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拉钩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07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术拉钩。



    背景技术:

    手术拉钩用于plif术式(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方便暴露术野。现有的手术拉钩,牵开齿爪的各个齿牙的长度相等,不符合人体脊柱腰椎段的生理弯曲度(前凸),因此不能够有效的暴露术野。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术拉钩,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拉钩,其能够有效地暴露手术的视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手术拉钩,其包括拉钩本体;

    所述拉钩本体包括工作端和手握端;

    所述工作端对称设置有两列牵开齿爪;所述手握端能够调节两列所述牵开齿爪的距离;

    每列所述牵开齿爪均包括并列排布的多个齿牙,所述齿牙的长度由所述牵开齿爪的一侧到另一侧先增大后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手术拉钩,所述牵开齿爪上靠近所述手握端的所述齿牙具有倾斜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手术拉钩,所述齿牙的厚度由头端至尾端依次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手术拉钩,所述齿牙的尾端的厚度小于5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手术拉钩,所述齿牙的头端设置有加宽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手术拉钩,所述手握端设置有第一紧固结构;

    所述第一紧固结构用于固定两列所述牵开齿爪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手术拉钩,所述手握端还设置有第二紧固结构;

    所述第二紧固结构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紧固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手术拉钩,所述第二紧固结构包括u形套管、弹簧和u形内芯;

    所述u形套管的两个支管内部均设置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

    所述u形内芯的两个端部与所述u形套管的两个支管对应,并通过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u形套管封闭的端部与所述手握端连接;所述u形内芯封闭的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一紧固结构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手术拉钩,所述手握端包括第一抓握臂和第二抓握臂;所述第一紧固结构包括弧形棘轮和棘爪,所述棘爪设置在所述第二抓握臂上;

    所述弧形棘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抓握臂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抓握臂与所述棘爪配合;

    所述弧形棘轮的背部轮廓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与所述u形内芯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手术拉钩,所述拉钩本体的材质为钛合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拉钩包括拉钩本体;所述拉钩本体包括工作端和手握端;所述工作端对称设置有两列牵开齿爪;所述手握端能够调节两列所述牵开齿爪的距离;每列所述牵开齿爪均包括并列排布的多个齿牙,所述齿牙的长度由所述牵开齿爪的一侧到另一侧先增大后减小,即各个齿牙的延伸端部能够连接形成一定的弧度;而现有技术中各个齿牙的长度相等,各个齿牙延伸端部连接形成直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拉钩更符合人体脊柱腰椎段的生理弯曲度(前凸),能够有效的暴露手术视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术拉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术拉钩工作端的正视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术拉钩中第二紧固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

    100-工作端;110-牵开齿爪;111-齿牙;112-加宽头;200-手握端;210-第一紧固结构;211-棘爪;212-弧形棘轮;220-第二紧固结构;221-u形套管;222-弹簧;223-u形内芯;230-第一抓握臂;240-第二抓握臂;241-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术拉钩包括拉钩本体;

    所述拉钩本体包括工作端100和手握端200;

    所述工作端100对称设置有两列牵开齿爪110;所述手握端200能够调节两列所述牵开齿爪110的距离;

    每列所述牵开齿爪110均包括并列排布的多个齿牙111,所述齿牙111的长度由所述牵开齿爪110的一侧到另一侧先增大后减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拉钩包括拉钩本体;所述拉钩本体包括工作端100和手握端200;所述工作端100对称设置有两列牵开齿爪110;所述手握端200能够调节两列所述牵开齿爪110的距离;每列所述牵开齿爪110均包括并列排布的多个齿牙111,所述齿牙111的长度由所述牵开齿爪110的一侧到另一侧先增大后减小,即各个齿牙111的延伸端部能够连接形成一定的弧度;而现有技术中各个齿牙111的长度相等,各个齿牙111延伸端部连接形成直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拉钩更符合人体脊柱腰椎段的生理弯曲度(前凸),能够有效的暴露手术视野。

    请参照图2,所述牵开齿爪110上靠近所述手握端200的所述齿牙111具有倾斜角度。

    手术拉钩使用时,牵开齿爪110靠近手握端200的齿牙111对应骶椎(s1)与第五腰椎(l5)椎体,而骶椎(s1)与第五腰椎(l5)椎体成角度,现有的拉钩最后排齿牙111未成生理倾斜角度,手术中不能暴露骶椎,有碍手术操作。本实施例牵开齿爪110靠近手握端200的齿牙111(拉钩最后排齿牙111)具有倾斜角度,形成生理倾斜角度,能够充分暴露手术的视野,便于手术的进行。

    请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齿牙111的头端设置有加宽头112,且齿牙111与加宽头112向外侧成角,外翻的形态。

    手术中,牵开齿爪110的齿牙111与肌肉接触,现有的手术拉钩齿牙111的头端尖锐,不能够充分遮挡椎体与肌肉相交处,有碍手术操作。本实施例中,齿牙111头端的端部做加宽处理,能够充分遮挡椎体与肌肉相交的位置。

    请参照图4和图5,所述手握端200设置有第一紧固结构210;

    所述第一紧固结构210用于固定两列所述牵开齿爪110的距离。

    两列牵开齿爪110牵开肌肉后需要保持该距离以便于手术的进行,因此在手握端200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紧固结构21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手握端200还设置有第二紧固结构220;

    所述第二紧固结构220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紧固结构210。

    第一紧固结构210能够固定两列牵开齿爪110的距离,但术中随着切口压力及使用次数的增多,可能出现第一紧固结构210的紧固作用失效。本实施例在手握端200的位置还设置了第二紧固结构220,第二紧固结构220用于固定第一紧固结构210,防止第一紧固结构210的紧固功能失效,进一步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紧固结构220包括u形套管221、弹簧222和u形内芯223;

    所述u形套管221的两个支管内部均设置有所述弹簧222,所述弹簧222的一端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

    所述u形内芯223的两个端部与所述u形套管221对应,并通过所述弹簧222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u形套管221封闭的端部与所述手握端200连接;所述u形内芯223封闭的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一紧固结构210卡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手握端200包括第一抓握臂230和第二抓握臂240;所述第一紧固结构210包括弧形棘轮212和棘爪211,所述棘爪211设置在所述第二抓握臂240上;

    所述弧形棘轮2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抓握臂230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抓握臂240与所述棘爪211配合;

    所述弧形棘轮212的背部轮廓上设置有缺口241,所述缺口241用于与所述u形内芯223卡接。

    具体的,手握端200包括第一抓握臂230和第二抓握臂240,第一抓握臂230的连接端与第二抓握臂240的连接端铰接,手握第一抓握臂230的另一端和第二抓握臂240的另一端能够控制第一抓握臂230与第二抓握臂240所呈的角度,从而实现控制两列牵开齿爪110牵开的距离。

    本实施例的第一紧固结构210包括棘爪211和弧形的棘轮,其中第二抓握臂240上设置有通孔,棘爪211固定设置在通孔中;弧形棘轮212的一端与第一抓握臂230连接,另一端穿过通孔与设置在通孔中的棘爪211卡合。另外,弧形棘轮212的背部轮廓上设置有缺口241。

    第二紧固结构220中,u形套管221封闭的端部固定在第二抓握臂240上,u形内芯223的封闭端套设在弧形棘轮212上,并与弧形棘轮212上的缺口241配合,u形内芯223在弹簧222的作用下能增加棘爪211与弧形棘轮212卡合方向的作用力,使得棘爪211与弧形棘轮212卡合更加牢固,进一步防止脊柱手术时,医生手术操作动作幅度大、速度快和力量强导致棘爪211和弧形棘轮212配合失效,引起拉钩回弹(因为牵开皮肤和肌肉的力量都作用在拉钩本体上了)。本实施例的第二紧固结构220增加了第一紧固结构210锁合的作用力(即棘爪211和弧形棘轮212之间的卡合作用力),即使手术中有触碰,只要不刻意去拉锁扣,都不会弹开。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术拉钩,是对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术拉钩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也属于该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术拉钩包括拉钩本体;

    所述拉钩本体包括工作端100和手握端200;

    所述工作端100对称设置有两列牵开齿爪110;所述手握端200能够调节两列所述牵开齿爪110的距离;

    每列所述牵开齿爪110均包括并列排布的多个齿牙111,所述齿牙111的长度由所述牵开齿爪110的一侧到另一侧先增大后减小。

    本例牵开齿爪110的齿牙111长度由所述牵开齿爪110的一侧到另一侧先增大后减小,即各个齿牙111的延伸端部能够连接形成一定的弧度;而现有技术中各个齿牙111的长度相等,各个齿牙111延伸端部连接形成直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拉钩更符合人体脊柱腰椎段的生理弯曲度(前凸),能够有效的暴露手术视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齿牙111的厚度由头端至尾端依次增大,即各个齿牙的延伸端部能够连接形成一定的弧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齿牙111的尾端的厚度小于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拉钩本体的材质为钛合金。

    现有技术中齿牙111的厚度随意,不便于术中神经根减压操作时的部位暴露。另外,现有的手术拉钩材质多数为金属刚,沉重且易金属疲劳;由于齿牙111的厚度大,使本来就狭小的术野更狭小,挤占术野空间。本实施例齿牙111除了头端端部加宽的结构,由头端至尾端,厚度依次增大,便于手术神经根减压操作时的暴露。钛合金材质的拉钩本体,齿牙111最厚部分的尺寸也能够小于5毫米,重量更轻,齿牙111厚度更薄,挤占术野空间小,更适合暴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包括拉钩本体;

    所述拉钩本体包括工作端和手握端;

    所述工作端对称设置有两列牵开齿爪;所述手握端能够调节两列所述牵开齿爪的距离;

    每列所述牵开齿爪均包括并列排布的多个齿牙,所述齿牙的长度由所述牵开齿爪的一侧到另一侧先增大后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开齿爪上靠近所述手握端的所述齿牙具有倾斜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牙的厚度由头端至尾端依次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牙的尾端的厚度小于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牙的头端设置有加宽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端设置有第一紧固结构;

    所述第一紧固结构用于固定两列所述牵开齿爪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端还设置有第二紧固结构;

    所述第二紧固结构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紧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结构包括u形套管、弹簧和u形内芯;

    所述u形套管的两个支管内部均设置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

    所述u形内芯的两个端部与所述u形套管的两个支管对应,并通过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u形套管封闭的端部与所述手握端连接;所述u形内芯封闭的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一紧固结构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端包括第一抓握臂和第二抓握臂;所述第一紧固结构包括弧形棘轮和棘爪,所述棘爪设置在所述第二抓握臂上;

    所述弧形棘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抓握臂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抓握臂与所述棘爪配合;

    所述弧形棘轮的背部轮廓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与所述u形内芯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本体的材质为钛合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拉钩,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手术拉钩包括拉钩本体;所述拉钩本体包括工作端和手握端;所述工作端对称设置有两列牵开齿爪;所述手握端能够调节两列所述牵开齿爪的距离;每列所述牵开齿爪均包括并列排布的多个齿牙,所述齿牙的长度由所述牵开齿爪的一侧到另一侧先增大后减小,即各个齿牙的延伸端部能够连接形成一定的弧度;而现有技术中各个齿牙的长度相等,各个齿牙延伸端部连接形成直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拉钩更符合人体脊柱腰椎段的生理弯曲度,能够有效的暴露手术视野。

    技术研发人员:刘力玮;孟小娟;李晶;焦红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5.2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85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