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16


    本实用新型涉及损伤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托架是固定在桥墩上,用来支撑桥墩两侧延伸出来的模板、支架以及混凝土重量的桥梁构件,目前一般采用钢板焊接或者用螺栓组件进行安装,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检测就是为了确定桥梁托架在使用一段时间过后检测该托架是否可以达到刚开始设计的结构强度,以防托架某处损伤而影响整个托架的结构强度从而影响正常使用。

    现有技术中,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的检测一般采用金属裂纹探伤仪,为了方便携带,一般使用手持式金属探伤仪,将探头的插头插入金属探伤仪的插口,然后将探头对准托架各个部位进行检测,在金属探伤仪的显示屏上会显示托架的损伤情况,但是手拿着金属探伤仪进行检测过程中,金属探伤仪存在摔落的可能,会导致金属探伤仪内部零部件松动,甚至可能会把显示屏摔碎,给后续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的检测装置,具备防摔的优点,以解决现有技术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检测用手持式金属探伤仪存在从手上掉落的可能,给后续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防摔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的检测装置,包括探伤仪外壳,所述探伤仪外壳的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圆管,两个所述圆管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均与探伤仪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均与把手的右端固定连接,且两个圆管的内壁均与把手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把手的底部开设有插槽,且位于下方的圆管表面固定连接有方盒,且方盒位于插槽的右下方,所述方盒的内部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弹簧和活动块,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块的底部和方盒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的顶部贯穿位于下方的圆管并与把手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且第二弹簧活动套接在活动杆的表面,所述活动杆的底部贯穿方盒并与拉环的顶部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海绵垫,且海绵垫的右侧开设有半圆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探伤仪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圆管的表面固定连接,且固定杆的左侧为向左凸起的半圆形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拉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活动杆活动套接在连接座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轴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探伤仪外壳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手指环,且手指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的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的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圆管、把手、活动块、拉环和手指环,将一只手的四根手指穿过把手,另一之后按压把手,使把手沿着圆管向右运动,第一弹簧缩短,当插槽与活动块位置对应时,第二弹簧伸长,从而挤压活动块插入插槽的内部,从而将把手固定住,利用海绵垫将一只手的手背某处压住,使用者的手便不会轻易与探伤仪外壳分离,同时四根手指穿过手指环,利用海绵圈与手指紧密贴合,从而使得使用者的手部更不易与探伤仪外壳分离,使用者在使用时,探伤仪外壳便不会轻易从手中摔落,达到了防止摔落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检测用手持式金属探伤仪存在从手上掉落的可能,给后续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探伤仪外壳位置处左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杆俯视图。

    图中:1-探伤仪外壳;2-圆管;3-第一弹簧;4-把手;5-插槽;6-方盒;7-第二弹簧;8-活动块;9-活动杆;10-拉环;11-海绵垫;12-固定杆;13-连接座;14-手指环;15-海绵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4,一种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的检测装置,包括探伤仪外壳1,探伤仪外壳1的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圆管2,两个圆管2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第一弹簧3,两个第一弹簧3的右端均与探伤仪外壳1的左侧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弹簧3的左端均与把手4的右端固定连接,且两个圆管2的内壁均与把手4的表面活动连接,把手4的底部开设有插槽5,插槽5呈喇叭状,且活动块8的顶部呈半圆形,便于活动块8插入插槽5的内部,且位于下方的圆管2表面固定连接有方盒6,方盒6顶部镂空,底部进行封口,且方盒6位于插槽5的右下方,方盒6的内部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弹簧7和活动块8,第二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块8的底部和方盒6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活动块8的顶部贯穿位于下方的圆管2并与把手4的底部活动连接,活动块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9,且第二弹簧7活动套接在活动杆9的表面,活动杆9的底部贯穿方盒6并与拉环10的顶部活动连接。

    具体的,把手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海绵垫11,且海绵垫11的右侧开设有半圆形凹槽。

    本实施方案中,利用海绵垫11将手背某处压出,可以最大程度使手部舒适,不会使把手4硬性挤压手背某处而带来挤压感,半圆形凹槽数量为四个。

    具体的,探伤仪外壳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且固定杆1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圆管2的表面固定连接,且固定杆12的左侧为向左凸起的半圆形曲面。

    本实施方案中,手指穿过把手4时,整个手部呈弯曲状态,可以更好地与固定杆12的左侧贴合,避免固定杆12的棱角与手部接触带来不适的问题。

    具体的,拉环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3,活动杆9活动套接在连接座13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轴表面。

    本实施方案中,拉环10可以绕着连接座13上的固定轴转动。

    具体的,探伤仪外壳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手指环14,且手指环1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圈15。

    本实施方案中,海绵圈15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适应不同使用者手指的粗细,并且海绵圈15防止手指与手指环14之间硬性接触,增加了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将一只手的四根手指穿过把手4,另一之后按压把手4,使把手4沿着圆管2向右运动,第一弹簧3缩短,当插槽5与活动块8位置对应时,第二弹簧7伸长,从而挤压活动块8插入插槽5的内部,从而将把手4固定住,利用海绵垫11将一只手的手背某处压住,使用者的手便不会轻易与探伤仪外壳1分离,同时四根手指穿过手指环14,利用海绵圈15与手指紧密贴合,从而使得使用者的手部更不易与探伤仪外壳1分离,使用者在使用时,探伤仪外壳1便不会轻易从手中摔落,从而对金属探伤仪进行保护,免去了摔落带来维修等问题,也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结束之后,使四根手指与手指环14上的海绵圈15分离,然后另一只手拉动拉环10,使活动块8与插槽5分离,第二弹簧7缩短,第一弹簧3伸长从而挤压把手4沿着圆管2向左运动,把手4恢复初始位置,便可以将手从把手4上取下,并且可以握住把手4将金属探测仪进行携带。

    综上所述,该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的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圆管2、把手4、活动块8、拉环10和手指环14,解决了现有技术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检测用手持式金属探伤仪存在从手上掉落的可能,给后续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的检测装置,包括探伤仪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探伤仪外壳的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圆管,两个所述圆管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均与探伤仪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均与把手的右端固定连接,且两个圆管的内壁均与把手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把手的底部开设有插槽,且位于下方的圆管表面固定连接有方盒,且方盒位于插槽的右下方,所述方盒的内部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弹簧和活动块,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块的底部和方盒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的顶部贯穿位于下方的圆管并与把手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且第二弹簧活动套接在活动杆的表面,所述活动杆的底部贯穿方盒并与拉环的顶部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海绵垫,且海绵垫的右侧开设有半圆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伤仪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圆管的表面固定连接,且固定杆的左侧为向左凸起的半圆形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活动杆活动套接在连接座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轴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伤仪外壳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手指环,且手指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的检测装置,涉及损伤检测装置技术领域,该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的检测装置,包括探伤仪外壳,所述探伤仪外壳的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圆管,两个所述圆管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均与探伤仪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均与把手的右端固定连接,且两个圆管的内壁均与把手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把手的底部开设有插槽,且位于下方的圆管表面固定连接有方盒。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圆管、把手、活动块、拉环和手指环,解决了现有技术施工下场大型桥梁托架损伤检测用手持式金属探伤仪存在从手上掉落的可能,给后续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桂许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7.1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83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