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1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种植箱,具体为一种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河流河岸的周围出现严重的泥土流失,会导致生态失去原有的平衡,目前整治的方式是在河道河岸变种植植物放置泥土流失过度,但是预埋植物的话无法达到固定住植物的根部,没有办法达到修复生态的效果,现在继续一种可以辅助植物生长的装置来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通过将植物预先由泥土种植在种植槽内,将箱体摆放于需要修复的河流周围,通过把柄取出u型板槽内的支撑板,使种植槽内的土地与修复处的土地相结合,将辅助植物根茎进入土地内,起到牢固土地防止泥土流失的现象发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端开设有u型板槽,且u型板槽的内部插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壁固定有把柄,所述箱体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有把手,所述箱体顶端的中部开设有种植槽,且种植槽穿透于箱体的底部,所述箱体内部的四角均安装有杆壳,且杆壳的底端贯穿于箱体的底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杆壳内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连接有固土杆,且支撑杆的顶端固定有压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杆壳内壁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壁,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上包裹有螺纹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纹壳与螺纹壁为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植物预先由泥土种植在种植槽内,将箱体摆放于需要修复的河流周围,通过把柄取出u型板槽内的支撑板,使种植槽内的土地与修复处的土地相结合,将辅助植物根茎进入土地内,起到牢固土地防止泥土流失的现象发生。

    2.本实用新型通过杆壳内置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底端安装有固土杆,可在箱体被摆放至泥土修复处后,通过下压压片,带动固土杆进入土地内,起到稳固箱体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杆的外壁包裹有螺纹壳,且杆壳内部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壁,利于在搬运箱体时,使支撑杆底端固土杆限制在杆壳内部,避免搬运时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的u型板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的杆壳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种植槽,3u型板槽,4支撑板,5把柄,6把手,7杆壳,8支撑杆,9螺纹壳,10压片,11固土杆,12螺纹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底端开设有u型板槽3,且u型板槽3的内部插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外壁固定有把柄5,所述箱体1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有把手6,所述箱体1顶端的中部开设有种植槽2,且种植槽2穿透于箱体1的底部,所述箱体1内部的四角均安装有杆壳7,且杆壳7的底端贯穿于箱体1的底端。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将植物预先由泥土种植在种植槽2内,将箱体1摆放于需要修复的河流周围,通过把柄5取出u型板槽3内的支撑板4,使种植槽2内的土地与修复处的土地相结合,将辅助植物根茎进入土地内,起到牢固土地防止泥土流失的现象发生。

    其中,所述杆壳7内置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底端连接有固土杆11,且支撑杆8的顶端固定有压片10。

    其中,所述杆壳7内壁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壁12,所述支撑杆8的外壁上包裹有螺纹壳9。

    其中,所述螺纹壳9与螺纹壁12为螺栓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支撑杆8的外壁包裹有螺纹壳9,且杆壳7内部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壁12,利于在搬运箱体1时,使支撑杆8底端固土杆11限制在杆壳7内部,避免搬运时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在一种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使用的时候:预先植物种植在种植槽2的内部,将箱体1放置在需要修复处,通过把柄5将支撑板4抽出箱体1底端的u型板槽3的内部,此时种植槽2内的泥土将与需要修复处的泥土相融合,旋转支撑杆8,使支撑杆8外壁的螺纹壳9与杆壳7内的螺纹壁12分离,使支撑杆8可位于杆壳7内进行移动,通过压片10下压支撑杆8,使支撑杆8底端的固土杆11进入泥土内,完成箱体1的固定安放,在植物根茎伸入修复处泥土内后,将起到加固泥土的作用,从而解决泥土流失的问题发生,设计简单,较为实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端开设有u型板槽(3),且u型板槽(3)的内部插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外壁固定有把柄(5),所述箱体(1)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有把手(6),所述箱体(1)顶端的中部开设有种植槽(2),且种植槽(2)穿透于箱体(1)的底部,所述箱体(1)内部的四角均安装有杆壳(7),且杆壳(7)的底端贯穿于箱体(1)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壳(7)内置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底端连接有固土杆(11),且支撑杆(8)的顶端固定有压片(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壳(7)内壁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壁(12),所述支撑杆(8)的外壁上包裹有螺纹壳(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壳(9)与螺纹壁(12)为螺栓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流河岸用生态修复用种植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端开设有U型板槽,且U型板槽的内部插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壁固定有把柄,所述箱体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有把手,所述箱体顶端的中部开设有种植槽,且种植槽穿透于箱体的底部,所述箱体内部的四角均安装有杆壳,且杆壳的底端贯穿于箱体的底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植物预先由泥土种植在种植槽内,将箱体摆放于需要修复的河流周围,通过把柄取出U型板槽内的支撑板,使种植槽内的土地与修复处的土地相结合,将辅助植物根茎进入土地内,起到牢固土地防止泥土流失的现象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赵夕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中基路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2.1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74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