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持针器。
背景技术:
持针器广泛使用在临床手术创口缝合过程中,持针器结构类似夹持钳,持针器包括通过铰接轴铰接在一起的两个本体,本体上位于铰接轴前端设有用于夹持缝合针的持针部,本体上位于铰接轴的后端设有便于人员操作的手持部,目前术中操作时,通常需要一人缝合,另一人剪线,单人缝合时则需要反复更换剪刀剪线,导致手术器械的增加,造成器械消毒的负担和过度耗费;并且当剪刀的刃口钝化后,需要重新更换剪刀或重新打磨,更换时整把剪刀都需要换掉,导致医疗器械成本较高。
因此,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中,对于持针器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出发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持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持针器与剪线装置分离、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持针器,包括通过铰接轴铰接在一起的两个本体,所述本体上位于所述铰接轴前端设有持针部,所述本体上位于所述铰接轴的后端设有手持部,每个所述本体上位于所述铰接轴与手持部之间均可拆卸安装有刀片,两个所述刀片上下交错设置且两个所述刀片的刃部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设有与刀片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刀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所述本体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上设有腰形槽,所述螺钉设置于所述腰形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容纳所述刀片的通孔,所述刀片嵌装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通孔内转动安装有由驱动轴驱动的凸轮,所述凸轮的外缘与所述刀片相抵靠。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位于所述凸轮的两侧均设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刀片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插装于所述本体上,所述凸轮的中心设有正多边形中心孔,所述驱动轴上设有与所述正多边形中心孔相适配的凸肩,所述驱动轴伸出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定位轴肩,所述定位轴肩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定位轴肩与本体之间设有定位销。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位于所述凸轮的两侧均设有限位轴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仅在持针器上增加了刀片,术中单人操作即可方便的完成缝合和剪线,而且刀片可以在本体上安装并拆卸,当刀片钝化后可以更换,而不必更换整个手术器械,降低了使用及维护成本。
(2)由于刀片上设有腰形槽,螺钉设置于腰形槽内,以便于调整刀片伸出本体的长度。
(3)由于本体上设置了由驱动轴驱动的凸轮来调整刀片的伸出量,需要调整刀片的伸出量时,可以拔出定位销,转动驱动轴,将刀片调至合适位置,然后插入定位销即可,操作方便快捷,节省了调整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刀片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刀片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示意图;
图中:1、本体,2、持针部,3、手持部,4、铰接轴,5、刀片,6、螺钉,7、腰形槽,8、凸轮,9、驱动轴,901、凸肩,902、定位轴肩,903、定位孔,10、拉伸弹簧,11、定位销,12、限位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前”、“后”、“左”、“右”、“内”、“外”、“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持针器,包括通过铰接轴4铰接在一起的两个本体1,本体1上位于铰接轴4前端设有持针部2,本体1上位于铰接轴4的后端设有手持部3,每个本体1上位于铰接轴4与手持部3之间均可拆卸安装有刀片5,刀片5的形状可以是近似矩形,也可以是近似梯形,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两个刀片5上下交错设置且两个刀片5的刃部相对设置,两个刀片5之间形成剪切夹角,以便于剪断缝合线,并且将持针部2和刀片5的分离避免持针部2和剪刀互相影响。
使用时,操作人员完成缝合后,不必更换器械,直接使用本持针器上的刀片5便可以将缝合线剪断,也不必再增加剪线人员,减少了医务人员投入,同时也减少了手术器械消毒的负担和过度耗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仅在持针器上增加了刀片5,术中单人操作即可方便的完成缝合和剪线,而且刀片5可拆卸安装在本体1上,刀片5钝后可以方便更换,而不必全部更换手术器械,减少了使用和维护成本。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持针器,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其使用性能:
如图2所示,本体1上设有与刀片5相适配的凹槽,刀片5通过螺钉6固定安装于本体1的凹槽内。刀片5上设有腰形槽7,螺钉6设置于腰形槽7内,以便于调整刀片5伸出本体1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螺钉6将刀片5固定在凹槽内,不仅定位牢固,而且还可以通过刀片5上的腰形槽7调整刀片5伸出长度,满足了不同粗细缝合线的快速切断。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持针器,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其使用性能:
如图3和图4所示,本体1上开设有容纳刀片5的通孔,刀片5嵌装于通孔内,通孔内转动安装有由驱动轴9驱动的凸轮8,凸轮8的外缘与刀片5相抵靠。
通孔内位于凸轮8的两侧均设有拉伸弹簧10,拉伸弹簧10一端固定于刀片5上,另一端固定于本体1上,在拉伸弹簧10作用下,刀片5的端部始终顶靠在凸轮8的外缘上,使得刀片5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更高。
驱动轴9插装于本体1上,凸轮8的中心设有正多边形中心孔,中心孔通常设置为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驱动轴9上设有与正多边形中心孔相适配的凸肩901,驱动轴9伸出本体1的一端设有定位轴肩902,定位轴肩902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孔903,定位轴肩902与本体1之间设有定位销11。需要调整刀片5的伸出量时,可以拔出定位销11,转动驱动轴9,将刀片5调至合适位置,然后插入定位销11即可,操作方便快捷,节省了调整时间。
通孔内位于凸轮8的两侧均设有限位轴承12,可以将凸轮8夹持在限位轴承12之间,避免了凸轮8晃动,提高了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刀片5嵌装于通孔内,使得刀片5定位更加稳固,并且可以通过驱动轴9带动凸轮8转动而调整刀片5伸出本体1的长度,满足了不同粗细缝合线的快速切断。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1.一种持针器,包括通过铰接轴(4)铰接在一起的两个本体(1),所述本体(1)上位于所述铰接轴(4)前端设有持针部(2),所述本体(1)上位于所述铰接轴(4)的后端设有手持部(3),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本体(1)上位于所述铰接轴(4)与手持部(3)之间均可拆卸安装有刀片(5),两个所述刀片(5)上下交错设置且两个所述刀片(5)的刃部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上设有与刀片(5)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刀片(5)通过螺钉(6)固定安装于所述本体(1)的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5)上设有腰形槽(7),所述螺钉(6)设置于所述腰形槽(7)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上开设有容纳所述刀片(5)的通孔,所述刀片(5)嵌装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通孔内转动安装有由驱动轴(9)驱动的凸轮(8),所述凸轮(8)的外缘与所述刀片(5)相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位于所述凸轮(8)的两侧均设有拉伸弹簧(10),所述拉伸弹簧(10)一端固定于所述刀片(5)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本体(1)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9)插装于所述本体(1)上,所述凸轮(8)的中心设有正多边形中心孔,所述驱动轴(9)上设有与所述正多边形中心孔相适配的凸肩(901),所述驱动轴(9)伸出所述本体(1)的一端设有定位轴肩(902),所述定位轴肩(902)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孔(903),所述定位轴肩(902)与本体(1)之间设有定位销(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位于所述凸轮(8)的两侧均设有限位轴承(1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