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旋转地锚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26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旋转地锚。



    背景技术:

    非开挖水平定向钻机是利用定向钻头,在对地面极小部分开挖的情况下进行地下的施工,这种施工设备不会阻碍交通,不会破坏绿地和植被,不会影响商店、医院、学校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解决了传统开挖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地锚装置是水平定向钻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作用是水平定向钻机在工作时,钻架与地面成一定的入射角,钻架前端就用地锚装置来支撑固定,后端用左右两支腿油缸来支撑。前端地锚装置需将两根地锚桩打入地下固定,来保持整机作业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的水平定向钻机基本上都无地锚桩自动驱动及快换装置,其地锚桩往地下锚固都是通过人工用重锤将其砸入一定深度,使整机固定;拔出时也是用重锤左右敲击地锚桩摇晃将其拔出,这种方法虽然结构很简单,但地锚桩锚固时的因素较多,特别是地锚桩的直径要较小才容易砸入地下,但这样地锚固定不稳定,还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旋转地锚,能够方便锚桩的钻地,增加地锚固定的稳定性,减小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旋转地锚,包括底板、与底板沿竖直方向上滑动的锚桩、带动锚桩转动的转动组件、带动锚桩升降的升降组件以及带动转动组件和升降组件位置发生改变的换向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支撑架以及固定在支撑架上并带动锚桩转动的转动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带动支撑架升降的升降件;所述锚桩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换向组件能够带动升降件的位置发生变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组件和升降组件能够在锚桩旋转的过程中将锚桩旋入到地面内,方便单个锚桩的钻地;一个锚桩钻地完成后,通过转向组件将转动组件和升降组件移动到另一个锚桩上,带动另一个锚桩的固定,方便多个锚桩的固定,增加地锚固定的稳定性并减小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固定轴以及套接在固定轴上并且与固定轴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升降件连接在转动轴上,所述锚桩到转动轴的距离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转动后,升降组件和转动组件从一个锚桩的位置转换到另一锚桩的位置,并对带动另一个锚桩钻地,通过转动轴的转动更换升降组件和转动组件位置的变化,方便对不同的锚桩进行钻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对转动后的转动轴进行固定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对转动后的转动轴进行固定,防止在锚桩钻地时升降组件和转动组件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增加锚桩钻地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穿过固定轴和转动轴上的第二插销,所述固定轴上开设有多组供第二插销穿过的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销插入固定孔内后,转动轴无法相对于固定轴转动,同时插销便于安装和固定,方便对转动轴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升降支架以及与升降支架滑动连接的升降杆,所述升降件带动升降杆升降,所述升降支架的底端固定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能够防止升降杆从升降支架底端滑出,增加升降杆滑动的稳定性,并减少出现因升降支架过度滑出对其他零件造成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固定有承接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架用于电机的控制器和液压缸控制阀的放置,增加零件放置的整洁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桩的底端固定有锥形块,且锥形块远离底板的一端为尖端;锚桩上螺旋缠绕有锚桩纹;锥形块的侧壁固定有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桩纹和旋板能够增加锚桩的钻地效果,便于锚桩的钻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转动组件和升降组件能够在锚桩旋转的过程中将锚桩旋入到地面内,方便单个锚桩的钻地;一个锚桩钻地完成后,通过转向组件将转动组件和升降组件移动到另一个锚桩上,带动另一个锚桩的固定,方便多个锚桩的固定,增加地锚固定的稳定性并减小工人的劳动强度;

    2.转动轴转动后,升降组件和转动组件从一个锚桩的位置转换到另一锚桩的位置,并对带动另一个锚桩钻地,通过转动轴的转动更换升降组件和转动组件位置的变化,方便对不同的锚桩进行钻地;

    3.固定件对转动后的转动轴进行固定,防止在锚桩钻地时升降组件和转动组件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增加锚桩钻地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转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体现支撑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体现升降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体现换向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锚桩;21、锥形块;22、锚桩纹;23、旋板;24、第一连接孔;3、转动组件;31、支撑架;311、支撑板;312、连接板;313、加强板;314、空槽;32、电机;321、联轴器;322、第二连接孔;33、连接套;331、螺栓螺母;332、第一插销;4、升降组件;41、升降支架;411、连接块;412、滑槽;413、限位块;42、升降杆;43、液压缸;44、连接架;5、换向组件;51、固定轴;511、第一固定孔;512、第二固定孔;52、转动轴;53、第二插销;54、承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双旋转地锚,参见图1,包括底板1、与底板1沿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的锚桩2、带动锚桩2转动的转动组件3、带动转动组件3升降的升降组件4以及带动升降组件4转动的换向组件5。转动组件3和升降组件4带动锚桩2旋转钻地,快速将地锚桩2锚入地下。换向组件5带动转动组件3升降和升降组件4换向,从而对不同的锚桩2进行锚固。

    换向组件5的数量为两组,对应的转动组件3升降和升降组件4的数量也为两组。锚桩2的数量为2n(图中为4)个,n个为一组(图中为2),且锚桩2和换向组件5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同,使得换向组件5转动后,同一组中不同的锚桩2均能与转动组件3升降和升降组件4配合。

    锚桩2的底端固定有锥形块21,且锥形块21远离底板1的一端较尖;锚桩2上螺旋缠绕有锚桩纹22,便于锚桩2的旋入;锥形块21的侧壁固定有旋板23。

    参见图1和图2,转动组件3包括支撑架31、固定在支撑架31底端的电机32以及用于连接电机32和锚桩2的连接套33。电机32输出轴固定有联轴器321,联轴器321固定在支撑架31上,连接套33设置在联轴器321的输出轴上。锚桩2靠近连接套33的一端和联轴器321的输出轴均能插入连接套33内。锚桩2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4,联轴器321的底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322。联轴器321的输出端插入连接套33内后,通过穿过连接套33和第二连接孔322的螺栓螺母331对联轴器321和连接套33进行连接;锚桩2的顶端插入连接套33内后,通过穿过连接套33和第一连接孔24的第一插销332对锚桩2和连接套33进行连接。连接套33与联轴器321和锚桩2链结构,电机32的转动能够传递到锚桩2上,从而带动锚桩2转动。

    参见图3,支撑架31包括支撑板311、垂直固定在支撑板311靠近升降组件4一端的连接板312以及垂直固定在支撑板311两侧的加强板313。支撑板311与联轴器321固定连接,连接板312靠近升降组件4的一端与升降组件4固定连接。加强板313的横截面为l形,位于支撑板311两侧的加强板313与连接板312之间形成空槽314。

    参见图3和图4,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支架41、与升降支架41滑动连接的升降杆42、带动升降杆42升降的液压缸43以及固定在升降支架41靠近换向组件5一侧的连接架44。

    升降支架41的数量为两个并位于空槽314内,两个升降支架41之间形成滑槽412,供升降杆42滑动;升降支架41的顶端固定有连接块411,对升降支架41的顶端进行连接固定,升降支架41的底端通过连接架44进行连接固定;连接块411和连接架44分别对升降支架41的顶端和底端进行固定,能够维持滑槽412能够保持稳定。滑槽412的底端固定有限位块413,限位块413能够防止升降杆42从滑槽412的底端滑出。液压缸43的缸体固定在连接架44上,液压缸43活塞杆的顶端与升降杆42固定连接,带动升降杆42升降。

    参见图5,换向组件5包括固定在底板1上的固定轴51、套接在固定轴51上并且与固定轴51转动连接的转动轴52、插接在转动轴52上的第二插销53以及固定在转动轴52顶端的承接架54。

    连接架44固定在转动轴52上。固定轴51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511和第二固定孔512;第一固定孔511和第二固定孔51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固定孔511或第二固定孔512的连线经过固定轴51的轴线。承接架54用于电机32的控制器和液压缸43控制阀的放置。

    使用方法:安装地锚时,锚桩2均位于底板1的上方,液压缸43的活塞杆伸出,将支撑架31运动到滑槽的顶端,并通过连接套33将锚桩2与联轴器321进行连接。之后开启电机32带动锚桩2转动,液压缸43的活塞杆退回带动锚桩2向地面的方向运动,方便锚桩2的钻地。

    一个锚桩2钻地完成后,电机32停转、取下连接套33、液压缸43的活塞杆伸出,将升降组件4进行复位。之后将第二插销53从第一固定孔511或第二固定孔512内抽出,对转动轴52进行转动,并使第二插销53能够插入另一固定孔内,对转动轴52进行固定。再将连接套33与另一锚桩2进行连接,带动另一根锚桩2钻地。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旋转地锚,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与底板(1)沿竖直方向上滑动的锚桩(2)、带动锚桩(2)转动的转动组件(3)、带动锚桩(2)升降的升降组件(4)以及带动转动组件(3)和升降组件(4)位置发生改变的换向组件(5);所述转动组件(3)包括支撑架(31)以及固定在支撑架(31)上并带动锚桩(2)转动的转动件;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带动支撑架(31)升降的升降件;所述锚桩(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换向组件(5)能够带动升降件的位置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转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5)包括固定在底板(1)上的固定轴(51)以及套接在固定轴(51)上并且与固定轴(51)转动连接的转动轴(52),所述升降件连接在转动轴(52)上,所述锚桩(2)到转动轴(52)的距离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旋转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52)上设置有对转动后的转动轴(52)进行固定的固定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旋转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穿过固定轴(51)和转动轴(52)上的第二插销(53),所述固定轴(51)上开设有多组供第二插销(53)穿过的固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转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4)还包括升降支架(41)以及与升降支架(41)滑动连接的升降杆(42),所述升降件带动升降杆(42)升降,所述升降支架(41)的底端固定有限位块(41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旋转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52)的顶端固定有承接架(5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转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桩(2)的底端固定有锥形块(21),且锥形块(21)远离底板(1)的一端为尖端;锚桩(2)上螺旋缠绕有锚桩纹(22);锥形块(21)的侧壁固定有旋板(2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旋转地锚,涉及钻机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板、与底板沿竖直方向上滑动的锚桩、带动锚桩转动的转动组件、带动锚桩升降的升降组件以及带动转动组件和升降组件位置发生改变的换向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支撑架以及固定在支撑架上并带动锚桩转动的转动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带动支撑架升降的升降件;所述锚桩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换向组件能够带动升降件的位置发生变化。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加地锚固定稳定性,减小工人劳动强度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于太龙;魏鸿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威土行孙工程机械(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72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