.一种集成提轨换枕多功能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自行轨道车、集成提轨换枕多功能装置、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和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组成,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为油泵和控制系统提供动力,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内设有油箱、油泵、液压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
所述的自行轨道车是由驱动装置、从动轮组件、车架和六个等强度悬臂梁组成,车架设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二个纵梁,充电电池组及逆变器和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箱设置在轨道车的二个纵梁上;
所述的驱动装置是由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二个联轴器、二个第一阶梯轴、二个第一轴承、二个第二轴承、二个第三轴承、二个轨道车轮、二个第一剖分式轴承支撑、二个第二剖分式轴承支撑和二个第三剖分式轴承支撑组成,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设有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方形法兰盘,第一阶梯轴设有第一轴颈、第二轴颈、第三轴颈、第四轴颈和第五轴颈,轨道车轮设有轴孔,第一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第二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第三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
将第一轴承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二轴颈上固连,第二轴承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三轴颈上固连,第一阶梯轴第四轴颈穿设于车轮轴孔内固连,第三轴承套设于第一阶梯轴第五轴颈上固连,将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方形法兰盘对称固连于车架第一横梁下面中部,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分别固连于车架第一横梁下面,联轴器分别套设于制动减速双输出轴液压马达第一输出轴和第一阶梯轴第一轴颈上固连,使装于第一阶梯轴上的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分别置于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内,再将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盖、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盖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盖分别与第一剖分式支撑轴承座、第二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第三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对正固连,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组成驱动装置;
所述的从动轮装置是由第二阶梯轴、二个第四剖分式轴承支撑、二个第四轴承、二个第五剖分式轴承支撑、二个轨道车轮和二个第五轴承组成,第二阶梯轴设有对称的二个第一轴颈、二个第二轴颈和二个第三轴颈,第四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第五剖分式轴承支撑是由轴承座和轴承盖组成,轨道车轮设有轴孔;
将二个第五轴承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三轴颈固连,二个车轮轴孔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二轴颈固连,二个第四轴承分别套设于第二阶梯轴二个第一轴颈固连,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分别固连于第二横梁下面,使装于第二阶梯轴上的二个第四轴承和二个第五轴承分别置于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内,再将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盖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盖分别与二个第四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和二个第五剖分式支撑轴承座对正固连,组成从动轮装置;
所述的往返轨道装置是由二个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二个减速液压马达、六个升降装置和二个从动轮组成,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设有纵梁,纵梁设有第一轴孔和二个第二轴孔,减速液压马达设有输出轴和法兰盘,从动轮设有轴孔;
所述的升降装置是由第一液压油缸、第一方筒形固定臂、第一方筒形伸缩臂和l形销轴组成,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设有单耳环,第一方筒形固定臂设有封闭端,第一方筒形伸缩臂设有方形法兰盘,l形销轴设有双耳环、方形法兰盘和轴颈;
将六个等强度悬臂梁对称固连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表面适当位置,将第一液压油缸穿入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内,使第一液压油缸缸体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封闭端固连,第一方筒形伸缩臂穿设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内,第一方筒形伸缩臂与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形成移动副,将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单耳环与l形销轴双耳环同轴形成铰链连接,避免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承受弯矩,使第一方筒形伸缩臂方形法兰盘与l形销轴方形法兰盘对正固连,组成升降装置;
将减速液压马达输出轴与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纵梁第一轴孔同轴穿入,使减速液压马达输出轴与倒置等腰梯形链轨板驱动轮的链轮固连,并使减速液压马达法兰盘与纵梁固连,将二个升降装置的l形销轴轴颈分别与纵梁二个第二轴孔同轴穿入,形成铰链连接,将二个升降装置的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分别固连于二个等强度悬臂梁上;
将升降装置的l形销轴轴颈与从动轮轴孔同轴穿入,形成铰链连接,再将升降装置的第一方筒形固定臂固连于等强度悬臂梁上,重复本段所述同样的操作,组成自行轨道车;
所述的集成提轨换枕多功能装置是由伸缩组件、升降组件、转枕及其推拉组件、提轨组件、激光位移传感器和cmos图像传感器组成;
所述的伸缩组件是由第二方筒形固定臂、第二方筒形伸缩臂和第二液压油缸组成,第二方筒形伸缩臂设有长槽孔、封闭端设有法兰盘,第二液压油缸缸体设有方形法兰盘、活塞杆设有法兰盘;
将第二液压油缸穿设于第二方筒形固定臂内,使第二液压油缸缸体方形法兰盘固连于第二方筒形固定臂上,将第二方筒形伸缩臂穿设于第二方筒形固定臂内,使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二方筒形伸缩臂固定端,第二方筒形伸缩臂与第二方筒形固定臂形成移动副,组成伸缩组件;
所述的升降组件是由第三方筒形固定臂、第三方筒形伸缩臂和第三液压油缸组成,第三方筒形固定臂设有封闭端,第三方筒形伸缩臂设有法兰盘,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设有法兰盘;
将第三液压油缸穿设于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内,使第三液压油缸缸体对称固连于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封闭端上,第三方筒形伸缩臂穿设于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内,第三方筒形伸缩臂与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形成移动副,将第三液压油缸活塞杆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三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上,组成升降组件;
所述的转枕及其推拉组件是由箱体、摆动液压马达、转轴、端盖和擒枕套组成,箱体设有底板、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限位销,摆动液压马达设有方形法兰盘、输出轴设有法兰盘,转轴设有第一轴颈、第二轴颈和法兰盘,擒枕套设有具有塑胶衬套的套筒、限位圆弧槽和与轨枕端部外表面共形的内表面;
将转轴穿设于箱体的轴套内,使转轴的第一轴颈和第二轴颈分别与箱体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形成转动副,将转轴与摆动液压马达输出轴法兰盘固连,摆动液压马达方形法兰盘固连于箱体底板上,端盖对称固连于箱体上,擒枕套与转轴法兰盘固连,使箱体限位销插入擒枕套限位圆弧槽左端,组成转枕及其推拉组件;
所述的提轨组件是由升降机构、二个方筒形吊杆、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盖板和二个提轨液压油缸组成,方筒形吊杆设有二个方形法兰盘,第四方筒形固定臂设有长槽孔、装拆工艺口和对称的二个半圆孔,第四方筒形伸缩臂设有半圆柱孔和双耳环,提轨液压油缸缸体设有加力板、活塞杆设有撑板;
所述的升降机构是由第三横梁、悬臂梁、第五方筒形固定臂、第五方筒形伸缩臂、第六方筒形伸缩臂、伸缩套式液压油缸、撑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组成,悬臂梁设有方形法兰盘,第五方筒形固定臂设有封闭端,第五方筒形伸缩臂设有方形法兰盘,方形法兰盘设有圆环和对称的二个槽孔,第六方筒形伸缩臂设有对称的二个长槽孔、方形法兰盘和双耳环,伸缩套式液压油缸缸体设有法兰盘、一级伸缩套筒设有法兰盘、二级伸缩套筒设有法兰盘,撑架设有方孔和对称的二个撑板,第一连杆设有对称的二个单耳环,第二连杆设有双耳环和单耳环;
将伸缩套式液压油缸穿设于第五方筒形固定臂内,使伸缩套式液压油缸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五方筒形固定臂封闭端,将第五方筒形伸缩臂穿设于第五方筒形固定臂内,第五方筒形伸缩臂与第五方筒形固定臂形成移动副,使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二级伸缩套筒穿出第五方筒形伸缩臂圆环内孔,使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一级伸缩套筒法兰盘与第五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圆环对称固连,将第五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与撑架方孔上表面对正固连,将第六方筒形伸缩臂从撑架方孔下面穿入,穿设于第五方筒形伸缩臂内,使第六方筒形伸缩臂与第五方筒形伸缩臂形成移动副,使伸缩套式液压油缸二级伸缩套筒法兰盘与第六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对称固连,将第五方筒形固定臂固连于悬臂梁方形法兰盘上,将第一连杆一端单耳环、第二连杆双耳环和第六方筒形伸缩臂双耳环铰链连接,将悬臂梁对称固连于第三横梁侧面上,组成升降机构;
将二个提轨液压油缸分别固连于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半圆柱孔内,将二个第四方筒形伸缩臂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二端分别穿设于其内,使第四方筒形伸缩臂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形成移动副,将第一连杆穿入第四方筒形固定臂长槽孔内,使第四方筒形伸缩臂双耳环与第一连杆另一端单耳环铰链连接,将第二连杆穿入第四方筒形固定臂长槽孔内,使另一个第四方筒形伸缩双耳环与第二连杆单耳环铰链连接,将盖板对称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装拆工艺口上,将二个吊杆的方形法兰盘对称固连于第四方筒形固定臂上表面,将二个吊杆的另一个方形法兰盘对称固连于撑架下表面,将第三横梁对称固连于自行轨道车二个纵梁上,组成提轨组件;
将第二方筒形固定臂固连于第三横梁上,将第三方筒形固定臂固连于第二方筒形伸缩臂封闭端法兰盘上,将箱体固连于第三方筒形伸缩臂法兰盘上,激光位移传感器固连于第二方筒形固定臂上,将cmos图像传感器固连于轨道车纵梁的外侧,组成集成提轨换枕多功能自动化装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