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混凝土搅拌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71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效混凝土搅拌桶。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桶是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并且一般体积都不是很大,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先将原料投入到混凝土内,而后通过搅拌桶内部的搅拌机构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在搅拌均匀之后通过下方的出料口流出。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4800848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搅拌桶,包括桶体、桶盖,桶体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搅拌杆、搅拌叶片,桶体侧壁下部设有出料桶,出料桶上设有开关控制阀,还包括有置于桶体内中央的一个振捣装置,桶体内绕振捣装置均匀周向分布有若干个搅拌装置;振捣装置包括移动杆、振捣板、伸缩气缸,移动杆顶端穿过桶盖并固定连接于伸缩气缸、下端延伸置于桶体内且其上均匀设置若干层振捣板,所述桶盖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伸缩气缸设置于支撑架顶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振捣装置来提高混凝土的搅拌效率,但是混凝土在混合完成之后并进行出料时,由于出口一般较小,从而会发生堵塞,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高效混凝土搅拌桶,其优点是使混凝土在出料时能够顺利流出而减少堵塞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高效混凝土搅拌桶,包括桶体和设于桶体上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桶体内的转动杆,所述搅拌桶的底部固设有圆形的出料桶,所述转动杆的下端位于出料桶内,并且转动杆下端的的外环面上固设有螺旋叶片,所述桶体的内侧壁上对应螺旋叶片上部的位置处滑移连接有封闭组件,移动封闭组件能够将螺旋叶片与桶体的内腔之间封闭与打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混凝土进行加工时,先将多种原料放入到桶体内,此时封闭组件将桶体的内部封闭,而后搅拌装置工作并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搅拌装置在搅拌时转动杆转动,在将多种混凝土的原料搅拌均匀之后,封闭组件将桶体的内部打开,转动杆继续转动并螺旋叶片转动,螺旋叶片带动下落的混凝土向下挤出,从而将混凝土从出料桶中稳定的下落,并且螺旋叶片不需要额外的动力即可实现混凝土的下料,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闭组件包括分设于转动杆两侧的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所述桶体的侧壁上对应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的位置处开设有与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配合的滑槽,所述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靠近转动杆的位置处开设有与转动杆配合的半圆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向桶体内放入原料时,推动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向着转动杆的方向移动,移动到半圆槽的内壁与转动杆的外侧壁相贴的位置处,从而将桶体的底部封闭;在混凝土混合完成之后,反向拉动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将桶体的底部打开,方便高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桶体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从中间到两端分别开设有两段相反方向的螺纹,所述连接杆中部的两侧分别与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连接杆,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与连接杆螺纹连接从而在滑槽内进行滑动,由于连接杆上设有两段相反方向的螺纹,转动连接杆,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会自动向着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稳定高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封闭板与右封闭板靠近转动杆一侧的侧壁上固设有橡胶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紧贴时,橡胶垫能够将两者之间贴紧,从而防止混凝土的进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远离转动杆的一侧固设有卡块,所述滑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在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与转动杆相互压紧时,卡块卡接在卡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相互贴紧时,卡块卡入到卡槽内从而防止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发生晃动,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从桶体内伸出,并且伸出部固设有转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转轮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较为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桶的底部固设有十字形的支撑块,所述转动杆的底部与支撑块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转动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在支撑块上以保证转动杆的稳定,下落的混凝土从支撑块和出料桶之间的缝隙处漏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桶呈倒锥形,螺旋叶片的外侧壁与出料桶的内侧壁相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出料桶设置成倒锥形以保证罐体内的混凝土能够比较快速地进入到出料桶内,将螺旋叶片同样设置成倒锥形以保证能够快速将出料桶内的混凝土挤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动杆的下方设置螺旋叶片,并在螺旋叶片与桶体内部之间设置封闭组件以实现在混凝土混合完成之后对混凝土较为高效地下料;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桶体上设置滑槽,并在滑槽内滑移连接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以比较方便地实现对桶体底部的封闭和打开;

    三、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上螺纹连接连接杆,连接杆与桶体螺纹连接并且其上开设有两段相反方向的螺纹,以更加方便地实现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的打开与闭合。

    附图说明

    图1是体现搅拌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现桶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体现封闭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体现卡块和卡槽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5是图4细节a处的放大图;

    图6是体现出料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桶体;11、支腿;12、进料管;13、滑槽;2、搅拌装置;21、驱动电机;22、转动杆;23、搅拌叶片;3、封闭组件;31、左封闭板;32、右封闭板;321、半圆槽;322、橡胶垫;33、连接杆;34、连接套;35、限位杆;4、出料桶;5、转轮;61、卡块;62、卡槽;7、螺旋叶片;8、支撑块;8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效混凝土搅拌桶,包括桶体1、搅拌装置2、封闭组件3。桶体1呈圆柱形并竖直设置,桶体1的底部固接有与桶体1相互连通的出料桶4,出料桶4的周面均匀固设有三个支腿11,支腿11竖直放置在地面上,桶体1的顶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进料管12。

    如图2所示,搅拌装置2包括驱动电机21、转动杆22和搅拌叶片23,驱动电机21竖直设置并且固设在桶体1的顶部,转动杆22竖直设置并且其顶端与驱动电机21的转轴固定连接,并且转动杆22的顶部与桶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其下端伸入到桶体1内并与桶体1同轴设置,搅拌叶片23共有多排并沿着转动杆22的轴线方向上下设置,每排搅拌叶片23均有多个并沿着转动杆22的外周面均匀设置。在桶体1内盛有混凝土原料时,驱动电机21工作并带动转动杆22转动,转动杆22转动并带动搅拌叶片23转动,从而对桶体1内的原料进行搅拌。

    如图2和图3所示,出料桶4设置于筒体底部中心位置,出料桶4呈倒圆锥形,封闭组件3设于出料桶4与桶体1的底部之间,出料组件包括左封闭板31、右封闭板32和连接杆33,桶体1的底部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槽13,滑槽13的两端与桶体1的两侧连通,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通过转动杆22对称设置并且均滑移连接在滑槽13内,连接杆33位于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的一侧并沿着左封闭板3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桶体1对应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两侧的位置处均固设有连接套34,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的两侧均滑移连接在连接套34内,并且连接杆33的两端与连接套34的两端转动连接。并且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背离连接杆33的一侧设置有与连接杆33相互平行的限位杆35,限位杆35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套34的两端固定连接,而且左封闭板31、右封闭板32沿限位杆35的长度方向与限位杆35滑移连接。

    如图3所示,连接杆33从中心向两侧的外环面上分别开设有两段相反方向的螺纹,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分别与连接杆33中心两侧的两段螺纹连接,连接杆33的一端从连接套34内伸出,并且伸出部位同轴固接有转轮5。

    如图3所示,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靠近转动杆22的一侧均开设有半圆槽321,半圆槽321的直径与转动杆22的直径相同,并且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在该侧侧壁上均固设有橡胶垫322,左封闭板31与右封闭板32移动到桶体1的中间位置时,两个橡胶垫322相互贴紧,并且半圆槽321的内壁与转动杆22的内壁紧贴。

    如图4和图5所示,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的底部均固设有半球形的卡块61,滑槽13的底部开设有与卡块61相适配的卡槽62,在左封闭板31与右封闭板32移动到桶体1中部的位置处时,卡块61卡入到相应的卡槽62内。由于卡块61设置为半球形,当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向两侧滑动时,也减少了卡块61与卡槽62的摩擦力,便于卡块61从卡槽62内脱离。

    在向桶体1内放入原料时,推动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向着转动杆22的方向移动,移动到半圆槽321的内壁与转动杆22的外侧壁相贴的位置处,从而将桶体1的底部封闭;在混凝土混合完成之后,反向拉动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将桶体1的底部打开,方便高效。转动连接杆33,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与连接杆33螺纹连接从而在滑槽13内进行滑动,由于连接杆33上设有两段相反方向的螺纹,转动连接杆33,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会自动向着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稳定高效。

    在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紧贴时,橡胶垫322能够将两者之间贴紧,从而防止混凝土的进入。在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相互贴紧时,卡块61卡入到卡槽62内从而防止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发生晃动,更为稳定。通过转动转轮5带动连接杆33进行转动,较为省力。

    如图6所示,转动杆22的下端伸入到出料桶4内,并且转动杆22位于出料桶4位置处的外环面上固设有螺旋叶片7,并且螺旋叶片7从上到下依次缩小并与出料桶4的内侧壁相贴,出料桶4的底部固设有水平设置的十字形的支撑块8,支撑块8的中部开设有圆形的凹槽81,转动杆22的下端转动在支撑块8中部的凹槽81内。

    在对混凝土进行加工时,先将多种原料放入到桶体1内,此时封闭组件3将桶体1的内部封闭,而后搅拌装置2工作并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搅拌装置2在搅拌时转动杆22转动,在将多种混凝土的原料搅拌均匀之后,封闭组件3将桶体1的内部打开,转动杆22继续转动并螺旋叶片7转动,螺旋叶片7带动下落的混凝土向下挤出,从而将混凝土从下料管中稳定的下落。

    将转动杆22的下端转动连接在支撑块8上以保证转动杆22的稳定,下落的混凝土从支撑块8和出料桶4之间的缝隙处漏出。将出料桶4设置成倒锥形以保证罐体内的混凝土能够比较快速地进入到出料桶4内,将螺旋叶片7同样设置成倒锥形以保证能够快速将出料桶4内的混凝土挤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高效混凝土搅拌桶,包括桶体(1)和设于桶体(1)上的搅拌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2)包括转动连接在桶体(1)内的转动杆(22),所述搅拌桶的底部固设有圆形的出料桶(4),所述转动杆(22)的下端位于出料桶(4)内,并且转动杆(22)下端的外环面上固设有螺旋叶片(7),所述桶体(1)的内侧壁上对应螺旋叶片(7)上部的位置处滑移连接有封闭组件(3),移动封闭组件(3)能够将螺旋叶片(7)与桶体(1)的内腔之间封闭与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混凝土搅拌桶,其特征是:所述封闭组件(3)包括分设于转动杆(22)两侧的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所述桶体(1)的侧壁上对应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的位置处开设有与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配合的滑槽(13),所述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靠近转动杆(22)的位置处开设有与转动杆(22)配合的半圆槽(3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混凝土搅拌桶,其特征是:所述桶体(1)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从中间到两端分别开设有两段相反方向的螺纹,所述连接杆(33)中部的两侧分别与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混凝土搅拌桶,其特征是:所述左封闭板(31)与右封闭板(32)靠近转动杆(22)一侧的侧壁上固设有橡胶垫(32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混凝土搅拌桶,其特征是:所述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远离转动杆(22)的一侧固设有卡块(61),所述滑槽(13)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62),在左封闭板(31)和右封闭板(32)与转动杆(22)相互压紧时,卡块(61)卡接在卡槽(62)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混凝土搅拌桶,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33)的一端从桶体(1)内伸出,并且伸出部固设有转轮(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混凝土搅拌桶,其特征是:所述出料桶(4)的底部固设有十字形的支撑块(8),所述转动杆(22)的底部与支撑块(8)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混凝土搅拌桶,其特征是:所述出料桶(4)呈倒锥形,螺旋叶片(7)的外侧壁与出料桶(4)的内侧壁相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效混凝土搅拌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桶体和设于桶体上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桶体内的转动杆,所述搅拌桶的底部固设有圆形的出料桶,所述转动杆的下端位于出料端内,并且其下端的外环面上固设有螺旋叶片,所述桶体的内侧壁上对应螺旋叶片上部的位置处滑移连接有封闭组件,移动封闭组件能够将螺旋叶片与桶体的内腔之间封闭与打开。本实用新型具有混凝土在出料时能够顺利流出而不会发生堵塞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曹有来;张飞;张文平;施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实上庄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2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75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