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穿刺点自动止血按压装置及其使用的止血冰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12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术后穿刺点自动止血按压装置及其使用的止血冰袋。
    背景技术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以使药物从导管进入,避免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创伤小、留置时间长、不限制病人臂部活动等优点。但picc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局部出血、血肿、静脉炎等。如何有效防治局部出血,又不影响导管使用,目前尚无统一、有效的工具。众所周知,对穿刺部位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压迫包扎方法,是防止和减少局部出血的关键技术。各大医院都在积极研究picc术后止血方法,有报道用拇指大小、椭圆形双面凸石子或一粒直径2.5cm的布扣制成止血绷带,用于静脉穿刺拔针后止血,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双面凸石子或布扣都有损伤导管的可能。武林在《3种动静脉内瘘止血压脉带的应用》中用纽扣、纱布块、纱布滚指套3种止血压脉带对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止血护理,发现纱布滚指套止血压脉带的内瘘并发症最少,但针眼渗血率达1.9%,不能实现完全止血。国内外关于穿刺点的止血研究,还提出了以下几种止血方法:1、用凝血酶粉末洒在穿刺点导管四周来止血,但穿刺点渗血时间平均持续8.2小时;2、使用立止血湿敷穿刺点,但药液易蒸发,与穿刺点接触不良,对血小板减少明显的患者难见效,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使用药物会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3、将弹力绷带直接缠绕于患者上肢穿刺点上或加用沙袋压迫,但未指出弹力绷带的适宜松紧度,而松紧度调整不当,会导致肢体肿胀,且沙袋压迫限制了病人的活动,患者感觉不适,同时沙袋容易移位,增加了护理困难。4、在置管后,按压局部20-30min,再用冰袋 沙袋压迫0.5h,然后取下冰袋,继续用沙袋压迫并制动4h,认为止血效果优于单纯沙袋压迫组,但是该方法采用冰袋加沙袋复合压迫止血,是否确实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商榷。此外,在使用冰袋的同时用沙袋压迫,对局部软组织、微循环、留置的导管有无影响也没有定论。综上所述,术后穿刺点止血按压装置需要实现如下要求:1、穿刺创口迅速闭合、促凝止血;2、患者疼痛感低;3、患者活动自由,自我感觉舒适;4、术后不需人工按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护理难度。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术后穿刺点自动止血按压装置及其使用的止血冰袋,可使穿刺创口迅速闭合,血小板易于聚集于局部,达到双重促凝止血目的;术后不需人工按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护理难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术后穿刺点止血按压装置,包括自患者皮肤向外依次设置的4~8层灭菌方纱、无菌贴膜、止血冰袋和自粘弹力绷带,所述灭菌方纱通过无菌贴膜与患者皮肤敷贴固定,所述止血冰袋包括柔软的外袋、塞设于外袋内浸透10%氯化钠溶液的脱脂药棉,所述止血冰袋冰冻至其内容物为霜冰混合状态被自粘性弹力绷带绑缚于穿刺点上。其中,所述止血冰袋和灭菌方纱之间设有膜片式压力传感器,所述膜片式压力传感器与外部的压力显示器电性连接。上述的术后穿刺点自动止血按压装置还包括绒毛试纸,所述绒毛试纸的一端设于灭菌方纱和无菌贴膜之间,另一端突出于止血按压装置之外并可见,用于观察穿刺点是否存在渗血情况。术后穿刺点自动止血按压装置中用于观察是否有渗血情况,还可以采用渗血感应器,所述渗血感应器包括设于患者皮肤与灭菌方纱的边缘之间的光源、设于灭菌方纱和无菌贴膜之间的光电传感器、与光电传感器电性连接的信号采集器,所述信号采集器的输出端连接有信号显示屏。上述的术后穿刺点自动止血按压装置还包括设于无菌贴膜和自粘弹力绷带之间、止血冰袋侧方的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与外部的位移显示器电性连接,用于检测止血冰袋是否发生移位。优选的,所述外袋为囊形的橡胶袋。进一步,所述灭菌方纱为8层结构,其尺寸为3.5cmx3.5c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术后穿刺点自动止血按压装置使用的止血冰袋,包括柔软且两端封闭的外袋,所述外袋内塞设有浸透10%氯化钠溶液的脱脂药棉,所述止血冰袋于冰冻状态下使用。优选的,所述外袋为囊形橡胶袋。所述止血冰袋的长度为1.5~3.0cm,外径为3.0~5.0cm。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局部用冷加速picc穿刺创口或介入手术穿刺创口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借助自粘性弹力绷带加压,使穿刺创口迅速闭合、血小板易于聚集于局部,达到双重促凝、止血的目的;局部手冷后末梢神经敏感性减低而减轻患者疼痛;术后不用人工按压,提高了工作效率;患者活动相对自由,舒适感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止血冰袋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动物实验进行10min后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实验部位皮肤组织对比图;图8为动物实验进行2h后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实验部位皮肤组织对比图;图9为动物实验进行4h后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实验部位皮肤组织对比图。附图标记说明:1、患者皮肤;2、灭菌方纱;3、无菌贴膜;4、止血冰袋;40、外袋;41、脱脂药棉;5、自粘弹力绷带;6、穿刺点;7、压力传感器;8、绒毛试纸;9、光源;10、光电传感器;11、位移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术后穿刺点自动止血按压装置,包括自患者皮肤1向外依次设置的8层灭菌方纱2、无菌贴膜3、止血冰袋4和自粘弹力绷带5,所述灭菌方纱2通过无菌贴膜3与患者皮肤1敷贴固定。所述止血冰袋4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柔软的外袋40、塞设于外袋40内浸透10%氯化钠溶液的脱脂药棉41,最优的结构是将外袋做成全封闭式结构,脱脂药棉被封闭于外袋内。所述止血冰袋4于-18℃环境下冰冻至少12小时至其内容物为霜冰混合状态后被自粘性弹力绷带5绑缚于正对穿刺点6处,而且能在被绑缚20min后,止血冰袋解冻至内部无冰,整体柔软有弹性,具有手指指感,不会损伤患者皮肤和导管。本实施例中,所述灭菌方纱的尺寸为3.5cmx3.5cm。所述外袋为囊形的橡胶袋,所述止血冰袋的长度为2.5cm,外径为3.5cm。所述自粘性弹力绷带5选用耐乐固自粘弹力绷带,也可以参照耐乐固自粘弹力绷带的弹性和尺寸等设计专用弹力绷带,并在绷带内侧设置布袋,用于放置止血冰袋,避免止血冰袋因患者肢体活动而移位。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0%的氯化钠低温持续时间长,在融化过程中其形态为霜冰混合,止血冰袋松软,能充分与体表接触、易于固定。止血冰袋在隔着灭菌方纱接触皮肤20分钟内逐渐形成有弹性囊状指头,1~2小时后与皮肤温度相等,耐乐固自粘弹力绷带压力也逐渐减小,从而避免了局部长期用冷致冻伤及局部长期受压致肢体肿胀。下面以真实的实验结果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一、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入选标准为:①病情或治疗需要留置picc患者;②穿刺侧肢体无循环障碍及水肿,穿刺局部无感染且皮色正常;③有可供穿刺的血管且患者配合。排出标准为:①有严重后果凝血障碍者;②已知或怀疑患者对导管材质过敏;③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疗、外伤、血管外科手术史或静脉血栓形成史。观察组的picc置管采用本实施例加压固定,对照组picc置管后采用常规人工按压加普通弹力绷带加压固定。详细记录病人的基础资料,导管及穿刺针型号、穿刺血管、穿刺次数、x摄片、置入时间、24小时内局部出血情况、不适症状、舒适度、护理时数、拔管时间等,比较两组止血有效率、病人舒适度、总护理时数。二、研究方法制作实验用止血冰袋:将灭菌橡胶手套的指套沿指根部剪下,向内灌入10%氯化钠溶液浸透的圆柱状脱脂药棉,末端拉紧打死结,制成3.5cm×2.5cm柔软有弹性的指囊,放入冰箱-18℃冰冻12小时制成止血冰袋备用。止血冰袋可重复放入冰箱冷冻。在环境温度25℃条件下,观察组用自制止血冰袋加耐乐固自粘弹力绷带加压固定,对照组按常规采用人工按压加普通弹力绷带加压固定,观察两组局部出血情况、患者舒适度、所耗护理时数。picc穿刺成功后,穿刺点消毒后用3.5㎝×3.5㎝8层灭菌小方纱覆盖并用食指中指按压,3m敷贴固定,立即将止血冰袋纵向放置于局部,外加耐乐固自粘弹力绷带2.5圈(勿拉长)固定,松紧以患者前臂皮肤颜色无变化且感觉舒适为宜,止血冰袋4小时后取下,耐乐固自粘弹力绷带24小时取下。动物实验:毕格狗8只,雌雄不限,体重5-10公斤,分别用脱毛露脱去前肢毛发,温水清洗备用。将狗随机编为1-8号,随机分配狗前肢。实验侧与正常侧自身对照。制作狗左或右前肢平均周径1/10周径的止血冰袋,长2.5cm,按picc操作流程留置导管,8层无菌小方纱覆盖穿刺点,3m敷贴固定,止血冰袋纵向放置,外加耐乐固自粘弹力绷带2.5圈固定,止血冰袋及耐乐固自粘弹力绷带4小时后取下。三、观察指标3.1局部出血情况自局部固定完毕开始记时,60分钟观察一次直至24小时。24小时内敷料外观干燥无渗出、24小时后换药穿刺点无渗血、皮色正常或灭菌方纱上有≤1.0cm×1.0cm(出血量≤0.1ml)成旧渗血为有效;24小时内外观敷料有活动性出血,24小时后换药穿刺点有渗血或皮色有淤斑、血肿或灭菌方纱上有>1.0cm×1.0cm(出血量﹥0.1ml)成旧渗血为无效。3.2患者舒适度自局部固定完毕开始记时,每60分钟观察一次直至24小时。观察患者不舒适症状体征:局部疼痛、麻木、肿胀、瘀斑、血肿及焦虑。目前没有评价舒适度的金标准。我们参照癌症疼痛的临床评估方法设计了舒适度数字评估法:将一个10cm长直尺划为10等份,从左到右依次标有0、1、2、3、4、5、6、7、8、9、10,其中0代表舒适,10代表患者能想象的最不舒适,让患者根据自己的体验在此直尺上标记。1-3为轻度不适,4-6为中度不适,7-10为重度不适。3.3所耗护理时数自局部固定完毕开始记时至置管24小时更换敷贴为止。累计护士局部按压(或病人、家属按压)、床边观察和换药或重新固定等所耗护理时间。3.4动物实验观察指标分别于固定后的10分钟、20分钟、2小时、4小时局部病理、导管有无受损(在室温25℃条件下)。标本采集:以压迫中心点为中心,取狗前肢皮肤及部分皮下组织,体积为0.1cm2(长1cm,宽0.5cm,厚0.2cm),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并用光镜观察表皮层、真皮层及皮下组织结构尤其血管情况(是否扩张淤血、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等)。四、结果一般来说皮肤温度维持在20℃以下或40℃以上时人才会感觉到恒定的温度觉,介于20-40℃之间变化时,由于适应,温度觉很快消失。我们曾用低温温度计按温度计、8层灭菌方纱、止血冰袋、弹力绷带的顺序局部固定进行正常人体实验,发现止血冰袋固定局部20分钟之内皮肤温度在5-15℃,(此时皮肤毛细血管是舒张的,其生理意义在于防止局部冻伤),止血冰袋又是隔着8层纱布接触皮肤,肢体还可正常穿衣,所以病人只有局部稍冷或微冷的感觉,20分钟以后皮肤温度升至20-34℃,止血冰袋也变得松软,病人就没有不适感觉。所以观察组不适症状体征及由此引起的焦虑与对照组比明显减少,两组舒适度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6.67%,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病人的舒适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28。护理工作时数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42。表1两组止血效果比较组别例数有效无效有效率%观察组9387693.55对照组90692176.67。表2两组不舒适症状体征比较组别例数疼痛麻木肿胀瘀斑血肿焦虑观察组93001104对照组9051366617。表3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组别例数舒适轻度不适中度不适重度不适观察组9389011对照组90781366。表4两组24小时所耗护理时数比较组别例数护理时数观察组9363.47±8.74对照组9067.72±10.46。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实验结论:实验侧皮肤表皮层、真皮层及皮下组织结构清楚,与正常侧相比,未见异常。实验侧皮下血管形态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完整,与正常侧相比,未见异常。结论:实验侧实验部位皮肤未见组织病理改变(见图7-图9),导管完好无破损。观察组用冰冻的止血冰袋和耐乐固自粘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时间、部位、压力标准化,止血有效率高。而对照组用传统的人工按压,由于护士承担着繁重的护理工作,且一人值班时不可能持续按压只能由病人或家属按压,人工按压在压迫部位准确性及施加压力的一致性和恒定性上存在个体差异,加上普通弹力绷带易滑脱,因此止血有效率低。观察组中有5例因纱布上陈旧血迹直径>1.0cm(即出血量>0.1ml);有1例瘀斑,是因同部位穿刺2次加上患肢活动过度造成皮下出血,但24小时穿刺点无出血,灭菌方纱上陈旧出血直径<1.0cm×1.0cm,且未透过8层纱布;1例肿胀是因病人担心护士观察不方便把衣袖上卷卡在肘关节上方而导致肢体肿胀。五、结论10%的氯化钠低温持续时间长,在融化过程中其形态为霜冰混合,止血冰袋松软,能充分与体表接触、易于固定。止血冰袋在隔着灭菌方纱接触皮肤20分钟内逐渐形成有弹性囊状指头,1~2小时后与皮肤温度相等,耐乐固自粘弹力绷带压力也逐渐减小,从而避免了局部长期用冷致冻伤及局部长期受压致肢体肿胀。普通弹力绷带易滑脱,故采用法国优格公司提供的耐乐固自粘弹力绷带,耐乐固自粘弹力绷带具自粘性、透气性、防水性、易固定、可重复使用而优于普通弹力绷带。有研究报道,能够阻断动脉血流的压力是40kpa(40000n/cm2),而耐乐固弹力绷带的束紧力为20-40n/cm2,不会造成动脉血流阻断,却能达到稳定静脉的目的。因此,止血冰袋加弹力绷带局部正确固定4小时,取下止血冰袋,耐乐固自粘弹力绷带继续固定至24小时不会导致肢体肿胀。观察组通过局部用冷,使血小板周边微管消失,可出现自发性聚集,粘附反应增强;使血管收缩,血液粘稠度增加,促进血液凝固控制出血,而且减低神经末梢敏感性,减轻局部组织内的张力,从而减少疼痛;在病人摄片、如厕时不用人工按压,活动相对自如,心理放松加之冰指逐渐松软,所以麻木肿胀症状减少或消失。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所述止血冰袋和无菌贴膜之间设置膜片式压力传感器7,所述膜片式压力传感器7与外部的压力显示器电性连接,要求绑缚过程中膜片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的压力为40kpa为宜。也可以将压力显示器用控制器替代,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无线信号传输,控制器内设显示模块、对比模块和报警模块,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经显示模块显示出来,对比模块将压力检测值与压力设定值40kpa进行对比,当压力检测值小于压力设定值40kpa或大于压力设定值40kpa一定范围时,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膜片式压力传感器,又称隔膜压力传感器,由于隔离膜片大面积接触介质,所以适用于密闭场合。本实施例中的膜片式压力传感器7可选用深圳市中曼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该公司生产的膜片式的座椅传感器即可使用,当然,本实施例中所用膜片式传感器中膜片的数量不需要向座椅传感器所用数量那么多,只需要一片膜片即可,也可以多片,在止血冰袋和无菌贴膜之间进行多点测量。传感器的线路及其信号输出线在产品出厂时已连接好,只需要将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线与压力显示器连接即可,此处的压力显示器为常规产品,比如北京中科三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mk40-e8y型压力显示器、欧姆龙压力显示器等。当然,压力显示器最好选用微型压力显示器,但是膜片式压力传感器和微型压力显示器的结构不需要特殊设计,可以直接购买使用。优选的,膜片式压力传感器与压力显示器之间最好设计成蓝牙连接模式,避免携带压力显示器不方便。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渗血情况检测装置,如图4所示的增设无菌的绒毛试纸8,所述绒毛试纸8的一端设于灭菌方纱和无菌贴膜之间,另一端突出于止血按压装置之外并可见。也可以如图5所示,设置渗血感应器,所述渗血感应器包括设于患者皮肤与灭菌方纱之间的光源9、设于灭菌方纱和无菌贴膜之间的光电传感器10、与光电传感器10电性连接的信号采集器,所述信号采集器的输出端连接有信号显示屏。实施例4: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检测肢体是否肿胀的装置,包括设于无菌贴膜和自粘弹力绷带之间、止血冰袋侧方的位移传感器11,所述位移传感器与外部的位移显示器电性连接,用于检测止血冰袋是否发生移位。本实用新型不限于picc置管穿刺点的止血按压,利用内含浸透10%氯化钠溶液的脱脂药棉的止血冰袋,结合耐乐固自粘弹力绷带进行止血加压也可以用于其他手术穿刺场合,止血冰袋也不限于小的囊形,也可以做的更小或更大,视实际情况而定。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术后穿刺点自动止血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患者皮肤向外依次设置的4~8层灭菌方纱、无菌贴膜、止血冰袋和自粘弹力绷带,所述灭菌方纱通过无菌贴膜与患者皮肤敷贴固定,所述止血冰袋包括柔软的外袋、塞设于外袋内浸透10%氯化钠溶液的脱脂药棉,所述止血冰袋冰冻至其内容物为霜冰混合状态被自粘性弹力绷带绑缚于穿刺点上;

    所述的术后穿刺点自动止血按压装置还包括绒毛试纸,所述绒毛试纸的一端设于灭菌方纱和无菌贴膜之间,另一端突出于止血按压装置之外并可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穿刺点自动止血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无菌贴膜和自粘弹力绷带之间、止血冰袋侧方的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与外部的位移显示器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穿刺点自动止血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袋为囊形的橡胶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穿刺点自动止血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8层所述灭菌方纱,其尺寸为3.5cmx3.5cm。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术后穿刺点自动止血按压装置使用的止血冰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柔软且两端封闭的外袋,所述外袋内塞设有浸透10%氯化钠溶液的脱脂药棉,所述止血冰袋于冰冻状态下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血冰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袋为囊形橡胶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血冰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冰袋的长度为1.5~3cm,外径为3~5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术后穿刺点自动止血按压装置,所述止血按压装置包括自患者皮肤向外依次设置的4~8层灭菌方纱、无菌贴膜、止血冰袋和自粘弹力绷带,所述灭菌方纱通过无菌贴膜与患者皮肤敷贴固定,所述止血冰袋包括柔软的外袋、塞设于外袋内浸透10%氯化钠溶液的脱脂药棉,所述止血冰袋于‑18℃环境下冰冻至少12小时后被自粘性弹力绷带绑缚于穿刺点上;所述止血冰袋和无菌贴膜之间设有膜片式压力传感器,所述膜片式压力传感器与外部的压力显示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局部用冷加速PICC或介入手术穿刺创口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借助自粘性弹力绷带加压,使穿刺创口迅速闭合、血小板易于聚集于局部,达到双重促凝、止血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杨扬;徐燃;陈云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如东县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8.12.2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85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