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设备防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外加剂防漏装置。
背景技术:
外加剂是混凝土中十分重要的成分;在外加剂箱内,设有显示外加剂量的u型管,或者直接采用透明、半透明材质的箱体。由于搅拌机工作时并不是一直有人看着的,发生外加剂泄漏时,流入搅拌处导致外加剂含量过高,产生重大的质量问题;也会因为后续外加剂含量不足,导致设备停滞,没有及时添加外加剂,产生质量问题。目前,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设置外加剂防漏报警装置,相应的感应装置设置在漏液槽内,但是设置较为灵敏时,经常会出现工作人员网外加剂箱内添加外加剂时,洒漏的外加剂导致报警;设置不够灵敏时,又导致响应较慢,漏液较多。设备的灵敏度控制难以掌握,同时每次加液后,均需要对漏液槽内的液体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加剂防漏报警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监测装置设置在漏液槽上的灵敏度难以掌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外加剂防漏报警装置,包括外加剂箱下方接收漏液的漏液槽、漏液槽底部设置的集液管和漏液感应装置;集液管接通所述漏液感应装置和漏液槽;所述漏液感应装置低于漏液槽底部设置;所述漏液感应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浮动球、限制浮动球水平活动的限位柱、排液口和设置在浮动球上方的接触开关;所述接触开关与报警器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液管集液感应而不直接在漏液槽上进行感应设置,同样的漏液量的情形下,缩小了液面截面,增大了液面高度变化,进而便于设置感应装置;采用浮动球感应液面变化,同时利用限位柱保证浮动球上下浮动的位置,确保其向上浮动后能够与接触开关接触,进而实现漏液感应,进而发出警报。采用封闭的壳体设置排液口,方便接触开关的设置;也避免接触开关与液面接触,影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漏液感应装置内部侧视图;
图3为漏液装置内部俯视图。
其中,外加剂箱1、漏液槽2、集液管3、漏液感应装置4、渗液孔5、回收槽6、壳体41、浮动球42、限位柱43、接触开关44、排液口45、拦网4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外加剂防漏报警装置,包括外加剂箱1下方接收漏液的漏液槽2、漏液槽2底部设置的集液管3和漏液感应装置4;集液管3接通所述漏液感应装置4和漏液槽2;所述漏液感应装置4低于漏液槽2底部设置;所述漏液感应装置4包括壳体41、壳体41内浮动球42、限制浮动球42水平活动的限位柱43、排液口45和设置在浮动球42上方的接触开关44;所述接触开关44与报警器连接。
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路为:通过集液管3集液感应而不直接在漏液槽2上进行感应设置,同样的漏液量的情形下,缩小了液面截面,增大了液面高度变化,进而便于设置感应装置;采用浮动球42感应液面变化,同时利用限位柱43保证浮动球42上下浮动的位置,确保其向上浮动后能够与接触开关44接触,进而实现漏液感应,进而发出警报。采用封闭的壳体41设置排液口45,方便接触开关44的设置;也避免接触开关44与液面接触,影响使用。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集液管3位于所述漏液感应装置4内的端口处设有拦网46,所述浮动球42位于拦网46上。将浮动球42设置在感应装置的端部,直接接受液体冲击,漏液较多时,液体直接冲击影响到接触开关44。接触开关44通过通孔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壳体41上,当液体流速较快,排液口45刚开始疏通不及,充满壳体41时,接触开关44被浮动球42顶入孔内同时浮动球42堵住通孔,防止液体影响到接触开关44。排液口45的口径大于集液管3,在稳定排液后,壳体41内不会被充满。排液口45开始排液时的液体高度高于使浮动球42接触到接触开关44的液面高度,在没有得到处理的情况下,会持续触发警报。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所述集液管3呈“j”型;其底部设有渗液孔5。由于每次添加外加剂时,也可能会有少量外加剂洒在漏液槽2内,为避免造成误报,j型集液管3的底部可以将该部分液体吸纳,避免误报,但是长期的累积也会导致液体涨到漏液感应装置4处。因此设置渗液孔5,渗液孔5的直径小于2mm,会缓慢流出集液管3内的液体,但是在发生漏液的情况时,液体流量很大,渗液孔5在短时间内所渗出的外加剂很少,不会影响到触发不报警。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所述漏液槽2底部倾斜设置,集液管3端口位于较低的一端。该结构使得漏液汇集响应更快,同时漏液槽2内不会有较多残留,方便后续回收。
所述排液口45与液体回收槽6连通;渗液孔5也位于在液体回收槽6上方。设置回收槽6后,可以视污染情况决定泄漏的外加剂是否回收。
如上述方案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发生漏液时,外加剂落入漏液槽2并汇入集液管3内,达到一定程度后会顶起浮动球42触发接触开关44,进而发出警报;而流入漏液感应装置4的外加剂在达到排液口45的高度后经排液口45排出至集液管3内。当添加外加剂发生洒落的情况时,集液管3的u型部分容纳洒落的少量外加剂;同时通过渗液孔5缓慢排出,不会因多次洒落导致容量不足触发警报;拦网46的设置,可以防止浮动球42卡柱集液管3端口,造成气体堵塞,少量漏液时,气导致动浮动球42是上升碰触导接触开关44。在实际安装中,本实用新型依附与搅拌机安装外加剂箱1的侧壁或者侧面设置。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1.一种外加剂防漏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加剂箱下方接收漏液的漏液槽、漏液槽底部设置的集液管和漏液感应装置;集液管连通所述漏液感应装置和漏液槽;所述漏液感应装置低于漏液槽底部设置;所述漏液感应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浮动球、限制浮动球水平活动的限位柱、排液口和设置在浮动球上方的接触开关;所述接触开关与报警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加剂防漏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液管位于所述漏液感应装置内的端口处设有拦网,所述浮动球位于拦网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加剂防漏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呈“j”型;其底部设有渗液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加剂防漏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槽底部倾斜设置,集液管端口位于较低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加剂防漏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液口开始排液时的液体高度高于使浮动球接触到接触开关的液面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外加剂防漏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液孔下方设有液体回收槽,所述排液口与液体回收槽连通。
技术总结