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屏蔽式主泵维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屏蔽主泵下部径向轴承拆除及转子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核电站经过较长时间运行后,屏蔽主泵推力轴承及屏蔽套等其他部件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会逐步增加。若屏蔽套产生破裂,且需要对屏蔽主泵进行解体检修的话,则屏蔽主泵疏水后,势必会产生屏蔽套的鼓包现象。严重影响屏蔽主泵解体工作。因此在高放射性环境下开发屏蔽主泵检修工艺和工具就非常有必要。若屏蔽套发生鼓包现象,从目前屏蔽主泵的解体工艺流程角度来看,其中的制约因素主要如下:1、下部径向轴承:作为屏蔽主泵运转的重要部件,且拆卸下部径向轴承需要将屏蔽主泵倒立放置。由于下部径向轴承与屏蔽主泵定子之间径向间隙较小,发生鼓包现象后,会导致下部径向轴承的不能正常拆卸。2、转子组件抽芯:屏蔽套发生鼓包现象后,尤其是屏蔽主泵的下部径向轴承与转子绕组之间的定子屏蔽套的鼓包,严重阻碍了了转子组件的抽芯,导致转子组件只能从叶轮方向抽出,而目前的转子锁紧装置安装于屏蔽主泵的叶轮端,以至于转组组件的抽芯很难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屏蔽主泵下部径向轴承拆除及转子固定装置,其能够稳定高效地实现下部径向轴承的拆卸和转子组件的抽芯,同时避免下部径向轴承和转子组件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屏蔽主泵下部径向轴承拆除及转子固定装置,包括基础板、用于连接所述基础板和泵体的基础板支座、用于连接所述基础板和下部径向轴承的双头丝杆及连接于所述双头丝杆上的螺母、设于所述基础板上的吊耳,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基础板和泵轴的转子支撑工具及垫块、用于连接所述基础板和泵体的主螺栓、用于连接所述基础板并紧贴泵体的加强支座。
使用原理:事先采用现有的锁紧装置从屏蔽主泵叶轮端将转子组件锁紧,防止其意外滑落而损坏,然后将屏蔽主泵倒立放置在现有的倒立支架上,以便于本装置的安装及操作。
拆卸下部径向轴承时,通过起吊工具及基础板上的吊耳,将基础板移至泵体上方,并将基础板与泵体通过多个基础板支座进行连接固定,具体的连接方式:基础板支座外径比主螺栓孔大,其上方内设有螺纹孔,采用螺栓依次穿过垫片、基础板、基础板支座,并与支撑在泵体上的法兰螺栓孔。基础板与泵体的连接过程要确保,基础板上的丝杆孔要与下部径向轴承上的螺栓孔保持对应及同心关系,随后将多根双头丝杆分别穿过基础板上的丝杆孔,并与下部径向轴承螺纹连接。最后,均匀转动多根双头丝杆上的螺母,使得双头丝杆带动着下部径向轴承(与上推力轴承一起)逐渐上升,直至将其拉出泵体,在起吊工具的帮助下,将轴承转移至目标位置并拆除本装置。
进行转子组件抽芯时,通过起吊工具及基础板上的吊耳,将基础板移至泵体上方,并将基础板和泵轴通过转子支撑工具、垫块及螺栓进行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转子支撑工具一端具有适配泵轴的形状,且设有配合泵轴上螺栓孔的通孔,采用螺栓连接转子支撑工具和泵轴,以防止后续翻转整个泵体时,泵轴及转子组件意外滑落;转子支撑工具另一端设有螺纹孔,采用螺栓依次穿过垫块、基础板,然后与转子支撑工具的螺纹孔进行连接固定。接着,将多根主螺栓穿过基础板上的孔,并于泵体上的法兰螺栓孔进行连接,以及将多个加强支座置于基础板与泵体之间,一端采用螺栓与基础板连接固定,另一端紧贴支撑泵体。然后翻转整个屏蔽主泵,并将其放置在现有的正立支架上,拆卸叶轮端转子组件锁紧装置,并拆卸转子支撑工具与泵轴连接的多个螺栓,最后从上方进行转子组件的抽芯。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基础板支座的外径大于泵体上法兰螺栓孔的直径。以确保基础板支座的支撑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基础板支座具有四个,均布于所述基础板两侧。所述结构受力均匀,整个安装结构稳定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双头丝杆具有均布的四个,分别对应下部径向轴承上的螺纹孔。所述结构受力均匀,轴承拆卸工作更稳定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吊耳具有四个,均布于所述基础板上。所述结构受力均匀,利于保证起吊和转移基础板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转子支撑工具包括支撑柱及支撑台,所述支撑柱内设有连接所述基础板的螺栓孔,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多个配合泵轴上螺栓孔的通孔。所述结构便于安装连接,且连接的稳定性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加强支座包括连接柱和支撑块,所述连接柱内设有连接所述基础板的螺栓孔。所述支撑块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加强支座的支撑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确保在屏蔽主泵发生鼓包现象后,能够精确地完成下部径向轴承的拆卸和转子组件的抽芯,同时避免了对屏蔽主泵定子腔室与转子组件的损伤,大幅度提高了检修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拆卸下部径向轴承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行转子组件抽芯时的使用状态图。
1-基础板;2-泵体;3-基础板支座;4-下部径向轴承;5-双头丝杆;6-螺母;7-吊耳;8-泵轴;9-转子支撑工具;10-垫块;11-主螺栓;12-加强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屏蔽主泵下部径向轴承拆除及转子固定装置,包括基础板1、用于连接所述基础板1和泵体2的基础板支座3、用于连接所述基础板1和下部径向轴承4的双头丝杆5及连接于所述双头丝杆5上的螺母6、设于所述基础板1上的吊耳7,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基础板1和泵轴8的转子支撑工具9及垫块10、用于连接所述基础板1和泵体2的主螺栓11、用于连接所述基础板1并紧贴泵体2的加强支座12。
具体的,所述基础板支座3的外径大于泵体2上法兰螺栓孔的直径。所述基础板支座3具有四个,均布于所述基础板1两侧。所述双头丝杆5具有均布的四个,分别对应下部径向轴承4上的螺纹孔。所述吊耳7具有四个,均布于所述基础板1上。所述转子支撑工具9包括支撑柱及支撑台,所述支撑柱内设有连接所述基础板的螺栓孔,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多个配合泵轴上螺栓孔的通孔。所述加强支座12包括连接柱和支撑块,所述连接柱内设有连接所述基础板的螺栓孔。
综上所述,本装置的使用原理为:事先采用现有的锁紧装置从屏蔽主泵叶轮端将转子组件锁紧,防止其意外滑落而损坏,然后将屏蔽主泵倒立放置在现有的倒立支架上,以便于本装置的安装及操作。
拆卸下部径向轴承时,通过起吊工具及基础板上的吊耳,将基础板移至泵体上方,并将基础板与泵体通过多个基础板支座进行连接固定,具体的连接方式:基础板支座外径比主螺栓孔大,其上方设有螺纹孔,采用螺栓依次穿过垫片、基础板、基础板支座,并支撑在泵体上的法兰螺栓孔。基础板与泵体的连接过程要确保,基础板上的丝杆孔要与下部径向轴承上的螺栓孔保持对应及同心关系,随后将多根双头丝杆分别穿过基础板上的丝杆孔,并与下部径向轴承螺纹连接。最后,均匀转动多根双头丝杆上的螺母,使得双头丝杆带动着下部径向轴承(与上推力轴承一起)逐渐上升,直至将其拉出泵体,在起吊工具的帮助下,将轴承转移至目标位置并拆除本装置。
进行转子组件抽芯时,通过起吊工具及基础板上的吊耳,将基础板移至泵体上方,并将基础板和泵轴通过转子支撑工具、垫块及螺栓进行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转子支撑工具一端具有适配泵轴的形状,且设有配合泵轴上螺栓孔的通孔,采用螺栓连接转子支撑工具和泵轴,以防止后续翻转整个泵体时,泵轴及转子组件意外滑落;转子支撑工具另一端设有螺纹孔,采用螺栓依次穿过垫块、基础板,然后与转子支撑工具的螺纹孔进行连接固定。接着,将4根主螺栓穿过基础板上的孔,并于泵体上的法兰螺栓孔进行连接,以及将多个加强支座置于基础板与泵体之间,一端采用螺栓与基础板连接固定,另一端紧贴支撑泵体。然后翻转整个屏蔽主泵,并将其放置在现有的正立支架上,即安装有本装置的一端处于下方,拆卸叶轮端事先安装的转子组件锁紧装置,并拆卸转子支撑工具与泵轴连接的多个螺栓,最后从上方进行转子组件的抽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该具体实施方式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一种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1.一种用于屏蔽主泵下部径向轴承拆除及转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板、用于连接所述基础板和泵体的基础板支座、用于连接所述基础板和下部径向轴承的双头丝杆及连接于所述双头丝杆上的螺母、设于所述基础板上的吊耳,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基础板和泵轴的转子支撑工具及垫块、用于连接所述基础板和泵体的主螺栓、用于连接所述基础板并紧贴泵体的加强支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屏蔽主泵下部径向轴承拆除及转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板支座的外径大于泵体上法兰螺栓孔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屏蔽主泵下部径向轴承拆除及转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板支座具有四个,均布于所述基础板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屏蔽主泵下部径向轴承拆除及转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丝杆具有均布的四个,分别对应下部径向轴承上的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屏蔽主泵下部径向轴承拆除及转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具有四个,均布于所述基础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屏蔽主泵下部径向轴承拆除及转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支撑工具包括支撑柱及支撑台,所述支撑柱内设有连接所述基础板的螺栓孔,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多个配合泵轴上螺栓孔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屏蔽主泵下部径向轴承拆除及转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座包括连接柱和支撑块,所述连接柱内设有连接所述基础板的螺栓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