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人工震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08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理勘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人工震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野外浅表地球物理勘探采用浅层地震勘探技术作为断裂勘察的方法之一,其具有快速、经济、较全面地反映测区地质结构信息特征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工程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勘探震源包括3种,即可控震源、炸药震源和人工锤击震源。其中,可控震源需要震源车载,价格昂贵,而且在山坡、大沟等交通条件差的情况下,可控震源车无法到达发挥作用。炸药作为地震勘探的常规震源之一,在地震勘探中有着一定的应用,然而,炸药属于国家管制物品,其物料来源受诸多方面的限制,而且炸药震源的可控性相对较差,无法保证信号质量。人工锤击震源能量虽小,但是可控性高,操作简便,灵活便携,在小规模的地质勘探中优势明显。

    申请号为cn201820004601.3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人工震源装置,包括支架和重力锤,还包括钢丝绳、定滑轮和用于抓取或释放重力锤的抓取机构,定滑轮设置在支架的顶部,支架上设置有手扳葫芦,钢丝绳的一端与手扳葫芦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与抓取机构连接,重力锤由配重块、空气弹簧和锤体组成,配重块供抓取机构抓取,配重块可拆卸设置在锤体上,且配重块和锤体之间设置有安装腔,空气弹簧设置在安装腔内,支架上还设置有水平仪;优点是构简单且操作便捷。但是上述方案也存在如下不足之处:重力锤的自由落体加速对地面进行冲击,制造人工震源,需要重力锤达到一定的起始高度,否则能够达到的速度不够大,产生的冲击力不足,因此要求支架的高度较高,但是支架的高度较高势必会造成不方便搬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人工震源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人工震源装置,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的上侧四角固定安装有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底板的上侧中部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圆杆与第一安装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顶板的下侧安装有u形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连接有带缺口的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底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中部滑动连接有贯穿的震动柱,所述震动柱的上端与套筒的内腔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铰接有支腿,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簧套接在连杆上,所述连杆贯穿第一安装板并与其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齿轮的中心轴上固定安装有z形的摇柄,所述顶板上设有矩形孔,所述齿条从矩形孔贯穿。

    优选的,所述震动柱贯穿底板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震动柱的下端设有圆形的压板,所述震动柱的中部设有挡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转动摇柄,使得齿轮旋转并驱动齿条向上移动,连杆拉动圆杆向上移动,弹簧被压缩,当齿轮转到缺口处时,齿条被释放,弹簧向下弹射圆杆,圆杆的下端撞击震动柱,震动柱再冲击地面产生震源。本装置利用弹簧弹射加速,可大大减小整体的高度和体积,方便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底板;2、支腿;3、第一安装板;4、顶板;5、第二立柱;6、第二安装板;7、震动柱;8、套筒;9、圆杆;10、弹簧;11、连杆;12、齿条;13、支架;14、齿轮;15、摇柄;16、第一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人工震源装置,包括底板1和顶板4,底板1的上侧四角固定安装有第一立柱16,第一立柱16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3,底板1的底部四角铰接有支腿2,第一立柱16的上端与顶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

    底板1的上侧中部焊接有套筒8,套筒8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圆杆9,圆杆9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杆11,弹簧10套接在连杆11上,连杆11贯穿第一安装板3并与其滑动连接,连杆11向上拉动圆杆9,弹簧10被压缩,弹簧10释放后将圆杆9向下弹出。

    连杆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条12,圆杆9与第一安装板3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0,顶板4的下侧安装有u形的支架13,支架13上转动连接有带缺口的齿轮14,齿轮14与齿条12啮合,齿轮14的中心轴上固定安装有z形的摇柄15,顶板4上设有矩形孔,齿条12从矩形孔贯穿。

    底板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立柱5,第二立柱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6,第二安装板6的中部滑动连接有贯穿的震动柱7,震动柱7的上端与套筒8的内腔滑动连接,震动柱7贯穿底板1并与其滑动连接,震动柱7的下端设有圆形的压板,震动柱7的中部设有挡圈,挡圈用于限制震动柱7从第二安装板6脱离。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本装置防止在地面上,调节支腿2的倾斜角度,使得震动柱7的下端与地面接触,震动柱7的上端与圆杆9接触,然后转动摇柄15,使得齿轮14旋转并驱动齿条12向上移动,连杆11拉动圆杆9向上移动,弹簧10被压缩,当齿轮14转到缺口处时,齿条12被释放,弹簧10恢复弹射圆杆9,圆杆9的下端撞击震动柱7,震动柱7再冲击地面产生震源,持续转动摇柄15可产生连续的震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人工震源装置,包括底板(1)和顶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侧四角固定安装有第一立柱(16),所述第一立柱(16)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3),所述底板(1)的上侧中部焊接有套筒(8),所述套筒(8)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圆杆(9),所述圆杆(9)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杆(11),所述连杆(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条(12),所述圆杆(9)与第一安装板(3)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0),所述顶板(4)的下侧安装有u形的支架(13),所述支架(13)上转动连接有带缺口的齿轮(14),所述齿轮(14)与齿条(12)啮合,所述底板(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立柱(5),所述第二立柱(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6),所述第二安装板(6)的中部滑动连接有贯穿的震动柱(7),所述震动柱(7)的上端与套筒(8)的内腔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人工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四角铰接有支腿(2),所述第一立柱(16)的上端与顶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人工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0)套接在连杆(11)上,所述连杆(11)贯穿第一安装板(3)并与其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人工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4)的中心轴上固定安装有z形的摇柄(15),所述顶板(4)上设有矩形孔,所述齿条(12)从矩形孔贯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人工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柱(7)贯穿底板(1)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震动柱(7)的下端设有圆形的压板,所述震动柱(7)的中部设有挡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人工震源装置,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的上侧四角固定安装有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底板的上侧中部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圆杆与第一安装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顶板的下侧安装有U形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连接有带缺口的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底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中部滑动连接有贯穿的震动柱。本装置利用弹簧弹射加速,可大大减小整体的高度和体积,以方便运输。

    技术研发人员:郭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技术研发日:2020.03.0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74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