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固定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防断裂马鞍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在配网自动化改造中,光纤担负着电力设备自动化通信、信息采集等重要信息的传递作用,光纤电缆在施工需要固定,光纤是一种脆性较高的易断材料,且价格昂贵,引导固定光纤时要保证光纤固定支架的稳定性,否则容易发生由于光纤固定支架断裂而引起的光纤掉落、断裂及损坏。
如公开号为cn201072458y公开的一种高精度马鞍型光纤支架,其固定方式虽然保证了光纤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模块的耦合输出功率,但是其中的倒t型竖直面很容易出现受力不住的而导致支架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马鞍型光纤支架中的倒t型竖直面很容易出现受力不住的而导致支架断裂。为此,提供了一种防断裂马鞍支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防断裂马鞍支架结构,包括设于顶面的调节部,位于调节部底部两侧依次由上至下固定连接的弧形部、支撑部,所述弧形部弧中心位于支架内侧;所述支撑部包括与弧形部连接的竖部及与竖部底部横向连接的横部,所述竖部与横部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一侧的横部上开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为两个三角形且分别设于竖部长度方向的首尾端,加强板所在三角形的两个垂直面分别和竖部及横部贴合紧密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加强板之间的每个竖部上均还开设有分散孔,所述分散孔位于竖部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孔至少为一个且开设于两个加强板之间的每个竖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横部和竖部之间还连接有靠支架内侧弯曲的弯型部,所述弧形部、竖部、弯型部及横部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包括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第一调节板内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调节槽,调节槽靠近第二调节板一侧和外界相通,所述第二调节板上靠近第一调节板的一侧连接有可插入至调节槽内的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和第一调节板之间通过锁紧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调节槽一侧所述第一调节板上开设的第一螺纹孔,与第一螺纹孔对应并开设在固定条上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同轴中心线并与调节槽延长线垂直,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由锁紧螺栓贯穿并锁紧螺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为多对,并沿调节槽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部所在弧形内侧还设置有供光纤贯穿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分别同两侧弧形部相同弧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分别固定于弧形部内壁上,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底部分别纵向固定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底部通过固定螺栓贯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实现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竖部和横部之间设置加强板以实现对马鞍支架的稳定保障,避免在使用中马鞍支架出现易断裂、损坏的问题;该马鞍支架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放置光纤的定位组件,适应不同粗细光纤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侧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防断裂马鞍支架结构,包括设于顶面的调节部1,位于调节部1底部两侧依次由上至下固定连接的弧形部2、支撑部3,所述弧形部2弧中心位于支架内侧;所述支撑部3包括与弧形部2连接的竖部31及与竖部31底部横向连接的横部33,所述竖部31与横部33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加强板4,所述加强板4一侧的横部33上开设有安装孔331。
在该马鞍支架的使用时,是将光纤贯穿马鞍支架的弧形部2下方的空间,最后通过安装孔331和相应的螺栓固定在安装平面上。
所述加强板4为两个三角形且分别设于竖部31长度方向的首尾端,加强板4所在三角形的两个垂直面分别和竖部31及横部33贴合紧密连接。加强板4可以分散支架顶部向下分散的力,三角形的构造可以使得支架侧面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避免支架容易发生竖部31和横部33之间的断裂。
两个所述加强板4之间的每个竖部31上均还开设有分散孔311,所述分散孔311位于竖部31的中心位置。所述分散孔311至少为一个且开设于两个加强板4之间的每个竖部31上。分散孔311可以使竖部31中的压力传送受阻,压力会自然分散至安装有加强板4处的竖部进行传导。进一步降低竖部31中没有安装加强板4处的受力。
所述横部33和竖部之间还连接有靠支架内侧弯曲的弯型部32,所述弧形部2、竖部31、弯型部32及横部33为一体成型,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牢固性。
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部1包括第一调节板11和第二调节板12,第一调节板11内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调节槽111,调节槽111靠近第二调节板12一侧和外界相通,所述第二调节板12上靠近第一调节板11的一侧连接有可插入至调节槽111内的固定条121,所述固定条121和第一调节板11之间通过锁紧组件连接,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调节槽111一侧所述第一调节板11上开设的第一螺纹孔112,与第一螺纹孔112对应并开设在固定条121上的第二螺纹孔122,所述第一螺纹孔112与第二螺纹孔122同轴中心线并与调节槽111延长线垂直,第一螺纹孔112与第二螺纹孔122由锁紧螺栓113贯穿并锁紧螺接;所述第一螺纹孔112与第二螺纹孔122为多对,并沿调节槽111长度方向设置。通过调节固定条121在调节槽111内的位置,从而实现第一调节板11和第二调节板12之间的相对距离,最终实现调节部1下方的空间变大或者变小,以便于适应不同粗细的光纤固定。
如图1所示,所述弧形部2所在弧形内侧还设置有供光纤贯穿的定位组件5,所述定位组件5包括分别同两侧弧形部2相同弧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分别固定于弧形部2内壁上,所述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底部分别纵向固定有第一连接板511和第二连接板521,所述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底部通过固定螺栓53贯穿第一连接板511和第二连接板521实现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之间形成安放光纤的定位空腔,可以实现光纤的定位,保证光纤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模块的耦合输出功率。
当调节部1调节之后,放入光纤,再将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底部通过固定螺栓53贯穿第一连接板511和第二连接板521实现连接固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1.一种防断裂马鞍支架结构,包括设于顶面的调节部(1),位于调节部(1)底部两侧依次由上至下固定连接的弧形部(2)、支撑部(3),所述弧形部(2)弧中心位于支架内侧;所述支撑部(3)包括与弧形部(2)连接的竖部(31)及与竖部(31)底部横向连接的横部(33),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部(31)与横部(33)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加强板(4),所述加强板(4)一侧的横部(33)上开设有安装孔(3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断裂马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4)为两个三角形且分别设于竖部(31)长度方向的首尾端,加强板(4)所在三角形的两个垂直面分别和竖部(31)及横部(33)贴合紧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断裂马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加强板(4)之间的每个竖部(31)上均还开设有分散孔(311),所述分散孔(311)位于竖部(31)的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断裂马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孔(311)至少为一个且开设于两个加强板(4)之间的每个竖部(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断裂马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部(33)和竖部之间还连接有靠支架内侧弯曲的弯型部(32),所述弧形部(2)、竖部(31)、弯型部(32)及横部(33)为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断裂马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1)包括第一调节板(11)和第二调节板(12),第一调节板(11)内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调节槽(111),调节槽(111)靠近第二调节板(12)一侧和外界相通,所述第二调节板(12)上靠近第一调节板(11)的一侧连接有可插入至调节槽(111)内的固定条(121),所述固定条(121)和第一调节板(11)之间通过锁紧组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断裂马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调节槽(111)一侧所述第一调节板(11)上开设的第一螺纹孔(112),与第一螺纹孔(112)对应并开设在固定条(121)上的第二螺纹孔(122),所述第一螺纹孔(112)与第二螺纹孔(122)同轴中心线并与调节槽(111)延长线垂直,第一螺纹孔(112)与第二螺纹孔(122)由锁紧螺栓(113)贯穿并锁紧螺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断裂马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孔(112)与第二螺纹孔(122)为多对,并沿调节槽(111)长度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断裂马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2)所在弧形内侧还设置有供光纤贯穿的定位组件(5),所述定位组件(5)包括分别同两侧弧形部(2)相同弧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分别固定于弧形部(2)内壁上,所述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底部分别纵向固定有第一连接板(511)和第二连接板(521),所述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底部通过固定螺栓(53)贯穿第一连接板(511)和第二连接板(521)实现连接固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