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市政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据统计,中国是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约有500万,占全世界盲人口的18%,低视力者600多万,儿童斜弱视者700万;青少年近视率平均达40%,大学生近视率超过70%.同时,每年我国新增45万盲人。在市政道路施工建设时,都会在人行道上设置有盲道用以方便盲人出行。但是,人行道在一些路口时会发生中断的现象,这样的路口具有以下特点:1、距离较短,一般只有一个车道的距离;2、往往是为汽车转弯进入加油站或者停车场而设置的;3、停留的行人较少,不像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能够聚集一定数量行人。这时候,由于盲人较难需求旁边行人的帮助,又没有盲道的辅助,同时又有车辆的经过,使得盲人在通过这样的路口时容易发生事故。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市政道路结构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结构,能够帮助盲人通过路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包括路口、在路口两侧的两个人行道和分别铺设在两个人行道上的两个盲道,所述路口的路面上铺设有弯拱,所述弯拱与两个所述盲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盲人可以同过导盲杖或者通过脚底的触觉感知到弯拱的存在,在弯拱的引导下,盲人可以顺利通过路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盲道在靠近与弯拱连接的位置的处设置有指示标志,盲人可以根据指示标志知道即将经过路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指示标志,能够使盲人预知到前面经过路口,增加盲人通过路口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指示标志为菱形的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菱形的凸块区别于预示着直行的长方形凸块以及预示着转向的圆形凸块,盲人感知到这种不同形状的凸块,即可知道前方经过路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拱为减速拱,所述减速拱两边分别设置有两排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将减速拱固定在地面上的金属倒挂膨胀螺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拱的设置能够使得汽车在经过路口时降低时速,保证路人通行安全,同时将减速拱与盲道结合的设置,又能让盲人出行更为方便。金属倒挂膨胀螺丝能够很好地将减速拱固定在该路口的路面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速拱上表面水平沿长度方向水平设置且两侧圆弧弯曲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减速拱不仅能够使汽车通过,同时能使盲人很好地通过路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速拱中间开设有供导盲杖导向的滑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盲人可以将他的导盲杖放入该滑道,在滑道的指引下,可以加快盲人通过路口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道内设置有两个凸起,两个所述凸起设置在滑道靠近盲道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盲杖感受到滑道内的凸起,可以使盲人知道自己就快要通过该路口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人行道在与路口的连接处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设置两个,分别位于盲道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面的设置能够使自行车和电动车更好地通过该路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能够很好地帮助盲人出行,特别是帮助盲人通过路口;
其二,在帮助盲人出行的同时,能够提示司机通过路口时减速慢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人行道;2、路口;3、减速拱;4、凸块;5、安装孔;6、滑道;7、盲道;8、凸起;9、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使用的词语“前后两端”、“左右两侧”、“上方”、“下方”等表示方位的词语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路口2、在路口2两侧的两个人行道1和分别铺设在两个人行道1上的两个盲道7,路口2的路面上铺设有弯拱,所述弯拱与两个盲道7连接。盲人可以同过导盲杖或者通过脚底的触觉感知到弯拱的存在,在弯拱的引导下,盲人可以顺利通过路口2。
两个盲道7在靠近与弯拱连接的位置的处设置有指示标志,盲人可以根据指示标志知道即将经过路口2。设置指示标志,能够使盲人预知到前面经过路口2,增加盲人通过路口2的安全性。指示标志为菱形的凸块4。菱形的凸块4区别于预示着直行的长方形凸块4以及预示着转向的圆形凸块4,盲人感知到这种不同形状的凸块4,即可知道前方经过路口2。弯拱为减速拱3,减速拱3两边分别设置有两排安装孔5,安装孔5内设置有将减速拱3固定在地面上的金属倒挂膨胀螺丝。减速拱3的设置能够使得汽车在经过路口2时降低时速,保证路人通行安全,同时将减速拱3与盲道7结合的设置,又能让盲人出行更为方便。金属倒挂膨胀螺丝能够很好地将减速拱3固定在该路口2的路面上。
减速拱3中间开设有供导盲杖导向的滑道6。盲人可以将他的导盲杖放入该滑道6,在滑道6的指引下,可以加快盲人通过路口2的速度。减速拱3上表面水平沿长度方向水平设置且两侧圆弧弯曲设置。该减速拱不仅能够使汽车通过,同时能使盲人很好地通过路口。减速拱3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防滑纹的设置能够使得盲人不容易滑倒。滑道6内设置有两个凸起8,两个所述凸起8设置在滑道6靠近盲道7的两端。导盲杖感受到滑道6内的凸起8,可以使盲人知道自己就快要通过该路口2了。人行道1在与路口2的连接处设置有斜面9,斜面9设置两个,分别位于盲道7的两侧。斜面9的设置能够使自行车和电动车更好地通过该路口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口(2)、在路口(2)两侧的两个人行道(1)和分别铺设在两个人行道(1)上的两个盲道(7),所述路口(2)的路面上铺设有弯拱,所述弯拱与两个所述盲道(7)连接,所述弯拱为减速拱(3),所述减速拱(3)中间开设有供导盲杖导向的滑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盲道(7)在靠近与弯拱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指示标志,盲人可以根据指示标志知道即将经过路口(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标志为菱形的凸块(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拱(3)两边分别设置有两排安装孔(5),所述安装孔(5)内设置有将减速拱(3)固定在地面上的金属倒挂膨胀螺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拱(3)上表面水平沿长度方向水平设置且两侧圆弧弯曲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6)内设置有两个凸起(8),两个所述凸起(8)设置在滑道(6)靠近盲道(7)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1)在与路口(2)的连接处设置有斜面(9),所述斜面(9)设置两个,分别位于盲道(7)的两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