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下料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29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制备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下料斗。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各种原料加入到混合设备中混合,混合设备通常会用到供混合完的混凝土流出的下料斗。

    参照图1,现有的下料斗一般包括下料斗本体1,下料斗本体1、固接在下料斗开口处的连接管2和套设在连接管2上的出料管3,出料管3的外周面设置有将出料管3收紧的紧固装置。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工作人员进行安装出料管3时,工作人员需手拿出料管3,将出料管3套在下料斗上的连接管2上,为了避免出料管3下滑或脱落,需要工作人员一只手扶着出料管3,另一只手将紧固装置安装在出料管3上,对工作人员来说,操作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下料斗,使出料管套接在下料斗上时形成初步固定,不需要人扶着出料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下料斗,包括连接管和出料管,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若干组滑槽,出料管的内周面上固接有若干个与滑槽配合的滑块;

    所述滑槽包括竖槽和横槽,竖槽沿连接管的轴线方向开设,竖槽一端贯穿连接管的开口端,另一端封闭,横槽沿连接管内周面横向开设,横槽垂直于竖槽且横槽一端与竖槽的封闭端连通,滑块先沿竖槽向上滑移,通过转动出料管,使滑块滑移进横槽,限制了出料管沿连接管轴线方向的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安装出料管时,拿起出料管,使出料管内周面上的若干个滑块与连接管上的竖槽开口端对正,然后使滑块插入到竖槽中,此时出料管套在连接管上,然后工作人员再转动出料管,使出料管上的滑块插入到连接管上的横槽中,此时工作人员松开手,出料管也不会从连接管上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还包括定位槽,定位槽的一端与横槽远离竖槽的一端连通,定位槽位于横槽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将插入到横槽的滑块,再进一步插入到定位槽中,限制了出料管的转动,避免了工作人员的操作,使出料管转动,进而出料管上的滑块脱离横槽,使得出料管下滑或掉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管的内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凹槽,若干个凹槽沿出料管的轴线方向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出料管内周面与连接管内周面的摩擦,进一步确保出料管不易下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口的外周面上固接有指示滑块位置的指示块,指示块与滑块的位置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在安转出料管时,只需让指示块位于竖槽的正下方,便可将滑块插入到竖槽中,避免了工作人员只能观察到出料管的外周面,不能观察到出料管内周面上的滑块,只能凭感觉将滑块插入到滑槽中,不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槽的开口端开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使工作人员在将滑块与竖槽开口端对正时,存在较小的偏差,滑块也能顺利的插入到竖槽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口上套设有将出料管夹紧的环形卡箍,卡箍与出料口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箍还没有将出料管夹紧时,卡箍的内周面之间大于出料管的外周面直径,当工作人员将卡箍夹紧时,转轴已经将卡箍的位置确定好,使卡箍的内周面与出料管的外周面能够紧贴,不会使卡箍夹紧时发生偏斜。并且出料管与卡箍连接在一起,避免了卡箍的丢失,同时也省去了工作人员将出料管套在连接管上之后,再去拿卡箍,将卡箍套在出料管上的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管的外周面上固接有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工作人员将出料管拿起时,出料管从工作人员手上滑脱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工作人员将出料管套在连接管上时滑槽与滑块的配合,限制了出料管下滑或滑脱的情况;

    2.出料管上的指示块,使工作人员更快的找准滑块的位置,使滑块更快速的插入到竖槽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下料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下料斗本体与出料管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的倒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的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料斗本体;2、连接管;21、滑槽;211、竖槽;212、横槽;213、定位槽;214、倒角;3、出料管;31、滑块;32、凹槽;33、指示块;4、卡箍;41、铰接板;42、转轴;5、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混凝土下料斗,包括下料斗本体1、固接在下料斗本体1开口处的连接管2和套设在连接管2上的出料管3。连接管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三组滑槽21,三组滑槽21沿连接管2的轴线圆周分布在连接管2的外周面上。出料管3的内周面上固接有三个与三组滑槽21对应的滑块31。

    参照图3,滑槽21包括竖槽211和横槽212,竖槽211沿连接管2的轴线方向开设,竖槽211一端贯穿连接管2的开口端,另一端封闭。横槽212沿连接管2内周面的弧线开设,横槽212垂直于竖槽211且横槽212一端与竖槽211的封闭端连通。

    当工作人员安装出料管3时,拿起出料管3,使出料管3内周面上的三个滑块31与连接管2上的竖槽211开口端对正,然后使滑块31插入到竖槽211中,此时出料管3套在连接管2上,然后工作人员再转动出料管3,使出料管3上的滑块31插入到连接管2上的横槽212中,此时工作人员松开手,出料管3也不会从连接管2上脱离。

    参照图3,为了避免工作人员的操作,使出料管3转动,进而出料管3上的滑块31脱离横槽212,使得出料管3下滑或掉落。滑槽21还包括定位槽213,定位槽213的一端与横槽212远离竖槽211的一端连通,定位槽213位于横槽212的下方。工作人员可将插入到横槽212的滑块31,再进一步插入到定位槽213中,限制了出料管3的转动。

    参照图3和图5,为了进一步确保出料管3不易下滑,在出料管3与连接管2紧贴的内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凹槽32,若干个凹槽32沿出料管3的轴线方向排列。

    参照图3,由于工作人员在安转出料管3时,需要先将出料管3内周面上的滑块31与连接管2上的竖槽211开口端对正,但工作人员只能观察到出料管3的外周面,不能观察到出料管3内周面上的滑块31。工作人员只能凭感觉将滑块31插入到滑槽21中,不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故在出料管3的外周面上固接有三角形指示块33,指示块33与滑块31的位置对应。工作人员只需让指示块33位于竖槽211的正下方,便可将滑块31插入到竖槽211中。

    参照图4,为了工作人员更容易的将出料管3上的滑块31插入到竖槽211中,在竖槽211的开口端开设有倒角214。即使工作人员在将滑块31与竖槽211开口端对正使存在较小的偏差,滑块31也能顺利的插入到竖槽211中。

    参照图4,出料管3上套设有将出料管3夹紧的环形卡箍4,卡箍4的上下两面分别设置有固接在出料管3上的铰接板41,铰接板41之间穿设有转轴42,转轴42固接在卡箍4上。当卡箍4还没有将出料管3夹紧时,卡箍4的内周面之间大于出料管3的外周面直径,当工作人员将卡箍4夹紧时,转轴42已经将卡箍4的位置确定好,使卡箍4的内周面与出料管3的外周面能够紧贴,不会使卡箍4夹紧时,发生偏斜。出料管3与卡箍4连接在一起,避免了卡箍4的丢失,同时也省去了工作人员将出料管3套在连接管2上之后,再去拿卡箍4,将卡箍4套在出料管3上的工作过程。

    参照图3,当工作人员安装出料管3时,工作人员需要将出料管3拿起,然后再将出料管3套在连接管2上,为了避免这一过程中,出料管3从工作人员手上滑脱,在出料管3的外周面上固接有若干条环状防滑纹5,防滑纹5沿出料管3的轴线方向布设。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作人员安装出料管3时,拿起出料管3,使出料管3上的指示块33位于竖槽211的正下方,也就说明出料管3内周面上的三个滑块31与连接管2上的竖槽211开口端对正,然后使滑块31插入到竖槽211中,此时出料管3套在连接管2上,然后工作人员再转动出料管3,使出料管3上的滑块31插入到连接管2上的横槽212中,然后工作人员将插入到横槽212的滑块31,再进一步插入到定位槽213中。然后使铰接在出料管3外周面上的卡箍4夹紧出料管3,此时完成了出料管3的安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下料斗,包括连接管(2)和出料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若干组滑槽(21),出料管(3)的内周面上固接有若干个与滑槽(21)滑移配合的滑块(31);

    所述滑槽(21)包括竖槽(211)和横槽(212),竖槽(211)沿连接管(2)的轴线方向开设,竖槽(211)一端贯穿连接管(2)的开口端,另一端封闭,横槽(212)沿连接管(2)内周面横向开设,横槽(212)垂直于竖槽(211)且横槽(212)一端与竖槽(211)的封闭端连通,滑块(31)先沿竖槽(211)向上滑移,通过转动出料管(3),使滑块(31)滑移进横槽(212),限制了出料管(3)沿连接管(2)轴线方向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1)还包括定位槽(213),定位槽(213)的一端与横槽(212)远离竖槽(211)的一端连通,定位槽(213)位于横槽(212)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3)的内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凹槽(32),若干个凹槽(32)沿出料管(3)的轴线方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3)的外周面上固接有指示滑块(31)位置的指示块(33),指示块(33)与滑块(31)的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槽(211)的开口端开设有倒角(2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3)上套设有将出料管(3)夹紧的环形卡箍(4),卡箍(4)与出料管(3)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凝土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3)的外周面上固接有防滑纹(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下料斗,涉及混凝土制备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连接管和出料管,连接管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若干组滑槽,出料管的内周面上固接有若干个与滑槽配合的滑块,滑槽包括竖槽和横槽,竖槽沿连接管的轴线方向开设,竖槽端贯穿连接管的开口端,另一端封闭,横槽沿连接管内周面的弧线开设,横槽垂直于竖槽且横槽一端与竖槽的封闭端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使出料管套接在下料斗上时形成初步固定,不需要人扶着出料管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飞;曹有来;郑红高;施勇;张爱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实上庄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2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72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