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96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地上,为了方便打桩,一般会采用钻孔,钻孔后才能轻松的打桩,而现有技术中,钻孔设备的行程受到限制,不能够控制调节需要钻孔的深度,且钻孔时的压力较弱,不便于钻孔,所以需要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的钻孔设备的行程受到限制,不能够控制调节需要钻孔的深度,且钻孔时的压力较弱,不便于钻孔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包括打桩机框,所述打桩机框的底部开设有打桩槽孔,所述打桩机框的内底壁呈斜坡形状,所述打桩机框的内侧壁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壁滑动插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滑动块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动块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动力箱,所述动力箱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打桩装置,所述动力打桩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底板,所述第一电机底板的表面与动力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打桩机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阻隔板,所述阻隔板的表面设置有动力冲击装置,所述动力冲击装置包括有第二电机底板,所述第二电机底板的上表面与阻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型号为549135800517,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

    优选地,所述动力箱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所述第二锥齿的表面与第一锥齿的表面啮合,所述从动轴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动力箱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从动轴的一端表面螺纹连接有打桩钻头,所述打桩钻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动力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开关。

    优选地,所述打桩机框的表面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壁滑动插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开关,所述调节块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表面位于打桩机框的表面,所述第二限位开关的型号和第一限位开关的型号均为yblxw-5-11g2,所述第二限位开关和第一限位开关均与第一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机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型号为5rk90gu-cf,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

    优选地,所述打桩机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轴,所述从动齿轮轴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和凸轮,所述第二齿轮的表面与第一齿轮的表面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凸轮的表面与动力箱的表面滑动插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动力箱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打桩装置,动力打桩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底板,第一电机底板的表面与动力箱的内壁固定连接,从而达到了便于操作以及便于打桩的效果,可控制调节钻孔的深度。

    2、通过设置阻隔板的表面设置有动力冲击装置,动力冲击装置包括有第二电机底板,第二电机底板的上表面与阻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从而达到了加强打桩冲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用于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用于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的打桩机框结构侧视图。

    图中:1、打桩机框;2、打桩槽孔;3、滑动槽;4、滑动块;5、弹簧;6、动力箱;7、第一电机底板;71、第一电机;72、主动轴;73、第一锥齿;74、第一轴承;75、从动轴;76、第二锥齿;77、打桩钻头;78、限位块;79、第一限位开关;710、调节槽;711、调节块;712、第二限位开关;713、螺母;8、阻隔板;9、第二电机底板;91、第二电机;92、齿轮轴;93、第一齿轮;94、第二轴承;95、从动齿轮轴;96、第二齿轮;97、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包括打桩机框1,打桩机框1的底部开设有打桩槽孔2,打桩机框1的内底壁呈斜坡形状,加强便于出土的效果,打桩机框1的内侧壁开设有滑动槽3,滑动槽3的内壁滑动插接有滑动块4,滑动槽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5,弹簧5的一端与滑动块4的表面固定连接;

    两个滑动块4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动力箱6,动力箱6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打桩装置,动力打桩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底板7,第一电机底板7的表面与动力箱6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电机底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71,第一电机71的型号为549135800517,第一电机7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主动轴72,主动轴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73;动力箱6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74,第一轴承74的内圈固定连接有从动轴75,从动轴7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76,第二锥齿76的表面与第一锥齿73的表面啮合,从动轴75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动力箱6的底部;从动轴75的一端表面螺纹连接有打桩钻头77,打桩钻头7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78,动力箱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开关79;打桩机框1的表面开设有调节槽710,调节槽710的内壁滑动插接有调节块711,调节块7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开关712,调节块71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713,螺母713的表面位于打桩机框1的表面,第二限位开关712的型号和第一限位开关79的型号均为yblxw-5-11g2,第二限位开关712和第一限位开关79均与第一电机71电性连接;通过设置动力箱6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打桩装置,动力打桩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底板7,第一电机底板7的表面与动力箱6的内壁固定连接,从而达到了便于操作以及便于打桩的效果,可控制调节钻孔的深度;

    打桩机框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阻隔板8,阻隔板8的表面设置有动力冲击装置,动力冲击装置包括有第二电机底板9,第二电机底板9的上表面与阻隔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电机底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1,第二电机91的型号为5rk90gu-cf,第二电机9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齿轮轴92,齿轮轴9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3;打桩机框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94,两个第二轴承94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轴95,从动齿轮轴95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96和凸轮97,第二齿轮96的表面与第一齿轮93的表面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凸轮97的表面与动力箱6的表面滑动插接;通过设置阻隔板8的表面设置有动力冲击装置,动力冲击装置包括有第二电机底板9,第二电机底板9的上表面与阻隔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从而达到了加强打桩冲击的效果。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调节螺母713旋松拉动调节块711在调节槽710内滑动,带动第二限位开关712移动,调节需要钻孔的深度,当调节块711移动到合适位置旋紧螺母713固定,控制打桩机框1的底部放置在需要打桩的位置上,通过按钮打开第一电机71和第二电机91转动,第一电机71旋转带动主动轴72旋转,主动轴72旋转带动第一锥齿73旋转,通过啮合带动第二锥齿76旋转,通过螺纹连接带动打桩钻头77向下移动,当限位块78向下移动接触到第二限位开关712控制第一电机71反转,控制限位块78向上移动接触到第一限位开关79控制第一电机71停止,第二电机91旋转带动齿轮轴92旋转,齿轮轴92旋转带动第一齿轮93旋转,通过啮合带动第二齿轮96旋转,带动从动齿轮轴95旋转,从而带动凸轮97转动,带动动力箱6向下移动,通过弹簧5的弹力促使动力箱6上下移动,给动力箱6提供充足的冲击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包括打桩机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桩机框(1)的底部开设有打桩槽孔(2),所述打桩机框(1)的内底壁呈斜坡形状,所述打桩机框(1)的内侧壁开设有滑动槽(3),所述滑动槽(3)的内壁滑动插接有滑动块(4),所述滑动槽(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一端与滑动块(4)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动块(4)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动力箱(6),所述动力箱(6)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打桩装置,所述动力打桩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底板(7),所述第一电机底板(7)的表面与动力箱(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打桩机框(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阻隔板(8),所述阻隔板(8)的表面设置有动力冲击装置,所述动力冲击装置包括有第二电机底板(9),所述第二电机底板(9)的上表面与阻隔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底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71),所述第一电机(71)的型号为549135800517,所述第一电机(7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主动轴(72),所述主动轴(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7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6)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74),所述第一轴承(74)的内圈固定连接有从动轴(75),所述从动轴(7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76),所述第二锥齿(76)的表面与第一锥齿(73)的表面啮合,所述从动轴(75)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动力箱(6)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75)的一端表面螺纹连接有打桩钻头(77),所述打桩钻头(7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78),所述动力箱(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开关(7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桩机框(1)的表面开设有调节槽(710),所述调节槽(710)的内壁滑动插接有调节块(711),所述调节块(7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开关(712),所述调节块(71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713),所述螺母(713)的表面位于打桩机框(1)的表面,所述第二限位开关(712)的型号和第一限位开关(79)的型号均为yblxw-5-11g2,所述第二限位开关(712)和第一限位开关(79)均与第一电机(71)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底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1),所述第二电机(91)的型号为5rk90gu-cf,所述第二电机(9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齿轮轴(92),所述齿轮轴(9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桩机框(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94),两个所述第二轴承(94)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轴(95),所述从动齿轮轴(95)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96)和凸轮(97),所述第二齿轮(96)的表面与第一齿轮(93)的表面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凸轮(97)的表面与动力箱(6)的表面滑动插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包括打桩机框,打桩机框的底部开设有打桩槽孔,打桩机框的内底壁呈斜坡形状,打桩机框的内侧壁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的内壁滑动插接有滑动块,滑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滑动块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滑动块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动力箱,动力箱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打桩装置,动力打桩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底板。该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通过设置动力箱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打桩装置,动力打桩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底板,第一电机底板的表面与动力箱的内壁固定连接,从而达到了便于操作以及便于打桩的效果,可控制调节钻孔的深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聪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技术研发日:2019.06.0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72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