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实验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10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老鼠实验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实验鼠是科研中最常用的一种实验动物,涉及到医学、药理学、病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等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传统的操作方法是,用右手提起小鼠尾巴将其放在鼠笼盖或其它粗糙表面上,在小鼠向前挣扎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双耳及颈部皮肤,将小鼠置于左手掌心、无名指和小指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研究人员需要耗费较多的力气进行固定,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实验鼠体积小,行动灵活迅速,易对研究人员手部造成撕咬,且实验过程中,鸣叫声较为刺耳,操作过程中较为不适,且实验鼠体型难以保持统一,现有装置规格较为死板,适用的局限性较大,固定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老鼠实验用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老鼠实验用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两部两端均匀设置有两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通孔内部设置有两组推拉挡板,两组所述推拉挡板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对称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相互配合,两组所述推拉挡板上下分布,所述底座内部两端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凹槽,两组所述凹槽内部的两端皆设置有滑轨,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滑轨相互配合,两组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共同安装有后驱防护罩,所述底座正面一端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通孔,且第三通孔与凹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三通孔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适配的定位螺栓,所述后驱防护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适配的后驱挡板,所述后驱防护罩内部两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滑竿,所述后驱防护罩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杆,且第二外螺纹杆延伸至后驱防护罩的内部,两组所述第二外螺纹杆延伸至后驱防护罩内部的外侧套设有与其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套管,两组所述内螺纹套管相互靠近的一侧安装有躯体挡板,两组所述内螺纹套管的顶部安装有限位套管,所述限位套管与滑竿相互滑动,所述后驱防护罩两端底部中间位置处和两组所述躯体挡板的底部皆设置有后腿通孔,所述底座内部远离凹槽一侧两端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杆,两组所述第三滑块的顶部安装有u字型连接板,所述底座两端远离第三通孔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外螺纹杆贯穿第二通孔延伸出第二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一外螺纹杆外侧的两端套设有与其相互适配的螺母,且螺母与第二通孔相互适配,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前驱防护罩,且前驱防护罩位于u字型连接板与后驱防护罩之间,所述后驱防护罩套设与前驱防护罩的外部,所述前驱防护罩两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前腿通孔,所述前驱防护罩远离后驱防护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插孔,且第二插孔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适配的头部挡板,所述后驱防护罩和前驱防护罩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透气孔,所述后驱挡板和头部挡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弧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防滑支脚。

    优选的,所述后腿通孔与前腿通孔的内侧皆设置有橡胶层。

    优选的,两组所述推拉挡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后驱挡板与头部挡板两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插孔。

    优选的,所述后驱防护罩和前驱防护罩顶部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安装有拉环。

    优选的,两组所述躯体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老鼠实验用固定装置通过滑轨、第二滑块、后驱防护罩、第二外螺纹杆、内螺纹套管、躯体挡板、限位套管和滑竿的相互配合,可对不同体型实验鼠的躯体两侧进行固定,扩大装置的适用范围,通过第一滑槽、第一滑块、推拉挡板和第一通孔的相互配合,对实验鼠腹部的位置进行遮挡,当需要对腹部进行注射时,操作较为方便,通过u字型连接板、第二滑槽、第二通孔、第三滑块、第一外螺纹杆、螺母的相互配合,对实验鼠嘴部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其在实验过程中,撕咬和鸣叫,提高研究人员操作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通孔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滑槽;3、第一滑块;4、推拉挡板;5、第一通孔;6、滑轨;7、凹槽;8、第二滑块;9、第一插孔;10、后驱挡板;11、透气孔;12、后腿通孔;13、后驱防护罩;14、前驱防护罩;15、头部挡板;16、拉环;17、第二插孔;18、前腿通孔;19、u字型连接板;20、第二滑槽;21、第二通孔;22、第三滑块;23、第一外螺纹杆;24、第三通孔;25、定位螺栓;26、第二外螺纹杆;27、内螺纹套管;28、躯体挡板;29、限位套管;30、滑竿;31、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老鼠实验用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孔5,第一通孔5两部两端均匀设置有两组第一滑槽2,第一通孔5内部设置有两组推拉挡板4,两组推拉挡板4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对称安装有第一滑块3,第一滑块3与第一滑槽2相互配合,两组推拉挡板4上下分布,底座1内部两端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凹槽7,两组凹槽7内部的两端皆设置有滑轨6,凹槽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块8,第二滑块8与滑轨6相互配合,两组第二滑块8的顶部共同安装有后驱防护罩13,底座1正面一端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通孔24,且第三通孔24与凹槽7相互连通,第三通孔24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适配的定位螺栓25,后驱防护罩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插孔9,第一插孔9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适配的后驱挡板10,后驱防护罩13内部两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滑竿30,后驱防护罩13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杆26,且第二外螺纹杆26延伸至后驱防护罩13的内部,两组第二外螺纹杆26延伸至后驱防护罩13内部的外侧套设有与其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套管27,两组内螺纹套管27相互靠近的一侧安装有躯体挡板28,两组内螺纹套管27的顶部安装有限位套管29,限位套管29与滑竿30相互滑动,后驱防护罩13两端底部中间位置处和两组躯体挡板28的底部皆设置有后腿通孔12,底座1内部远离凹槽7一侧两端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二滑槽20,第二滑槽20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的第三滑块22,第三滑块22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杆23,两组第三滑块22的顶部安装有u字型连接板19,底座1两端远离第三通孔2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21,第一外螺纹杆23贯穿第二通孔21延伸出第二滑槽20的内部,第一外螺纹杆23外侧的两端套设有与其相互适配的螺母31,且螺母31与第二通孔21相互适配,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前驱防护罩14,且前驱防护罩14位于u字型连接板19与后驱防护罩13之间,后驱防护罩13套设与前驱防护罩14的外部,前驱防护罩14两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前腿通孔18,前驱防护罩14远离后驱防护罩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插孔17,且第二插孔17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适配的头部挡板15,后驱防护罩13和前驱防护罩14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透气孔11,后驱挡板10和头部挡板15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弧形通孔。

    在本实施中,底座1底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防滑支脚,对装置进行支撑,并具有防滑的效果,后腿通孔12与前腿通孔18的内侧皆设置有橡胶层,质地较柔软,避免对实验鼠四肢造成伤害,两组推拉挡板4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凹槽,便于操作,后驱挡板10与头部挡板15两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插孔,便于对实验鼠躯体进行限位,后驱防护罩13和前驱防护罩14顶部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安装有拉环16,便于手持,两组躯体挡板28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垫,质地较软,提高使用舒适性。

    工作原理:该装置使用前,首先将头部挡板15插入第二插孔17的内部,拉动拉环16,通过第二滑块8与滑轨6的相互滑动,将后驱防护罩13移动至指定位置处,通过传动定位螺栓25将定位螺栓25经第三通孔24拧入凹槽7的内部,对第二滑块8和后驱防护罩13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将实验鼠塞入前驱防护罩14的内部,实验鼠头部经头部挡板15的下方延伸出前驱防护罩14的内部,通过缓慢转动第二外螺纹杆26及限位套管29与滑竿30的相互滑动,带动内螺纹套管27和躯体挡板28移动至指定位置处,从而对实验鼠的躯体进行固定,后腿通过后腿通孔12延伸出装置内部,前腿可通过前腿通孔18延伸出装置的内部,然后将后驱挡板10插入第一插孔9的内部,对实验鼠后躯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第三滑块22和第二滑槽20的相互滑动,将u字型连接板19移动至指定位置处,通过u字型连接板19对实验鼠嘴部位置进行固定,位置移动完毕后,将螺母31在第一外螺纹杆23上转动至指定位置,从而对第三滑块22及u字型连接板19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透气孔11可对实验鼠背部进行注射,当需要对实验鼠腹部进行注射时,可将两组推拉挡板4拉动至同一竖直位置,从而将腹部暴露在外,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注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老鼠实验用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5)两部两端均匀设置有两组第一滑槽(2),所述第一通孔(5)内部设置有两组推拉挡板(4),两组所述推拉挡板(4)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对称安装有第一滑块(3),所述第一滑块(3)与第一滑槽(2)相互配合,两组所述推拉挡板(4)上下分布,所述底座(1)内部两端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凹槽(7),两组所述凹槽(7)内部的两端皆设置有滑轨(6),所述凹槽(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块(8),所述第二滑块(8)与滑轨(6)相互配合,两组所述第二滑块(8)的顶部共同安装有后驱防护罩(13),所述底座(1)正面一端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通孔(24),且第三通孔(24)与凹槽(7)相互连通,所述第三通孔(24)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适配的定位螺栓(25),所述后驱防护罩(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插孔(9),所述第一插孔(9)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适配的后驱挡板(10),所述后驱防护罩(13)内部两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滑竿(30),所述后驱防护罩(13)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杆(26),且第二外螺纹杆(26)延伸至后驱防护罩(13)的内部,两组所述第二外螺纹杆(26)延伸至后驱防护罩(13)内部的外侧套设有与其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套管(27),两组所述内螺纹套管(27)相互靠近的一侧安装有躯体挡板(28),两组所述内螺纹套管(27)的顶部安装有限位套管(29),所述限位套管(29)与滑竿(30)相互滑动,所述后驱防护罩(13)两端底部中间位置处和两组所述躯体挡板(28)的底部皆设置有后腿通孔(12),所述底座(1)内部远离凹槽(7)一侧两端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二滑槽(20),所述第二滑槽(20)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的第三滑块(22),所述第三滑块(22)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杆(23),两组所述第三滑块(22)的顶部安装有u字型连接板(19),所述底座(1)两端远离第三通孔(2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21),所述第一外螺纹杆(23)贯穿第二通孔(21)延伸出第二滑槽(20)的内部,所述第一外螺纹杆(23)外侧的两端套设有与其相互适配的螺母(31),且螺母(31)与第二通孔(21)相互适配,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前驱防护罩(14),且前驱防护罩(14)位于u字型连接板(19)与后驱防护罩(13)之间,所述后驱防护罩(13)套设与前驱防护罩(14)的外部,所述前驱防护罩(14)两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前腿通孔(18),所述前驱防护罩(14)远离后驱防护罩(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插孔(17),且第二插孔(17)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适配的头部挡板(15),所述后驱防护罩(13)和前驱防护罩(14)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透气孔(11),所述后驱挡板(10)和头部挡板(15)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弧形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鼠实验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防滑支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鼠实验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腿通孔(12)与前腿通孔(18)的内侧皆设置有橡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鼠实验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推拉挡板(4)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鼠实验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挡板(10)与头部挡板(15)两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插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鼠实验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防护罩(13)和前驱防护罩(14)顶部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安装有拉环(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鼠实验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躯体挡板(28)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老鼠实验用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两部两端均匀设置有两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通孔内部设置有两组推拉挡板,两组所述推拉挡板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对称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相互配合,两组所述推拉挡板上下分布。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滑轨、第二滑块、后驱防护罩、第二外螺纹杆、内螺纹套管、躯体挡板、限位套管和滑竿的相互配合,可对不同体型实验鼠的躯体两侧进行固定,扩大装置的适用范围,通过第一滑槽、第一滑块、推拉挡板和第一通孔的相互配合,对实验鼠腹部的位置进行遮挡,当需要对腹部进行注射时,操作较为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裴国献;曹天庆;杨柳;程朋真;张帅帅;李俊琴;高祎;刘斌;宋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5.2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79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