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打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34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域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面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个旅游景区的游客数量剧烈增加,随之增加的还有相邻水域环境的垃圾,与此同时,国家对于环境治理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因此,水面垃圾的清理需要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进行。

    而现有水面垃圾的清理方式是水面环境保护人员乘船到水面垃圾存在的区域使用打捞工具打捞垃圾进行清理,这大大增加了水面环境保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减少水面环境保护人员工作量的水面打捞装置。

    一种水面打捞装置,包括水面移动装置、支撑装置、垃圾打捞装置、传送装置,水面移动装置固定在支撑装置上,以使水面移动装置在水面上移动带动支撑装置在水面上移动,垃圾打捞装置、传送装置均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垃圾打捞装置设置在传送装置的一端,以使垃圾打捞装置打捞的垃圾从传送装置的一端进入传送装置中;垃圾打捞装置包括垃圾打捞轮、垃圾打捞板、第一电机,垃圾打捞轮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垃圾打捞板,以使垃圾打捞板随垃圾打捞轮旋转方向移动,垃圾打捞轮的圆心处与第一电机的驱动端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以使垃圾打捞轮由第一电机带动沿轴向旋转,第一电机固定在支撑装置上;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第二电机,垃圾打捞轮设置在传送带的一端,以使设置在垃圾打捞轮外侧壁的垃圾打捞板打捞的垃圾落入传送带的一端并从传送带的一端输送至传送带的另一端,传送带的动力部与第二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以使第二电机旋转带动传送带移动,第二电机固定在支撑装置上。

    优选的,垃圾打捞板不少于两个。

    优选的,垃圾打捞板表面为粗糙结构,以便于打捞水面的垃圾。

    优选的,传送带与支撑装置的底部成确定角度设置,垃圾打捞轮设置在传送带靠近支撑装置底部的一端,以使垃圾打捞轮旋转到靠近传送带的一端使得垃圾打捞板打捞的垃圾受自身重力沿垃圾打捞轮外侧壁滑至传送带上。

    优选的,传送带上设置有垃圾挡板,以便于落入传送带一端的垃圾在送至传送带另一端的过程中不下滑。

    优选的,支撑装置上设置有垃圾收集槽,垃圾收集槽设置在传送带的下部且位于传送带远离垃圾打捞轮的一端,以使由垃圾打捞装置打捞的垃圾由传送带运输至垃圾收集槽内。

    优选的,支撑装置形状为船型,以便于支撑装置浮在水面上,水面移动装置固定在支撑装置外部,垃圾打捞装置、传送装置均固定在支撑装置内部。

    优选的,垃圾打捞轮的最低点低于支撑装置的最低点,以使设置在垃圾打捞轮外侧壁的垃圾打捞板能够接触水面以打捞水面垃圾。

    优选的,水面移动装置包括螺旋桨、第三电机、浮筒,螺旋桨的动力部与第三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以使第三电机旋转带动螺旋桨旋转,螺旋桨设置在浮筒的一端,浮筒固定连接在支撑装置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只需水面环境保护人员启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水面移动装置,即可使水面垃圾垃圾打捞装置在水面移动,垃圾打捞轮旋转到水面位置处,垃圾打捞板从水面进入水里,打捞沿途的水面垃圾,垃圾打捞轮旋转到靠近传送带的一端,垃圾打捞板打捞的垃圾受重力沿垃圾打捞轮外侧壁滑入传送带的一端由传送带传送至传送带另一端的指定位置,垃圾打捞全程不需水面环境保护人员进行多余操作,大大降低了水面环境保护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水面打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水面打捞装置10、水面移动装置20、螺旋桨21、浮筒22、支撑装置30、垃圾打捞装置40、垃圾打捞轮41、垃圾打捞板42、第一电机43、传送装置50、传送带51、第二电机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请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面打捞装置10,包括水面移动装置20、支撑装置30、垃圾打捞装置40、传送装置50,水面移动装置20固定在支撑装置30上,以使水面移动装置20在水面上移动带动支撑装置30在水面上移动,垃圾打捞装置40、传送装置50均固定在支撑装置30上,垃圾打捞装置40设置在传送装置50的一端,以使垃圾打捞装置40打捞的垃圾从传送装置50的一端进入传送装置50中;垃圾打捞装置40包括垃圾打捞轮41、不少于两个的垃圾打捞板42、第一电机43,垃圾打捞轮41的非旋转端固定在支撑装置30上,垃圾打捞轮41的外侧壁间隔相同距离固定连接有一个垃圾打捞板42,以使所有垃圾打捞板42随垃圾打捞轮41旋转方向移动,垃圾打捞轮41的圆心处与第一电机43的驱动端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以使垃圾打捞轮41由第一电机43带动沿轴向旋转,第一电机43的非驱动端固定在支撑装置30的内侧壁上;传送装置50包括传送带51、第二电机52,垃圾打捞轮41设置在传送带51的一端,以使设置在垃圾打捞轮41外侧壁的垃圾打捞板42打捞的垃圾落入传送带51的一端并从传送带51的一端输送至传送带51的另一端进行收集,传送带51的非动力部固定在支撑装置30的内侧壁上,传送带51的动力部与第二电机52的驱动端固定连接,以使第二电机52旋转带动传送带51移动,第二电机52固定在支撑装置30上。

    进一步的,垃圾打捞板42表面为粗糙结构,以便于打捞沿途水面的垃圾。

    进一步的,传送带51与支撑装置30的底部成确定角度设置,垃圾打捞轮41设置在传送带51靠近支撑装置30底部的一端,以使垃圾打捞轮41旋转到靠近传送带51的一端使得垃圾打捞板42打捞的垃圾受自身重力沿垃圾打捞轮41外侧壁滑至传送带51上。

    进一步的,传送带51上固定连接有不少于两个垃圾挡板,传送带51每间隔相同距离设置有一个垃圾挡板,以便于落入传送带51一端的垃圾在送至传送带51另一端的过程中不下滑。

    进一步的,支撑装置30上设置有垃圾收集槽,垃圾收集槽设置在传送带51的下部且位于传送带51远离垃圾打捞轮41的一端,以使由垃圾打捞装置40打捞的垃圾由传送带51运输至垃圾收集槽内。

    进一步的,支撑装置30形状为船型且材料为轻质材料,以便于支撑装置30浮在水面上,水面移动装置20固定在支撑装置30外部,垃圾打捞装置40、传送装置50均固定在支撑装置30内部。

    进一步的,支撑装置30固定有垃圾打捞轮41的底部开设有开口,以使垃圾打捞轮41外侧壁固定有垃圾打捞板42的位置穿过开口接触水面并使垃圾打捞板42进入水里,垃圾打捞轮41的最低点低于支撑装置30的最低点,以使设置在垃圾打捞轮41外侧壁的垃圾打捞板42能够接触水面以打捞水面垃圾。

    进一步的,水面移动装置20包括四个螺旋桨21、四个第三电机、四个浮筒22,每个螺旋桨21的动力部与一个第三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以使第三电机旋转带动螺旋桨21旋转,每个螺旋桨21设置在一个浮筒22的一端,每两个浮筒22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装置30的相对两外侧壁上。

    进一步的,四个第三电机均为遥控舵机,以在水面打捞装置10移动到障碍物位置时人工遥控相应第三电机使水面移动装置20离开障碍物。

    本装置在具体使用时,水面环境保护人员打开第一电机43、第二电机52、第三电机,将水面打捞装置10放置在水面上,水面打捞装置10在水面移动过程中,垃圾打捞轮41旋转使用垃圾打捞板42打捞沿途的垃圾,垃圾打捞轮41旋转到靠近传送带51的一端时,由垃圾打捞板42打捞的垃圾受自身重力沿垃圾打捞轮41的外侧壁滑入传送带51上,传送带51将垃圾由一端传送至另一端,并落入设置在传送带51另一端的垃圾收集槽内部。当水面打捞装置10移动到障碍物处无法移动时,水面环境保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遥控相应的第三电机,使垃圾打捞装置40再次移动。当水面打捞装置10打捞垃圾结束后,水面环境保护人员遥控相应第三电机,将水面打捞装置10移动到靠近水面环境保护人员的位置,清理垃圾收集槽内部的垃圾。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面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面移动装置、支撑装置、垃圾打捞装置、传送装置,水面移动装置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垃圾打捞装置、传送装置均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垃圾打捞装置设置在传送装置的一端;垃圾打捞装置包括垃圾打捞轮、垃圾打捞板、第一电机,垃圾打捞轮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垃圾打捞板,垃圾打捞轮的圆心处与第一电机的驱动端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第一电机固定在支撑装置上;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第二电机,垃圾打捞轮设置在传送带的一端,传送带的动力部与第二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第二电机固定在支撑装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打捞板不少于两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打捞板表面为粗糙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与支撑装置的底部成确定角度设置,垃圾打捞轮设置在传送带靠近支撑装置底部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垃圾挡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上设置有垃圾收集槽,垃圾收集槽设置在传送带的下部且位于传送带远离垃圾打捞轮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形状为船型,水面移动装置固定在支撑装置外部,垃圾打捞装置、传送装置均固定在支撑装置内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面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打捞轮的最低点低于支撑装置的最低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移动装置包括螺旋桨、第三电机、浮筒,螺旋桨的动力部与第三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螺旋桨设置在浮筒的一端,浮筒固定连接在支撑装置的侧壁上。

    技术总结
    一种水面打捞装置,涉及水域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包括水面移动装置、支撑装置、垃圾打捞装置、传送装置,水面移动装置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垃圾打捞装置、传送装置均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垃圾打捞装置设置在传送装置的一端;只需水面环境保护人员启动水面移动装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即可使水面垃圾垃圾打捞装置在水面移动,垃圾打捞轮旋转到水面位置处,垃圾打捞板从水面深入水里,打捞沿途的水面垃圾,垃圾打捞轮旋转到靠近传送带的一端,垃圾打捞板打捞的垃圾受重力沿垃圾打捞轮外侧壁滑入传送带的一端由传送带传送至传送带另一端的指定位置,垃圾打捞全程不需水面环境保护人员进行多余操作,大大降低了水面环境保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研发人员:杨佳奇;苏军雄;杨彪;张春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方民族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5.2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73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