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芯料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00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芯料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门芯料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门芯料主要用在防火门相关产品上,门芯料主要由干粉水泥、温水、纤维、以及发泡配方组成,门芯料的质量决定着防火门的防火效果,因此门芯料在生产时要求必须按照固定比例混合均匀搅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芯料成品内部气泡成蜂窝状。

    目前门芯料在生产搅拌时,搅拌桶内固体原料和液体原料均由人工控制上料,由人工手动称量后再分别导入到搅拌桶内,生产流程复杂,生产效率较慢,并且有些工人没有经过称重直接凭借经验来上料,导致门芯料的生产不能严格按照原料的配比进行,导致计量误差大,产品质量不稳定,机械部分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的门芯料生产由人工上料存在的生产流程复杂,生产效率较慢以及计量误差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芯料自动上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门芯料自动上料装置,包括称重仓、电子计量秤、液体计量桶、门芯料搅拌桶,称重仓呈锥形,在称重仓的顶部设有若干卡耳,电子计量称的数量与卡耳相同且电子计量称固定在中间开设有过孔的支撑架上,称重仓的底部穿过过孔使得卡耳放置在电子计量称上,称重仓的底部出料口通过原料输送管与门芯料搅拌桶相连,在原料输送管上设有气动蝴蝶阀,液体计量桶通过液体加注管与门芯料搅拌桶相连,在液体加注管上设有电子阀门,在液体计量桶的侧壁上由低到高依次开设有若干溢流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实用性强,称重方便,完全避免了门芯料的原料称重不准确带来的质量问题。具体为,门芯料的固体原料通过称重仓进行投料,将固体原料放进称重仓内,由于称重仓是通过卡耳放置在电子计量称上,所以可以实时、准确的达到所需要的重量值,达到所需的重量值后,启动气动蝴蝶阀,称量好的固体原料通过原料输送管进入到门芯料搅拌桶内,完成固体原料的输送。

    门芯料的液体原料通过液体计量桶进行投料,将液体送入到液体计量桶内,由于液体计量桶的侧壁上由下到上依次设有若干溢流口,这样可以预先计算出常用的固体原料的重量所对应的液体原料的重量,然后将常用的几个液体原料的重量在液体计量桶的侧壁上预先算出对应的高度,并且在该高度处开设溢流口。这样常用的固体原料的重量确定后,就对应处一个常用的液体原料的重量,当液体计量桶内的液体超过该常用的液体原料的重量后多余的液体就会通过该常用的液体原料的重量所对应的溢流口流出,保证通过液体加注管进入到门芯料搅拌桶内的液体的重量精确。当发现多余的液体就会通过该常用的液体原料的重量所对应的溢流口流出时,则关闭液体计量桶的液体原料的进料,等到该常用的液体原料的重量所对应的溢流口没有液体流出时,打开电子阀门,完成液体原料的加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液体的重量对应的溢流口不是最低的一个时,则将液体原料的重量所对应的溢流口下方的所有溢流口均堵住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口设有三个,由低到高分别为第一溢流口、第二溢流口和第三溢流口,第一溢流口连接有第一溢流管,第二溢流口连接有第二溢流管,第三溢流口连接有第三溢流管,且第一溢流管、第二溢流管和第三溢流管的底部均设置在液体回收桶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溢流口、第二溢流口和第三溢流口的直径相等,且在第一溢流管、第二溢流管和第三溢流管上均设有开关阀。

    进一步的,所述卡耳有4个,且4个卡耳等间距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实用性强,称重方便,完全避免了门芯料的原料称重不准确带来的质量问题。解决了人工计量误差大,各原料的进料由设备进行控制,避免凭经验进行上料的问题。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生产,良品率提高20%;生产效率提高30%;废水产量降低25%;产量提升3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门芯料自动上料装置去掉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门芯料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称重仓,2-电子计量秤,3-气动蝴蝶阀,4-液体计量桶,5-第一溢流管,6-液体回收桶,7-电子阀门,8-液体加注管,9-原料输送管,10-门芯料搅拌桶,11-第三溢流管,12-第二溢流管,13-卡耳,14-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3所示,一种门芯料自动上料装置,包括称重仓1、电子计量秤2、液体计量桶4、门芯料搅拌桶10,称重仓1呈锥形,在称重仓1的顶部设有若干卡耳13,电子计量称的数量与卡耳13相同且电子计量称固定在中间开设有过孔的支撑架14上,本实施例的电子计量称的型号为sqb100。称重仓1的底部穿过过孔使得卡耳13放置在电子计量称上,称重仓1的底部出料口通过原料输送管9与门芯料搅拌桶10相连,如图2所示。在原料输送管9上设有气动蝴蝶阀3,液体计量桶4通过液体加注管8与门芯料搅拌桶10相连,在液体加注管8上设有电子阀门7,在液体计量桶4的侧壁上由低到高依次开设有若干溢流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实用性强,称重方便,完全避免了门芯料的原料称重不准确带来的质量问题。具体为,门芯料的固体原料通过称重仓1进行投料,将固体原料放进称重仓1内,由于称重仓1是通过卡耳13放置在电子计量称上,所以可以实时、准确的达到所需要的重量值,达到所需的重量值后,启动气动蝴蝶阀3,称量好的固体原料通过原料输送管9进入到门芯料搅拌桶10内,完成固体原料的输送。

    门芯料的液体原料通过液体计量桶4进行投料,将液体送入到液体计量桶4内,由于液体计量桶4的侧壁上由下到上依次设有若干溢流口,这样可以预先计算出常用的固体原料的重量所对应的液体原料的重量,然后将常用的几个液体原料的重量在液体计量桶4的侧壁上预先算出对应的高度,并且在该高度处开设溢流口。这样常用的固体原料的重量确定后,就对应处一个常用的液体原料的重量,当液体计量桶4内的液体超过该常用的液体原料的重量后多余的液体就会通过该常用的液体原料的重量所对应的溢流口流出,保证通过液体加注管8进入到门芯料搅拌桶10内的液体的重量精确。当发现多余的液体就会通过该常用的液体原料的重量所对应的溢流口流出时,则关闭液体计量桶4的液体原料的进料,等到该常用的液体原料的重量所对应的溢流口没有液体流出时,打开电子阀门7,完成液体原料的加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液体的重量对应的溢流口不是最低的一个时,则将液体原料的重量所对应的溢流口下方的所有溢流口均堵住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实用性强,称重方便,上料流程简单化。完全避免了门芯料的原料称重不准确带来的质量问题。解决了人工计量误差大,各原料的进料由设备进行控制,避免凭经验进行上料的问题。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生产,良品率提高20%;生产效率提高30%;废水产量降低25%;产量提升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口设有三个,由低到高分别为第一溢流口、第二溢流口和第三溢流口,第一溢流口连接有第一溢流管5,第二溢流口连接有第二溢流管12,第三溢流口连接有第三溢流管11,且第一溢流管5、第二溢流管12和第三溢流管11的底部均设置在液体回收桶6内。本实施例的三个溢流口由低到高依次对应的液体原料的质量依次95kg、105kg和115kg,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进行增加或者减少溢流口的数量。通过设置第一溢流管5、第二溢流管12和第三溢流管11就可以使得溢流出去的液体不会浪费,而是接到液体回收桶6内,循环使用,节约能源。

    优选的,所述第一溢流口、第二溢流口和第三溢流口的直径相等,且在第一溢流管5、第二溢流管12和第三溢流管11上均设有开关阀。第一溢流口、第二溢流口和第三溢流口的直径相等便于控制进入到液体计量桶4内的流量,同时第一溢流管5、第二溢流管12和第三溢流管11上均设有开关阀便于单独控制每个溢流管的启闭。

    优选的,所述卡耳13有4个,且4个卡耳13等间距设置。能更加精确的算出固体原料的重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门芯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称重仓(1)、电子计量秤(2)、液体计量桶(4)、门芯料搅拌桶(10),称重仓(1)呈锥形,在称重仓(1)的顶部设有若干卡耳(13),电子计量称的数量与卡耳(13)相同且电子计量称固定在中间开设有过孔的支撑架(14)上,称重仓(1)的底部穿过过孔使得卡耳(13)放置在电子计量称上,称重仓(1)的底部出料口通过原料输送管(9)与门芯料搅拌桶(10)相连,在原料输送管(9)上设有气动蝴蝶阀(3),液体计量桶(4)通过液体加注管(8)与门芯料搅拌桶(10)相连,在液体加注管(8)上设有电子阀门(7),在液体计量桶(4)的侧壁上由低到高依次开设有若干溢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芯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设有三个,由低到高分别为第一溢流口、第二溢流口和第三溢流口,第一溢流口连接有第一溢流管(5),第二溢流口连接有第二溢流管(12),第三溢流口连接有第三溢流管(11),且第一溢流管(5)、第二溢流管(12)和第三溢流管(11)的底部均设置在液体回收桶(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芯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口、第二溢流口和第三溢流口的直径相等,且在第一溢流管(5)、第二溢流管(12)和第三溢流管(11)上均设有开关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芯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耳(13)有4个,且4个卡耳(13)等间距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芯料自动上料装置,属于门芯料生产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门芯料生产由人工上料存在的生产流程复杂,生产效率较慢以及计量误差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包括称重仓、电子计量秤、液体计量桶、门芯料搅拌桶,称重仓呈锥形,在称重仓的顶部设有若干卡耳,电子计量称的数量与卡耳相同且电子计量称固定在中间开设有过孔的支撑架上,称重仓的底部穿过过孔使得卡耳放置在电子计量称上,称重仓的底部出料口通过原料输送管与门芯料搅拌桶相连,在原料输送管上设有气动蝴蝶阀,液体计量桶通过液体加注管与门芯料搅拌桶相连,在液体加注管上设有电子阀门,在液体计量桶的侧壁上由低到高依次开设有若干溢流口。

    技术研发人员:蒋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和乐门业有限公司;成都市和乐门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72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