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型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套型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能用来完成阑尾切除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疝气修补术等大部分普通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瘢痕小、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伤口疼痛感低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在实施单孔腹腔镜手术时,首先借助手术刀在患者身体上(通常为脐部)形成一定尺寸的创口,然后将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插入该创口,此后将所需的各种手术器械经由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通入患者体内,以便进行各种手术操作。
现有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由内套环、薄膜通道和手套型多孔平台三个部件组成,其中,内套环部件由内套环、提拉带和拉环组成,薄膜通道部件由翻圈、薄膜通道组成,薄膜通道与内套环连接,手套型多孔平台由手套型薄膜套、橡胶法兰、固持器和进出气管组成,橡胶法兰与翻圈弹性套接,安装时,首先将内套环捏成条状,然后将条状的内套环通过创口插入腹腔,使内套环在腹腔内弹性恢复成圆环状,将薄膜通道固定在创口内,然后将手套型薄膜套通过橡胶法兰与翻圈弹性套接,完成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的安装,手术完成后通过拉环牵拉提拉带将内套环从创口中拉出。
但是,现有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在安装时,内套环插入创口的过程中会逐渐弹性恢复并涨大,对创口施力,容易使创口撕裂,对创口周围组织造成损伤,而且术后直接将内套环拉出,这样取出内套环的方式会对创口周围的组织造成二次损伤,同时在将手套型薄膜套通过橡胶法兰与翻圈弹性套接的过程中,容易因操作不当而对薄膜通道施力,薄膜通道受力在创口内窜动,对创口周围的组织造成三次损伤,创口周围的组织损伤严重,影响创口的缝合和术后的愈合速度,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手套型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在安装时,内套环插入创口的过程中会逐渐弹性恢复并涨大,对创口施力,容易使创口撕裂,对创口周围组织造成损伤,而且术后直接将内套环拉出,这样取出内套环的方式会对创口周围的组织造成二次损伤,同时在将手套型薄膜套通过橡胶法兰与翻圈弹性套接的过程中,容易因操作不当而对薄膜通道施力,薄膜通道受力在创口内窜动,对创口周围的组织造成三次损伤,创口周围的组织损伤严重,影响创口的缝合和术后的愈合速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套型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它可以很好的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手套型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包括手套型薄膜套,所述手套型薄膜套的底部设有薄膜通道部件,薄膜通道部件的右侧设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的右侧设有打气装置,手套型薄膜套上大拇指的端部连通有放气管,放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放气阀,手套型薄膜套上小拇指的端部连通有进气管,手套型薄膜套上其余手指的端部连接有固持器。
优选的,所述薄膜通道部件包括硬质环形箱,硬质环形箱的顶端与手套型薄膜套的底端固定连接,硬质环形箱的右侧面连通有输气软管,输气软管的另一端与调节装置连通,硬质环形箱的内表面设有断面为三角形的凸台,凸台的内部设有磁环,硬质环形箱的内表面开设有位于凸台下方的固定孔,硬质环形箱的内表面粘贴有橡胶膜,橡胶膜将固定孔完全密封住,橡胶膜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磁性翻圈,磁性翻圈能与磁环相互吸引,磁性翻圈的底部连接有薄膜筒,薄膜筒的底端连接有环形筒,环形筒的内壁连接有弹性筋条,环形筒的右侧面连通有通气软管,通气软管的另一端与调节装置连通。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外部设有三个与其连通的转接管,一个转接管的端部与通气软管连通,另一个转接管的端部与输气软管连通,还有一个转接管的端部与打气装置连通,外壳的内部活动穿插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弹性圆盘,弹性圆盘与外壳的内壁滑动连接,弹性圆盘的内部开设有气道,气道的数量为两个,弹性圆盘的侧面开设有汇流槽,汇流槽与两个气道均连通,旋转轴的一端活动套接有限位筒,限位筒与外壳固定连接,限位筒的内壁开设有扇形槽,扇形槽的内部滑动插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端部与旋转轴连接,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调节盘。
优选的,所述打气装置包括气筒,气筒的左端连通有固定管,固定管的另一端与转接管连通,气筒内腔的左侧面设有单向流通装置,气筒的内壁连接有隔板,隔板的内部开设有气流孔,隔板的右侧面通过复位弹簧传动连接有操作装置,气筒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其右端的受力盘。
优选的,所述单向流通装置包括固定筒,固定筒的左侧面与气筒内腔的左侧面连接,固定筒的顶面与气筒内腔的顶面连接,固定筒的顶面固定穿插有压力监视装置,压力监视装置的顶端穿插在气筒顶面的内部并与外部空间连通,固定筒的左侧面开设有输气孔,输气孔与固定管连通,固定筒的底面开设有导流孔,固定筒内腔的顶面通过压力弹簧传动连接有滑板,滑板与固定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滑板的内部开设有漏气孔,滑板的底面连接有密封塞,密封塞能与导流孔密封插接。
优选的,所述压力监视装置包括监视筒,监视筒固定穿插在固定筒顶面的内部和气筒顶面的内部,监视筒的底面开设有连通孔,监视筒的顶面开设有穿插孔,监视筒内腔的底面通过检测弹簧传动连接有升降活塞,升降活塞与监视筒的内壁滑动连接,升降活塞的顶面连接有监视头,监视头的顶端能穿过穿插孔。
优选的,所述操作装置包括驱动活塞,驱动活塞与气筒的内壁滑动连接,驱动活塞的内部开设有锥形孔,驱动活塞的右侧面连接有旋转筒,旋转筒的另一端延伸至气筒的外部并连接有按压盘,旋转筒的表面开设有进气孔,旋转筒内腔的右侧面连接有弹性绳,弹性绳的另一端延伸至锥形孔的内部并连接有锥形塞,锥形塞能与锥形孔的内壁密封贴合。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通过将内套环更换成环形筒,利用环形筒的柔性,使环形筒在穿过创口的过程中不会弹性涨大,不会对创口施力,创口不会被撕裂,对创口周围的组织进行保护,通过弹性筋条对环形筒施力,使环形筒收缩成一团,减小环形筒的体积,使环形筒更容易穿过创口,进一步对创口周围的组织进行保护,通过调节装置和打气装置的配合向环形筒的内部充入高压气体,使环形筒形成具有一定刚性的圆环,将薄膜筒固定在创口内,通过磁环与磁性翻圈之间的磁吸力初步将磁性翻圈与硬质环形箱固定在一起,磁性翻圈向上移动的距离固定,不会对薄膜筒施力,通过调节装置和打气装置的配合向硬质环形箱的内部充入高压气体,使橡胶膜在气压力的作用下鼓起并与磁性翻圈贴合,进一步对磁性翻圈进行固定,同时对磁性翻圈与硬质环形箱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薄膜筒不会在创口内窜动,再一次对创口周围的组织进行保护,创口周围的组织不会受到损伤,不会影响创口的缝合和术后的愈合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薄膜通道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后薄膜通道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环形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a-a处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中b-b处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打气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8中单向流通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9中压力监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图8中操作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内套环、薄膜通道和手套型多孔平台三个部件组成,其中,内套环部件由内套环、提拉带和拉环组成,薄膜通道部件由翻圈、薄膜通道组成,薄膜通道与内套环连接,手套型多孔平台由手套型薄膜套、橡胶法兰、固持器和进出气管组成,橡胶法兰与翻圈弹性套接
1、手套型薄膜套;2、薄膜通道部件;20、通气软管;21、硬质环形箱;22、输气软管;23、磁环;24、固定孔;25、橡胶膜;26、磁性翻圈;27、薄膜筒;28、环形筒;29、弹性筋条;3、调节装置;31、外壳;32、转接管;33、旋转轴;34、弹性圆盘;35、气道;36、汇流槽;37、限位筒;38、扇形槽;39、限位杆;4、打气装置;41、气筒;42、固定管;43、单向流通装置;431、固定筒;432、压力监视装置;4321、监视筒;4322、连通孔;4323、穿插孔;4324、检测弹簧;4325、升降活塞;4326、监视头;433、输气孔;434、导流孔;435、压力弹簧;436、滑板;437、漏气孔;438、密封塞;44、隔板;45、气流孔;46、复位弹簧;47、操作装置;471、驱动活塞;472、锥形孔;473、旋转筒;474、进气孔;475、按压盘;476、弹性绳;477、锥形塞;48、受力盘;5、放气管;6、放气阀;7、进气管;8、固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1,一种手套型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包括手套型薄膜套1,手套型薄膜套1的底部设有薄膜通道部件2,薄膜通道部件2的右侧设有调节装置3,调节装置3的右侧设有打气装置4,手套型薄膜套1上大拇指的端部连通有放气管5,放气管5的另一端连接有放气阀6,手套型薄膜套1上小拇指的端部连通有进气管7,手套型薄膜套1上其余手指的端部连接有固持器8。
薄膜通道部件2包括硬质环形箱21,硬质环形箱21的顶端与手套型薄膜套1的底端固定连接,硬质环形箱21的右侧面连通有输气软管22,输气软管22的另一端与调节装置3连通,硬质环形箱21的内表面设有断面为三角形的凸台,凸台的内部设有磁环23,硬质环形箱21的内表面开设有位于凸台下方的固定孔24,硬质环形箱21的内表面粘贴有橡胶膜25,橡胶膜25将固定孔24完全密封住,橡胶膜25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磁性翻圈26,磁性翻圈26能与磁环23相互吸引,磁性翻圈26的底部连接有薄膜筒27,薄膜筒27的底端连接有环形筒28,环形筒28由非弹性薄膜制成,环形筒28的内壁连接有弹性筋条29,环形筒28的右侧面连通有通气软管20,通气软管20的另一端与调节装置3连通。
调节装置3包括外壳31,外壳31的外部设有三个与其连通的转接管32,一个转接管32的端部与通气软管20连通,另一个转接管32的端部与输气软管22连通,还有一个转接管32的端部与打气装置4连通,外壳31的内部活动穿插有旋转轴33,旋转轴33的外部固定套接有弹性圆盘34,弹性圆盘34与外壳31的内壁滑动连接,弹性圆盘34的内部开设有气道35,气道35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气道35只能通过转接管32与通气软管20连通,另一个气道35只能通过转接管32与输气软管22连通,弹性圆盘34的侧面开设有汇流槽36,汇流槽36只能通过转接管32与固定管42连通,汇流槽36与两个气道35均连通,旋转轴33的一端活动套接有限位筒37,限位筒37与外壳31固定连接,限位筒37的内壁开设有扇形槽38,扇形槽38的内部滑动插接有限位杆39,限位杆39的端部与旋转轴33连接,旋转轴33的另一端连接有调节盘。
打气装置4包括气筒41,气筒41的左端连通有固定管42,固定管42的另一端与转接管32连通,气筒41内腔的左侧面设有单向流通装置43,气筒41的内壁连接有隔板44,隔板44的内部开设有气流孔45,隔板44的右侧面通过复位弹簧46传动连接有操作装置47,气筒41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其右端的受力盘48。
单向流通装置43包括固定筒431,固定筒431的左侧面与气筒41内腔的左侧面连接,固定筒431的顶面与气筒41内腔的顶面连接,固定筒431的顶面固定穿插有压力监视装置432,压力监视装置432的顶端穿插在气筒41顶面的内部并与外部空间连通,固定筒431的左侧面开设有输气孔433,输气孔433与固定管42连通,固定筒431的底面开设有导流孔434,固定筒431内腔的顶面通过压力弹簧435传动连接有滑板436,滑板436与固定筒431的内壁滑动连接,滑板436的内部开设有漏气孔437,滑板436的底面连接有密封塞438,密封塞438能与导流孔434密封插接。
压力监视装置432包括监视筒4321,监视筒4321固定穿插在固定筒431顶面的内部和气筒41顶面的内部,监视筒4321的底面开设有连通孔4322,监视筒4321的顶面开设有穿插孔4323,监视筒4321内腔的底面通过检测弹簧4324传动连接有升降活塞4325,升降活塞4325与监视筒4321的内壁滑动连接,升降活塞4325的顶面连接有监视头4326,监视头4326的顶端能穿过穿插孔4323。
操作装置47包括驱动活塞471,驱动活塞471与气筒41的内壁滑动连接,驱动活塞471的内部开设有锥形孔472,驱动活塞471的右侧面连接有旋转筒473,旋转筒473的另一端延伸至气筒41的外部并连接有按压盘475,旋转筒473的表面开设有进气孔474,旋转筒473内腔的右侧面连接有弹性绳476,弹性绳476处于拉伸状态,弹性绳476的另一端延伸至锥形孔472的内部并连接有锥形塞477,锥形塞477能与锥形孔472的内壁密封贴合。
工作原理:
首先将环形筒28插入创口,使环形筒28进入腹腔,然后按压按压盘475,按压盘475通过旋转筒473推动驱动活塞471向左移动,对气筒41内部的气体施压,气筒41内部的气体压力逐渐升高,接着密封塞438在气压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将导流孔434打开,气筒41内部的高压气体穿过漏气孔437、输气孔433、固定管42、转接管32、汇流槽36、气道35、通气软管20进入环形筒28,驱动活塞471移动到最左端时,松开按压盘475,驱动活塞471在复位弹簧46弹力的作用下向右移动,使气筒41的内部形成负压,然后滑板436在压力弹簧435弹力的作用下推动密封塞438插入导流孔434,将导流孔434密封住,同时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孔474进入旋转筒473并推动锥形塞477向左移动,将锥形孔472打开,使外部空气进入气筒41,如此往复按压按压盘475,使环形筒28内部气压逐渐升高,然后升降活塞4325在气压力的作用下推动监视头4326向上移动,当监视头4326的顶端穿过穿插孔4323并暴露在监视筒4321外部时,停止按压按压盘475,此时环形筒28涨大形成具有一定刚性的圆环,将薄膜筒27的底端被固定在腹腔内,然后通过旋转轴33顺时针转动弹性圆盘34,将输气软管22与固定管42连通,通气软管20与固定管42断开,使环形筒28内部的气压固定不变,然后将硬质环形箱21的底端对准磁性翻圈26并逐渐向磁性翻圈26靠近,直至磁性翻圈26在磁环23与磁性翻圈26之间的磁吸力作用下进入硬质环形箱21并与凸台的底面接触,初步将磁性翻圈26与硬质环形箱21固定在一起,接着反复按压按压盘475,向硬质环形箱21的内部打入气体,硬质环形箱21内部的气压逐渐升高,之后橡胶膜25在气压力的作用下鼓起并与磁性翻圈26贴合,直至监视头4326的顶端穿过穿插孔4323并暴露在监视筒4321外部,进一步对磁性翻圈26进行固定,同时对磁性翻圈26与硬质环形箱21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至此,安装完毕,开始进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手术完毕之后,将通气软管20与转接管32分开,放出环形筒28内部的气体,然后环形筒28在弹性筋条29弹力的作用下收缩成一团,减小环形筒28的体积,使环形筒28更容易穿过创口,最后通过薄膜筒27拉出环形筒28,对创口进行缝合,即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手套型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包括手套型薄膜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型薄膜套(1)的底部设有薄膜通道部件(2),薄膜通道部件(2)的右侧设有调节装置(3),调节装置(3)的右侧设有打气装置(4),手套型薄膜套(1)上大拇指的端部连通有放气管(5),放气管(5)的另一端连接有放气阀(6),手套型薄膜套(1)上小拇指的端部连通有进气管(7),手套型薄膜套(1)上其余手指的端部连接有固持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型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通道部件(2)包括硬质环形箱(21),硬质环形箱(21)的顶端与手套型薄膜套(1)的底端固定连接,硬质环形箱(21)的右侧面连通有输气软管(22),输气软管(22)的另一端与调节装置(3)连通,硬质环形箱(21)的内表面设有断面为三角形的凸台,凸台的内部设有磁环(23),硬质环形箱(21)的内表面开设有位于凸台下方的固定孔(24),硬质环形箱(21)的内表面粘贴有橡胶膜(25),橡胶膜(25)将固定孔(24)完全密封住,橡胶膜(25)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磁性翻圈(26),磁性翻圈(26)能与磁环(23)相互吸引,磁性翻圈(26)的底部连接有薄膜筒(27),薄膜筒(27)的底端连接有环形筒(28),环形筒(28)的内壁连接有弹性筋条(29),环形筒(28)的右侧面连通有通气软管(20),通气软管(20)的另一端与调节装置(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型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外壳(31),外壳(31)的外部设有三个与其连通的转接管(32),一个转接管(32)的端部与通气软管(20)连通,另一个转接管(32)的端部与输气软管(22)连通,还有一个转接管(32)的端部与打气装置(4)连通,外壳(31)的内部活动穿插有旋转轴(33),旋转轴(33)的外部固定套接有弹性圆盘(34),弹性圆盘(34)与外壳(31)的内壁滑动连接,弹性圆盘(34)的内部开设有气道(35),气道(35)的数量为两个,弹性圆盘(34)的侧面开设有汇流槽(36),汇流槽(36)与两个气道(35)均连通,旋转轴(33)的一端活动套接有限位筒(37),限位筒(37)与外壳(31)固定连接,限位筒(37)的内壁开设有扇形槽(38),扇形槽(38)的内部滑动插接有限位杆(39),限位杆(39)的端部与旋转轴(33)连接,旋转轴(33)的另一端连接有调节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型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气装置(4)包括气筒(41),气筒(41)的左端连通有固定管(42),固定管(42)的另一端与转接管(32)连通,气筒(41)内腔的左侧面设有单向流通装置(43),气筒(41)的内壁连接有隔板(44),隔板(44)的内部开设有气流孔(45),隔板(44)的右侧面通过复位弹簧(46)传动连接有操作装置(47),气筒(41)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其右端的受力盘(4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套型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流通装置(43)包括固定筒(431),固定筒(431)的左侧面与气筒(41)内腔的左侧面连接,固定筒(431)的顶面与气筒(41)内腔的顶面连接,固定筒(431)的顶面固定穿插有压力监视装置(432),压力监视装置(432)的顶端穿插在气筒(41)顶面的内部并与外部空间连通,固定筒(431)的左侧面开设有输气孔(433),输气孔(433)与固定管(42)连通,固定筒(431)的底面开设有导流孔(434),固定筒(431)内腔的顶面通过压力弹簧(435)传动连接有滑板(436),滑板(436)与固定筒(431)的内壁滑动连接,滑板(436)的内部开设有漏气孔(437),滑板(436)的底面连接有密封塞(438),密封塞(438)能与导流孔(434)密封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套型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监视装置(432)包括监视筒(4321),监视筒(4321)固定穿插在固定筒(431)顶面的内部和气筒(41)顶面的内部,监视筒(4321)的底面开设有连通孔(4322),监视筒(4321)的顶面开设有穿插孔(4323),监视筒(4321)内腔的底面通过检测弹簧(4324)传动连接有升降活塞(4325),升降活塞(4325)与监视筒(4321)的内壁滑动连接,升降活塞(4325)的顶面连接有监视头(4326),监视头(4326)的顶端能穿过穿插孔(432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套型单孔腹腔镜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47)包括驱动活塞(471),驱动活塞(471)与气筒(41)的内壁滑动连接,驱动活塞(471)的内部开设有锥形孔(472),驱动活塞(471)的右侧面连接有旋转筒(473),旋转筒(473)的另一端延伸至气筒(41)的外部并连接有按压盘(475),旋转筒(473)的表面开设有进气孔(474),旋转筒(473)内腔的右侧面连接有弹性绳(476),弹性绳(476)的另一端延伸至锥形孔(472)的内部并连接有锥形塞(477),锥形塞(477)能与锥形孔(472)的内壁密封贴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