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79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推器,尤其涉及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



    背景技术:

    在进行剖宫产手术麻醉时,孕妇应该保持侧卧屈膝低头位,将双腿屈膝并且贴近腹壁,由于待产孕妇的腹部膨隆较大,很难自主把双腿屈膝之后贴近腹壁,不能充分暴露椎间隙,影响麻醉操作,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包括床体、导向孔、电动推杆、连接套、连接杆、第一转动板、绑带、固定杆、第二转动板,所述的导向孔位于床体内部顶端左侧,所述的导向孔为通孔,所述的电动推杆位于床体底部左侧,所述的电动推杆与床体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套位于电动推杆右侧,所述的连接套与电动推杆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杆位于连接套内部,所述的连接杆与连接套转动相连,且所述的连接杆与导向孔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转动板贯穿于连接杆上端,所述的第一转动板与连接杆转动相连,所述的绑带位于第一转动板左侧,所述的绑带两端与第一转动板铆钉相连,所述的固定杆贯穿床体顶部左侧,所述的固定杆与床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转动板贯穿于固定杆上端,所述的第二转动板与固定杆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第二转动板与第一转动板转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床体底部右侧还设有第一开关,所述的第一开关与床体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床体底部右侧还设有第二开关,所述的第二开关与床体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床体顶部右侧后端还设有镜片,所述的镜片与床体胶粘剂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床体顶部右侧还设有软垫,所述的软垫与床体胶粘剂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使用前,医护人员先将电动推杆、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与外界电源相连接,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将患者移至床体上,并将患者的头部与软垫相接触,同步,将患者的面部面对镜片,医护人员再将患者的大腿后侧与第二转动板的右侧面相贴合,医护人员再将患者的小腿穿过绑带与第一转动板之间的间隙处,以此将患者的小腿后侧与第一转动板的左侧面相贴合的状态被固定,所述的绑带具有弹性功能,此时,患者的腘窝部位面对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连接点位置处,即患者处于侧卧屈膝的姿势,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第一开关,通过打开第一开关,开启电动推杆的推动功能,此时,电动推杆推动连接套带动连接杆连同第一转动板连同患者的小腿沿着导向孔的方向做由左向右移动,通过以上方式,使得第一转动板带动患者的小腿推动患者的大腿连同第二转动板沿着患者的腹壁方向移动,确保了患者双腿屈膝之后贴近腹壁的效果,当患者双腿屈膝贴近腹壁的状态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用手关闭第一开关,再给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即可,在麻醉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镜片反射患者的面部表情知晓患者当前麻醉的疼痛情况,该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可将患者的双腿屈腿后的状态进行助推处理,以此让患者双腿屈膝之后的状态贴近腹壁,即充分暴露椎间隙,便于医护人员给患者进行麻醉操作,同时,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用手打开第二开关,通过打开第二开关,开启电动推杆的拉动功能,此时,电动推杆拉动连接套带动连接杆连同第一转动板连同患者的小腿沿着导向孔的方向做由右向左移动,通过以上方式,使得第一转动板带动患者的小腿拉动患者的大腿连同第二转动板沿着患者的腹壁反方向移动,即让患者的双腿复位,当患者双腿复位后的状态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用手关闭第二开关,停止电动推杆的工作,医护人员再给患者进行下一步治疗即可,固定杆是第二转动板的安装载体,所述的电动推杆具有自锁功能其型号优选为sd20。

    附图说明

    图1是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的局部主视剖视图;

    图2是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的俯视图;

    图3是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的电路图。

    床体1、导向孔2、电动推杆3、连接套4、连接杆5、第一转动板6、绑带7、固定杆8、第二转动板9、第一开关101、第二开关102、镜片103、软垫10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所示,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包括床体1、导向孔2、电动推杆3、连接套4、连接杆5、第一转动板6、绑带7、固定杆8、第二转动板9,所述的导向孔2位于床体1内部顶端左侧,所述的导向孔2为通孔,所述的电动推杆3位于床体1底部左侧,所述的电动推杆3与床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套4位于电动推杆3右侧,所述的连接套4与电动推杆3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杆5位于连接套4内部,所述的连接杆5与连接套4转动相连,且所述的连接杆5与导向孔2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转动板6贯穿于连接杆5上端,所述的第一转动板6与连接杆5转动相连,所述的绑带7位于第一转动板6左侧,所述的绑带7两端与第一转动板6铆钉相连,所述的固定杆8贯穿床体1顶部左侧,所述的固定杆8与床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转动板9贯穿于固定杆8上端,所述的第二转动板9与固定杆8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第二转动板9与第一转动板6转动相连,所述的床体1底部右侧还设有第一开关101,所述的第一开关101与床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床体101底部右侧还设有第二开关102,所述的第二开关102与床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床体1顶部右侧后端还设有镜片103,所述的镜片103与床体1胶粘剂相连,所述的床体1顶部右侧还设有软垫104,所述的软垫104与床体1胶粘剂相连。

    该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使用前,医护人员先将电动推杆3、第一开关101以及第二开关102与外界电源相连接,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将患者移至床体1上,并将患者的头部与软垫104相接触,同步,将患者的面部面对镜片103,医护人员再将患者的大腿后侧与第二转动板9的右侧面相贴合,医护人员再将患者的小腿穿过绑带7与第一转动板6之间的间隙处,以此将患者的小腿后侧与第一转动板6的左侧面相贴合的状态被固定,所述的绑带7具有弹性功能,此时,患者的腘窝部位面对第一转动板6和第二转动板9的连接点位置处,即患者处于侧卧屈膝的姿势,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第一开关101,通过打开第一开关101,开启电动推杆3的推动功能,此时,电动推杆3推动连接套4带动连接杆5连同第一转动板6连同患者的小腿沿着导向孔2的方向做由左向右移动,通过以上方式,使得第一转动板6带动患者的小腿推动患者的大腿连同第二转动板9沿着患者的腹壁方向移动,确保了患者双腿屈膝之后贴近腹壁的效果,当患者双腿屈膝贴近腹壁的状态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用手关闭第一开关101,再给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即可,在麻醉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镜片103反射患者的面部表情知晓患者当前麻醉的疼痛情况,同时,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用手打开第二开关102,通过打开第二开关102,开启电动推杆3的拉动功能,此时,电动推杆3拉动连接套4带动连接杆5连同第一转动板6连同患者的小腿沿着导向孔2的方向做由右向左移动,通过以上方式,使得第一转动板6带动患者的小腿拉动患者的大腿连同第二转动板9沿着患者的腹壁反方向移动,即让患者的双腿复位,当患者双腿复位后的状态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用手关闭第二开关102,停止电动推杆3的工作,医护人员再给患者进行下一步治疗即可,固定杆8是第二转动板9的安装载体,所述的电动推杆3具有自锁功能其型号优选为sd20。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导向孔、电动推杆、连接套、连接杆、第一转动板、绑带、固定杆、第二转动板,所述的导向孔位于床体内部顶端左侧,所述的导向孔为通孔,所述的电动推杆位于床体底部左侧,所述的电动推杆与床体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套位于电动推杆右侧,所述的连接套与电动推杆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杆位于连接套内部,所述的连接杆与连接套转动相连,且所述的连接杆与导向孔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转动板贯穿于连接杆上端,所述的第一转动板与连接杆转动相连,所述的绑带位于第一转动板左侧,所述的绑带两端与第一转动板铆钉相连,所述的固定杆贯穿床体顶部左侧,所述的固定杆与床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转动板贯穿于固定杆上端,所述的第二转动板与固定杆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第二转动板与第一转动板转动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底部右侧还设有第一开关,所述的第一开关与床体螺纹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底部右侧还设有第二开关,所述的第二开关与床体螺纹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顶部右侧后端还设有镜片,所述的镜片与床体胶粘剂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顶部右侧还设有软垫,所述的软垫与床体胶粘剂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包括床体、导向孔、电动推杆、连接套、连接杆、第一转动板、绑带、固定杆、第二转动板,该产科用产妇屈腿助推器,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可将患者的双腿屈腿后的状态进行助推处理,以此让患者双腿屈膝之后的状态贴近腹壁,即充分暴露椎间隙,便于医护人员给患者进行麻醉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曹晓菲;王香丽;杨小芹;付菲菲;贾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3.1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81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